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父母停止对孩子的心灵虐待

  有的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有的父母怕孩子影响自己的工作、休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子方式,却产生同样的结果—造成孩子的心灵伤害——停止对孩子的心灵虐待。

  亮亮的父母都是医生,可一说起儿子,妈妈就烦:“这孩子都5岁了,总爱咬指甲,真把我给气死!”

  亮亮也很委屈:“家里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动,我只能咬手指甲……”

  原来,亮亮妈特别爱干净,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对孩子更是样样小心。玩具要用消毒水泡上好一阵子才给亮亮玩,弄得他什么都不敢碰,只能玩自己的手指。

  琳琳的表现是喜欢吮指头,怕生。琳琳的父母年龄均已超过35岁,正处于事业发展期,平时专注于个人的事业。“谁上幼儿园接送孩子”经常成为夫妻俩争吵的话题。生活压力大,情绪不好,对孩子态度冷漠。结果是孩子逐渐将心灵之窗关闭,常感到焦虑、紧张,怕见生人,总是不由自主地用吸吮来减轻内心的忧虑与不安。

  经过诊断,亮亮患恐怖性焦虑症,琳琳为社交焦虑症。

  这两个孩子的症状都是受心灵虐待的结果。

  亮亮的父母属于典型的支配型。他们控制欲望强,过分追求完美,总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斥责、恐吓,用种种手段禁止孩子独自探索外面的世界。这无异于构建了一堵看不见的墙,把孩子的精神禁锢起来。其结果是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导致他缩手缩脚,胆小怕事,孤独忧郁。

  琳琳的父母则是冷漠型。因工作繁忙,压力较大,父母双方以自我为中心,较少与孩子交流。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正常的孩子对父母都有种天然的亲切要求,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安全依附”。有“安全依附”的孩子知道,他需要支持和保护时,能从父母或其他爱抚他的成年人那里得到。这种依赖感在心理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缺乏爱抚的孩子难以建立“安全依附”,所以常有不安全感,总是远离大人,以避免遭受呵斥和拒绝。

  对孩子的心灵虐待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作为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可能造成心灵虐待,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学会自我调整。多与孩子沟通,对他的要求要适度,不要过分支配。孩子虽小,但得到尊重与爱抚,是其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尊重与爱抚,赋予孩子的是希望、尊重、信任、光荣和鼓励。所以,家长要多陪伴孩子,爱抚孩子,使他感受父母的温情。

  温情提示:

  容易造成孩子心灵伤害的10种语言:

  ● 恶言:如“傻瓜”、“没用的家伙”。

  ● 轻蔑的语言:如“你简直是废物”。

  ● 过分责备的语言:如“你又做错事,真是坏透了”。

  ● 压制的语言:如“闭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 强迫的语言:如“我说不行,就不行”。

  ● 威胁的语言:如 “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去吧”。

  ● 哀求的语言:如 “求求你别这么做好吗”。

  ● 抱怨的语言:如 “你做这种事,真令我伤心”。

  ● 贿赂的语言:如 “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自行车、手表”。

  ● 讽刺的语言:如 “你可真行啊!竟敢做出这种事来”。

  文/舒幼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父母停止对孩子的心灵虐待  虐待  虐待词条  停止  停止词条  父母  父母词条  心灵  心灵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综合

 男人的恋爱心理

   1.男人会以很理性的态度取舍爱情,就算他感性上很爱一个人,但当他清楚她并非一个好妻子时,他会放弃她。男人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回...(展开)

综合

 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唯有时间了解爱,也唯有时间能够见证成长。没有时间的积累,没有付出的增多,没有量变的增加,你是看不见自己成长的。所以,亲爱的朋友,不要着急,慢慢来,你会看得到你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