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为什么学习了放手,孩子更加不学了?关于放手的这3个误区

很多父母都觉得放手之后,孩子更加不学习了,作业写不写完全看心情,玩手机肆无忌惮,很多父母都会疑虑:这样做真的是对孩子好吗?我是不是哪里做的还是不对呢?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父母放手的过程中,会陷入哪些误区呢?

01:

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是放手,为什么要放手呢?

放手是当问题的归属权为孩子时,家长放手让孩子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给孩子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利,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使孩子更好的为自己负责。

我们之所以提倡父母放手,因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独立性增强,自我意识增强。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逐渐的远离父母走向社会化,把朋友看得更加重要,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或者朋友之间的建议。而不再把父母的话当成唯一正确的标准,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很多父母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不知道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建立关系,导致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仍然采用权威式教育,想要控制和掌握孩子,就会发现孩子开始拒绝听话,关上房门,回避交流。就算父母不放手,孩子也会开始表现出不听话、拒绝听从父母的安排等等争夺自主权的行为。

孩子会感觉自己的父母帮不了自己,不懂潮流,不理解年轻人,和自己有代沟,这就是父母要放手的原因之一,因为即使你不放手你的孩子也会表现出很多叛逆的行为提醒你你该放手了。

提倡放手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父母只有放手,孩子才能真正的长大。

孩子小的时候,他的思辨能力有限,对事物的认识也有限,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做决定,因为孩子并没有自己的想法,也愿意听从安排,或者不听从安排,家长也可以通过打骂等方法,让孩子屈服,遵循自己的决定,听命于自己。我们可以为孩子选择幼儿园、小学甚至帮孩子选择玩伴。

这个时候我们给孩子做一些选择是为了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在履行抚养孩子的义务。

但这不是说因为孩子小所以我们就都要为孩子做决定,适当的放权,从孩子三岁第一叛逆期就可以逐渐开始。

家长可以从小事上试着放手,逐渐增加孩子的自主权,增加孩子的自信和独立做选择的能力,这是一个过程,只有这样,当家长让渡更多的自主权给孩子的时候才能更加顺利。

比如我们和孩子出去吃饭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选择吃什么;出去玩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试着规划去哪里玩,怎么玩;在家里规划家务活时,可以让孩子参与规划,为家长分配家务活。这些都可以促进孩子的自主性,增加孩子的参与程度,让孩子具备自信心和归属感。

有些家长大包大揽的不愿意放手,导致孩子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被“照管”的很好。然而这样的孩子即使他的作业能够按时完成,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终究有一天他要独自面对外界的风吹雨打。

比如当孩子考上大学,一下子挣脱我们的束缚时,就会管理不好自己,毫无节制地玩游戏,管理不好时间听课学习,不知道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花钱如流水,不够就去借贷款,危险无处不在。孩子却不懂得怎么来保护自己。

家长前期保护的越好,他应对外界的能力就越差。

比如遇到不喜欢的老师就不想学习这门课;身体不舒服就叫家长帮忙请假;和同学闹不愉快就不想上学;更有甚者跟父母反着来,只要父母的意见孩子就会不听取,抗拒。就算是对的合理的要求,都会被孩子本能地拒绝了。

所以该放手还是要放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渐渐的对自己负责,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否则,他要么过度顺从,被别人当软柿子捏;要么过度反抗,成为一个叛逆的孩子

所以放手很重要,且不分早晚,从当下开始,越早越好。

02:

那么家长们容易陷入的放手误区有哪些呢?

第一个是没有真正的放手:

现在很多孩子休学了,家长不得已让孩子来做心理咨询,有些孩子是因为家长管得过多,孩子通过休学来对抗父母的控制。对于这样的家庭,我们会建议家长放手。

有的妈妈说我现在逐渐放手了,不把关注点放在他的学习上,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间去上学。但是他还是没有什么改变呀,现在还是每天睡到自然醒,晚上玩游戏玩到半夜。我也试着鼓励孩子,让他去安排自己的时间,但是他却还是拒绝和我沟通,我真不知道怎么做,他才能回到学校。

我们可以看到妈妈虽然说放手了,但是所做的事情都指向一个目标:让孩子更早的回到学校。

也不是说这样不对,只是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够帮助家长去理解孩子,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期待和焦虑,孩子很敏感,能够感受到父母改变自己的欲望,明白父母语言中的“潜台词”。他们知道父母做的一切退让都是为了让他们回到学校。所以孩子还是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改变。

父母把关注点全部放在学习上的时候,就看不到孩子别的方面。孩子为什么愁眉不展?他是不是最近遇到了什么烦心事?他在学习或者其他方面有没有遇到困难?他遇见了什么事情引发了他哪些思考?这些思考哪些需要引导,哪些需要认同和鼓励?

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关心的,却往往是父母忽略的。

父母只有从生活上、心理上更多的关注孩子,把注意力分配一部分到对孩子情绪、想法的关注上,花时间去了解孩子情绪和想法产生的原因,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纯粹的关心和爱,而不是「有条件的爱」——好像我只有好好学习才是父母的好孩子,我不好好学习我就没有价值,就是个坏孩子

虚假的放手其实是家长还没有从心底里接纳孩子的行为,还是希望孩子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其实孩子不该活成父母希望他成为的样子,他只需要活出他自己就可以了。

第二个父母容易陷入的放手的误区就是放任。

有些家长分不清放手和放任的区别,那么到底什么是放手,什么是放任呢?

放手不是放任,放手是父母带着爱与关怀,关注孩子的行为,但不去随意插手,在孩子发出求助信息的时候能够及时出现并给予回应;放任则是对孩子完全不关心、不关注,孩子需要他们协助的时候,会得不到回应。对孩子来说,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放弃和拒绝。对孩子是有伤害的。

那么放手到底是不是什么都不管呢?这个度我们怎么来掌握呢?拿孩子玩手机到很晚还不想睡为例,放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很晚了孩子还在玩手机,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相信你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时间,玩累了就去睡觉,太晚了明天就起不来啦!”然后就离开孩子的房间,把信任给到孩子,留给孩子时间去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因为玩手机真的起晚了,妈妈可以和孩子说:“妈妈有点担心,现在开始出发去学校可能时间有点紧张,你打算怎么办?早餐在家吃,还是带走吃呢?”

孩子再次晚睡的时候,妈妈可以这么说,“咱们要吸取教训哦,妈妈希望你能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吃早餐。”

其实话说到这里就可以了,孩子有切身的体验,他知道什么对他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生活体验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真的感受不好,他会想办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的。

遇到玩手机不睡觉,大多数家长可能会推开门把手机夺回来,狠狠骂孩子一顿,或者不停催促孩子赶紧放下手机睡觉,直到孩子睡了才离开。甚至有些家长还会因为手机问题,和孩子大打出手。

如果第二天孩子起晚了,家长就会说,“你看起晚了吧,都和你说了晚上早点睡,别玩手机,你就是不听。迟到了看你怎么办?”

孩子再一次晚睡的时候家长就会说,“你怎么没记性?才因为晚睡迟到,还是屡教不改?”

这种情况既不是放手,也不是放任,这是没有界限感,仍然在侵入孩子的自主领域。

03:

放任不管是什么情形呢?

很晚了孩子还在玩手机,妈妈却不管孩子,不提醒孩子。对孩子的行为不闻不问。明天起不来就起不来,不想去学校就不去,反正没什么,孩子真的起晚了,不想去学校,妈妈也不引导孩子,一味放任孩子的错误行为。

放任不管往往会造成鸡飞蛋打的后果,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也对自己放弃了,他更加不会积极努力了。

为什么呢,因为家长的放任不管有一种惩罚的意味:我不管你是想让知道离开了我,你是不行的,我管你你才能好,我不管你就不行,或者有一种赌气的成分,反正你不听我的,我索性什么都不管了。

这种放任会让孩子感受不到亲情的温度,感受不到家长对自己的关心和爱,从而更加埋怨父母。

放手的第三个误区就是没有从根本上上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有些父母会说我感觉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基本上我对孩子的焦虑也放下了,我改变了很多,开始尊重孩子的意愿,平等地对待他,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说话,可是为什么孩子没有改变呢?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看看,孩子的生活环境变了吗?孩子问题的形成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如果孩子还是生活在一个毫无温馨感受,充满矛盾的环境里,孩子还是能强烈的感受到爸爸妈妈之间的战火,他又怎么能够变好呢?

父母总是冲突不断或者家庭氛围不好的孩子,他潜意识里有可能会把父母的冲突归咎于自己,他会自动承担一部分这个家庭的痛苦。

所以我们努力的改变自己,帮助孩子,也不要忘了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放手  放手词条  误区  误区词条  更加  更加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