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明朝开国六公爵,五个传不过两代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其后还北伐驱逐了元朝势力。开国不久,朱元璋开始大封功臣,在洪武三年十一月(1371年初),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也即明朝开国六公爵。

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或功臣之后,而朱重八同学一贯的形象就是杀功臣,那这六个公爵最后的下场都是怎样的呢?(以下排名分先后)

1、韩国公李善长(1314年-1390年)。

李善长是文臣,在至正十四年(1354年)就投到朱元璋麾下,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李善长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功勋卓著。

明朝建立后,李善长兼太子少师,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在明朝初年各项礼仪制度不完备的情况下,李善长带领一帮儒生制定了明朝的官制和礼仪,同时监修《元史》,编修《祖训录》、《大明集礼》等,除了军事方面的,其他事无巨细,朱元璋都交由李善长负责,让他与儒臣谋议而行。

洪武三年,李善长封韩国公,在六公爵中位列第一,爵位子孙世袭,予铁卷,免二死,子免一死。

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但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朱元璋借此案大肆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然而躲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十年后李善长还是没逃过厄运,因为胡惟庸蓝玉案被杀,连同他的妻女弟侄七十余人全部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李琪免死,但也被判流放。

能免死的铁卷也没能救得了李善长,皇帝要是想杀你,别说铁卷,铁桶都没用。既然李善长“谋反”,韩国公这个爵位自然不能保留下来,世袭世袭,就成了自己袭自己了。

2、魏国公徐达 (1332年-1385年)。

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至正十三年(1353年)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隶属于朱元璋

作为一代名将,徐达一生中几乎百战百胜,只有一场失败,那就是洪武五年(1372年)出征北元,徐达率中路军轻敌冒进,遭到北元军伏击,损失一万余人。

徐达为明朝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拒张士诚,西灭陈友谅,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直接攻克元大都,将元朝赶回了老家,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

洪武三年,徐达被封为魏国公。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后来徐达患了背疽,挨到第二年病重去世,野史传闻说徐达是吃了朱元璋赐的蒸鹅病重而亡的,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只见于无端野史,可信度实在不高,毕竟朱重八同志对于那些将死(不是被老朱自己弄到将死)的功臣都是非常慷慨的,而徐达的小心谨慎并没有触犯到朱元璋的底线。

徐达死后,朱元璋异常哀痛,为表哀思,他追封徐达为中山王,令其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并代代相传。魏国公的爵位真正做到了世袭,一直传到明末,而且还新增了一支公爵传到明末的公爵——定国公。

第一代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而徐增寿的军事才能又不怎么高,这样一来,他是与公爵是无缘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并且最终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徐增寿是朱棣在南京城(明初都城)最重要的内线之一,虽然后来暴露被建文帝所杀,但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以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是站在建文帝这边的,朱棣一方面出于人心考虑,另一方面顾念徐达的功绩和徐增寿的拥戴之功,所以仍然留着徐辉祖这个魏国公。

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还都伴随始终,也算一大奇景。

3、曹国公李文忠(1339年-1384年)。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他的公爵可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明朝  明朝词条  开国  开国词条  公爵  公爵词条  不过  不过词条  
明朝

 一信全城与洪武赶散

洪武赶散1370年(洪武三年),为惩罚张士诚部,也为了开发利用淮泛区,借口红蝇传播瘟疫,强行把江南人充实淮、盐、扬、凤(阳)等地,开发苏皖地区,史称“红蝇赶散”...(展开)

明朝

 明孝宗发明一样东西历经500年,...

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刷牙,你可能会觉得牙刷的发明者一定是外国人,但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发明牙刷的其实是中国明朝的一位皇帝——明孝宗。英国20...(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