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教学设计与反思

春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度:

菜园里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度:

《白公鹅》教学设计及反思

推荐度: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推荐度:

葡萄沟教学设计及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与反思1

教材简析:

《咏柳》是长春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之声”中的第一课。旨在春天来临之际,让学生随着文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读、甚至背诵这首诗《咏柳》了。所以,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之外,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会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节古诗教学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平台,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过一遍一遍地诵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习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通过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不仅是帮助学生熟记字形,了解字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字更深刻的了解这句话的意思,诗的开始就把杨柳化身成一位美人。﹞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通过理解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2、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拓展孩子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引导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来感情朗读,使之做到与文本的真诚交流,从而达到感情升华。﹞

四、横纵观,拓视野: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并说说理由。

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板书:

碧玉

咏柳

唐。贺知章

丝绦

妆 高 垂 万—— 二月春风似剪刀! ?

《咏柳》的课后反思

在执教《咏柳》中,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互相读,纠正字音。在开始之前,说到:“请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你就学学他(她),你认为他(她)读得不如你,你就帮帮他(她)”。一时间,两个小伙伴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读开了,有的说:“这句话应该这样读……”,有的说:“请你来教教我吧!”全班30个学生,每一个孩子都积极、主动,他们情绪高涨、热情投入,形成了一种动态教学过程。

1、要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全班30个学生,难免有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面对班级中的后进者,老师不是抱怨指责,不是轻言放弃,而是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你认为他(她)读的不如你,你就教教他(她)”,一句“不如你”,既保护了那些后进生同学的自尊心,又体现了老师的善意关怀和对每一位同学的尊重、期待。当然,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老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赞赏、鼓励,“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你就学学他(她)”,能够得到同学的赞扬、学习,这 不是一件令人自豪而高兴的事情吗?

2、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发挥学生的潜力。

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中,教师正是利用课堂中的学习资源,让生生互教互学,形成了平等的、民主的教学模式,在学习中,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俨然成了耐心的小老师,而那些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也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地进入了学习的状况,很好地处理了教师的“教”与“学”的关系。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每个新课程实施者的共同心愿。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那些被孤立和被拒绝的学生,尊重那些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在教学中,尊重不是一句空谈,更应该是一种落实,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都多一份真诚的笑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与发展,这或许就是“帮帮他(她)”作用吧!

教学设计与反思2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

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赏梅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

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②师范读

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

④指名再读读,评议

⑤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

"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观看英雄人

物图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3、课外阅读:《乡愁》 六、总结全文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

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3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竞争和环保意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玩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以达到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的目的。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93~95页内容。

教材分析

《统计》是数学课程改革下的一个新内容,它重视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还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活动、统计喜欢喝什么牛奶、拍球比赛等,使学生在玩中体验到统计的用处确实很大。

学生分析

学生对参加活动、喝牛奶、拍球等这些生活经验都很熟悉和感兴趣,对涂色也很感兴趣,因此,选取了这些内容让学生统计,并对统计图进行涂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数据收集、比较多少也比较熟悉,并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但对数据的整理、描述比较难掌握,要让学生在玩一玩、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中掌握这个知识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初步感知统计的意义和知道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环保意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示像:小朋友们自己主持班会,讨论队活动课将进行什么活动。

电脑出示配音录像:

大家好,我是帅帅。今天老师有事,让我来主持这次的班会,周三下午队活动课举行什么活动好呢?问问同学们吧。我先拿主意定下四种再让同学们民主决定。

跳绳、踢毽子、拍球、拔河这四种活动你们喜欢哪种?(同学们意见纷纷)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提问。

你们能帮帅帅想个办法算出哪种活动是同学们最想参加的吗?

生1:让同学们举手表决。

生2:我用画“∣”来算。

生3:用电视上的画“正”字来算。

……

2.再放录像:

帅帅:为了算得更准确性些,我用“√”一个一个同学来算。(同学们依次报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跳绳 踢毽子 拍球 拔河

√ √ √ √

√ √ √ √

√ √ √ √

√ √ √ √

√ √ √

√ √

3.提问。

师:通过刚才的民主表决,你们认为他们会进行什么活动呢?

刚才我们说的和帅帅做的就是统计。

板书:统计

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图表

项目

跳绳

踢毽子

拍球

拔河

人数

2.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学生填,展示后集体订正。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除了用符号记录以外,我们还可以在统计表上涂颜色来表示,出示统计表。

2.教师示范:跳绳的有6人参加,我们就在它对应的位置上面数出6格并涂上颜色。(边说边演示)

3.提问:除了用数的方法外,还可以怎样给对应6格涂上颜色?(看左边对应的数字)其中每一格代表什么?(一个人)

4.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喜欢拍球的小朋最多,喜欢踢毽子的"小朋友最少)

5.你能从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生1:踢毽子比拍球少多少人?8-4=4(人)

生2:跳绳比拍球多多少人?8-6=2(人)

……

五、小组合作,体验统计过程

1.为庆贺“六一”儿童节,牛奶公司将给我们每个小朋友送一盒牛奶作为节日礼物,甜牛奶、酸奶、纯牛奶、草莓奶、巧克力奶,哪种是你最爱喝的?请告诉小组长。

2.小组长用喜欢的方法将自己小组的同学最爱喝的牛奶进行统计,再汇报,教师填统计表。

品种

甜牛奶

酸奶

纯牛奶

草莓奶

巧克力奶

数量

3.分析牛奶统计表及其作用。

六、游戏,进一步体验统计的作用

1.以每组选1名同学与1名裁判进行拍球比赛。

2.通过统计表记录的数据评选胜负。

3.小结:统计不仅可用于投票活动,订牛奶等集体订购,还可以用于各种比赛,生活中统计的作用很大。

七、拓展与实践

1.简单介绍生活中常见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播放关于少用塑料袋的宣传片录像,进行环保教育,再让学生回家统计一周家里用了多少塑料袋。并想一想日后该怎样做。

八、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节课在什么地方用到统计?你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过到统计?

课后反思

学生对统计喜欢什么活动、喜欢喝什么牛奶、拍球比赛、涂统计图都很感兴趣。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统计确实很有用的。但在统计图涂色操作中,在对应地方涂色,学生往往会涂偏,说明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还比较差,在日后教学中还要加强。

教学设计与反思4

一、教材分析:

由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编委会组织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第六课《走进画图世界》,重点是认识画图窗口的组成,学习如何启动和退出画图窗口。其中对于退出画图窗口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大概的介绍,并不要求学生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保存文件显得重要甚至是必要的。这册教材从第六课至十四课都是学习“画图”的各种方法、技巧。因此让学生建立一个自己的画图文件,为以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

“老师,我还没有画好,下节课还画吗?”“老师,我还想再修改、修改。”在教授画图程序的各个课时中,我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初学画图,在技巧上往往还不纯熟,大部分的学生一课时是不能完成一副完整的画的。那么学习保存文件就势在必行了,对于信息技术三年级的学生是从认识到操作技能的过渡。例如键盘输入时的指法、汉字的输入,他们还未掌握。所以此时学习文件的保存,那么文件名的输入就成了一个难点。在操作设计中,我化繁为简,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画图窗口,这部分内容可作一个大概介绍,学生接受起来较快。前一课学习了《Windows98的窗口》,学生对“窗口”已有了一定的概念。

2、学习保存画图文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建立一个专门属于自己的画图文件,大大的满足了学生力求完美、完整的愿望。从中也让大家欣赏到孩子们完整的绘画作品。

3、建立自己的文件,懂得尊重他人所有权,不能随意修改他人文件,培养学生文明的操作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这一课时的重点是如何保存和打开保存的画图文件,难点是“文件名”的输入。三年级的学生还未学习过汉字的输入,因此,我请学生利用小键盘区的数字键输入生日日期,这样简单而易于记忆,符合这一年龄学生的操作水平。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欣赏几幅电脑绘画作品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大家欣赏几幅电脑绘画作品”

——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组织学生认识“画图”窗口,学习启动画图程序的方法。

1、师:“同学们,刚才大家欣赏的绘画作品就是通过下面这个画图程序来完成的。下面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画图世界》吧!”

板书出示:走进画图世界

老师演示启动画图程序的方法。

2、认识画图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因为在前一课中学生刚学习了《Windows98的`窗口》,对于窗口已经有了一定的概念,重点是认识画图窗口特有的“工具箱”“颜料盒”,而这一部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将重点的学习,所以本环节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组成部分,老师可通过演示教学。

(三)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存储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美丽的图画、优美的文字都可以请我们的小电脑保存起来,我想你一定很想知道怎样进行保存吧!别急,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四)学习保存文件及打开文件的方法

1、教师演示,将启动在桌面上的画图窗口关闭,这时因为没有在画图区进行绘画、修改。因此未出现对话框直接就关闭了。

2、教师演示,启动画图程序后,选择“铅笔”工具,在画图区画上简单几笔,例如: 随后关闭窗口,此时则出现了对话框。

3、让学生来总结这两种情况的不同之处。

4、针对后种情况学习保存画图文件的方法。建议学生在输入文件名时,用小键盘区的数字键输入自己的生日。例如:9510(95年10月),这样既克服了学生不会汉字输入和指法不足,又便于记忆。

5、出示打开文件的方法

(五)学生操作练习

学生在练习时可配合着“操作流程图”,边看边操作。附:操作流程图

教师进行巡回的指导。

(六)总结

1、师:“同学们你们都建立自己的画图文件了吗?让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演示一下他的‘小仓库’吧”。

选几位同学演示打开文件过程,复习打开文件的方法。

2、启发学生敢于寻求其他保存文件的方法和打开文件方法。例如可以直接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工具按钮来完成。

3、师:“同学们,在你们打开文件时可以看到许多不同名字的文件,其中也有你的,我们应当尊重这些文件的拥有者,不能随意去更改他人的文件,这是不文明的,让我们做一个文明的计算机操作者吧!”

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做一个文明的计算机操作者。这一环节使本课的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教学设计与反思5

一、深入学习课文

1、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⑴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课件)

⑵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⑶明确推理过程:(课件出示)

①推理性填空:

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晏子钻狗洞,那么()。

②完成作业: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那么()。

③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想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讨论、悟理)

⑷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⑸反馈诱导:

我们来看晏子究竟是怎样说的?(课件演示)

小结: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一起冷静地来读读晏子的反驳。

⑹接待的人把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听了只好──(指导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一个词语集中体现了楚王毫无办法。

⑺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2、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⑴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⑵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真是既紧张又精彩。各位出使楚国的小记者,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要把你们当时观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动作、神态、语气通过表演体现出来。)

学生表演,师生相机点评: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表演是为理解内容服务,是活用文本的体现,能使更多的同学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

3、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学生自读、自悟,自由交流学习体会。

学生在自己研读、归纳、思辨和梳理、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原来晏子的反驳是那样的`富有逻辑,富有哲理。同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超越文本,学当晏子

1、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楚国的威风,却没想到被晏子反驳的哑口无言,他眼看着斗不过晏子,心里却十分不甘。突然,他哈哈大笑起来,见你们这班跟随在晏子身后的小记者,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轻蔑地说道:“哼,齐国太无能了,是不是没有大记者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记者们,面对楚王的侮辱,你们准备怎样反驳呢?

(讨论,指名、同桌交流。)

2、楚王听了你们的反驳,只好说:“……!”

(通过练说,让学生明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自尊、自信、处变不惊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出色的语言表达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的重要才能。)

三、开招待会,齐夸晏子

1、在出使任务即将结束的时候,晏子和楚王准备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爱提问的小记者们,你们可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有什么问题就当面问问晏子和楚王。

(角色扮演,回读文本。)

(再次回读文本,使学生的理解得以深入,情感得到升华。)

2、各位小记者,我们的报道任务已经圆满完成。齐王和人民正焦急地等待着大家的消息,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来夸夸我们晏子大夫吗?

(以新闻报道的格式练写,部分投影交流。)

四、小结延伸,积累运用

我们这班小记者在这次随访中表现出色,就连智慧超人,能言善辩的晏子也不住地点头称赞。

课件演示:

晏子捋着胡子,高兴地说道:“你们这班小鬼呀,真不愧耳聪、目明、嘴勤、手快。我想,只要你们现在刻苦努力,多加锻炼,将来必成大器。再过几天,齐王又要派我出使秦国,诸位还愿意随我一道出访吗?回去后,好好地去找一找秦国的相关资料,做好出访前的准备。

(用好语文重在积累。让学生到课外查找有关楚国、齐国、秦国的资料,扩大阅读量,符合新课程理念。)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侮辱

晏子楚王

反驳

不敢不尊重

教学设计与反思6

《栽蒜苗(二)》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学生熟悉的情境更容易让他们迅速进入有效的实践探索。孩子对于家中常有的水电单比较熟悉,但对于几个月的变化情况却并不清楚,以此激发他们绘制统计图的积极性,来展现这种变化、发展情况,孩子们体现出了非常高的主动性。

2、在教学中,让孩子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等全过程,他们充分感受到了统计的价值,对于发展他们的统计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要注意强调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分辨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在绘制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各自的特点也比较分明,因此,让学生感受两者之间的"不同和各自特点,适用于怎样的情况,更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的价值。

2、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因势利导。统计水电费用的情况,对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这一数据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这一数据 进行猜想时,学生的思维很难展开,因为他们缺少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

教学设计与反思7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雾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对,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板书:奇观)

2.这么美丽动人的雾凇,同学们想欣赏一番吗?

3.欣赏了这么美的雾凇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4.好,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进一步了解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吉林为什么会形成这么美的雾凇。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读课文第二段,读完后同桌相互讨论一下:你从课文中初步读懂了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雾凇,俗称树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这句话。)

2.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说说你会从中发现什么呢?

3.你真是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老师请大家再继续自读课文第二段,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看出吉林就具备这些条件呢?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

4.那老师要问了,具备了这些条件,松花江畔就一下子形成这么美的景观了吗?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

2.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

3.作者通过多次观察,才发现雾凇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正因为经过大自然长时间的孕育、积累,才形成了如此美丽动人的雾凇。下面,就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这壮丽的奇观吧!

4.同学们,再次欣赏了美丽的雾凇,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松花江畔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请说说诗句的意思。

此时,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树枝上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么美丽,叫人怎么不发出赞叹啊!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再齐读最后一段吧!

四、总结全文。

1.同学们,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吉林雾凇的美丽与奇特,了解了它形成的`过程,更懂得了只有经过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善于思考,才能从大自然中探索到更多的奥秘,发现更多的美。今后,希望大家也能像作者一样,从大自然中、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惊喜!

五、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一下清晨霜冻的景色,并注意太阳出来后,霜逐步化解的过程,仿照本课写法,作一次小练笔。

板书:

洁白晶莹

29.雾凇

银光闪烁

奇观

千姿百态

教学设计与反思8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内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教学过程:

一、 背景导入

春秋是我国第一次全国大分裂形成时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全国分为140多个大小诸候国,经常发生征伐。其中以晋楚两国尤其突出。在晋悼公继位前,曾经称雄一时的晋先后被楚强占去郑、陈、蔡等地,晋悼公继位时又趁机占了东部要邑——彭城。作为当时的国君——悼公,此时最大的的心愿是(振兴国家、收复失地、打败楚国),而这些愿望的实现都要有一位杰出的将领才行。谁能帮他实现心愿呢。让我们随着一个关键人物祁黄羊-----重回那段纷争的历史。

齐读课题 9祁黄羊

二、 整体感知

1、 请同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文章讲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学生自读课文。

2、 学习生字新词

霸主 征伐 晋悼公 举荐 召见 慎重 避免

3、 交流

文章讲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学生各抒己见。

(讲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荐贤当中军尉的事)

表扬:你真会读书,这十个字就能概括祁黄羊的所做的事

“中军尉”是什么意思?

对,中军尉是一官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元帅、司令员。

三、 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小节是写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哪些小节是讲他内举不避亲的?

学生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

3——7小节写外举不避仇 8——11小节写内举不避亲

2、学习3——7小节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7小节,抓住具体的词句,说说祁黄羊是怎样外举不避仇的?

学生读书

3、交流

a、“我看“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

祁黄羊是怎么说的?(郑重地)你郑重地读读。

从你的严肃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什么是郑重地。你再试试。从你的语气中老师知道了什么是郑重地。

同学们想想什么是“郑重地”?(严肃、认真等)你试着读读

假如你是悼公,听到这一消息,你会想些什么?

生:祁黄羊怎么会举荐自己的仇人呢?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生:解狐会不会报复祁黄羊?中军尉职责这么重大。

如果你就是悼公,你会怎样对祁黄羊说?

生发表个性化见解。并通过朗读体验。

你能当一回祁黄羊和悼公,为我们再现那一场景?

学生体验式朗读。

b、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

此时此刻悼公会怎样说?你试读一下。学生读体会。

(从你的语气中老师体会到悼公的忧心和对祁黄羊的信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举荐解狐,可见确实是外举不避仇。

过渡:

祁黄羊向悼公举荐做中军尉,可世事难料,此时的解狐已是大病在身,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于是他又举荐了自己的出儿子——祁午,也就是内举不避亲部分。这部分内容与我们刚学的外举不避仇大体相似。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所用的方法,投影出示:抓住语言描写感受人物内心 通过体能式朗读体会人物思想 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前文的学习,一定会运用这一方法将这一部分学会。

4、 学生合作探究“内举不避亲”

5、 交流

6、 理解重点句子“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举”是什么意思?(举荐、推举)

重点词语我们理解了,这句话你能解释了吗?

生说。(推举外面的人不避讳对方是自己的仇人,推荐自己家里人不避讳是自己的亲人)

同学们说的真好,,由这点我们也知道了如果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了意思,我们就可以理解整句话的意思了。

7、 通过上文的学习我们知道祁黄羊举荐人才完全是“出以公心”,他以何为“公”?

对,以国家安危为公,也就是以“爱国”为公。

四、 拓展延伸

此时,若你是晋国的一名百姓,或是晋国的官员,或是祁府家丁,或是……,你听了祁黄羊的事情,你会说些什么?

假如我是___________.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学生书写

2、 交流

老师点评:同学们真是祁黄羊的知音啊,老师相信他如果听到同学们的话,一定十分高兴,还会夸我们21世纪的小朋友真不简单,小小年纪就懂得这么多道理,真不愧是我们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3、 祁黄羊举荐祁午后,祁午在战场上捷报频传,晋悼公十分感动,说(齐读最后一小节)

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又一次捷报传来,晋悼公更是高兴,他对祁黄羊说:再读最后一小节。

五、 布置作业

搜集可以赞美祁黄羊品格的四字词语。

板书设计:

外举不避仇 爱国心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教学反思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想让学生通过总结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及词语“出以公心”。

师:本文讲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生:讲祁黄羊推荐解狐和祈午担任中军尉的事。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哪些小节写的是举荐解狐的?

生1:4-8小节

生2:4-7小节

生3:3-7小节

生4:3-8小节

师: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其实是3-7小节写举荐解狐。

师:哪些小节是举荐祁午的?

生:……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并未抓出文章的重点句了。此时老师应及时的作出相应的引导,而我只是单纯地沿着学生的思路进行课堂的学习。使整堂课的学习显得有些不尽人意——老师提问过多,有些碎。这充分显示出教师课堂反应能力的欠缺。

在设计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部分时,没能充分备好课,备好学生,(第八小节作为过渡段应点出其作用和特殊性,我却硬生生的把学生拉过来。当然,教师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作出有效反应,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当时我都没有做)以至在这一部分浪费不少时间,同时也看出了老师课堂应变能力的缺乏。

在学习晋悼公与祁黄羊地第一次对话时隔不久,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注意人物的提示语,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经验尚浅,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在课堂上不能灵活地实施,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通过这堂课,自己学到了很多,更激励我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学设计与反思9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Go straight on. 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Go straight on 是外研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二模块第一单元。在实际教学中,本模块共有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即本模块Unit one Go straight on.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本教材的第一模块,这为过渡到本模块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所以学好本课时,为学好第二课时及以后模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它在整个教材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方式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单词及词组live, road, go straight on, turn left, turn right, excuse me.

2 能力目标:学会在情境中运用Where is...? Go straight on. Turn left. Turn right.

三、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下列单词及词组live, road, go straight on, turn left, turn right, excuse me.

重点依据:这些单词和词组,是日常生活表达所需,增加学生词汇量。

2 教学难点:能在情景中正确用英语指路、问路。

难点依据:学生在对与人交流方面缺乏自信。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情、教法及学法上谈谈。

四、说学情

1 知识经验:四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基础较弱,缺乏语感。

2 心理认知特征:四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3 学习方式:四年级学生倾向于轻松有趣的学习方式,玩中学,寓学于乐。

五、说教法

基于本课时的特点及学情,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词卡等手段进行直观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

2 趣味会话练习法及趣味活动教学法。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六、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喜爱交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小组活动,培养其学习的自主性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说教学过程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新课导入(2-3分钟)。通过谈话,播放歌曲将学生导入新课情境。

2 新课呈现(30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采用图片、词卡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掌握新单词;通过领读和听音跟读教学,让学生正确掌握单词的发音,以及辅音连缀的发音技巧;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的掌握;在活动部分,要求学生听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进行组与组竞赛,对知识进行趣味性练习。

3 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的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5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个体差异性。我设计了富有趣味性的分层课外练习,以使学生掌握单词,开发智力。

八、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1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

减,力求合理高效。

2 教学策略的选用

利用图片、词卡等教具进行直观形象教学,领读与听读相结合,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

通过小组活动及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意识、并在交流活动中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九、结束语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游戏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教学设计与反思10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4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重点句、段读流利,有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裳、翩、蹈、蜓”。

教学难点:

理解感受荷花开放的几种姿态。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导语:夏日炎炎,荷花盛开。从古至今,描写荷花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想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2、板书课题(荷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指读,正音: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随风飘动、荷花、莲蓬、饱胀、衣裳、仿佛、舞蹈、蜻蜒。

3、出示多音字。

三、解读荷花的美,“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1、自由读课文,找找文中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姿态的,多读几遍。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

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荷叶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你们看,这就是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这就是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看了画面,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有的有的有的”

a、[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

e、指名读、齐读。

四、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的字。

2、生书写,师指导纠正。

教学反思

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每个环节导语设计还不够流畅。

2、课件制作有一处小失误。

3、对课文关于荷花姿态美学生朗读指导时间过长,对课的任务完成有点偏离。

4、下课还有两个生字为没讲完。

5、课的设计容量不大,但对于读的时间过长,使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6、本课没有生成的东西。

7、对第一课时安排的重难点把握不是很好。

总之,“学无止境”是我教学的理念,越挫越勇,没有失败就不知道自己差到道哪里。今天的课更加的激发我对教学的研读,汲取同事的意见,充实自我,使自己的教学能有所提高。

教学设计与反思11

【教材分析】

《麻雀》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设计特色】

个性阅读,自主感悟。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感悟老麻雀的勇敢无畏,体会爱的伟大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凭借情境解决,使每位学生能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二、发展性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自主阅读、探究阅读、批判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特点,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伟大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贴图“大树、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猎狗”等,设置悬念:“当凶猛的猎狗张开大嘴,就要吞食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时,你能想象可能出现的情形吗?”学生情绪很高涨,说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去和文本对话,主动地去读书,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验。】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导入课文之后,指导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先自读自悟:读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结果怎样。

【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也许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教师在导入激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便会潜心阅读,这样便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潜心会读,领悟情感

1、 感受可怜

教师让学生读读课文,把课文中表现小麻雀可怜的句子划下来,仔细地读读,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小麻雀写具体的。

(1)“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从“呆呆”“无可奈何”可以体会到小麻雀的孤单无助;从“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体会小麻雀的幼小;从整句话中体会小麻雀幼小而无助,从而产生怜悯之心。

(2)教学片断

师:“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师:课文中写谁想干什么一点办法也没有?

生:是小麻雀想飞回巢里,但是它没有办法。因为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不可能飞的,所以呆呆地站在地上。

师:你简直就是屠格涅夫先生,观察得够仔细的。谁能把这段话读好?你们自己试试。等一会儿看谁能读得让大家看见这只活生生的小麻雀。

(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地大声练习着。接着老师请同学读,在大家的启发帮助下,一只只小麻雀越来越形象了。)

【教师抓住关键词语“无可奈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又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小麻雀的弱小无助的形象。这既是一次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一次情感体验活动。】

2、 感受老麻雀的勇敢无畏

教师深情地引入:“当猎狗张开大嘴,准备扑向小麻雀的时候。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老麻雀不顾一切地从树上飞了下来(贴图:老麻雀)。请同学们读读第四、五自然段,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仔细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再动情地读几遍。” 学生先自由阅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让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然后再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片断: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落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师:“这里为什么用‘落’字?”

学生1:“‘落’字说明麻雀着地的速度非常快。”

学生2:“‘落’字表明麻雀十分勇敢果断。”

学生3:“从‘落’字可以看出麻雀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心情万分焦急。”

学生4:“一个‘落’字反映了麻雀一心只顾孩子,不顾自己的危险。”

学生5:“从一个‘落’字可以看出麻雀真是个勇敢的妈妈,或者是个勇敢的爸爸。”

另外,在讨论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下面两个重点句:

(2)“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样的情景?“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不停地尖叫?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面对强敌时本能的表现,每根羽毛都竖起来,乱蓬蓬的,样子十分难看。“绝望”的老麻雀不停地尖叫,是对付强敌的一种做法,也是本能的体现。从句子中可以体会到老麻雀救小麻雀的勇敢,也可以体会到它面临强敌时的弱小和无助。)

师:“你们猜猜老麻雀可能尖叫什么?”

生1:“你要是敢动我的孩子一根毫毛,我就跟你拼了!”

生2:“不准你伤害我的孩子!”

生3:“你要是敢再靠近一步,我就对你不客气!”

生4:“猎狗,你要吃就吃我好了,千万别吃我的孩子。”

(3) “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安然”是什么意思?“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安然”,“安全,安安稳稳”的意思。“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是因为幼子遇到生命危险。“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亲子之情。正因为这种亲子之情,促使老麻雀不顾危险去拯救小麻雀。从这句话里,可以体会到爱的伟大。)

师:这份爱太伟大!太了不起了!太令人感动了!同学们读读第四、五自然段,主我们共同感受这感天动地的亲子之情吧!

【引导学生同桌合作探究,抓住深受感动的句子,围绕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并讨论,感受了老麻雀的勇敢。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补白,再现当时的情景,培养求异思维。学生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走进了文本,深刻地领悟了课文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内心便会由然而生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最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整个课堂被这浓浓的亲情感动着。这样,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共识共享共进,智得以启迪,情得以激发,既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又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内涵,触摸了麻雀的心灵,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四、延伸表达,抒发感情

在充分感悟了老麻雀的勇敢和爱的伟大力量之后,教师深情地对学生说:“这时,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

生1:“老麻雀,你太勇敢了,我很佩服你!”

生2:“老麻雀,你奋不顾身救孩子的精神令我感动。”

生3:“老麻雀,你真棒!我为你竖大拇指。”

生4:“老麻雀,我要学习你临危不惧的精神。

生5:“你想对小麻雀说一句话:你有一位好爸爸或许是妈妈,你长大后要孝顺他们。”(这时,班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在了解了故事的结局后,教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猎狗走后会怎样呢?”并以此为话题写一次小练笔。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展开联想,读书感悟,思辨探索等不同方法去和文本对话,把学生引向了又一片广阔的语文天地。“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 “猎狗走后会怎样”这一适度的开放性的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抒发了对麻雀的.敬佩之情,使感悟亲情的伟大再次得到升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新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因此,教师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师要多设计富有情趣的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力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使每位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入情入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行读书感悟。课后主要的体会有以下两点:

1、 积极、主动、参与

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贴图、课文插图等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主动地走近文本,走入文本,和文本对话,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新课一开始,学生就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感悟“亲子之情”“爱的伟大力量”中来,以读书感悟,观察联想、品味重点、讨论交流等方法一步一步地酝酿、激发、领悟、抒发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2、以读为主、以情动人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之中,老麻雀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教学设计与反思12

教材分析

1、通过课前预习调查,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各月及平、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愿学乐学的兴趣。

4、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学情分析

年月 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定了解,但对平、闰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已能利用相关教学平台及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学习,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获得比书本更丰富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 月 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探究年 月 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精神。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 月 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并熟记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xx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 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4)你能根据20xx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逐月观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

观察年历卡,数一数一年有几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提问:每月的天数是一样的吗?有哪几种情况?每个月都有多少天的?(31天、30天、28天)

(3)讨论:31天的月份有哪几个?30天的月份又有哪几个?28天的是哪个月?

(4)提问:谁能告诉大家,31天的月份有哪几个?(板书: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月份又有哪几个?(板书:30天:4月、6月、9月、11月)28天的是哪个月?(板书:28天:二月)

(5)小结:不管哪一年31天的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都是4月、6月、9月、11月。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板书: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

2月即不是大月,也不小月,二月是个特殊月我们把它叫做平月。

(板书:平年二月28)

(二)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提问:一年中大月有几个?小月有几个?

1、拳头记忆法

(1)师:我们研究了大月、小月,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特别聪明,想出了一种拳头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有同学会吗?

组织如下活动:

讲解: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平”。

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

(2)电脑演示:出示拳头示意图,小组同学尝试数出各月,再指名数给同学看。

(3)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你会利用拳头帮助记忆大月和小月吗?

(4)反馈:凸起的月是哪几个月?每月有多少天?(1、3、5、7、8、10、12,每月31天。)凹下去的是哪几个月?每月有多少天?(2月28天,4、6、10、11每月30天。)

2、儿歌记忆法

谁会用儿歌形式教给大家记住大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记7月8月

(1)7月前什么月是大月?8月后什么月是小月?

(2)师:注意7、8两月都是大月。

为什么7、8两个月都是大月呢?

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古罗马有一个叫恺撒的皇帝,他的生日在7月,7月是单数,于是他就规定一年的12个月中,单数月是大月,双数月是小月,他死后,他的侄子屋大维继位,可屋大维的生日在8月,8月是小月,他觉得这样有失尊严,便把8月改成大月,8月变成大月后,后面的月份也就变成单数月是小月,双数月是大月了。

4、师:你还可以这样记忆,这两个月正在放暑假,都是大月,我们可以多休息几天。

(三)反馈:

1、师:你出生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二月份是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

2、提问:谁能很快地把它记下来?(生生互动练习说)

3、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的知识,下面大家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要求:男生做大月,女生做小月,我说的月份是大月男生站起来,我说的月份是小月女生站起来。看谁做得快。(学生愉快地做游戏)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一年有( )个大月,有( )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月()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4、你的生日是()月()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 猜谜语。师: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

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

3、师: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教学设计与反思13

【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主要讲了我们身边种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突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保护作用。本单元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

【 学情分析】

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主见,但往往过激、偏面,缺乏对“规矩”、“法律”准确的心理定位。往往只看到其约束自己的一面,而较少认识“规矩”、“法律”对社会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性,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感,抵触心态,不能自觉遵规守法,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设计理念】

以宏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激发学生法制观念为目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主动式地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自身感悟,内化学生心理品质,强化学生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 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思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教学难点】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对法律规范、保护作用的理解。

活动内容设计意图

活动一:小故事:撑杆、《十字路口》漫画的启示

板书:社会需要社会规则用故事和漫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走入课题。

活动二:集思广益:道德、纪律、法律规则大比拼

板书: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老师带着学生共同完成任务,让学生初步了解知识。

活动三:案例分析

分析:法律的作用学以致用,巩固知识

活动四:知识总结总结归纳,知识升华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授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尊严》的第一框《走近法律》,我主要从身边的规则入手,让学生能正确区分道德、规章、纪律和法律的区别,体会法律的特征及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教育学生明确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更离不开法律,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意识,积极的学法、爱法。整节课结构清楚,精心设计过渡语言和设问,环环相扣,教学设计完整;注重对学生读写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设问,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案例和学案资料思考讨论,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讲练结合,升华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思想价值观。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表现在三方面。在教学时间把握上,对于法律的三大特点,用时过多,删除其中重复的环节,比如看教材插图的环节就可省略。相对,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这一环节用时少了些,应该让学生多交流发表他们的见解看法,或让他们再举其他案例来说明他们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的语态方面,我对学生的鼓励语言过多,在学生思考阅读时,启发语言也过多。这些失误启示我在教学中要把握教学“快﹑慢﹑动﹑静”的节奏,辨证处理好教学中“动”与“静”的关系

教学设计与反思14

课时目标:

1、 熟读本课12个词语。

2、 了解成语的含义。

重点:熟读本课12个词语。

难点:了解成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讲成语故事。

板书“识字4”

二、听说结合,教授新课

1、 拿着一张“尺”和“寸”的卡片,问:同学们,你们说尺与寸,谁更长,谁更短呢?(生答)

2、 是啊!尺比寸更长!你们听,尺子再说:“寸啊!你看,你是那么短小,比起我来,可差太远了!”寸想了想就说:“是的,你的确比我更长,可是在量极小的东西的时候,你的用处就不如我了;你是很长,可是在量很长的距离的时候,你的用处就比不上比你更长的物体了。”

3、 分析谁讲的话对,对在哪?帮尺想一想,它该怎么说?

4、 小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互相补充,才是对的`。每个人都各有自己的优点,也各有缺点。应该“一分为二”地看。

5、 齐读: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6、 用书本卷起来,看一个人,把所看到的东西说成片面,从而理解“管中窥豹”这个成语。

7、 看图说故事:坐进观天

8、 “管中窥豹”与“坐进观天”的意思是相似的!都是形容那些没有全懂,却装作懂得很多的人,也讥笑那些见识小、眼界窄的人。这种人就像拿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看不见长远的事物了,谭恩只见眼前,目光短浅。这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9、 齐读: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10、小组讨论:讲讲“拔苗助长”

11、总结:违背了自然规律,一切努力都是白费,我们应该按规律办事,才能成功。

12、 齐读: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13、齐读识字4

三、巩固练习

填空

尺( )所( ) 水( )渠( ) 坐( )( )天 徒( )无( ) 一( )障( ) 不( )泰( ) ( )有所( ) 拔( )助( )

四、作业:

1、背诵《识字4》;

2、把今天学到的成语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本识字有三组成语

1、取长补短

2、看事物要全面

3、做事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是。

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同学读的方面掌握得较好。课堂中教师讲得太多,应让学生多说,多思考。

教学设计与反思15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租船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和优化的数学思想。

3、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租船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寻找最佳方案。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春天到了,老师想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他们想去划船,遇到了租船问题,请帮他们想一想,怎样租船最省钱?(板书:租船问题)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出示问题:人数:32人

小船租金:24元/艘???????大船租金:30元/艘

小船人数:4人/艘????????大船人数:6人/艘

2.师:怎样租船最省钱?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先独立思考后可以同桌一组讨论一下。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合作交流:

提示:大船和小船的租金不一样,坐的人数不一样,每人付的钱……

大船:30÷6=5(元)小船:24÷4=6(元)

大船便宜,尽量多租大船。

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钱?32÷6=5(条)……2(人)5条大船,1条小船:30×5+24×1=174(元)师:这是最省钱的方法吗?你还有什么想法?

(三)逐步调整,深入研究

1.生:租5条大船,1条小船,小船上还会空出两个座位,如果不空座位会不会更省钱?

2.师:小组合作,再调整试试,看看能否说明5条大船和1条小船是最省钱的?小组合作,再次调整试一试。

3.反馈交流,上台展示:

(四)总结过程,形成方法

1.师: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生:先假设,再调整。

2.介绍假设策略: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题目:P11??练习三??春游??问题:怎样租车更省钱?

2、四一班有42名学生去划船,大船60元限乘4人,小船50元限乘3人。怎样租船最省钱?

3、有27名老师带203名学生去游玩,怎样买票省钱?

成人:40元学生:20元团体(30人及30以上)30元

4、某公园门票售价有两种方案:

方案A:成人160元/人儿童40元/人

方案B:团体(5人及5人以上100元/人)

1、如果有5个成人、5个儿童,怎样购票最合算?

2、如果有3个成人、5个儿童,怎样购票最合算?

(六)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板书设计:

租船问题

先假设,再调整

32÷6=5(条)……2(人)

30×5+24×1=174(元)

30×4=120(元)?24×2=48(元)?120+48=168(元)

教学反思

租船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目的是通过不同的租船方法,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在多种方案中通过比较、对比,得出最佳方案。

这节课的内容,在学生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充分地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租船问题在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至少”和“最多”这两个问题,在计算出余数后,还要进一步思考,要求更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还有学生对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所以在上课还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多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采用学生提问的方式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教学设计与反思词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反思推荐度:幼儿园教学反思推荐度: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推荐度:幼儿园简单教学反思推荐度: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幼儿园教学反思(汇编15篇)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