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要抓住核心问题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每学年对大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此前,国家已就学生心理问题出台了各项规定: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2023年,教育部、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十七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印发各种通知和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显示了国家治理学生心理问题的决心和态度。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出现了以转发通知落实通知的情况。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不能依靠发通知建档案,要真抓实干,探寻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策略和办法。

首先,要调查研究,探寻问题的根源。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应该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探寻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反观现实,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多停留在建立档案等事后层面,很少从源头探寻办法。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与学科类学习负担过重有很大关系。所以,探寻学生心理问题要从探寻教育的根本问题入手,要从探寻学生评价体系入手。

其次,要规范办学行为,按教育规律办事。放眼时下的学校教育,有些学校不像在办学校,更像是在办工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是栽培作物,农业产品有自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将这个理论放诸教育领域,学生就是作物,学生的成绩就是农产品,作为培育“农作物”的教师要有爱心、有耐心、有知识、有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合格的作物。反观一些学校,为了防止学生自杀,教室、宿舍纷纷装上了防护网;为了挤压学生时间,采取所谓的封闭办学;为了提升所谓的成绩,规定了学生吃饭睡觉的时间。以许多学校崇拜的衡水中学为例,学生早上四点多起床,晚上十一点还不能休息,这种摧残学生身心的管理方式甚至成为诸多学校学习的榜样。再看一些教师,除了教学生解题模板,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所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还得着眼于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严格查处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办学行为。

与此对应,解决心理问题也要着眼问题本质。当前,学校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主要有三条:一是成立心理咨询室,试图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给予帮助,但收效甚微。试想,有几个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二是加强硬件防护,许多学校都安装了防护网,防止学生跳楼自杀。先不说安装防护网能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但至少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三是建立学生档案,试图推卸责任。许多学校通过所谓的心理测评为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了档案,每周谈话,每月谈话,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但收效甚微。在笔者看来,建立心理档案最核心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学校免责。

当学生自杀事件发生时,社会、学校、家庭无一不在试图规避责任,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在学生危机没有发生时,培训机构为了利益不断制造教育焦虑,“专家学者”大肆宣扬自己的“经典理论”,学校为了所谓的成绩不断挤压学生时间,家长也无孔不入。因此,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要着眼于问题的本质,着眼于教育的运行机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推卸责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词条  抓住  抓住词条  核心  核心词条  解决  解决词条  学生  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