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浅析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创新:企业文化设计

        在一定程度上,民营企业家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前景,他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文化构建和实施效果。尽管泉州也不乏成功的民营企业文化,对于大多数文化基础先天不足的泉州民营企业家来说,构建企业文化仍然是一个弱项。吃力不讨好的建设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等诸多原因,泉州民营企业家的整体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只有中学以下文化程度,对构建自身企业文化缺乏应有的意识和基本素质。“没钱搞什么企业文化!”记者在走访调查中感到,持有这种看法的企业主并不在少数。这几年,晋江某食品公司杨经理没少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花心思、搞策划,但往往是自己累个半死,最后还遭到上司的白眼。杨经理无奈地说,提到企业文化建设,老总们嘴上都说应该重视,可一旦落实到具体经费时,往往就会推三阻四,不肯投入。一些民企老板认为,刚创业那些年也没见搞什么企业文化,公司不也照样发展壮大起来了。现在反而把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在这上面,是不是有点“务虚”了。就连那些已经壮大成熟起来的、具有先进管理意识的企业在试图努力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时,也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扰:由于泉州的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大多来自农村,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低、法制意识淡薄、队伍流动性很大,这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构成了挑战。“我花钱辛辛苦苦培养一批新人,可还没等他们给公司创造效益,他们却借口待遇差,屁股一拍走人了,你说我这不是花钱打水漂吗?”某鞋业公司丁总无奈地说。本末倒置的品牌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包罗万象,它不仅仅是建构企业内部的文化生活、提升员工的素质技能,还包括了企业外部的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策划等等一系列内容。近年来,泉州地区知名品牌逐渐增多。

        本来想用“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题目,但觉得不够到位,所以就临到敲键盘时就改写了这个批判的题,批判的目的是扬弃,是继承和光大企业文化。我们改革25年来,企业文化已经走过大约14、5年的时间,究竟我们的企业文化发展到了什么水平?我很难做出准确的评价,但对于建设企业文化问题,我有自己的看法,总结起来就是“批判”二字。当然我首先说明的是批判是合理的批判,不是抛弃,其目的是进一步发扬光大!批判一:跟风“舶来品”企业文化的兴起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源于美国,根在日本。企业界的理论家们在总结我国企业的问题是认为我国没有企业文化这个东东,美国、日本的企业为什么这样发达,是因为企业文化发达,于是各种理论文章、推荐介绍企业文化的文章开始风靡。我们的许多企业没有消化“舶来品”于是开始建设企业文化,你外国有企业文化,我已有,好象没有企业文化这个企业就不先进。实际上没有从理性的高度去精心建设企业文化,完全成了一种“时髦”的象征。批判二:“口号”而已我们的企业在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往往制定几条上口的、富有时代感的口号,什么“开拓创新、振兴xx企业”等等。你去企业考察,问他们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他们会乐滋滋的背诵几句豪言壮语给你听,你不小心,还兴奋不已。其实就是几句空洞的口号,没有实际内容。批判三:没有形成共识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然而,我们的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中,企业的基本信念、价值观、道德规范没有被广大员工认同,形成“你吹你的号,我唱我的调”,企业根本就形不成凝聚力。

        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老板、创业者的不同、企业所在地、环境的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员工背景、构成的不同,企业文化是因“企”而异、百花齐放的。虽然千差万别,但也有规律可循。谈论企业文化的书籍和文章不说是汗牛充栋,也是数不胜数。特别对中小企业来讲,看到企业文化要建立愿景、价值观、使命、理念、信条、准则等诸如此类的文化要素,就有点犯晕。老以为,非得请个把专家制定个类似《华为基本法》的东西才叫正儿八经的建立了企业文化。退而求其次,也要把企业的文化天马行空、洋洋洒洒、大书特书的编写出东西来,最好能建立个《文化手册》什么的就更好了。编好了这些东西,企业就可以一本正经、正襟危坐地说自己有“文化”了。大多时候,文化是被企业“神化”了。文化成了神坛上的朝拜物,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念一下、拜一下,不需要的时候就束之高阁了。对大多数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而言,奢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没有任何裨益,企业文化急需走下神坛,文化不应成为企业员工的朝拜物,而应成为员工的每天都在践行的行为习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定义就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想事情和做事情的行为习惯。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应该是简单有效的,是来界定和规范所有员工的行为习惯的。中小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呢?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老板、创业者的不同、企业所在地、环境的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员工背景、构成的不同,企业文化是因“企”而异、百花齐放的。虽然千差万别,但也有规律可循,笔者多年中小企业从业的经验总结认为,中小企业应该具有不可或缺的三种文化。第一种文化是顾客第一的文化,一切为市场服务,一切服务于市场的文化。企业之所以能生存是因为有顾客的存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不断地创造顾客和满足顾客。

        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支撑着海尔与众不同的服务质量;沃尔玛的“永远让顾客买到最便宜的商品”的理念,决定了它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着最低价的商品采购战略,其一切经营管理手段都与此理念不无关系。但是这些理念性的东西顾客能否接受,关键不在顾客,而在企业的行为。企业能否把这些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则决定着顾客接受的程度。如果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只停留在口号上,没有落实到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上,顾客是不买账的;同样,如果沃尔玛没有把“让顾客永远买到最便宜的商品”的理念落实到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落实到每一名员工的行为上,那么顾客也将离它而去。所以,顾客接受企业的文化理念,绝不是接受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接受这理念渗透融入到每一名员工的灵魂深处后,外化出来的日常行为习惯。精确地讲,就是客户能否在你这里寻找到物超所值的感觉。如果能寻找到这种感觉,那就说明企业的理念落地了。理念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灵魂是统帅全局的东西,如何让这灵魂性的东西落地呢?第一,企业的理念一定是全员的理念。不要只是高层或老板的个人理念,要防止老板或班子几个人一捏估,就下发全员推广操作的做法。适宜的做法是:一是要寻求企业现存的、最具广泛性的正面理念;二是要加进去企业主管所希望的价值观;三是把初次提炼出来的理念条款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走民主的道路,让全员参与;四是要征求一下专家的意见,凝练升华。这样得来的理念就有群众基础,即使不是全员的理念,经过上述过程也全员化了。第二,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推广。要让每一名员工都知道,都尽可能的理解领会,让理念深入每一名员工的心。具体形式活动可以多种多样,如果能借助媒体更好。第三,印制成册,讨论学习。

关键词:浅析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创新:企业文化设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化  文化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  必要性  必要性词条  浅析  浅析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