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过多的催促等于在否定孩子,暗示他 “ 你自己做不好 ”

“快起床,来不及了”

“赶紧刷牙洗脸”

“在厕所里磨磨蹭蹭做什么呢”

“怎么还不去吃饭”

“再不快点儿,要迟到了”

这一幕是不是特眼熟,在你的家中也经常上演?一边是父母火急火燎地催促,一边是孩子不慌不忙地挪动,父母越着急,孩子越磨蹭,眼看亲子冲突一触待发。

  01

过多的催促是种否定

从心理学上而言,过多的催促孩子等于在否定孩子,暗示他“你自己做不好,必须经过我提醒”。

这种方式让孩子难以接受,即使接受也心不甘情不愿。

父母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

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太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于是反过来打乱孩子的节奏。

少儿科技馆里,4岁的梦梦在运动传送装置边,不厌其烦地跑来跑去,转动把手,看小球前进、落下、再前进……

在一旁的妈妈烦躁地走来走去:“老玩一个有什么意思?再玩这个就没时间玩其他的了!”

不容分说,她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则不停地挣扎回头……

“每次看到两岁半的女儿笨拙地、慢慢腾腾地举起小勺子吃饭,我就在一边按捺不住。

尽管女儿也能慢慢地把饭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节奏,于是干脆拿勺舀饭往女儿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态。

”32岁的何女士说,自己也知道这种做法不对,“但只有看到饭菜被女儿吃进肚子里,我才能安心。”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时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心理学家也认为,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期所遭受的创伤。

家长的不断催促话语,不是一阵轻飘飘的风,它是有力量的。

既能让孩子感觉到春天一般的温度,也可以让孩子置身于刺骨的冬天,就像一把把刀子伤害着孩子,而催促,就是那一把把的刀子。

  02

你只是害怕自己节奏被打乱

仔细想想,孩子的磨蹭真的不可忍受吗?

还是你想起“手头还有一堆工作”、“待会要出门买菜”、“还有很多家务没干”,在担心孩子的磨蹭打乱了你的节奏?

你在催促孩子赶快的目的,其实是让孩子打乱自己的节奏,去迎合了我们成人的节奏!

儿科医生和科学家已经发现,孩子是有自己的生理节律的,具体如下:

2岁半以前的孩子,完全没有“时间”这个概念。他们完全活在当下,没有过去的回忆,也没有未来的焦虑;

到了2岁半,孩子对“时间”“先后”这些词才有了初步认识;

2岁半到3岁,孩子的时间观念飞速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能分得清了;

4岁的孩子,能够描述出在幼儿园里干了些什么,但还不能具体说出在什么时间干了什么事,这一点孩子要到5岁才能做到;

6岁的孩子更进一步,开始喜欢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但对于类似于半小时、20分钟之内的时间到底有多长,他们没什么感觉;

7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分得清时间了,却是他们最磨蹭的时候: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面,其实还没有接受在特定时间做特定事情的节奏。

所以,磨蹭其实是孩子的必经阶段。只有当他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感受“时间”、感受按时做事情的规律,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长成情商超高、人见人爱的人。其实,如果尊重孩子的生长节奏,他是完全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的。

但如果你越俎代庖,强行阻断他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后果不可预知。

  03

你究竟“代劳了多少工作”

更有着急的家长此时为了节约时间,早已抢过孩子“手中的活儿”替孩子做了。

渐渐地,孩子会形成一种定势思维:做事慢被说没关系,反正最后“爸妈还会代劳”。

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家长的事情越做越多,越来越累,孩子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变得更加拖拉,依赖性更强。

  04

如何不催不骂,

解决孩子动作慢的问题?

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水桶填满,而是点燃火种,跟着孩子成长的自然节奏,与他们共同成长。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家长要完全“放任”孩子,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真正的静待花开,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而不是放任他的磨蹭。

对于那些会影响到生活、学习习惯而养成的“慢小孩”,如果不催促,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引导呢?

1、让孩子掌握时间观念

3岁前的孩子,是完全没有“时间”概念的,他们完全活在当下。

吃喝-玩乐-睡觉,累了就充电5分钟,再待机两小时,有的孩子甚至根本不需要充电,简直是上了发条,小孩子精力旺盛,可见一斑。

3-4岁左右的孩子,能分清什么是“现在”和“过去”,但对于具体的10分钟、半个小时,还是没有清晰地认识。

6-7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分得清时间了,他们知道20分钟有多长,对于时间的快速流逝,也有了准确地理解。

在蒙台梭利幼儿园,让孩子认识时间、掌握时间,常用到活动时钟教具,可以训练孩子对时间的感知和掌控。

还可以让孩子练习时钟和分的三段卡、配对卡以及作业纸练习,通过练习,孩子自然知道了时间的概念。

孩子掌握了时间概念,你就再也不用火急火燎地催促“快点,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5分钟、半个小时、一小时到底有多长,孩子掌握了时间的概念之后,才能根治磨蹭的习惯。

2、给孩子提供选择

教育孩子,切忌简单粗暴。父母若想要孩子注意时间,不必一直催促孩子,可以换种说法,孩子更容易接受。

比如晚上睡觉前孩子还在看电视,提前跟孩子打好招呼,“再看10分钟就刷牙睡觉”,孩子有了心理预备之后,到了点,关了电视也不会有抗拒。

再比如带孩子外出,与其不停地催促“快点穿衣服”,不如换种说法:如果我们 10 分钟内就能出门,我们就能顺利地达到目的地;如果不能,就要堵在路上,到了目的地还要排队。

运用“自然后果法”,让孩子知晓磨蹭所带来的后果,他就会有所改变,改掉磨蹭的习惯。

3、给孩子爱与接纳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

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微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有些事情急不得。

当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状态当成问题时,自己的狂躁和焦虑心情就会减少。

当父母负面情绪减少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冷静,他们自己的行动就会更有效率。

教育孩子,给他爱,给他力量,你会发现南风虽然柔和无力,却能化为绕指柔,让孩子在风中起舞!

我们不妨放慢脚步,给孩子多一点耐心,用心地感受孩子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

作者简介:

周瑞玲

心理学研究生

已帮助过

7.6万人

入驻年限

10.8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催促  催促词条  否定  否定词条  暗示  暗示词条  过多  过多词条  等于  等于词条  
心理教育拖延症

 其实人人都有拖延症

有人发起了一个拖延症的帖子,网友们纷纷跟帖,公布自己曾经因拖延付出的代价:有人错过了出书的机会,有人错过了高薪的工作机会,有人因为玩空当接龙游戏错过了对国足队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