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员工激励管理办法 员工激励法则

        最近被媒体爆炒的北京房地产业发生的某公司6位销售副总监集体跳槽事件,正说明了“过度激励”的后果。此次事件的发生虽说有外部原因,但根本原因被雇主和雇员双方一致认定为“压力太大”。该公司每月都要淘汰掉6个销售小组中销售额最少的那个小组的销售副总监,而不管其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各个小组的实力不同等因素。在这样的压力下,人员要保持稳定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肩上的担子太重,人会被压垮。在不堪重负之中,人会千方百计地撂下担子,另寻出路。精神上的负担亦如是,如果勉强撑,说不准哪天就进了精神病院。因此激励不能过度,必须考虑人的承受能力。 撂担子或者人员流失对企业是不利的,直接影响企业人员的稳定。而一个人员不稳定的企业不可能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终将在竞争中败北。因为,人员的过快流失,意味着企业组织的学习曲线屡屡被打断,没有持续的上升。换言之,经验作为一种企业的无形资产都将随着人员的流失而流失,难以积累起来,形不成稳固的核心能力。 因此,激励也是一柄双刃利剑,既可以是很好的工具,也可能伤及自身。这样想着,我还不由地想起我国某著名公司的一件事。该公司出巨资聘请了一家国际著名的咨询机构为其发展出谋划策,于是后者为该公司提供了一揽子的建议。其中之一是对每个季度中评比后三名的部门经理调换工作岗位。 可以说,上面的建议未尝不是个好主意,也未尝不是个“馊”主意。因为它确实可以很有效地激励那些部门经理们,但也可能导致企业人事的混乱。试想,如果一个部门因为市场或行业的因素而业绩难有起色,部门经理屡屡“中标”,那种每季一换的情形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呢? 而且,如果朝不保夕,必然导致短期行为,“机会主义行为”也将更为猖獗。

        老板接到一桩业务,有一批货要搬到码头上去,又必须在半天内完成。任务相当重,手下就那么十几个伙计。  这天一早,老板亲自下厨做饭。开饭时,老板给伙计一一盛好,还亲手捧到他们每个人手里。  伙计王接过饭碗,拿起筷子,正要往嘴里扒,一股诱人的红烧肉浓香扑鼻而来。他急忙用筷子扒开一个小洞,三块油光发亮的红烧肉焐在米饭当中。他立即扭过身,一声不响地蹲在屋角,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这顿饭,伙计王吃得特别香。他边吃边想:老板看得起我,今天要多出点力。于是他把货装得满满的,一趟又一趟,来回飞奔着,搬得汗流如雨……  整个下午,其他伙计也都象他一样卖力,个个挑得汗流浃背。一天的活,一个上午就干完了。  中午,伙计王不解偷偷问伙计张:“你今天咋这么卖力?”张反问王:“你不也干得起劲嘛?”王说:“不瞒你,早上老板在我碗里塞了三块红烧肉啊!我总要对得住他对我的关照嘛!”“哦!”伙计张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说:“我的碗底也有红烧肉哩!”两人又问了别的伙计,原来老板在大家碗里都放了肉。众伙计恍然大悟,难怪吃早饭时,大家都不声不响闷笃笃地吃得那么香。  如果这碗红烧肉放在桌子上,让大家夹来吃,可能就不会这样感激老板了。同样这几块红烧肉,同样几张嘴吃,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精明。  正面想一想,这种精明其实是一种很用心的激励手法——让每个人都感到激励!“如果这碗红烧肉放在桌子上,让大家夹来吃,可能就不会这样感激老板了。同样这几块红烧肉,同样几张嘴吃,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这是引人深思的一句话,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怎样让大家吃红烧肉吃得有劲头”是个永恒的而且常新的话题——不同的人激励方法不同,同一个人不同时期激励方法也不同。

        激励是用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领导者的一项主要职能。所谓激励,就是领导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根据激励理论,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在众多的激励理论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于企业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人的本性之一就是有着一种满足自己需要的欲望。一旦需要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立即转化为动机,从而激发人们去行动。所以说需要是人的行为之源,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原动力,也是激励的依据。那么,在实施激励政策时,如何有效利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呢?这可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笔者认为在运用这一理论时关键还要善于“换位、定位、到位”,而且要善于“三位一体”。   换位:就是站在员工或下属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员工的工作动机、付出劳动的艰辛程度以及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多大的作用。站在他的角度想:“我为企业做出了如此的成绩,企业或上级应该给予我什么样的相应奖励”。一个特定岗位上的员工在一件事情上做出了成绩,他的动机决定了他的行为,他的行为目标除了完成岗位上的职责外,一定还有另一种或几种潜藏在内心的愿望,如他可能想通过完成一件自己一个阶段的任务,而达到职务的晋升,或物质奖励,或是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给其他的员工看等等。   定位:是指通过换位思考、与员工及其周围人士的沟通(沟通除了与一个特定的员工沟通外,还要注意与其周围的员工沟通,通过与其周围员工或他的朋友的沟通,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愿望),观察其工作与生活言行(观察他工作中精神状态和工作质量以及业余生活中的注意力,观察他的爱好),综合这些方面从而准确把握他的现实内在需求或价值(希望企业给予奖励的价值)或奖励的形式、时间等。

        这一关系决定了员工为了增加报酬所采取的工作态度。由于工资水平和绩效报酬并不是同一回事,因此,是报酬的形式而不是报酬的水平产生激励作用。报酬是一项相当有力的激励工具,因此,理想的报酬机制是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不合理的报酬机制可能会给公司带来灾难。因此,每个上市公司都应当认真检查其报酬机制的激励作用,以正面和负面加以分析。 激励报酬多少合适? 激励报酬高低的权衡方法,是分析激励报酬和公司风险之间的平衡。提高激励水平,势必要加强报酬与工作考核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会使员工的报酬水平变化不定。例如,加重公司的行政总裁(CEO)的报酬和公司股票市值之间的联系,可以激发行政总裁的工作动力,但也更容易使行政总裁介入一些能够使公司股值高升,但自身无法控制的随机性操作中去。 支付给行政总裁的报酬,一般来说要不断增加,以化减由其行为而给公司带来的额外风险,这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的工资成本。激励水平和公司风险之间的权衡,决定了报酬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类型,一般来说,这类不易控制的随机因素越小,合理报酬和业绩表现之间的关系也越严峻,反之亦然。 为了化减风险,其方法之一就是在更狭窄的范围内,有针对性地评价员工的绩效。理想的员工绩效考核办法是分析员工一切与公司利益有关的行为所带来的效果,而不考虑其他影响,但在实践中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仍以行政总裁为例: 其报酬与公司股票价格直接挂钩,这里,对公司利益的影响,包括了行政总裁所做的一切决策和判断所带来的后果,也包括了一些行政总裁所无法控制的影响公司利益的事件。在较狭范围内考核行政总裁的业绩,可以排除若干这样的随机因素,减小行政总裁所面临的风险。但是,这样本身也有问题,把绩效考核定得更有针对性,忽视了员工对公司对公司利益在其他方面的作用,这样就扭曲了激励机制的作用。

关键词:员工激励管理办法,员工激励法则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员工激励  员工激励词条  法则  法则词条  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词条  
员工激励

 物业企业怎么激励员工

 物业服务公司的员工基本上是简便的体力劳动者,易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那么,房地产公司应该如何激励员工呢?让我们来看看!   a.赞美  养成表彰员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