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浅谈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一     老年人心理特点:——Psy525.cn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l)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

二     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

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据对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对比调查,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机关和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

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他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就使得这些老年人在志向与衰老之间形成了矛盾,有的人还为此而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

3、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

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或可靠的经济保障,是老年人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由于缺乏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不高,因而使得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的性情也比较郁闷,处事小心,易于伤感。如果受到子女的歧视或抱怨,性格倔强的老年人,常常会滋生一死了之的念头。所以,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既是社会矛盾,也是社会心理矛盾。

4、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

    老年人都希望平平安安,幸福美满地度过晚年,而且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长寿,但这种美好愿望与实际生活中的意外打击、重大刺激往往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矛盾。例如一位老人突然遇到丧偶的打击,若是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会很快垮掉,甚至导致早亡。据统计,居丧老年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除丧偶之外,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对老年人的心灵打击也十分严重。

三     老年心理保健的几个重要因素

         老年人心理健康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它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此时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这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上失常。二是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良好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三是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四是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要做到长寿,老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多做心理保健。

         1.    “动”,就是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就是这个道理。

         2.    “仁”,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长寿老人几乎个个慈祥善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同情与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人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利于自身。

3.“智”,就是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尤其要善于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树老怕空,人老怕松。”要“活到老,学到老”。进入老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另外,还应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两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术,如打电脑、上网等。“网上的世界真精彩”,英特网上有很多值得老年人惊喜的东西。

         4.“乐”,就是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与时俱进,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决生理的疲惫和痛苦。”快乐与豁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仅要会享用,更要善于发掘。

四     冲出对“死亡”的恐惧

正如任何美妙的乐章都有终曲一样,死亡是生命历程的终结。谈论死亡,认识死亡,正视死亡,会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存在的价值。

          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将死亡理解为生命的一个自然阶段,死亡只是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变化,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之处。人们对死亡的种种恐惧、焦虑,不是来源于死亡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特别是人到晚年或身罹疑难病症时,便会掉进“死亡恐惧”的漩涡,愁绪满怀、忧心忡忡,弄得自己卧不安席,食不甘味,梦幻纷扰,进而自暴自弃,消极悲观。这样,不仅会加速死亡的到来,纵然活着,也会将生命的乐趣剥夺。

          有生必有死,生生死死,这是人生一条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人生自古谁无死”,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便会消除不必要的惧怕、忧伤感,抱着泰然处之的态度,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这样便可摆脱恐惧和忧伤感,使人畅怀怡性,心情宁静,却老延年。

          常言道:“不怕人老,就怕心老。”“越是怕死,越是易死;愈不怕死,愈不会死。”话虽不多,却通俗明了,且颇具哲理和科学依据。年老莫言老,人老心不老,那就会产生一种青春活力。总觉得自己还能有所作为,这就有利于延年益寿。心理状态良好的人,心志安定,气血调和,身体机能必然和谐;生理活动按正常规律运行,就会灾病不生,福寿永存。反之,会激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一系列反应,影响人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降低免疫功能,必然导致疾病缠身未老先衰。

          有位诗人曾说过:“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有信心,才能激发拼搏精神,产生顽强的意志。保持坦然心境,乐观态度,才能挖掘自身抗病的潜在能力。任何时候,求生观念不可淡漠。如能这样,便会出现“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喜人局面。

          步入晚年并不意味坐待人生的结束,而是重构新生活的始端。因此,老年人要冲出“死亡恐惧”的漩涡,唯有端正世界观,认识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这样,就可以既不忌讳死亡,亦不整天陷于恐惧与焦虑之中,坦荡而达观,以自己的宝贵晚年,“只争朝夕”、老有所为地发挥余热,对人类多作一点贡献。

五     总结

根据科学的推测,人类自然寿命应比现在实际的寿命更长。但由于疾病、创伤或心理、社会等不良影响,使人们未能达到预期寿命而过早死亡。危害老年人常见的病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癌症。而这些疾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均属“心身疾病”,其中50%以上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包括不良情绪、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睡眠和休息不足等)引起的。可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此类疾病即可大大减少。因此,社会应该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及时给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以达到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群体水平。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浅谈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词条  老年人  老年人词条  问题  问题词条  
综合

 我们爱上的第一个人是自己

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我爱着她,爱着你,其实只不过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欲。——史铁生...(展开)

综合

 winner比loser赢在哪?

有的人接受不了失败,只会选择逃避、否认、停滞不前;有的人善于从失败找经验,屡败屡战,一步步走向成功。winner比loser到底赢在哪呢? —— www.xin...(展开)

综合

 《自己拯救自己》pdf书籍下载

 在一个没有了英雄和诗人的时代,在一个没有了神话和梦想的时代,在一个厚黑学泛滥成灾的时代,各种“方术”、“奥秘”、“谋略”、“点子”、“窍门”、“捷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