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金融壹账通被举报后的4大待解之谜

举报信在文首指出:“我们已在两小时前将相关信息同步举报给其他监管机构包括,美国证监会、中纪委及上海监察委、中国银保监会以及香港廉政公署;在文末,举报信还指出:这封邮件我同时抄送了多家媒体,投资银行,境内外专业投资者。”

举报信称,“金融壹账通自2019年来的财务都是造假的;2020年600个非平安系大客户有超过200个是制造出来,业务占7亿人民币;前10大外部客户有7个是造出来的;应收账款至少5个亿是永远回不来的,因为从未存在过。平安系客户大部分收入都要通过R&D返还。”

此外,举报信还说,金融壹账通存在商业贿赂、欺骗监管、非法隐瞒重大信息披露、市场操纵等诸多问题。而平安系另一家公司陆金所也被牵扯其中:“陆金所是个例外,去年收入有2个亿是不存在的,因为陆金所为了冲高市值自己也有超过40%的业务来自平安集团制造的虚假交易对象。”

《新言财经》就举报信内容向陆金所求证,陆金所表示:这是谣言。

对于举报信,金融壹账通8月31日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属于恶意造谣、诽谤,金融壹账通已第一时间报案,并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于举报信中提到的各项问题,金融壹账通除声明之外,是否有更详细的回应和最新进展?9月3日,《新言财经》就此向金融壹账通求证,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虽然,金融壹账通声明称举报信内容为“造谣、诽谤”,但目前相关部门尚未给出定论。

不过,综合金融壹账通的举报信和金融壹账通招股书、财报以及媒体的公开报道,《新言财经》梳理了此次举报事件中,几个关键的问题和待解之谜。

金融壹账通是否伪造了客户?

举报信提及“2020年600个非平安系大客户有超过200个是制造出来,业务占7亿人民币;前10大外部客户有7个是造出来的”。

对于举报信,金融壹账通向《新言财经》表示,公司最早在8月20日就从一名匿名举报人的投诉中得知这些指控,其中包含多项未经证实的指控,包括该公司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包含重大虚假陈述。公司已经仔细审查了举报人的投诉。根据其审查和评估,公司强烈否认这些诽谤和无根据的指控。

与此同时,金融壹账通独立审计委员会立即采取行动,在8月24日前对举报人投诉中提出的指控展开彻底调查。审计委员会的任务是全面审查所有指控,并已任命美国佳利律师事务所(Cleary Gottlieb Steen & Hamilton LLP)作为外部法律顾问,为审计委员会提供建议。

金融壹账通方面还表示,公司于8月25日向深圳警方报案,并一直配合警方调查。

8月31日,金融壹账通也通过公告披露了相关信息。

金融壹账通对举报信的反应,不难看出其对此次举报极为重视。

金融壹账是否会将前十大客户资料或更详尽的客户资料上报给相关部门,来回击举报信,以证明自己的清白?”9月3日,《新言财经》就此向金融壹账通求证,截至发稿尚未获回复。

金融壹账通是否将来自平安集团收入通过R&D返还?

举报信提及“平安系客户大部分收入都要通过R&D返还。”R&D全称为“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即研究与开发。

金融壹账通与平安集团在合作上的确互有往来。

金融壹账通招股书指出,“2017年、2018年及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9个月,我们从平安集团获得的收入分别为2.357亿元、5.276亿元和6.773亿元。我们分别向平安集团购买了3.581亿元、6.758亿元和3.915亿元的产品和服务。”

而在之后的财报中,金融壹账通并未披露其购买平安集团的具体产品和服务金额。

不过,通过梳理金融壹账通招股书和财报数据,《新言财经》发现,2018年、2019年两年里,金融壹账通的研发费用和来自平安集团的收入数据极为接近;此外,2017年~2021上半年,金融壹账通来自平安集团的收入总额为44.86亿元,而其研发费用为37.65亿元,二者相差仅7.21亿元。

这些数据上的巧合,虽不足以作为举报信内容的论据,但也有些耐人寻味。

金融壹账通2021上半年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金融壹账通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 5075项,其中境外专利申请数达1199项。

若如举报信所述,平安系客户大部分收入都要通过R&D返还,那么金融壹账通的5075项专利出自何处?

举报信提及“平安系客户大部分收入都要通过R&D返还”,而金融壹账通已经完成了独立审计,是否有证据证明举报信为谣言?该证据是否会向或已向相关部门报送?对此,《新言财经》9月3日向金融壹账通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尚未获回复。

高管为何频繁离职或离任?

“举报信”中提及,“团队这三年多流失了超过70%的非原平安系中高层员工。除了担心财务造假惹火上身外,还有业务从根本上无法在非平安系客户中推动的原因。”

虽然,无法确定离职高管占比,但是过往几年里,金融壹账通高管离职的确频繁。

今年3月30日,金融壹账通发布公告:宣布任命罗永涛为公司首席财务官,自2021年4月28日起生效,待监管备案,并接受罗伟杰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首席财务官职务,自 2021 年 4 月 28 日起生效。

公开资料显示,罗伟杰自2019年10月起担任金融壹账通首席财务官,彼时正值金融壹账通赴美IPO之际。而在加入金融壹账通之前,罗伟杰于2016年至2019年在百胜中国担任多个财务领导职位,2017年至2019年期间亦担任百胜中国的首席财务官及司库。加入百胜中国之前,罗伟杰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任职15年。

也就是说,罗伟杰即“举报信”中“非原平安系中高层员工”之一。

据今年3月30日金融壹账通公告,接任公司首席财务官的罗永涛则有着深厚的“平安基因”。罗永涛于2004年加入平安集团。加入金融壹账通前,罗永涛曾任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首席精算师、董事会秘书,亦曾任平安基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

资深行业研究员陈亮表示,一般上市公司CFO离职是比较重大的事情。《新言财经》发现,虽然罗伟杰从金融壹账通离开,但是其在2020年审计报告上也签了字。

一位不愿具名的美股上市公司高管对《新言财经》分析,很多公司都是IPO前才有CFO,而很多CFO也不是长期在某一家公司工作,他们更像是外部的服务人员,帮助某家公司完成上市就像是做了一单业务,做完一单后,就去做下一单。

就在一年前,金融壹账通首席财务总监刘晖被曝离职。彼时,金融壹账通回应媒体称,刘晖并未离职,属岗位调整和交流。当月,金融壹账通首席风控官高帆、首席战略官戴可等中高层人员均相继离职。

2020年年中,金融壹账通再次“流失”一名“大将”。其在纽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联席总经理邱寒因个人原因辞职。

据了解,邱寒辞职前担任金融壹账通联席总经理、金融壹账通零售前CEO,她与罗伟杰不同,算是一个平安系高管。2014年4月,邱寒加入平安集团并先后担任平安科技数据平台部门总经理及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算下来,邱寒在平安系有6年的工作经历。

在邱寒离职后不久,金融壹账通再度出现高层人事变动。具体而言,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黄宇翔,因个人工作原因卸任副总经理一职,不再担任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及首席运营官。

而《新言财经》注意到,黄宇翔离职后仍在平安体系内,现担任平安科技董事长兼CEO。

金融壹账通离任后并未脱离“平安体系”的,还有金融壹账通投资一账通原CEO黄绍宇。据悉,黄绍宇离任后在金融壹账通上市前收购的其中一家公司“北京泛鹏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负责人。而接替黄绍宇职位的为原平安基金资产配置事业部总经理杨潇。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壹账通虽然连年亏损,但其营收却长期保持双位数增长,公司业务在走上坡路,为何会有如此多中高管理层频繁离职或离任?

9月3日,《新言财经》就“金融壹账通是否对流失的非原平安系中高层员工做过比例统计?结果是否会向相关部门报送?”向金融壹账通求证,截至发稿尚未获回复。

平安收到上交所监管函,是因举报事件吗?

8月31日晚间,中国平安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

9月1日,中国平安就监管函回应媒体称:“针对近期一些市场传闻的例行问询。目前公司一切经营工作正常,业务发展稳健”。

而8月31日,有两个关于平安的传闻不胫而走,其一为“举报信”,其二为“监管部门正在调查中国平安保险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且已叫停平安出售与房地产市场相关另类投资产品的权利。”

对此,9月3日《新言财经》致电中国平安进行求证,中国平安回应称:这不是中国平安发出来的公告,而是上交所发出的监管工作函,其中具体的“相关事项”其实监管部门也未进行披露。目前,中国平安掌握的信息是“针对近期市场上的一些传闻进行例行问询,不是针对某个比较特殊的事件。”

关于中国平安是否会进一步回应“举报信”的一些指控,中国平安方面表示:“集团不介入子公司的日常运营,且金融壹账通也在第一时间报案和回应了。金融壹账通发出的声明本着规范治理的原则,严守法律法规,公司经营状况、财务数据等也是真实准确的,不存在谣言中的各种诋毁情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举报  举报词条  金融  金融词条  
产品运营

 蓝宝石RX6700XT 12GD...

白金系列显卡的定位属于蓝宝石旗下中端产品,而超白金则属于旗舰系列,外观设计更漂亮性能也更强。这款蓝宝石RX 6700 XT 12GD6 白金版的配置则与公版相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