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关键时期 银行理财子公司如何蝶变

  导 读

  近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举办了第三届金家岭财富管理论坛,会议主题聚焦“新形势下的财富管理转型创新”。

  此次峰会上,多位业内人士和专家都指出,从理财资管部门到独立的资管理财子公司,银行资管转型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对内,理财子公司面临业务和产品转型、人才转型、理顺与母行的协同联动、内部管理转型以及文化理念转变等挑战;对外,在资管新规“大一统”时代,各类资管机构在监管规则统一的基础上展开公平竞争,理财子公司还面临着激烈的外部竞争。

  未来如何转型?专家建议,银行理财子公司可考虑从公司化运作、研究驱动投资的投研一体化建设、多元化的渠道建设、体系化的风险管理、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体系以及打造一体化科技平台六大方向入手。

  

  全体大会一“新形势下的财富管理转型创新”现场

  

  努力拓展居民投资渠道

  未来中国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是老龄化问题,老龄化问题最大的挑战是养老金缺口,其一层含义在于未来我国对资产性收入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中国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能投资的资产并不丰富。过去老百姓一般投资在两个方面,一是存款,二是住房。如今,即便不考虑“房住不炒”的政策因素,像过去那样投资于房产获得收益的局面也无法持续下去。另外银行基准存款利率在3%左右,和通货膨胀率差不多,不太具备投资的价值。这样看来,现在确实碰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老百姓缺乏投资资产性收入。

  未来解决居民投资难问题的意义不低于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回头来看,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后,反映了借贷双方很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催生了新的产品。创新一方面确实带来了风险,另一方面暗含了实体经济的需求逻辑。财富管理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但从中国老百姓的居民金融资产比例来看,银行资产大概占70%,证券类大概占20%,养老和保险大概是10%。即使与大多数的新兴市场国家和一般的发达国家对比,我国养老和保险的比例比较低,银行占比非常大。尤其老龄化以后储蓄率逐渐下降,需要有更多的财富管理和投资。

  从支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和解决投资难两个方面而言,我国需要全方位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让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实现市场化定价。二是实行金融创新,特别是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为居民提供稳健的财富管理产品,也支持一些新型的投资资产。三是进一步改革监管体系,平衡创新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银行理财面临的历史性机遇

  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在10-15年前处于技术性破产的困境,但是经过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公司治理等一系列过程,现在中国四大行全部进入了世界十大银行的范畴。如果中国的资产管理机构能够抓住当前的历史性机遇,随着资管业务转型步伐加快,市场潜力进一步挖掘,我国有望诞生一批全球领先的资管机构。

  这个判断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经济仍处在中高速增长阶段。尽管目前我国经济增速在6%左右,但对比世界各国,我国的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快的。第二,在这样的增长背景下,我国居民财富总量还在快速积累。第三,我国居民部门非金融资产占比较高,金融资产中储蓄存款占比较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未来金融资产占比或将增加,银行存款的占比进一步下降,养老型资管产品发展前景向好。这些结构性变化会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从全球资管行业来看,目前有四类具备可持续竞争力的成功业务模式:

  第一类为“分销巨头”,其产品丰富、渠道广泛,分销能力非常强。

  第二类为“解决方案专家”,主要满足高净值个人客户及机构投资者在财务方面的资产保值增值需要。

  第三类为“Beta规模经营者”,在被动投资愈加流行的趋势下,其高效性需求将促使资产管理机构强化数字化和自动化运营。

  第四类为“Alpha主动管理者”,其需具备出色的投资能力和运作能力,能够对每个细分行业中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拥有独到见解,同时能够把握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

  将历史性机遇分析清楚后,应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全球资管行业的发展经验,理财子公司应在我国资管机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迎接挑战、做好转型。

  也有专家指出,理财子公司应该在四个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和定位:一是定位于理财市场上面最保守、提供最安全产品的角色。二是为客户选择安全的资产、配置安全的资产。三是更准确理解战略协同、业务协同、项目协同的涵义,要有制度的安排和明确的规范,不能做成类信贷业务。四是注重风险隔离更重要的逻辑,即把整个业务走向市场,做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

  

  行业变革下理财子公司的挑战

  从理财资管部门到独立的资管理财子公司,银行资管转型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第一,业务和产品的转型,以及公司化的运作,是当前两大难题。在业务转型方面,一方面要规范和清理老的业务,妥善化解处置风险。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发展新业务,并适应公司化体量的要求。在产品转型方面,在母行层面发行的符合新规的产品未来如何转移到子公司,这涉及到税收、法律、投资者的信息披露、风险处置等一系列问题。在公司化运作方面,目前各行银行理财业务虽然在理财事业部制改革下基本完成了独立运作,但与公司化运作尚有本质差别。

  第二,人才的转型。过去几年银行的资管部门都是甲方,坐拥巨大的资金池,久而久之丧失了自己拓展市场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如何由总行的一个产品经理转型成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士,是理财子公司未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三,与母行的协同联动。理财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如何与母行表内业务隔离又保持战略协同,利益分配机制、责任和权利关系如何设计都需要仔细斟酌。

  第四,文化理念的转变。商业银行强调的是信贷文化,风险完全自担,银行用有限的资本金去承担整个投资端,或者贷款的投放,所以是用零容忍、无风险、风险偏好最低的思路去管理业务。但是在资产管理行业,真正崇尚的是最佳风险收益比这样的投资文化。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有效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要更多地借鉴和吸纳资管行业先进文化理念的精髓,在两者之间做到更好的平衡。

  

  未来理财子公司转型六大方向

  一是公司化的运作。首先是卓越的公司治理。市场在快速发展,银行系理财的产品线布局应该随着客户的成熟度和客户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变化。其次是核心的价值观,在任何时候要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最后是一流人才的选育,这跟公司的理念、价值观、整体的追求是一脉相承的。

  二是研究驱动投资的投研一体化建设。一方面,在研究发掘价值、研究触动投资的路径上加快布局。不仅要在行业上纵深发展,还可以在标准化的资产以外,发掘信用和非标资产机会。另一方面,在行业上建立深度,在平台上建立广度,锻造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三是多元化的渠道建设。除了零售的主渠道以外,银行系的理财子公司应该大力呼吁让银行系的投资进入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甚至第一支柱的投资范围,以及作为养老、社保、税收递延,包括企业年金等产品的管理人。

  四是体系化的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构建全流程、独立性、规范化、体系化的风险管理。

  五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体系。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要有能力把客户细分,通过客户的分层、分级来丰富和打造多元化的产品线,在这个过程中持续推动投资者教育。

  六是打造一体化科技平台。以IT为支撑锻造整个子公司的交易组合管理、风险管理、决策分析、数据运营等能力,来构建整个资管价值链的生态。

p>

中国职业经理人为您推荐更多资讯板块:人力资源师 领导力培训 管理者 经营管理 个人提升 职场技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子公司  子公司词条  时期  时期词条  关键  关键词条  理财  理财词条  银行  银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