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曾亚兰 赵季:说仇兆鳌以楚辞注杜诗

   杜甫诗笺注昔时号为千家注,注家林立,今昔纷挐异同,多相牴牾,使读者无所适从。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汇集康熙前各家注释,对杜诗进行详注集解,堪称集注杜大成之作。此集是四库全书所收的不多的注杜集本中仅有的几部内府藏本之一,这足能说明官方重视和其文献价值。官方重视,大概在于仇兆鳌此集能阐发杜甫的诗史诗圣之义,即通过此集可以更加明确了解杜甫论世知人和立言忠厚的垂教意义。文献价值,大概在于其广搜博征,讨杜诗之典故,扩见闻,补缺略的学术意义。仇兆鳌注杜,疏渊源脉络,挈领提纲,钩索字句,阐明诗义,广泛取注于经史子集稗野志怪,以利于寻杜诗师法之源。在杜诗与经史诗赋的源流关系中,诗骚为重,在与诗骚的源流关系中,尤以楚骚为密切。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中以楚辞注杜诗者,据不精确统计就约有260条。 于此清晰展示了杜甫师承楚辞的痕迹和取法楚辞模仿而能融会贯通的作诗之法,及其诗艺精湛之所以然,亦明显可见仇兆鳌注杜对杜诗与楚辞的渊源关系及其承传脉络之重视。本文就仇兆鳌注杜所涉杜诗与楚辞条目检索若干浅作考察,以论其以楚辞注杜诗之功。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每每以楚辞注杜诗,有意探寻杜甫学楚辞之根本。如其卷三杜甫《渼陂行》“舟子喜甚无氛埃”句。仇兆鳌注:“《楚辞》:氛埃辟而清凉”。又“冯夷击鼓群龙趋”句。仇注:“《楚辞》:令海若,舞冯夷”。又“苍茫不晓神灵意”句。仇注:“《九歌》:东风飘兮神灵雨”。并于诗末引张綖曰:“初学若以实理泥之,几于难解,熟读《楚辞》,方知寓言佳处”。复引卢世曰:“此歌变眩百怪,乍阴乍阳,读至收卷数语,肃肃恍恍,萧萧悠悠,屈大夫《九歌》耶?汉武皇《秋风》耶”?仇兆鳌论曰:“少陵盖善于摹古矣”。通过仇兆鳌以楚辞对杜甫《渼陂行》的注解评论,使人容易理解此诗所兼有的楚骚意蕴和风格,而辨明其源出脉络。其卷二十二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敢为渔父问,从此更南征”句。仇兆鳌注:“《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又注:“《楚辞》:济沅湘兮南征”。解曰:“屈原至江滨,渔父劝其与世推移。公旅况依人,故不敢违渔父之问而更欲南征。南征,指潭州。《杜臆》:落句深有意于裴,言己不异屈原之放逐,渔父尚有见问,岂敢违之而更南征乎”?仇兆鳌的注解十分明确地表明杜诗出于楚辞并征引前人议论证之。其卷十七《秋兴八首》其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句。仇兆鳌注:“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谓此为怀宋玉,望而洒泪,恨不同时。论引黄生曰:“前半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者。”仇注曰:“宋玉以屈原为师,杜公又以宋玉为师,故曰亦吾师”。从仇兆鳌以楚辞注杜诗,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注重杜诗与楚辞的渊源承传关系,并有意于注解中阐明。其卷二十二杜甫《湘夫人祠》诗,仇兆鳌引黄生曰:苍梧何恨?恨不得从舜也。用本色作收,而自喻之旨已露。“公诗发源楚词,波澜故自老成,此章意味深厚,可当近体中《九歌》”。可见仇兆鳌以征引名家议论探寻此诗本于楚辞之意。其卷二十二杜甫《祠南夕望》诗,写杜甫谒湘夫人祠,次夕在祠南回望。其“山鬼迷春竹”句。仇兆鳌注:“《楚辞·山鬼》章: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迷,遮迷也”。解此诗曰:“目断湘祠,渺隔云沙矣。回想花竹幽冥,倍觉吊古凄凉耳。张綖曰:如此清绝之地,徒为迁客羁人之所历,此万古所以同嗟也”。论引黄生曰:“此近体中吊屈原赋也,结亦自喻。日夕望祠,仿佛山鬼湘娥,如见灵均所赋者。因叹地虽清绝,而俯仰兴怀,万古共一长嗟,此借酒杯以浇块垒。山鬼湘娥,即屈原也。屈原,即少陵也”。杜甫此诗脱化于楚辞及其楚骚遗韵,从仇兆鳌以楚辞注杜诗中显而易见。其卷二十二杜甫《上水谴怀》诗“中间屈贾辈,谗毁竟自取。郁悒二悲魂,萧条犹在否”。仇解曰:“此上水而动吊古之思。春华蒲柳,即所见以兴感。言舜葬九疑,其骨已朽,因思陶唐至今,人生代谢久矣。中间屈贾忠魂,尚有存焉者乎?”杜诗受楚辞影响,仇兆鳌于集中有意注解发明之。又如其卷二十四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句。仇兆鳌注:“《楚辞》:指九天以为正”。又注曰:“八方中央为九天”。其卷二十四杜甫《有事于南郊赋》“旌门坡陀以前鹜,彀骑反复以相经”句。仇兆鳌注:“《楚辞》:文异豹饰,侍坡陀些”。又注曰:“坡陀,长陛也”。其卷二十四杜甫《雕赋》“击丛薄之不开”句。仇兆鳌注:“《楚辞》:丛薄深林兮人上慄”。又注曰:“薄,草木交也”。仇兆鳌于杜甫赋亦以楚辞注之,以表明杜甫学楚辞,深受其影响,表现在其作品的方方面面。

   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广泛以楚辞注杜诗,不仅启发人对杜诗与楚辞关系作深入思考,而且为杜诗与楚辞的比较研究开了一道方便门径。仇本以楚辞注杜诗准确简要,其注往往不解而明,尤其在作诗之法方面注重考察杜诗运用借词、改写、紧缩、衍化、取意、变化发展等手法模仿楚辞的痕迹,阐明杜甫作诗师出楚辞。以下就仇兆鳌以楚辞注杜诗条目例举若干,以观其探寻杜诗与楚辞的承传关系以及杜甫诗艺精湛所由之用心。

     一、借词:

     杜诗(赋)

   端策拂龟于周汉之余(《有事于南郊赋》)

   芳菲菲于玉斝(《朝享太庙赋》)

   呜呼生别离(《奉送魏六丈佑少府》)

   蜀雨何时干(《重简王明府》)

   水清石(《白沙渡》)

   相看过半百(《寄高三十五詹事》)

     楚辞

   郑詹尹乃端筴拂龟(仇注卷24)

   芳菲菲兮满堂(仇注卷24)

   悲莫悲兮生别离(仇注卷23)

   泥污后土兮何时干(仇注卷10)

   石兮葛蔓蔓(仇注卷9)

   年既过半百(仇注卷6)

     二、改写:

     杜诗

   四序本平分(《宿花石戍》)

   银河倒列星(《不离西阁》)

   喧已去人群(《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浩歌弥激烈(《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去住损春心(《送贾阁老出汝洲》)

   阴房鬼火青(《玉华宫》)

     楚辞

   皇天平分四时兮(仇注卷22)

   并光明于列宿(仇注卷18)

   离人群而盾逸(仇注卷21)

   浩歌怳兮激烈(仇注卷4)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仇注卷6)

   鬼火兮荧荧(仇注卷5)

     三、紧缩:

     杜诗

   云雾晦冥方降精(《骢马行》)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梦李白二首》其一)

   鹍鸡号枉渚,

   日色傍阡陌。(《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阊阖开黄道(《太岁日》)

   汝休枉杀南飞鸿(《岁宴行》)

   敢违渔父问(《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楚辞

   云雾会兮日冥晦(仇注卷4)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

   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仇注卷7)

   鹍鸡啁哳而悲鸣,朝发枉渚,

   夕宿辰阳。(仇注卷8)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仇注卷21)

   雁雝雝而南飞(仇注卷22)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渔父见而问之。(仇注卷22)

     四、衍化:

     杜诗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震雷翻幕雁,骤

   雨落河鱼。(《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画鹘行》)

   熊罴咆我东,虎豹号我西。(《石龛》)

   冥冥甲子雨(《雨》)

   空山无以慰幽独(《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感时抚事增惋伤(《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楚辞

   云溶溶兮雨冥冥(仇注卷1)

   忧纡郁郁(仇注卷6)

   虎豹斗兮熊罴咆(仇注卷8)

   雷填填兮雨冥冥(仇注卷14)

   幽独处乎山中(仇注卷20)

   余感时兮凄怆(仇注卷20)

     五、取意:

     杜诗(赋)

   障子松林静杳冥(《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魂招不来归故乡(《同谷七歌》其五)

   独醒时所嫉(《赠裴南部》)

   我亦滞江滨(《寄薛三郎中琚》)

   历良辰而戒告(《朝献太清宫赋》)

   中莽茫夫何从(《有事于南郊赋》)

     楚辞

   深林杳以冥冥(仇注卷6)

   魂兮归来,反故乡些。(仇注卷8)

   众人皆醉我独醒(仇注卷12)

   吟泽畔之江滨(仇注卷18)

   吉日兮良辰(仇注卷24)

   莽茫茫之无涯(仇注卷24)

     六、变化

     杜诗(赋)

   乘龙游乎四海,发轫匝乎六合。(《封西岳赋》)

   王母昼下云旗翻(《玄都坛歌元逸人》)

   鸷鸟举翮连青云(《醉时歌》)

   落花游丝白日静(《题省中壁》)

   旌旂日暖龙蛇动(《奉和贾至舍人》)

   近奉君之渥欢(《天狗赋》)

     楚辞

   朝发轫兮天津,

   夕余至乎西极。(仇注卷24)

   乘回风兮载云旗(仇注卷2)

   冠青云之崔嵬(仇注卷3)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仇注卷6)

   仰观刻桷,画龙蛇些。(仇注卷5)

   常被君之渥洽(仇注卷24)

从上所例仇兆鳌以楚辞注杜诗诸条参看分析可知,杜甫学楚辞手法多样,运用自如,模仿袭用,翻古出新,变化发展而融会贯通铸成己诗。无论是叙事、抒情,还是描景、写意之作都体现出宗法楚辞的脉络。杜甫取法楚辞常用的手法为:借词手法,

直接取楚辞词组、短语、成言入诗,往往半句袭用,使诗歌语词意境逼似楚辞。改写手法,将楚辞原句原意进行语词语意的变化修改,仿形模意重组新词,往往信手拈来,随意改变而成己诗。紧缩手法,将楚辞浓缩提炼,取其精华融入己诗,熔铸新词而形神近似。衍化手法,将楚辞扩大发展,模意组合,融为新句,衍化出之,与楚辞原句大同小异。取意手法,将楚辞借意活用化为己诗,辞异而意同,或借取其意,或反其意而用之。变化手法,无论是楚辞的语词、句式还是意境、气势都脱化而出,变化求新,注重发展,然变而不失其宗。诸如此类作诗手法都反映了杜甫学楚辞而不露筋骨的高明手笔和承袭熏染的骚体遗风馀韵。仇本分章析句,备存众义,于楚辞注杜诗发明隐微,既不假辞说,注者之用心亦自明。自古文人好採取,程棨《三柳轩杂识》以为世间所有好句都已被古人说尽,能者时复暗合孙吴罢了,因曰:“韩文杜诗号不蹈袭者,然无一字无来处。……大抵文字中,自立语最难,用古人语又难”。所以当用古而不露筋骨。杜甫注重学楚辞,好以楚辞语入诗,如取丹点铁,如取盐著水,皆得其妙,贵在善于变化,重在发展,而且其变化在于意与格。此为杜诗之妙成因之一。元好问论杜诗之妙曰:观其诗,“千变万变,不可名状,故学者之所以动心而骇目”。(注:元好问《杜诗学引》)故可谓杜诗为无一字无来处亦可,谓不从古人中来亦可。在仇兆鳌以楚辞注杜诗诸条目中,杜甫学楚辞,杜诗出于楚辞的脉络,杜诗与楚辞的承传关系,以及杜诗之功不在《骚》之下,都显而易见,一目了然。仇兆鳌以楚辞注杜诗可为杜甫《戏为六绝句》“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别裁伪体亲风雅,转意多师是吾师”添一条注脚,且揭示出杜甫与楚辞一脉相传,在思想内容、精神世界、性情格调、写作技巧、艺术风格方面都有相似相近的现象。杜诗取法楚辞,师从所归,源出楚辞,得楚辞的性情至正、遗风馀韵,以及其炉火纯青的诗艺秘诀,一并通过仇兆鳌以楚辞注杜诗探寻出来。

   杜诗笺注杂出,异说、异意、伪注纷起,杜诗因注而晦,“世本讹舛,训释纰缪,有识恨焉”。(注: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跋》)自宋以来注杜家为着黄山谷所谓杜诗无一字无来处之说而繁称远引,甚或穿凿恶解,至于以诗证史,将杜诗当史看,动辄以史实与杜诗强为比附牵连,一部杜诗在有些注家手里几乎成了“国史补”,硬把杜诗的诗性抹杀了。誉杜诗为“诗史”,杜甫自当无愧,但将杜诗当史书注解,则注家有愧于杜甫。毕沅深恶这种注杜而使杜诗之本旨晦的注家注本,因曰:“余自束发授诗,与吴下诸子结为吟社,每讨论源流,必以工部为宗。有友人株守明人笺注一册,珍为枕中秘本,谓能笺释新旧《唐书》时事,确当详詹,此读杜金针也。余应之曰:如此何不竟读《唐书》?友人废然而去”。(注:杨伦《杜诗镜铨·毕序》)诚然,诗可补史之阙,正史之讹,杜诗“随时敏捷”(《进彫赋表》),“当时号为诗史”,(注: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但若将杜诗当史书看,便正如毕沅所谓“公诗之真面目、真精神尽埋没于坌嚣垢之中,此公诗之厄也”。(注:杨伦《杜诗镜铨·毕序》)以杜诗笺注本当新旧《唐书》笺注本,实为诗家可悲之事。

   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由于搜集大量资料,援引繁复,不免出现一些疏漏。此集被公认的缺点是繁琐冗沓,四库馆臣就指出其“摭拾类书,小有舛误者”,(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49 集部别集类二)至于错引、错注、甚至改诗,致使乖杜诗本旨,“如此之类,往往有之,皆不可据为典要”。(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49 集部别集类二)仇本的这类毛病,后来的注杜家亦有所评论,较有代表性的如浦起龙、杨伦、施鸿保即对仇注的穿凿附会、疏漏错误进行了补充辩证驳难。

   仇兆鳌注杜虽未免有一些毛病,但与整部《杜少陵集详注》极高的学术文献价值相比,毕竟只是白璧微瑕。仅就其以楚辞注杜诗之成果为杜诗学界和楚辞学界开辟了一条研究杜诗与楚辞渊源关系的方便门径而言,便是极大贡献。仇兆鳌以其注杜巨著令世人瞩目,在学术界获得极高的声誉和不少好评。仅吟咏拣几条以见一斑,如张远《读杜诗详注》诗有曰:“朅来得新注,欻翕叹积薪。沧海鲜遗珠,纤毫必见珍。少陵如可作,不信是前身”。程师恭《读杜诗详注》诗有曰:“杜不易注恐失真,谁先洗髓惬传神。荟萃诸家多创获,指点后学启迷津。甬上仇先生,拥书胜百城。……豁目人惊杜再来,醒心不觉群疑开。作者待阐著者笔,著者已登作者台。广搜博采洵至矣,沿讹袭舛胡为哉”。田易《读杜诗详注》诗有曰:“镌兹善本传艺苑,晦翁《骚》注无点差。足慰吟魂赋《大招》,可许问字来侯芭”。金埴《读杜诗详注》诗有曰:“甬江先生善读杜,前人穿凿皆诛芟。详注祗求得真是,千秋知己神和諴”。又曰:“赏鉴经明主,流传启后人”。从诸吟咏评论可见时人对仇兆鳌注杜成果之贡献及其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的肯定,和广搜博采荟萃众家注杜精华,删削伪注讹传的校勘辩证成果的高度评价。就代表皇家最高学术权威最高评论权威的四库馆臣极其严格挑剔的提要评仇本亦曰:“核其大局,可资考证者为多”。(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49 集部别集类二)楚辞与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极其重要,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十分有意义。仇兆鳌对此已进行了艰苦努力,他对杜诗与楚辞承传关系所作的细致的基础工作和研究成果及其学术价值皆体现于其《杜少陵集详注》,其以楚辞注杜诗,对于学术界尤其是楚辞学界和杜诗学界可谓功德无量。

   自宋至今,杜诗笺注在体例详备,援引繁富,集注释之大成方面尚无任何杜诗注本能与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相比。如果说杜甫之诗集众家之长,杜甫为集诗之大成者的话,那么《杜少陵集详注》则集众注杜集本之长,仇兆鳌为集注杜之大成者。仇兆鳌在其注杜巨著中所显示的渊博学识及其详尽注释义训和精密校雠,对于杜诗与楚辞研究之功可谓空前之多之大,而对于探寻杜诗与楚辞的承传脉络,其以楚辞注杜诗之功亦可谓空前之多之大。杜甫继响前贤,兼取众长,取法楚辞而变化发展,翻古出新,发扬光大楚辞,写下许多不朽诗篇。他在文学史上创立的诗歌高峰,可与楚辞大家屈原所创的诗歌高峰一比高低。一部《杜少陵集详注》,为检索杜诗宗法楚辞,疏其源流关系,探其精神风貌,诗艺精湛之所以然提供了方便,亦足以使人领会仇兆鳌注杜导引杜诗与楚辞承传脉络路径之用心。仇兆鳌对杜诗与楚辞的关注和注解成果,就杜诗学界和楚辞学界来说,对于杜诗吸取楚辞思想艺术精华,寻杜诗风骨成因,和楚辞对杜诗的影响其文学历史意义都极具贡献,功不可没,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杜诗  杜诗词条  楚辞  楚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