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家庭的镜子和影子(故事析心)

文/罗林

家庭是一个奇特而有趣的共同体。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彼此联结,可又不是直截了当的直线相联,而是通过投射性认同密切地粘合在一起。形象的说,彼此之间立了一个半镀的镜子,他们可以从镜子上看到别人乃至自己的影子。

根据客体关系理论,投射性认同是把自体的一部分投注到客体身上,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举个形象的例子,你在桥上看帅哥,帅哥在桥下看你。你在看帅哥的时候,把对男性的美好想象都寄托在帅哥身上。这位帅哥感受到你的含情脉脉,也向你回报温柔亲切的目光。这种互动的过程就是投射性认同。然而,当你把内心厌恶、恐惧的部分以负面情绪表现给对方时,故事可能就不那么美好了。就像弗兰肯斯坦亲手塑造了一个面目可憎的怪物,你也通过投射性认同创造了一个和你对立的敌人。

在家庭成员之间,投射性认同更加复杂。孩子出生之前,丈夫和妻子之间彼此投射性认同,双方压抑的部分在对方身上得到发现和肯定。孩子出生之后,父母又把投射性认同又投向了孩子,在孩子身上释放了自己受压抑的部分。孩子和父母进行无意识的交流,把投射性认同深深刻在性格当中。

咨询室里坐得是李先生、杨太太。他们烦恼的焦点是儿子阿庆。阿庆已经30岁了,还住在父母家里。他没有工作和收入,每天的开支全靠父母。阿庆每天的生活,就是打游戏加发呆。说到这个任性的孩子,李先生和杨太太一脸无奈。阿庆毕业后他们介绍了一个工作,可是阿庆嫌路途远、费时间,没干完半年就不干了。对于没工作的状态,阿庆似乎毫不在乎。“这个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好不用心,没有我们的话他该怎么活啊!”李先生和杨太太抱怨。他们希望咨询师能够提供一些让孩子独立的方法。

“看起来他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的,如果你不给他提供生活支助,他会怎么做呢?”咨询师问。

“那不行,他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万一缺衣少吃怎么办。毕竟就这一个孩子,我们看在眼里心疼的哇。”杨太太脱口而出。

“这么说,你们一直给了他太多的东西,他没有必要产生独立的动力。”咨询师评论。

李先生和杨太太沉默地对视,无奈地叹气:“我们也想到了,可是我们做不到。”杨太太说。

咨询师看着这对失落的夫妻,产生遐想:他们的叹息中,体现了对儿子的无力。而儿子对自己的生活那么无助,却能够这么强力地控制父母的生活,这背后潜藏着什么呢?

咨询师也注意到,杨太太的话很多,李先生显得有点沉默。

咨询师的邀请下,杨太太开始谈论儿子的感受:“这个孩子是我的心头肉,他的一点闪失总牵动我的心。记得他小的时候,我们和婆婆公公住在一起,亲戚家的小孩在一起玩,我儿子年纪小又笨拙,经常被他们捉弄嘲笑。有一次我下班时候,看到他被小孩子欺负,赶紧把他拉回来抱住。这种心疼的感觉,让我想起小时候可怜的我。”说到这里,杨太太眼圈红了。

“他很像小时候的你?”咨询师问。

“是的,真的很像。我妈养了五个小孩,我是最小的一个。妈妈总是责骂我,说我不听话,学习又差。说真的,哥哥姐姐学习和工作确实比我出色。我小时候有点自卑,只有爸爸疼我。他是一个忧郁但温柔的男人,可是看到我总是很开心,拉着我的手把我抱在怀里。和爸爸在一起,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光。除此之外,我的童年真的没什么意思。我不会让我的小孩像小时候的我一样可怜。”杨太太说。

咨询师意识到,对于童年的杨太太,母亲的拒绝给了她伤害,而父亲的呵护给了她温暖。这让她害怕自己作为母亲同样会伤害到孩子。于是在处理和孩子的关系时,她非常的小心,害怕决绝孩子或被孩子拒绝,宁可像父亲一样开心而亲近。

咨询师继续注意到李先生的沉默,似乎他有种被排斥在外的感受。于是咨询师把注意力转向了李先生。

“李先生,你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呢?”咨询师问。

“我的妈妈还在。幸运的是,我的爸爸去世了,我和妈妈不用忍受他了。”李先生用这个开头讲述自己的故事。李先生的父亲是个很有抱负的建筑商,可惜现实没有给他施展的空间。于是他把怨气都加在了妻子和孩子的身上。李先生说话有点吞吞吐吐,可说到父亲的暴力还是很激动:“爸爸和妈妈经常打架。爸爸骂妈妈骂的很难听,妈妈只能默默忍受的。我觉得妈妈好可怜。爸爸有段时间经常打我,多是因为不听话、不做作业吧。现在我能理解到爸爸的压力,可是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原谅他。”

咨询师意识到,童年父亲的暴力,也给李先生的内心留下了伤痕。他害怕像父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于是放任旁观乃至回避责任。杨太太在谈话中也抱怨,丈夫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几乎不闻不问,自己说他的时候他会拿工作忙搪塞。这样,母亲强烈的保护欲望,加上父亲谨慎的回避取向,让孩子在过分的亲密中无法独立离开父母。

同样,杨太太和李先生之间也存在着投射性认同。童年时期父亲对杨太太的呵护,让杨太太认同了忧郁而温柔的男人。沉默而温顺的李先生无疑成了杨太太心中的理想男性。童年时期父亲对李先生的责罚,也让他学会内心压抑和默默忍受。有意无意中,李先生用自己的被动,配合了杨太太在家务中的强势和对孩子的溺爱。

在谈论儿子的过程中,杨太太和李先生越来越多地谈论自己。彼此感受的交流中,他们越来越深入地发现自己的心结,明白了自己对待孩子方式背后的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一开始仅仅是倾听和反馈,但是通过倾听家庭成员的情感、经历,咨询师注意到他们彼此的投射性认同。咨询师通过把投射性认同回收,让双方能够更好地看清彼此。

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家庭成员们发现,整个家庭是一个多棱镜,他们彼此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影子之间彼此重叠乃至模糊不清。通过转换角度和剥离影子,咨询师帮他们看清镜子里的自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家庭的镜子和影子  镜子  镜子词条  影子  影子词条  家庭  家庭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家庭的镜子和影子词条  
综合

 残忍的温柔

http://www.xiami.com/song/1771366742?from_weibo《礼记·礼运》中记载道:“何为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