快好知 kuaihz

父母陪读为啥出力不讨好?

“真的不想父母来陪读,啥事都神神叨叨的。”许多孩子与之交流,清一色地抱怨,似乎自己是最最委屈的人。“谁愿意做陪读这样的事儿,整日里东奔西走,不就是为了……”与一些家长进行交谈,陪读显然也是无奈之事。

可是,每年到了暑假,一些重点学校旁边的房租市场火爆,许多家长节衣缩食,顶着昂贵的房租,目的就是希望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啥大家都不情愿的事儿,可偏偏又在做呢?家长陪读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学习方便,尽可能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这是家庭不放心学校或者自家孩子所致。

一方面,家长担心孩子住校在学习时间上得不到保证,毕竟学校有专门的作息时间,可能是孩子们存在学习上的差异,自然做作业速度也不一样。再说了,为了查漏补缺,许多孩子还会额外增加一些自我加压作业。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为保障,给孩子租一间房子,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时间不够的尴尬。另一方面,如果让孩子一个人在学校外租房子住,家长不放心,毕竟,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在大人的呵护下进行的。一些学校或者班主任也会与家长签订责任状,可以到外面学习,但必须在大人的监护下进行,也就是说,家长陪读在一定程度上是得到学校认可的。

事实上,极少数想到外面租房子的孩子,动机不纯,他们希望脱离家长的管束,自己可以肆意地玩耍。许多家长抱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理,自然也会把陪读进行到底。

再说了,许多人都有从众的习惯,他们认为,人家孩子有人陪读,我为啥不这样?一个跟着一个,渐渐地,陪读似乎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人需要独自去面对生活的世界,如果失去了这样的环节,必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吃尽苦头。事实上,中国式的家长为了孩子操了一辈子的心:上学时需要接送、陪读、照顾学习,大学毕业后需要考虑工作、房子和车子,工作之后又要考虑孩子的婚姻。

我觉得当下许多教育问题都出在过度上,如果家长正确看待孩子成长中的挫折,反而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我家阳台上长着一盆芦荟,我们都特别爱护,整日里浇水,结果,不出几周,绿色的芦荟很快枯萎,实在令人痛心。等到希望渺茫,没人管理,反而长出了新芽。等到我们发现了希望,又开始呵护,没想到,两天不到,又死去。

是一家人对芦荟不关心吗?不是,为啥会如此呢?说到底,就是自己没有按照芦荟的生长规律办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事实上,我们对孩子也是如此,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手里怕跌了,只要有点风吹草动,都会惴惴不安,此种心情,为人父母者都能理解。

我不反对家长给孩子一个温馨的环境学习,但为了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可以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可以辞掉自己的工作或者工作敷衍了事。殊不知,这种自我降低要求对孩子的影响不会好到哪里去。

有一种家长,他也陪着孩子学习,但从来没有放弃自我学习。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孩子从小有多动症,老师看着直摇头。刚上小学,成绩只能算是中下等。孩子的母亲非常睿智,在工作上特别出色,为此,大人与小孩子约定,今后,孩子学习什么,大人也跟着后面学习什么。这样一干就是十几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母亲竟然在事业上有了更宽广的空间,孩子也考上了不错的大学,现在也拥有了理想的工作。

可见,陪读不是让大人成为附属物,而应该与孩子一样,保持对成功的渴望,为了理想,可以不懈努力,如此,陪读才不会出现出力不讨好的现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父母陪读为啥出力不讨好?  出力不讨好  出力不讨好词条  陪读  陪读词条  为啥  为啥词条  父母  父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