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你愿意“降薪跳槽”吗?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招聘高峰季,公司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你愿意“降薪跳槽”吗?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最近,《复仇者联盟4》的热映再次掀起超级英雄热潮,我也是漫威迷,第一时间熬到凌晨 3 点,看完了这部电影。

如果让我从诸多超级英雄中挑选一项超能力的话,我会希望能成为快银,拥有伸缩时间的能力。

然而,作为一个凡人,不能仅仅依靠“勤奋”提高效率,一天只有 24 小时,效率提再高,一生能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取和舍,做正确的选择。

— 1 —

第一次换工作的经历

什么叫“做正确的选择”?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一段人生经历,这是在 20 年前,我第一次换工作的故事。

1998 年,我大学毕业;加入微软前,我已经在另一家公司,工作了将近两年,拥有一份在当时看来比较高的职位,当然薪水也很优渥。

那时,微软在我眼里就是接触不到的神一样的存在。

所以在 1999 年,当我看到微软这个神秘组织在中国招人的时候,“原来我也有机会加入微软”的念头,瞬间将我点燃,我赶紧投了份简历。

当时我在北京工作,而微软招聘的岗位工作地在上海,于是,我坐了彻夜的火车,赶去上海面试……

我太想加入微软了,路上,我激动的一夜无眠,一直在背英文简历。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你要到外企应聘,英文又没那么好,怎么办?背背简历,可能是最能让自己多点安全感的事了。

我就这样一路从北京背到了上海。

终于到了上海的办公室,面试开始后,才发现自己背的简历没什么用。

面试从早上 9 点半,一直持续到下午 4 点半,我一个人坐在会议室里面经过了 6 轮面试,每个面试官面试 1 个小时。

这个过程像是一场车轮战,我全程高度专注,也是对我体力的巨大挑战。

面试中,我听到的问题简直匪夷所思,比如:井盖为什么是圆的?上海有多少辆自行车?……

这些问题,我们以前在公众号也分享过,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微软的面试套路,他们需要的不是你的某项“技能”,而是你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处在当下那个空间时间的我,还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微软在招的好像都不是“正常人”。

终于到第 7 轮面试。我被带到了一个房间,里面坐着一个很高大的人,那个人是唐骏。

一个小时后,唐骏跟我说:

恭喜你加入微软。

— 2 —

第一次面临的重大取舍

幸福的晕眩还没持续多久,我就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

我跟人资讨论了我在微软的薪资结构。

微软的薪水在业内算是比较高的,但相对我之前的薪水,还是低了很多的,大概只有一半多一点……

这个落差其实是非常大的:要还是不要?

一个是现成的特别好的薪水,一个是一家世界知名的公司。

如果你以前接触过职业生涯培训,培训老师可能会教你:这辈子,你的薪水是永远不能降的,因为降薪跳槽说明你的职业生涯某条路径可能出了问题。

你可能也会遇到一两次跟我一样的选择,要不要降薪加入一家公司?

我之前对微软有多憧憬,面对 offer 就有多纠结……

你也许觉得这个决定挺好做的,对吧?世界知名的公司,不给我钱都去。

真实情况没那么简单,因为当时你已经有了很多的既定花费,你已经在既定的收入结构下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你决定降薪跳槽,这些既定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很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

最后,我还是决定加入微软,这是我做出的人生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加入微软后,我的薪水上涨速度相当快。

即便如此,薪水连续涨了三年之后,才差不多等同于我加入前的薪水水平。

可是,站在今天的视角来看,1999 年这两份工作的薪水差异,当时看来的一大笔钱,现在感觉根本不算什么。

——

35 岁之后,我开始知道,自己当时做出了无比正确的决定。

我告诉我自己,也告诉我后来见到的很多微软招进来的大学生,这句话是当时唐骏跟我说过的一句话:

在微软,是没有人在乎薪水的。

降薪跳槽到微软的经历,是我人生第一次重大的取舍,也给了我很大的收获。

我放下当时的高薪水,加入了这家改变我一生的公司,我在微软有了很不错的职业发展,也在工作14年以后离开微软,创办了自己的咨询公司。

再后来的故事,你可能也听我讲过一些,还有几次我人生的重要取舍,我以后讲给你听。

最后的话

今天想要分享给你的,是我的肺腑之言:

有时候,选择要远比努力重要。

不要在乎 35 岁之前的收入,因为这时的收入无论多少,在你以后回过头看,都不值一提。

35 岁之前,你应该关注的是怎么提升“长在自己身上”的能力。

而你关心的、想要的、期待的东西,都会随着能力的增长随之而来。

招聘高峰季,公司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对招人,马云是这样定义的:招人是最大的投资,不要迷信找最好的人,一定要找最合适的人,最好的人一定是你磨合出来的,培训出来,争吵出来的,捏出来的,天下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

年后回来,必定迎来一次招聘高峰期。企业需要补充大量人才,很多人才需要一份更好的工作。

但是在金三银四招聘高峰季,公司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这些问题!

一、选人

选人怎么选?很多公司的选人无非以下几个标准:

1.学历及专业

2.工作及实习经验

3.之前学习或工作表现

4.未来规划是否符合公司发展

5.面试表现

但是HR和企业主们一定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历不错,有相关方面的工作经验,面试表现也比较符合面试官的期望,但是招进来之后却表现没有预期的好,或者是在公司呆段时间就走了,费时费力又费钱;还有一些人,简历不一定非常符合岗位需求,面试表现也不是很突出,公司人才紧缺的时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招进这样的人,结果试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用的很好,而之前可能错过了很多这样的人才。

二、招聘渠道太窄

很多人对招聘渠道的了解就是打一个招聘广告、在招聘平台上发两个信息,然后再找一家猎头公司就可以了。其实这样是错误的。

招聘渠道就是要了解公司的业务模式和人才需求,然后找到公司所需要的人才在哪里、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吸引人才加盟等。

其实,在相关岗位员工入职时我们就应该进行相应的背调,这样才能更加了解员工真的履历和真实需求。

这样子我们才能确定好哪些招聘渠道可以提供操作,效果更好。

也可以多使用招聘渠道,不仅仅是招聘平台、朋友圈、猎头,还可以是各种交友平台、游戏平台、宣传渠道等等。

三、低工资高要求

这个问题是绝大多数求职者首要关注的问题。

如果企业给出的薪资都不如公司所在地区的市场平均薪资的话,那么职位竞争力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在埋怨咱人事招不到人的时候,是不是首先应该考虑下薪资给得到不到位呢?

企业绝对不可以因为现在候选人多,就试图低价购买劳动力,来撩候选人啊,这种耍流氓的方式绝对不能操作。

四、招聘信息没写好

招聘信息其实不仅仅是岗位内容的展示,还是公司竞争力、综合实力等的体现。

为了招到志同道合的人,我们就一定要在招聘信息上多花心思!

招聘信息的原始需求是为了面试导流,本质需求应该是通过招聘简章锁定与岗位匹配度较高的求职者,进而对求职者产生锚定作用,增加面试成功率。

但是, 求职者们遇见的大多数招聘信息长成这样:密密麻麻的全是字,文案没有任何亮点,作为应聘主体的90后,这样的语言明显有代沟。

所以,招聘简章想具有吸引力,应该采用互联网思维,消除沟通代沟。

优秀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人才可以说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年后招聘小高峰,绝对是招到优秀人才的好时机。HR一定要了解清楚原因,并逐一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事半功倍。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或已标明来源,纯属学习与公益需求,版权及观点归属原作者。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信息来源不明的文章,如果涉及到版权要求,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尊重您的知识版权,并按要求删除处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跳槽  跳槽词条  高峰  高峰词条  有时候  有时候词条  合适  合适词条  愿意  愿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