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亲子沟通--青春期的孩子

【导读】“为什么孩子不再听我的话了”、“我对孩子付出了全部心血,为什么他的心愿却是希望我被车撞死”……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总有许多困惑和委屈。

  12月7日下午,近70位家长,聚集《南方教育时报》会议室,聆听了深圳极具人气的著名心理咨询专家蒋平老师主题为“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讲座。

  经典语录1.一部分家长每天重复无效的同样方法,却想得到一个不一样的结果。2.许多父母每天都在不知觉地诅咒孩子,或是消极暗示孩子,不相信孩子能变好。3.只有当父母眼神充满了爱,是信任的,是坚定时,孩子才能感到:自己一定是个好孩子!如此,孩子才能变成真正的好孩子

  当教育无效时,就是你的话不灵通了。作为有着近30年心理咨询经验的老师,蒋平认为,当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无效时,其实就是,家长的教育办法不灵通了,家长说的话不灵通了。不灵通有三大原因:一是家长并不真正了解孩子;二是爱的传递产生了问题;三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问题。“孩子究竟怎么想的,父母并不真正了解。父母很爱孩子,但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有一个女孩,形象很好,成绩很差。爸爸是董事长,妈妈曾经是教师,后来做了全职妈妈,为女儿的成长付出了自己的所有。但是,妈妈跟女儿之间的冲突非常大,以至女儿的三大愿望都是希望不再见到妈妈:“希望我妈被车撞死”,“希望我妈永远不要见到我”,“希望我永远不要见到我妈”。女孩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爱的传递发生了问题。帮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蒋平说,现在许多孩子的特征都很“高”:高智商、高营养、高敏感、高脆弱、高自我、高叛逆等;唯独缺少自尊和自我价值感。而那些脆弱,比如,选择自杀的孩子,往往就因为缺乏自尊和自我价值感,才走上了令人扼腕的不归路。“如何帮助孩子呢?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了解了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有价值,他活着对别人有用。如此,他就不会轻易选择自杀了。”

  预防孩子走极端,最关键的两点在于,1.培养孩子自尊感。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的他的自我价值感。因此,沟通能力培养很重要。沟通能力不行,交往能力不行,就会让孩子感到无能,就无法与父母、老师和同学好好相处。不能好好相处,就会有挫折感,也就没有了自尊。2.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可爱。许多人受欢迎,并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可爱。然而,我们的许多“差”孩子,家长不仅没培养他的沟通能力,却又因为溺爱,使得他失去了为别人服务、做贡献的机会,从而没有了价值感。这时,父母又天天批评他,指责他一点都不可爱。如此恶性循环,孩子的问题就一定会发生。“孩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孩子内心的感受、想法是什么?他为什么变成了一个问题孩子?家长完全一无所知。可叹的是,一部分家长每天重复无效的同样方法,却想得到一个不一样的结果!”比如,一个孩子,常年请老师作文化课辅导。但是,孩子的成绩一直维持在三四十分。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怪圈:父母重复地给孩子请家教,孩子重复地考三四十分。父母为什么不反思——这方法有用吗?是不是该换个方法和思路?想一想,孩子到底怎么了?

  让爱先行一步“灵通有效的亲子沟通艺术,要把握好三个原则:1.准确把握孩子;2.运用爱的语言;3.运用有效的方式。父母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帮助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许多父母每天都在梦寐以求孩子能改变。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许多父母每天都在不知觉地诅咒孩子,或是消极暗示孩子,不相信孩子能变好。蒋平认为,家庭教育说到底,就是爱的传递,感觉的传递,信心的转移。如果父母都能用充满爱的语言来聆听孩子,用爱的语言来和孩子谈话,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信任与安全感。当父母不是用指责的话语,而是用爱的语言,实际上是在告诉孩子:我乐于帮助你。当孩子感觉到了这份爱,孩子就愿意信任父母。“也就是说,只有当父母眼神充满了爱,是信任的,是坚定时,孩子才能感到:自己一定是个好孩子!如此,孩子才能变成真正的好孩子。”那么,任何时候,都请给孩子以积极的鼓励吧!

  有家长问:“如果孩子出现反复怎么办?”“那也要坚持原则,绝不妥协;方法友好,绝不含糊。”“还是要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变得更好!让孩子明白只要他自己愿意改变,一切都可以好起来!”蒋平坚定地回应道。

  让孩子感受到爱的语言爱的语言特征是什么呢?如何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的语言呢?蒋平给出的答案有5点:关爱、理解、包容、着重成长、平等反思。具体说就是:沟通中,总是能以关爱孩子为出发点;总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充分理解孩子;总是能对孩子无条件接纳;总是能着眼于帮助孩子成长;最后,总是能不断反思自我的不妥之处。“总之一句话:凡是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事,就坚决支持!凡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事,就坚决反对!”蒋平进一步诠释爱的语言特征:“‘你讲到我心里去了’,这句话是理解,折射出的是换位思考。包容是,批评孩子时,是不接受他做的不当的事。着重成长,是我们懂得,每个人的成长,都伴随着错误或痛苦。而错误,就是让孩子最好成长的东西。比如,孩子打人是坏事。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反省它,让孩子得到成长。在人格上,亲子是平等的。当父母孩子沟通无效时,就要民主协商、请教,不断反思。所有人的改变,最终都是自己的改变。咨询师和家长,都是陪伴的人。”孩子的学习问题,关键在他自己父母尊重孩子,就是要尊重他们内心的想法。任何一个孩子发生了问题:学习问题、品行问题等,父母首先要做到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唯有此,才能给出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

  我什么办法都用尽了,可孩子就是我行我素。怎么办?”有家长问。“即便你山穷水尽了,也不要绝望。这时,不妨直接问孩子:你认为,怎么样才能把学习搞好?”如果这句话不足以有力量,不妨再问他这样三句话:你想要什么?你到底想要什么?!你能做什么?你到底能做什么?!你在做什么?你到底应该做什么?!“这三句话,适合每一个面临人生问题的人。当你遇到问题,不妨这么问问自己;当别人遭遇各种问题时,也不妨这么问问他。所有的问题,都能在问中得到解答。”问完了,再告诉他:解决学习问题,关键在于自己。父母、老师、培训班等,都是你的辅助。你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学好。什么是用心?用心就是‘一定能学好’的暗示;用心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在大脑中变成视觉画面;用心就是要用自己的语言,理解所学到的知识。

  家长感言这次讲课对我帮助很大。我是大孩子的后妈。我一直在为自己和他的关系,以及他不听我的教导烦恼。面对青春孩子的叛逆,我几近绝望。蒋平老师的讲座,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的心田。听课之后,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我说每句话孩子都要顶嘴?为什么孩子一句话都不肯听我的?为什么他和妹妹相差6岁,却无法和睦相处、非弄得家里鸡犬不宁?为什么家里每天充斥着我的呵斥声?为什么我总拉长着脸,全家没有一个人开心?我明白了,孩子有问题,但我的教育方式更有问题。发生问题时,我没有处理好自己的心情,没有好好跟孩子沟通,而是指责孩子、骂孩子;也没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为什么他要这样做?我决定,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态度,面带笑脸。昨天下午,我带兄妹俩玩。开始,哥哥一个人自娱自乐。后来,开始和妹妹玩,俩人玩得很开心。哥哥还唱歌了。我发现,原来他会唱这么多歌。我真诚地、及时表扬肯定了他,并在妹妹哭的时候,鼓励他去哄。我笑着“求”他逗乐妹妹,他也很快做到了。我说:“看你多厉害!你一个人决定了我们3个人的情绪。如果平时你都能这样和妹妹相处,妈妈该有多高兴?大家该有多开心?希望你能答应妈妈,以后好好和妹妹相处。”回家的路上,我搂着他,和他谈心。我还答应,帮他向爸爸求情,减少上次犯错的处罚。我感觉到,他在心底里感激我。我们的关系,也向前跨出了新的一步。我感受到了蒋平老师“爱、沟通、称赞和‘调情’”的魅力,感受到对孩子要关怀、理解和包容的正能量。孩子教育道路漫长,我要好好消化这堂课,用它来指引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

  ——小小妈妈讲座很受启发,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要跟孩子进行灵通有效的沟通,话不在多少,而在于有效。家长说的话,要对孩子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否则就是废话。例如,孩子做错事或者成绩不好,我们往往会问他为什么?但正确的应该是,问问孩子怎样才能改变现状。

蒋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亲子沟通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  青春期词条  亲子  亲子词条  沟通  沟通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综合

 展望2012年,做好一个人长期生...

世界变化太快,我们唯一能把握的是变成最好的自己,不断追求心中的梦想,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有人认识4天闪婚了;有人相恋10年分手了;有人捏着离婚证在冷...(展开)

综合

 婚姻要想和谐必要心理需要

 夫妻之间想达到心心相印、亲密无间,就必须了解双方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和谐、美满。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默里对人类的心理需要进行了归纳,从而得出夫妻和谐必须满足双方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