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读史笔记——长平之战

在秦国新的外交政策下,韩、赵、魏三国噩运当头,不断受到强秦的欺压,他们既没有霸主可以申诉,又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和秦国制衡,真的是上天无法、入地不能。其中最为悲催的一次欺压,当属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的长平战役。

长平之战的起因源于秦国对韩国的一次攻击。公元前264年,秦国对韩国发动了一次攻击,沿着黄河北岸一路向东打,先是占领了南阳(河南修武西)。两年后,又攻占野王(河南沁阳),把韩王国跟北方的领土上党郡(山西长子)的联系隔断,下一步就是吞并上党。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上党郡的郡守向赵国投降。这是甩了一个烫手的山芋给赵国。如果赵国接受投降,无疑会换来秦国的攻击;如果赵国不接受,那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拱手让人。赵国实在无法抵抗2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诱惑,他一手接受了上党的投降,一手祈祷秦国能够睁一眼闭一眼,放他一马。

赵国的这个愿望无疑是痴人说梦,秦国怎会眼睁睁看着土地被他国占领,更何况这块土地他已经垂涎已久。公元前260年,秦军在大将王龁的率领下向上党进攻,赵国不得不做出反应,派出老将廉颇率军驰援,可是等廉颇抵达上党的时候,秦军已经占领了上党。秦军乘势马上向廉颇发动攻击,廉颇抵挡不住,节节败退,最后退到了长平关,构筑工事,坚守不出,长平会战就此拉开帷幕。

廉颇的战术是持久战,他认为秦军远道而来,后勤补给相当困难,所以一定是想速战速决,不能打持久战,等到秦军坚持不住开始撤退时,他再挥军打击则必胜无疑。秦军的弱点在廉颇面前暴露无遗,秦军大本营看出不把老谋深算的廉颇除了,秦军跟本没有胜算。于是范雎所建立的情报系统开始工作,他们及时在赵国首府邯郸,向赵国的当权人士散布谣言,宣称:廉颇已经老了,根本不是秦国将领的对手,他在上党打了败仗,所以现在非常惧怕秦军,秦军之所以现在不进攻是想给廉颇一个投降的机会,在秦军的强大压力下,廉颇投降是迟早的事。秦军将领最怕的是赵国的少壮派将领赵括,只要赵括来率领赵军,那么秦军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唾沫是可以淹死人的,舆论压力不是现在才有的事,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赵王免去了廉颇的职务,任命赵括为赵军总司令。

成语“纸上谈兵”说的就是新上任的赵军总司令——赵括。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聪明绝顶、口才一流。和赵奢在一起讨论兵法,常常把赵奢驳的哑口无言,为此赵括的母亲感到非常高兴,说:真是将门虎子!而赵奢却不以为然,他跟自己的妻子说:战争是决定千万人生死的大事,而赵括说起来却像玩一样,如果他出任大将领兵作战,那必败无疑。所以,当赵王的命令才宣布完,赵括的母亲就去立刻去见赵王说:“赵括其实是一个庸才,只会死读书,不会灵活运用,他不是做将的料,请大王收回成命。”赵王以为赵括的母亲在跟他玩谦虚,所以马上就说:“命令已经发布,不能改变了。”赵括的母亲又说:“从前我的丈夫任将时,命令发布的当天就搬到军营里和士兵同吃同住,不问家事,遇到问题也总是和士兵一起解决;而赵括接到命令,却在军营里耍威风,士兵们都不敢抬头看他,大王赏赐的财务,他全部运会家,没有分给士兵一点半点。赵奢在世时就一再交代我,不可以让赵括为将。”赵王当然还是不会同意赵括母亲的建议,于是赵母又说:“如果大王一定要用他,万一丧师辱国,请大王能开恩赦免我们全家。”赵王答应了赵母的要求。

秦王在得知廉颇被换掉的消息后,高兴的直蹦高,马上任命令各国闻风丧胆的白起为秦兵团总司令,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王龁为副总司令。为避免白起的威名吓到小毛孩儿赵括,使赵军不敢出战,秦王下令:白起秘密上任,有泄露秘密者杀无赦!然后动员全国的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参军投入战场。秦国这只雄狮已经张开了大口,随时准备吃掉赵国这只肥羊。

赵括的战术很对秦军的胃口,他讨厌防御,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必须保持持续不断的攻击,部队在锲入敌人阵地后,立即左右展开,促使敌军全线崩溃。

然而,赵括不是喜洋洋白起就更不是灰太狼,赵括这只小肥羊一步步的走进了白起这头猛狮给他设置的圈套。战役一开始,赵括就放弃了廉颇以守为攻的战术,下令撤除所有防御工事,亲自率领主力向秦军最弱的军营进攻,白起下令秦军退却。赵括轻而易举的突破了秦军的防线,自信心爆棚,认为秦军不堪一击,于是率领赵军继续向秦军的纵深猛攻。白起再次命令秦军退却,不过这次白起不会白退,他开始出招了。白起命令一只两万五千人左右的部队,迂回到赵括后方,切断了赵括的退路,整个战场的形势马上改变,正在锐进的赵军被秦军分割包围,赵括和一部分精锐被困在了前半部分,还有一些老弱病残仍然被困在长平。紧接着白起的第二招也打了出来,他派出部队切断了赵军的粮道,然后命令部队收缩包围圈,将赵军死死围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读史笔记——长平之战  长平  长平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周朝

 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均立后。立后制与储君制相互表里,是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的秦国在秦孝公(前四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便已制度化,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