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推荐度:

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推荐度: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推荐度: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计划

推荐度:

品德修养自我评价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汇总9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课程在形态、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

二、基本情况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他具有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开放性(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活动性、(课程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等基本特性。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二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还非常肤浅,要求教师利用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

“自己拿主意”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要求学生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献出我们的爱”这个单元教育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要求学生诚实友爱,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我们去发现”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能够应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你好,祖国妈妈”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要求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愉快的收获”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积极向上,要求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活用教材,凭借教材中的范例、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引领学生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教材注意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与前两册相比,更加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增加了对自然、社会的认知。教材选择了一些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着重培养探究习惯、探究方法,使学生品味到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所带来的快乐;同时将品德培养、行为习惯、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对自我、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感悟中,学会关心、学会爱、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为最终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措施及教学处理:

新课标强调: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一)课前打基础——充分准备,参与活动

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所限,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相对较少,对于有些课文内容学生了解不多,甚至很陌生,这就给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一定的障碍。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结构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当地的环境条件,课前让学生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丰富感性材料,将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活动是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搜集资料。课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文字、数据、音响等资料,建立学生的多为认知表象,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文明理,增强感性体验。

2、实践活动。上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亲身感受课文所讲内容,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激发情感,指导行为实践。

(二)课堂抓住关键——精选活动,自主学习。

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中来,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富有启发性、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通过感知和直接体验,去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三)课后求发展——拓展延伸,生华内化。

在品德形成过程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将品德与生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能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内化和升华,促进学生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1、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如:学完《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可以和班级中五好队员的评比结合,在班里搞一些小竞赛活动。

2、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3、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结合品德与生活教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4、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课堂内容转化成社会实践,必须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的效力不仅在课堂上,同时也体现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活动中。课前学生的准备是积极的,课后的实践活动是主动的,因而教学效果也是最持久的。

四、教学进度

第 一 周: 1暑假中的一天

第 二 周: 2暑假的一次外出

第 三 周: 3假期安全很重要

第 四 周: 4夸夸我的假期生活

第 五 周: 5中秋节

第 六 周: 6国庆节

第 七 周: 7我爱你,祖国

第 八 周: 8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第 九 周: 9炎黄子孙

第 十 周: 10我爱秋天

第十一周: 11秋天的保健

第十二周: 12送别秋天

第十三周: 13我就是我

第十四周: 14你真棒

第十五周: 15如果我是他

第十六周: 16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第十七周: 复 习

第十八周: 复 习

第十九周: 复 习

第二十周: 考 试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学生分析:

此次担任5个班的品德教学任务,本年级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具体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的理念。

2、遵循教材开放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五、教学安排:

(略)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第1~4课)学做文明人;第二单元(第5~8课)春姐姐的脚步;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的兴趣爱好;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长大了。

二、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2、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下和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

3、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4、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5、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乐于帮助他人。

6、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7、初步认识规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8、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4、爱护花草树木。

5、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6、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7、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8、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9、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重点、难点: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按时作息,做事用心。

2、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4、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5、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6、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7、有好奇心,喜欢提问。

8、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地整理和运用。

9、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重点、难点: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2、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3、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5、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6、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7、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人和残疾人。

8、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重点、难点: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三、本学期课时安排

周次

课 题

课外结合的主要德育活动

1、 结合各门学科渗透思想教育

2、 结合班队活动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明辨是非。

3、 结合晨会、夕会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 结合家庭、社会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摆正行为。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班级基本状况

本班共有学生45名,刚入学的新生面临最大的是入学适应问题。由于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课程、班集体、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变化,这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转折。小学新生对新的学生生活一般都充满期盼和憧憬,但也伴随着紧张和不适应,帮助他们适应新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主要任务。

二、一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具体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三、一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内容标准的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意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孝亲敬长。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会使用简单工具。

四、教材的结构内容

本册教材由五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主题活动。

教材内容概览

单元名 单元一我上学了 单元二上学路上 单元三我的同学和老师 单元四家里的我 单元五大自然真美丽

主 题 主题一上学去 主题一看看时间 主题一认识好朋友 主题一我的家 主题一亲亲大自然

主题二看看我们的学校 主题二好好走路 主题二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 主题二我是家里的开心果 主题二美丽的小问号

主题三在学校的一天 主题三平安回家 主题三我们的老师真好 主题三这是我的心愿 主题三想个好办法,留住大自然的美

五、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内容设计,充分考虑了小学新生的`需要和特点,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设计纬度,以第一学期学历时间为顺序,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有以下三点:

一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入学教育为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熟悉校园生活,重点进行学校生活常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本册教材试图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形成自我意识。第一人称的课题,使学生很容易将自身融入教材,以“我”去感受各个范畴的世界,有助于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以“我”是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一员,自觉感悟与体验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能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是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的结合。本册教材针对低年级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期的特点,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多角度地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自觉提出自己的行为要求,并学会相应的技能,运用于生活实际。

本册教材设计了五个综合学习单元。

第一、二、三单元分别是“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根据入学后儿童面对新环境的情感、行为特点、认识能力和学习方式特点以及他们的实际需要而设计。

第四单元“家里的我”———―这一阶段儿童的生活空间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较之以后的学段,这一时期家庭对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更大、更明显。因此,本单元围绕儿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圈展开活动,指导儿童在了解自己家庭的基础上,体验亲情,爱亲敬长,同时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儿童和家长的沟通,以培养儿童应有的品德、劳动习惯及其生活能力。

第五单元“大自然真美丽”———―按时间线索,这一时期儿童将迎来秋高气爽和季节。秋天是一个美丽的、丰收的季节,这是儿童容易直接体验和感受到的,以此为线索,引导儿童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体验以大自然为主题进行创作的乐趣,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发展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态度。

六、采取的措施

1、根据本地区儿童的生活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

2、以活动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

3、确立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教学不是教室中心、书本中心

七、课时安排

本课程每周为2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教材简析

《品德与生活》是小学低段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遵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融科学教育、生活教育与社会教育于一体,构建现代大德育课程,整体塑造儿童健康人格,为儿童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

1.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材内容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龄初期儿童接触外部世界,适应校园生活的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有生命感与鲜活力的内容,回归儿童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帮助儿童在以生活为背景的学习活动中,科学地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初步掌握科学生活常识与道德伦理知识、获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友爱待人,敬于处事,善于律己,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正确态度与行为方式,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体验童年的快乐,使《品德与生活》课程成为个体幸福成长之需要。

2.以自主探索性学习,构筑开放性教材系统

道德学习的全息性,使得课堂只是儿童道德学习的一个缩影。因而,本课程增强教材的拓展性,使教材成为学生道德学习中的一个文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生活资源背景,建立课堂学习向家庭生活与社区文化辐射的立体网。构筑课内外、校内外贯通的开放性、生成式课程内容系统,同时,教材的设计也要给师生以更多的创造空间。

3.以活动为载体,实现体悟式学习

传统思品课的最大的弊病就是以道德知识的学习代替整个德育过程。现代品德心理学研究表明,道德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学习,品德建构是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道德的体悟学习实现的。新课程以儿童的生活原型为视角,整合科学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劳动教育等学科目标,构建主题单元,使儿童的现实生活与学习情景融为一体,随机进入道德情境,淡化教师的道德权威,在活动中实现儿童的体悟式学习。一方面,在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中体验积极愉快的情绪,培养有爱心负责心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引导儿童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追求有创意的、高质量的生活

4.增强品德教育的时代感与全球意识

以国际社会的广阔视野,从我国未来人才发展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引领德育内容的全球化与现代化演进,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整合,珍爱生命、关怀自然、智慧生活,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并注意根据未来社会环境、价值观、伦理道德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调整德育内容,尽可能反映新的社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这些新问题、新现象,从中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选择能力。

二、教材主要特点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过程与方法

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支持随机进入教学,以直接学习为主、同时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式结合.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课程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身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 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 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同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老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同学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同学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维护环境,顾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同学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同学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掌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协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五、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观赏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六、教学进度布置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3.1—3.7

2 3.8—3.14

3 3.15—3.21

4 3.22—3.28

5 3.29—4.4

6 4.5—4.11

7 4.12—4.18

8 4.19—4.25

9 4.26—5.2

五.一劳动节

10 5.3—5.9

期中检测

11 5.10—5.16

12 5.17—5.23

13 5.24—5.30

14 5.31—6.6

15 6.7—6.13

16 6.14—6.20

17 6.21—6.27

18 6.28—7.4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感受新学校环境的美好,对老师充满信任、景仰,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习的愉快,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尝试自己解决麻烦的过程中,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父母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对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和敬重,体会家长带给人的快乐感受。

行为和习惯: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能主动认识教师和课程特点,了解学校一天的日程安排,初步培养学校生活安全意识,有正确的做、立、行、走姿势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主动和同学交往,说简单的礼貌用语。能够参与各种和同伴合作的学习活动,遵守简单的合作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可见活动习惯,初步形成“玩学结合,张弛有度”的生活习惯。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身观察比较、归纳及操作联系,能感受新学校的美好。积极参与行为练习,从而完全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学习过程,学会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的方法,学会邀请同学和接受邀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知识和技能: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如:操场、教学楼及专用教室,认识老师的办公室。知道教师节,能参加升旗仪式,了解基本课程和课外活动,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学会在校安全生活的"基本技能。能联系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能辨别不美的行为习惯。认识自己的班级和全般同学及老师。知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共有17名学生,其中女生9人,男生8人。刚刚迈进小学大门,天真无暇,他们以一种既新奇又充满希望的目光注视着学校的一切。在他们看来,入了学就感到自己已经不是小孩了,也开始像大人一样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了,也许完成了一次由低向高的飞跃。但事实上这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递进,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适应能力等并没有一夜之间走向成熟,完成质的飞跃。他们一方面聪明上进,单纯活泼;另一方面又任性、自私、脆弱、自理能力、约束能力较差。比如有的小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负责任,依赖性强,情绪低落;有的学生在课间无视学校纪律,乱扔瓜果皮核;还有的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理解家长的辛苦,认为家长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三、具体措施:

1、在实践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来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刚入学的阶段,我会在班级里组织多次“小学生行为规范”学习,通过讲故事、唱歌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联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已有初步的知识,让他们更深层次地意识到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哪些常规是必须遵守的,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2、我根据儿童好胜心极强,善于模范的特点,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教师的威信和集体的力量,树立榜样,不断鼓励,反复训练,及时强化。

3、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写字,怎样坐端正,怎样控制好眼睛与写字本的距离,怎样握笔,怎样运笔,怎样掌握笔顺和笔画,等等。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对学习任务的承受能力的大小。倘若再不注意及时矫正习惯,随着时间的累积,就有可能成为“差生”。而且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那么教师的言传身教无时无刻影响着学生。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二、学生情况

各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的百般呵护,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教育是件不容易的事。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5个单元,根据小学一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适应小学生活的逻辑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主题进行整合。重视生活情感的陶冶。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情感。本教科书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

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意在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步步深入地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有意识的把健康常识和饮食习惯有机的结合起来。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在创造的过程中感受愉悦,热爱生活,做一个快乐成长的孩子。第三单元“我有许多好朋友”本单元安排的主题活动,旨在进一步引导小朋友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地与同学、朋友交往,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宽厚待人、关心帮助伙伴、热爱班级体,从而感受积极愉快的快乐。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面对大千世界,充满新鲜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赏识他们的探索精神、训练他们的积累知识方法等,是本单元的主要目标。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本单元通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动植物生命的美丽、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伟大。让他们在享受生命的快乐中,学会保护地球家园,珍爱有着美丽生命的动植物,学会对生命充满感激,知道只有心中有爱,生命才会更美丽。

四、教学目标

1、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习的愉快。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与敬重,体会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愿意为美好的明天付出努力。

2、主动和同学交往,说简单的礼貌用语。能参与与各种和同伴合作的学习活动,遵守简单的合作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课间活动习惯,初步形成“玩学结合,张弛有度”的生活习惯。

3、通过自身观察比较、归纳及操作联系,感受新学校的美好。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学习过程,学会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的方法,学会邀请同学和接受邀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五、教学措施

1、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感受、体验和感悟“作为小学生,究竟该怎样做”,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有机地蕴含在有趣的活动之中。

2、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创造美好。让孩子开动脑筋,热爱生活,发现生活

3、通过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名字接龙等等小游戏,通过全体同学之间的讨论让大家慢慢熟悉,建立友谊,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宽厚待人、关心帮助伙伴、热爱班集体,从而感受积极愉快的生活

4、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一个模拟情景中,假设遇到的动植物,让孩子们讨论自己对它们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讨论做出解答,教师进行总结。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并且教师要介绍给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不同渠道。

5、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动植物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丽、神奇;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6、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品德  品德词条  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词条  教学  教学词条  生活  生活词条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推荐度: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推荐度: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推荐度: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推荐度: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推荐度:相关推荐【必备】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范...(展开)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推荐度:初一历史教学计划推荐度:初一历史教学计划推荐度:相关推荐初一历史教学计划【精】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