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职业经理人如何既有里又有面儿? 薪酬谈判:探知他的心理底线

职业经理人如何既有里又有面儿?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指引下,中国的小型企业越来越多,活跃在这些企业里的职业经理人也是越来越多,我要给小企业老板点赞,他们已有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的意识。规范制度、建立流程、扩大规模,都是职业经理人的面子;沟通无阻、方案落地、执行力强则是职业经理人的里子。如何在表面光鲜的光环下,也有一个花团锦簇的里子,考验着职业经理人的软实力。

生存之术——落地发芽

在小型民营企业中任职的职业经理人工作能力特别强。

第一,他们从无到有的创造能力特别强。我们必须要承认一点,众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完全规范的并不多,基本上是要么无制度,老板说啥干啥;要么有制度,但不规范,写的与做的不一致,没有执行力。所以这些职业经理人入职一家公司,就拼命地建制度,有的三个月试用期内就把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起来了。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许多制度是建立起来了,可到了执行层面却无法落地,这说明我们的这些职业经理人都喜欢埋头拉车,不喜欢抬头看路,不善于先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后再规划。

第二,他们从慢到快的执行能力特别强。由于小型企业大多是老板搞一言堂,一个企业里最多会聘请一位(副总级)职业经理人,规模大些的企业可能有销售副总、生产副总或行政副总,财务多半是老板信任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经理人仍然幻想着、执着地认为一定要把企业的制度体系完善好,所以不停地写制度给老板批,似乎老板批准了制度,管理就规范了。

第三,他们从少到多的学习能力特别强。不管是到外面参加培训,还是我自己授课时,我发现许多职业经理人都爱学习,有课必听,有会必到,有的是自己来的,有的是老板要求来的,不管怎样,这种学习归零的心态值得点赞。

发展之道——后院无战事

对于这些职业经理人来讲,光有生存之术是不行的,还要有发展之道,个人的发展要与企业的发展同步同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三点:

第一,做好一个“色眼识人”冲突管理者的角色。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好的面试官要成为全科医生》,文中提到“望、闻、问、切”四诊法,讲的是面试官的面试技巧,对于每一位初入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来说,也同样适用。

《色眼识人》是《非诚勿扰》嘉宾乐嘉写的一本关于生命实用智慧的书,能让你洞察职场周围所有人的性格,还能识别你自己所处的人际关系。今天的世界,如果你不具备这种软实力,“人际关系中的交通事故”一定会在你的职场上发生。有许多职业经理人问我:“我的老板刚开始还信任我,怎么最近一个月我提的建议一个都不批?”“公司的老员工最近总是与我作对,我该怎么与他们和平共处?”“我才到这家公司,可是有一位下属(老板的亲戚)不听话,我该怎么办?”这些拿不到台面上的问题有好多,而恰恰是这些棘手的问题拖垮了他们的工作进度。他们在没有处理别人的冲突前,自己已经陷入了沟通的泥泞不能自拔。

其实,身为职场中人,企业老板们都是在辛苦中把企业从无到有做起来的,十分不易,对待企业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怎会让一个刚进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指手画脚,况且是个才来什么也没搞懂的人。我们不要高估自己的能量,当你选择这家企业时,你就要想好怎样适应这家企业,怎样在这家企业找到自己成长的空间。先生存,再发展,人际关系的交往,是以心换心,换位思考,才能得位。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不管是总经理还是副总,特别是做人力资源的经理们(设总监的企业很少),初到一个企业,都应该先熟悉地形地貌、人情世故,才能首战告赢。

第二,做好一个“乡村医生”中西医疗师的角色。中国小型民营企业有个特色,那就是小企业、小产品、小市场,在这些小而精、小而全的企业工作的职业经理们,不管你是初到这家企业几个月,还是在这家企业工作几年,对企业存在的问题也应该了如指掌。我相信,企业老板还没让你离开,是因为你还有存在的价值,还能做点事情,那就应该在发现问题后立即整改。不花钱的,自己先改善,要花钱的,先请示汇报,能节省的尽量节省,报老板批准后再改善,切莫先斩后奏,好功自夸。

小企业有小企业的毛病,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问题,能到大企业“看病”,那都是专家。如果已经在小企业了,那就要像“乡村医生”一样,背着药箱到现场问诊看病,亲力亲为。是人才的问题,用中医,是体系的问题,用西医,人和体系都有问题,那就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先进管理工具)进行诊疗,如果还不具备“乡村医生”资格(没有独挡一面的能力),人和体系都分不清,那就通过学习取得资格后,有了医治能力,再下乡行医看病,千万不要本领还没有多少,就不敬重老板,并对企业说三道四,坏了职业经理人的名声。

第三,做好一个“服装定制”裁缝店师傅的角色。有人说,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3.7年,但据我观察,职业经理人在民营企业平均服务年限还会更少,总是不断更换工作,期望找到自己满意的企业,然而,现实总是跳到哪家民营企业问题都是一样的,甚至一家不如一家,由刚开始的热情、正直、冲动、有梦想,到最后因失望、灰心、放弃而离职。这也许不是职业经理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问题,而是对一个新企业内部“旧文化”不熟谙,缺少韧性、忍耐力和必要的城府,这正是民企职业经理人的软实力。

因此,民企职业经理人但凡进入一家企业,一定要先为自己量身订制一个老板认同的自己,这样才有机会进入公司。进公司前,自己是试衣员,穿着合身,就成交了;进公司后,自己成为销售员,专业点可能就是裁剪师,为老员工改制服装,能力差、职位高、薪酬多的就要增加工作量,使其衣服穿着饱满;能力强、职位低、薪酬少的就要增加衣宽(管理幅度)、增加衣长(调整薪酬),使其衣服穿着合身。人才匹配就如同服装定制,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新人也是如此。如果觉得衣服裁剪难度大,那一定是我们的水平还有限,手艺还没到家,要么是老板高估了我们,要么是我们高估了自己,还没有到单独开店当裁缝店师傅的时候。

如此说来,当我们愿意在一个企业继续干下去的时候,自己生存时间的长短并不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老板。

在注重以上三点外,建议职业经理人还应记住:

一是要敬重老板,不要认为老板不懂管理,而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与老板形成互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二是要敬畏文化,能识时务,不要做文化的改革者,而应是文化的传承人,不要有点文化就去改企业使命和愿景,改企业机制与理念,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你要改变很有可能是自掘坟墓;三是要敬业岗位,在其位谋其事,而不是谋其权,这个权一定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要来的。最后,还要在工作中培养新能力,不能新官上任三把火,照搬以前企业经验做些不接地气的规划。

总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努力提升我们的软实力,秀出我们的里子。只有这样,职业经理人的路会越走越宽,职业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薪酬谈判:探知他的心理底线

在招聘薪酬谈判过程中,你对求职者的期望值和你公司的灵活度了解得越多,那么,在出价和协商时,你就越能应付自如。

一、确立薪酬的价值基准

你在商谈前必须明确一个问题:这个职位对公司的价值有多大?在此基础上再寻找期望值与此相符的求职者,这是薪酬谈判过程关键的第一步,它建立了讨价还价的基准。

忽略这一点,会危害协商过程,使求职者的期望值与你公司的薪酬计划相差过大,你和求职者最终都不能如愿,错失良机,浪费时间。

让求职者畅所欲言,有时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求职者经常不愿透露他们现在的或期望的薪酬,他们担心透露之后,公司会尽量压价,使自己陷入不利境地。对于招聘官来说,求职者前几份工作的薪酬信息是关键,不了解这个信息就开始协商薪酬是很不明智的。在正式出价前至少“试”出价两次。你应该明确地问求职者“如果我们给你年薪36,000,那么与你的期望值相比怎么样”,这样你就能知道是否与求职者的期望值相符。此外,这样做也不会过于唐突,确保双方在职位薪酬上大体达成共识。

二、公开薪酬范围有利有弊

在谈判桌对面,求职者可能正琢磨职位的薪酬范围。一些公司在一开始就透露整个薪酬范围---有时在广告上---另一些公司却不这么做。人力资源经理在这个问题上意见不一。

一些招聘官认为公开职位的薪酬范围,可能会对公司不利,范围的最高值很可能不自觉地成为求职者的目标。如果你说职位薪酬在4万到5万之间,求职者会说我要5万。

另外一些招聘官则认为人力资源部门应当明确地公开职位薪酬。了解职位薪酬,不仅对求职者较为公平,而且双方都了解这个信息,对公司也有好处。这样直截了当地进行交流,可以淘汰期望过高的人,提高工作效率。

折中的办法就是:仅公开范围的下限。传统的薪酬结构以最低数、中位数、最高数等不同级别划分薪酬的范围,采用这种薪酬结构的企业都应该公开所有职位薪酬范围的下限。这样保护了范围的上限,以备用于资深和高身价的人士以及员工的晋升等方面,同时去除那些薪酬期望过高的人。

挑选新员工如同找对象。你寻找的是适合长期工作的人,出价只是巩固长期承诺的一步。所以,不要让人觉得这是一场交易。求职者有感觉和感情,会记住应聘时的经历和你对他们的态度。”

三、掌握双赢的策略

欺骗求职者或强迫求职者接受苛刻条件,会使他们对公司反感,损害长久关系。在协商过程中获取短期利益,经常会在今后造成巨大的影响。一定要清楚协商和争论的区别,在薪酬协商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某一薪酬建议本身的争论,要尽量加强交流,以满足彼此的需要。你不可能赢得协商,就像不可能赢得婚姻一样。协商不能赢,只能找到双方的一致点,如同建造双方共同居住的房子一样。如果把协商过程看成合作,寻找一致点,而不是竞赛或辩论,你可以运用以下多种策略,尽量减少争执,共同寻找双赢局面:

如果薪酬出价是实价或最终价,则如实告诉求职者。让他明白薪酬协商没有余地,从而很可能会制止求职者在薪酬上耍弄花招。

在钱上做决定最容易,要么可以,要么不行。如果求职者在获知薪酬实价后仍然犹豫不决,那么你就要决定做其它事情。更重要的是,像“我应该还多少价”之类不再是你考虑的中心问题,而是寻找其它协商点和折中点。

寻找创新方式,提高吸引力。有许多方式能够不花费额外的现金,就使你公司的一揽子薪酬方案更具吸引力。你可以采用年终奖、企业文化、远程办公、长期保健计划等形式。注意倾听对方谈话,弄清他看重什么。短途交通车、灵活的工作时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一些求职者可能极富吸引力。

量化总薪酬。寻找工作的人,把一切归结为“告诉我给多少钱!”你很难消除这样的人对职位基本薪酬的偏爱。因此把用人成本量化为总薪酬尤为重要,尽可能地把基本薪酬之外的福利量化成具体的数字,表明这些福利是总薪酬的重要部分。这种方法有时对求职者行之有效,确实产生不同的效果。

四、必要时舍得放弃

几乎每次协商,总有一方占上风。知道谁在协商中占上风很重要。如果求职者是稀少、难觅的人才,确实是有能力担任这个职位的少数人选之一,那么这与有许多合格求职者时的处理方法一定有所不同。

当有能力的求职者超过1个时,如果合适的人选逼迫你接受超出你可接受范围的出价,你可以立刻拂袖而去。

必要时,要舍得放弃。世上只有一个求职者能做这份工作的情况极为罕见,因此,不要受制于他对薪酬的异想天开。

协商的原则是礼貌,与任何其它人际关系获得成功所使用的原则相同。了解对方的感受。最重要的,不要忘记协商的目的不是打败对方,而是达成共识,令双方满意。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或已标明来源,纯属学习与公益需求,版权及观点归属原作者。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信息来源不明的文章,如果涉及到版权要求,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尊重您的知识版权,并按要求删除处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探知  探知词条  薪酬  薪酬词条  底线  底线词条  既有  既有词条  经理人  经理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