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破解农民工子女家教困局,学校能做点什么?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相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跟随父母到城镇上学无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为此,教育部正致力于进一步扩大城镇义务教育容量,力争尽快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纳入”。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进一步深入关注民工子女的家教问题。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需要家校通力协作的复杂过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成了一个普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3月16日中青报以《农民工子女的家教困局》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报道称,农民工家长能做到“经常”辅导、检查流动儿童功课的占33.3%、“偶尔”辅导和“从不”辅导或检查功课的占40.5%。实事求是地说,辅导功课还只是家教的外在表现,做不到位无非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在教育孩子如何待人处事的家教上出现缺失,其后果恐怕更加难以估量。在现实中,农民工或忙于生计没时间,或一有空闲就打牌,或有力不知何处使,致使对子女的家教严重缺失,现状令人堪忧。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不可或缺,而且在很多时候其重要性往往超越了学校教育。因此,如何让农民工意识到并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实乃当务之急。简而言之,农民工的家教问题大体是以下几种类型的组合:没有时间;缺乏意识;能力方法欠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子女教育的日益重视,纯粹是因为没时间或缺意识的并不多见,而且很多农民工家长之所以忽视自己的教育责任,大多也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所以只好把责任都推给了学校。也就是说,农民工的家教困局主要表现为因为囿于自身见识而有力不知怎样使,要么撒手不管,要么简单粗暴。

基于上述分析,破解农民工的家教困局固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但学校也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反过来说,通过学校对农民工家长进行引导教育,提升其家教能力,也是破解困局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而家长会则是开展这一工作的最好平台。

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家校联系重要平台的家长会虽然早已有之,也算是家校交流形成教育合力的常规工作之一,但能真正开出成效的家长会却并不多见。很多家长会流于形式,导致家长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尤其对于农民工家长而言,堵塞了其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的最好渠道,令人扼腕叹息。

因此,要想有效破解民工子女家教困局,家长会“变脸”势在必行。所谓“变脸”,就是正本清源,让家长会回归为教育经验的交流会和分享会,成为家长和子女的沟通会。《农民工子女的家教困局》一文中所列举的广西柳州文惠小学(接收农民工子弟较多的学校)开展的“家长义工俱乐部”便是成功的尝试范例。在每周四下午,丝网花、建模、书法等21个科技工作室向家长和学生开放,把家长吸纳到学校的特色活动中。这样既可以增进亲子沟通,让家长和子女有共同语言,避免生硬说教,还能使家长们真正了解孩子在学校到底学了什么,进而知道如何配合学校的教育。

除了集体性的活动之外,学校也应该适当开展一些小范围的更具针对性的家长会。文惠小学黄菊荣老师对家教方式的成功干预就很值得借鉴。黄老师班上有一位孩子很特殊,只要有人不小心碰到他一点儿,他就立刻暴跳如雷,甚至打骂对方。她跟孩子的父亲沟通了好几次,但收效甚微,最后这位父亲索性把手一摊:“老师啊,没办法,打也打了,讲也讲了,他还是这样。等这两个学期上完,我就送他回老家读中学。”后来,黄老师通过阅读写作课,让孩子把自己想跟父母说的心里话写下来。之后,又召集部分家长开了一次小型的阅读分享会。家长们看了孩子的信后,有十多秒的时间都默不作声。黄老师趁机给家长们提了一两条处理亲子矛盾的建议,又推荐了一本名为《我陪孩子共同成长》的书。没过多久,那位父亲给儿子回了一封信,信中真诚地道歉,并表示要好好学习如何相处。接到信后,已3个月没和父亲说话的孩子又叫起了爸爸,更令人惊喜的是这孩子后来不再打骂同学了。

家长会虽然寻常之极,但怎么开却大有文章可做。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思考琢磨,或许仅仅是一念之转,就会别有一番天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困局  困局词条  农民工  农民工词条  家教  家教词条  子女  子女词条  破解  破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