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诸葛亮在蜀汉阵营有四个潜伏的政敌每一个的危害都比李严大得多

很久以来,人们都以为诸葛亮是在刘备驾崩后的蜀汉实际领导者,可以说其权利不在后主刘禅之下。但是有朝堂的地方就有党争,再强势的权臣也会有政敌,比如野蛮如董卓,最后也被王允和吕布算计死了;比如霸气如曹操,有时候也对荀彧杨彪曹植很头痛。诸葛亮为了不让刘禅心生疑虑,有时候不得不对自己的政敌持包容态度——如果对异见者赶尽杀绝,确实也对季汉丞相声名有损。现在想来,诸葛亮蜀汉阵营内,除了公开叫板的李严李正方,还有四个潜伏极深的政敌——这四个潜伏敌人的危害比李严还大。如果这四个政敌都被除掉了,蜀汉未必早亡,诸葛亮的名声一定会更好一些——就不会被史料抹黑了。

      刘备入蜀之时,李严在绵竹进行了短暂抵抗之后就投降了,而且投降之后的官职也不大,只被刘备任命为裨将军。

李严是敢于公开跟诸葛亮分庭抗礼的托孤辅政大臣,这就不用说了。咱们要说的是李严实际也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在正史中并不像演义小说写得那么厉害。熟悉汉朝军衔的读者都知道,裨将军比偏将军还小——王莽改制的时候,县令

然后李严逐步升迁,从犍为太守、杂号兴业将军一直做到了“辅汉将军领郡(犍为)如故”,杂号将军兼太守,其职务远远小于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魏延魏文长,跟赵云赵子龙的翊军将军是一个级别。但是因为先伐魏还是先伐吴问题上产生分歧之后,李严不但迅速超越魏延(疑似正在抗魏前线的魏延也反对分兵伐吴)、远远甩开赵云,而且直接被越级提拔为尚书令,尚书令是个文官,但是却兼任中都护统内外军事,而且爵封都乡侯、假节,跟丞相诸葛亮的武乡侯分享军政大权。后来李严又给自己要了个骠骑将军头衔,在没有设立大将军大司马的蜀汉政权,骠骑将军就是最高军事长官。

       诸葛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才联合荆州集团、益州集团摆平了李严,把他赶回老家种地去了。

但是我们却惊讶地发现,诸葛亮摆平了跳出来争权的李严,却忽略了三个更危险的敌人——

       第一,诸葛亮应该是见过甚至面试过郤正的,因为蜀汉灭亡(263年)前三十年,公元233年左右郤正就混到了刘禅身边,而诸葛亮是公元234年十月薨逝的;第二,郤正很低调,也很圆滑,掌握大量机密却不显山不露水,符合一个高级潜伏者的基本特征。

首先我们来说诸葛亮批准放在刘禅身边的机要秘书,此人名叫郤正,字令先。郤正的祖父是个大贪官,在汉灵帝期间当益州刺史的时候横征暴敛,被老百姓干掉了。郤正的父亲跟随孟达一起投降了曹魏,被任命为中书令史。郤正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追随父亲投奔曹魏,而是留在了蜀汉并且混进了行政中枢,从秘书吏混成了秘书令,掌管蜀汉政权机要文书。按照时间推算,正传中说郤正跟死太监黄皓“比屋周旋,经三十年,皓从微至贵,操弄威权,正既不为皓所爱,亦不为皓所憎,是以官不过六百石,而免於忧患。”从这段记载中我们能发现两个问题:

同时也被授衔裨将军,到了隋朝,裨将军只有九品,隋炀帝看着这军衔太小,干脆给取消了——三个臭裨将顶一个诸葛亮,就是因为裨将军很微小或者能力不强。

蜀汉灭亡,投降书是郤正亲自操刀捉笔,看那投降书写的引经据典文才飞扬,一定是事先准备好的——看郤正其他文章就知道,他并不是一个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的快才。更重要的一点,是晋武帝司马炎在泰始八年亲笔写的表彰令“正(郤正)昔在成都,颠沛守义,不违忠节。”郤正守的是哪家的义,为谁尽忠节?

作为隐藏最深的潜伏者,郤正很低调,低调到诸葛亮都没发现这个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而诸葛亮的另外两个政敌,则公开联手“唱衰”蜀汉,这两个人一个叫谯周,字允南,另一个叫杜琼,字伯瑜。他们是蜀中集团利益的代表着,一直对荆州集团入主西川心怀怨念。谯周和杜琼曾经公开拿“天象”说事儿,这段现在看来别有深意的对话,被谯周的学生陈寿一字不落地记载在《三国之》中——本来陈寿是为老师辩护,但是我们却能从这段对答中看出他们包藏的祸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蜀汉  蜀汉词条  诸葛亮  诸葛亮词条  政敌  政敌词条  潜伏  潜伏词条  阵营  阵营词条  
晋朝(含三国)

 关羽PK黄忠,谁强谁弱?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回目叫做《关云长义释黄汉升》,这个名字其实不当,原因我们下面解释。在曹操和周瑜在赤壁胶着的时候,刘备在诸葛亮的安排下悄悄进攻荆州南部四郡。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