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求求你别再“催眠”我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Psy525.cn

  

“你真没用……”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废物……”

  

“我怎么娶了你这样的女人,你……”

  

“谁嫁给你谁倒霉,我真是瞎了眼……”

  

“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公司雇佣你有什么用……”

  

“@#¥%&……”

  

熟悉吗?以上的语言是否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呢?试想下,当你听到身边的关系对你如此评价,你会如何回应呢?或者,当你对身边的人讲了类似的语言,你收获了什么样的回应呢?

 

 前不久,一位妈妈找到我,说:“Harlan,我的儿子出了问题”。我问她怎么了?她很生气的告诉我,这个差劲的孩子现在极度叛逆,对什么都不信任。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开始非常委屈的婉婉道来……

  

“我的孩子今年9岁,我给他报了一个击剑的学习班,也已经训练了1年多的时间。日常的训练都还算是优等吧!可在一次学习班组织的非正式比赛时,他却拒绝参加。我非常诚恳的告诉他,如果比输了,也无所谓,妈妈不会说你的。可是,孩子仍然很胆怯,仍然拒绝参加比赛。并躲在了他平时最喜欢的一个教练身后,大声指责我会说谎。当时,教练和其他孩子的家长也在旁边,我顿时感觉非常没有面子。我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尽量让自己温柔一点的告诉他,你放心,你去比赛吧!无论输赢,妈妈都不会说你的。要知道,我当时真实的想法就是这样的,无论输赢,我都不会训他。可是,他仍然不顾我的感受,在所有人面前反复的强调如果比输了,他一定会被我教训。还在一直大声嚷嚷,他一定会输。我当时感觉自己非常的委屈。最终,他还是参加了比赛,结果可想而知,就连平时练习时不是对手的孩子也轻松的击败了他……”

  

于是,我给这个妈妈做了一个非正式的短程咨询。通过这位妈妈的自述,我相信许多人都会有所发现。其一,孩子与家长的信任危机;其二,孩子的潜意识认为自己会输掉比赛。

  

“首先,我能够感受到你的委屈。当你再三强调不会批评他的时候,我相信是你最真实的表达,可这种最真实的表达不被信任,你真的会感觉到委屈。”

  

随着共情,我的问题逐渐尖锐了起来……(省略咨询部分)。

  

在这个案例里,我最终发现是这个妈妈的原生家庭出了问题,她急需要去解决自己跟已经去世的妈妈之间的关系。另外,就她跟孩子的信任危机,是源于孩子多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她曾经承诺过孩子,考不好不会怎么样。但是,当孩子拿着99分的考卷回家的时候,她发现孩子丢分的原因不是不会,而是马虎造成的,所以非常生气,并多次打破承诺。同样,孩子的语言发育较其他孩子晚些,当同龄的孩子可以在成人面前大声朗诵唐诗的时候,她的孩子语言流畅程度仍旧较差,于是,她经常会在别的孩子有较好表现的时候指责孩子“笨”、“没用”、“不如别人”等……

  

然今天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求求你别再‘催眠’我”,就这个案例,我会暂且避开信任问题,着重阐明一个关于“心理暗示”的观点。

  

心理暗示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有强弱之分,但是心理暗示效果的好坏无法由人的显意识控制,也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觉得这对你好不好,你已经受到心理暗示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心理暗示。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的各种行为的学习、危险的躲避习惯等,也都是由于心理暗示的左右才得以实现的。

  

比如说人们为了追求成功或者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自我暗示。困难临头时,人们会安慰自己:“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等。

  

从心理学术语上讲,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与“他暗示”两种。但是一般生活中人们习惯用“心理暗示”表示“他暗示”,于是生活中出现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并列的情况……

  

根据上述案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孩子从小就被妈妈不断地暗示“笨”、“没用”、“不如别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挑战或者困难,他会不断强化“他暗示”,并转化为“自我暗示”。在转化的过程中,孩子可以逃避困难或者挑战,并由此认为“做不到无所谓,赢不了没关系。反正我也不如别人”。将“反正我不如别人”变成自我认同,进而“做不到无所谓,赢不了没关系”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而这类自我暗示的好处就是可以无视或者逃避“做不到、赢不了”的自我谴责。

  

人类其实是很奇怪的动物,有着非比寻常的自我认同和自我逃避的特质。所以,在你不断应用“他暗示”的时候,有可能激起对方的对抗,用事实去证明他不是你说的那个样子。可是,证明却总是需要时间的。当然,在对方证明的路上,由于你的思维定式,你会无意识屏蔽对方的微小进步,进而不断强化自己的认知,从而给予了对方一个可以逃避的通道。也就是说,当你一个劲的强调孩子笨的时候,孩子首先会去抗争,证明他不是你说的那个样子,在得不到认同的同时,会引起他的自我逃避。“无论我怎么做,你都这么想我,我就满足你……”      当然,你可以理解这是一种叛逆,但是,你更要明白,这是你造成的,当事人可以用逃避的方法获得他最大的好处。无论是来自亲密关系还是亲子关系中,这种暗示都无处不在。

  

所以,我邀请所有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中的各位,别再去要求,别再去“催眠”(与暗示有区别)你身边最亲近的人了。我们总归是要为我们追求的做些什么吧……

作者简介:

姚墨涵

已帮助过

16人

入驻年限

4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求求你别再“催眠”我  催眠  催眠词条  求求  求求词条  
综合

 系统式家庭治疗访谈流程

1、自我介绍,弄清楚谁是谁,家谱图——Psy525.cn问句:“请问可以怎么称呼你们?”、“由谁来介绍一下你们?”注意:问清楚身份;观察谁有话语权、焦虑、控制;...(展开)

综合

 你还在被集体催眠吗?

我们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吃饭、看电视、手机上网聊天,第二天又开始周而复始、机械性的生活;我们被那些杂志、媒体、娱乐节目和周围人的观念集体催眠了,“被告诉”要如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