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推荐度: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推荐度: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欣赏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讨论的焦点,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音乐课程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处在一种尴尬境地,同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关键词:高校 音乐欣赏课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可靠性、可检测性、服务性、易操作性,大学阶段正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万万不可错过。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不同。它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

一、选用适当的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教科书政策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教材选用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用原则和教学大纲要求决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材品种多,性能各异,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加上教师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应根据高校音乐欣赏课的需要择优选用,高校领导必须严格把关,严格审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由此可见择优选用音乐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首先,注重“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对知识结构的挖掘和构建,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从学科综合知识的角度来提高音乐分析能力均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连贯性。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更需要有效地在音乐课程中整合学科教学内容。

二、创新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音乐公共课教学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课前如何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实施的方向和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它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南针”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指向清晰,尽可能量化,表述具体。教师在上一节课时,要想实现哪些课堂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就必须根据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作品时去理解其音乐内涵,突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政治思想等多元化方面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可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了解作者、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弄清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②基本能力。学习、体验大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并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相应乐章,增强对这些艺术形式表达的效果的了解。③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加强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促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的整体功能,促使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上的有机结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挑战自我的机会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感染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日益显著。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适时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学策略。例如: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一些小型的民族歌曲演唱或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等,再用精神奖励的方法予以鼓励,让学生们讨论、评价,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老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关键在于音乐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充分做好铺垫。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只有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接受,才能多思考、多练习、多比较,寻找出自己的问题,促进自我能力的、基本技能的提高,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高校音乐欣赏课即是一种艺术语言,同时也是一门唯美的艺术,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学生,当然教师自身首先应被音乐课的魅力深深地打动,要做到“育人者先育己”。

参考文献:

1.李平.关于改革高师音乐传统教学模式的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3).

2.戚序.21世纪中国高校审美教育解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享受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感。

2、发展音乐想象力、表现力和感受力。

3、初步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mp3、视频课件、“全家福”照片。

2、知识准备:知道自己家里有几口人,有幸福的体验。

重难点分析:

重点: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

难点: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随轻音乐学小鸟飞入教室。

2、伴随《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幼儿自由欣赏“全家福的照片”摄影展,激发幼儿热爱自己家庭的情感。

(1)教师:“小朋友,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家,今天我们教室里布置了一个全家福照片展,想不想看?好,我们一起欣赏,看看照片上有谁?他们的表情怎样的?”教师和幼儿一同欣赏并讨论感受。

(2)请几名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的全家福。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全家福?”

(3)教师总结:这些照片都是幸福的家庭,瞧!他们的脸上笑咪咪的,充满了喜悦,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你们生活得幸福吗?(教师演示动作)爱就像一个大大的房子,包围着我们,让爱住我家!来,我们一起学一学这个表达爱的动作:让爱住我家!(请幼儿起立学动作)

(二)欣赏歌曲

1、完整欣赏歌曲旋律。

(1)过渡语:幸福的家庭里每天都会发生着一些幸福的事情,让我们轻轻的坐下,静静的闭上眼睛,伴随着音乐,回忆着有哪些幸福开心的事情?(放音乐

(2)提问:伴随着这么优美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对,小朋友想到了爱就是爸爸的拥抱、妈妈的吻…,那么爱到底是什么?今天老师还邀请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带来的一首好听的歌曲《让爱住我家》(边说边做出动作),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2、播放多媒体,分句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含义。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叫什么?他们的家里有谁?谁先唱的?(逐个回答)

过渡语: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他们各自认为爱是什么呢?我们先来听一听小姐姐唱了些什么?

(1)欣赏第一句(教师范唱):“姐姐认为爱是什么呢?(幼儿回答)爱是不吵架,陪我一起玩耍。那你爸爸妈妈会陪你一起玩些什么?(幼儿回答)是呀!一家人相亲相爱不吵架,还有妈妈爸爸陪我玩,真是太幸福了!那爸爸妈妈认为的爱是什么呢,让我们仔细地听一听。”

(2)欣赏第二句、第三句:“你听到爸爸妈妈认为爱是什么呢?爱就是忍耐,家庭所有繁杂。家里的事情特别多,妈妈每天都在忙些什么?你看家务活这么多,这就是繁杂,可是妈妈从来不嫌烦,总是耐心的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歌曲中妈妈唱到的忍耐,让我们觉得更舒服。那爸爸唱了些什么呢?爸爸的爱就是付出,让家里什么都不缺。你的爸爸每天都为这个家做些什么呢?爸爸虽然陪伴我们的少,但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在外面拼命工作,也很辛苦,爸爸就是我们的依靠,有了爸爸的保护,我们全家人都会生活的平平安安的。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引导幼儿大声说出心中对爸爸妈妈的爱)

师:“姐姐、爸爸和妈妈都把心中的爱唱了出来,让我们也跟着一起来唱一唱吧!(引导幼儿起立跟唱歌曲第一至三句。)姐姐、弟弟、爸爸和妈妈都爱这个家,爱呀天天伴随着他们,你们听——”(幼儿欣赏第四句一遍)

(3)欣赏第四句:“这就是幸福的一家,大家都在付出自己的爱,享受着别人的爱。(教师边说边做动作)爱就在你的家,爱就在我的家,爱就在我们的家。让我们一起跟着这一段音乐来表达我们的爱吧!”(放第四句音乐,幼儿表演第四句歌词。)

3、完整欣赏。

(1)师:“这首歌曲好听吗?我们除了可以用语言、歌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还可以用动作来表达心中的爱,你知道哪些可以用来表达爱的动作呢?你的爸爸妈妈会用什么动作来表达他们对你的爱呢?你又会用什么动作来表达你的爱呢?(请几名幼儿上前表现)请你把这些表达爱的动作传递给你身边的伙伴,传递给老师吧,让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来传递我们的爱吧!”

(2)放音乐,幼儿跟随着音乐做爱的传递。

(三)全家福

(1)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有着深爱自己的爸爸和妈妈。而在我们大六班,也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老师和阿姨就像你们的爸爸和妈妈,深爱着你们。我们在大六班这个大家庭中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成长,你们觉得幸福吗?那么,你们想不想把这份幸福的感觉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呢?那就让我们把这一张张的全家福汇聚在一起,组成我们在六班的爱心全家福吧!”(放音乐,幼儿将自己的全家福贴在已布置好的爱心里。)

(2)幼儿和老师一起拍全家福,结束。

活动反思

这个月,我们每一位年轻教师都上了一节观摩课,我上的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让爱住我家》。刚开始看到这篇教案,心里感觉很没底,最担心的是在活动中能否营造“爱”的氛围,如何让幼儿能真正地感受到爱。

在试教完第一遍后,我从他们的表情(眼中含泪)、语言(想妈妈)中已经感觉到他们感受到了爱,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并有了些许信心。所以,在接下来的丰富中,我有意识地让孩子们通过语言、动作等形式来表达爱。

就像大家说的那样,这节课上下来,各个步骤到是挺清晰的,但在有些环节上却没有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特别是“将自己的爱通过动作的形式传递给他人”时,我虽然引导了幼儿做表达爱的动作,但却将这个环节的重点(传递“爱”)给忽略了,没有让幼儿明白“传递爱”的真正含义,有所欠缺。

但我觉得我个人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如何应对和转换幼儿对我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在语言方面还需要努力加强。在这次活动中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东西。希望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在这方面得到提高。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3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往往被忽视,但学生如果缺少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更谈不上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在音乐欣赏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二者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欣赏这课之前,首先轻声播放《我爱我的家乡》并和学生互动,问一些关于家乡的问题,音乐和对话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在学生听完歌曲之后,试试让学生把歌中的歌词改为赞美和歌颂家乡的话语,让学生对家乡更加了解,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并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含蓄,深情,真挚”的情感所在。

在教学中老师还要重视欣赏教学的方法,学生天生活泼,爱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不可能整堂课都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欣赏音乐。根据学生以上这些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他们把听到的音乐和感受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充分调动起学生欣赏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实践中来。例如,在学生听完歌曲之后,试试让学生把歌中的歌词改为赞美和歌颂家乡的话语,让学生对家乡更加了解,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并能够对比着原歌词唱一唱,对音乐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为了把学生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可以让会舞蹈的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即兴的,轻松随意的跳些舞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4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

出锣鼓宣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积极的同学,平时积极的同学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来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

以上的案例,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通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轻松中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舍弃频繁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5

不经意间,我随手打开《中小学音乐教育》。章连启老师撰写的《课评之反思——参与“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录象评比”活动有感》一文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反复阅读,细细品读那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刻内涵。章老师在围绕“关于不适度地强调学科综合的问题”的论述中对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实践及这次评比活动的部分课例谈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探究的主要对象不是音乐,而是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或人文学科——如舞蹈、美术、文学等。音乐成了学习其他学科内容的陪衬”。这不由得引发了我对前不久执教的音乐公开课《天鹅》的深层反思。

在那堂课上我将音乐、舞蹈、美术结合起来教学。在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时引导学生学跳芭蕾舞,而在欣赏圣—桑的《天鹅》时引导学生创作音乐想象画。特别是为了学生能画好《天鹅》,我还有意请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辅导学生画天鹅,并在公开课上让学生观看了一小段天鹅的生活录象,为的是让学生在创作音乐想象画时,能较好地画出天鹅的各种神态。的"确,学生不负我望,果真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天鹅,有的在戏水,有的在游泳,有的在飞翔,有的在洗澡……最后我还请学生从黑板上张贴的一幅幅天鹅图中评价出最好地表现乐曲《天鹅》意境的作品。我暗暗窃喜,“音乐与美术的综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可是,课后听课老师并没有过多的褒奖我的这种“创新”之举,而是辛锐地指出,让学生在《天鹅》音乐声中画天鹅,难道真的体现了学科综合的思想了吗?这样做,和美术课上请学生在背景音乐下画天鹅有何区别呢?更何况,还有一些孩子不会画,把天鹅画成了鸭子。那么,音乐和美术应该如何综合呢?他说,我们可以从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启发学生通过不同的线条、色彩等手段来诠释音乐,如音乐强时,线条粗;音乐弱,线条细;旋律跌宕起伏,线条凹凸有致;旋律平稳连绵,线条柔和舒展……

专家们的话深深地启发了我。是啊,把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是为了更好地拓展艺术审美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而欲达此目的,贵在把二者灵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切不可公式化。要学生把音乐形象描绘下来,教师应启发每个学生用各自独特的画面构思去表达同一音乐主题。当我们启发学生描绘一幅图景的时候,不应当无形地诱导学生一起去寻找同一种图解,而要鼓励他们去积极寻找各式各样的属于自己的图解。

通过这次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我真切地意识到我们教师要扎实有成效地开展课改,应深入学习理论,加强实践,并要学会反思,那样才能在正确的改革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6

音乐作品分析:取材于里姆斯基. 克薛柯夫的《野蜂之飞翔》。该作品音乐形象生动鲜明,全曲均体现急促、快速、紧张、旋转的音乐性质。对活动设计及组织过程的反思:基于作品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和

音乐作品分析:取材于里姆斯基. 克薛柯夫的《野蜂之飞翔》。该作品音乐形象生动鲜明,全曲均体现急促、快速、紧张、旋转的音乐性质。对活动设计及组织过程的反思:基于作品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性质,在本次音乐欣赏活动之中,我将作品音乐性质的欣赏作为一条认知目标提出。并在整个活动中贯穿。同时忽略了对作品的节奏、结构的欣赏。

在本次活动之中我所追求的不是单一的倾听与语言讲解,而是借助于幼儿原有经验,营造一个多元的欣赏途径。如:首次让幼儿倾听作品时,我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幼儿的回答非常丰富:“这个音乐象大灰狼在追小红帽”、“象小老鼠被猫追着逃跑”、“象有人在原始森林里走”、“我感到害怕”、“感到紧张、心里嘭嘭跳”……对于幼儿的种种感受,我给予了接纳与提升,以肯定幼儿对音乐性质的敏锐判断。再次让幼儿倾听作品时,我引导幼儿用线条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大多数幼儿画了曲折线,表示人在发抖、害怕;画了螺旋线,表示人在跑,像龙卷风;也有个别孩子画斜线,表示人从坡上滑下来,速度最快;画方格,表示士兵们在战场上打仗时身上穿得盔甲。可见孩子的潜意识中还是能发现音乐与线条的共通性的。第三次让幼儿倾听作品,我启发幼儿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

这也是孩子较熟悉的欣赏方法。从让幼儿迁移原有经验,根据音乐性质自由想象表演,缩小范围至选择符合音乐性质的动物形象表演 , 告知幼儿作品名称《野蜂飞舞》,刺激幼儿听音乐创造性的表现野蜂飞舞的动作。这是一个不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它有助于不断引导幼儿在挑战中发挥主动性;同时,再一次的引导幼儿将音乐与动作进行了整合。第四次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倾听、欣赏音乐。意图创设一种与作品协调的,带有审美情境的教学情绪场。让幼儿按音乐性质选择与之相似的游戏,并随音乐在“猜领袖”游戏中不断获得掩护、发现领袖的策略,从而更加深刻的体验音乐的紧张、快速性质。这样,既帮助幼儿发现游戏与音乐的共通性,同时,又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此节音乐欣赏活动,有成功的感动也有一些遗憾:比如在活动的最后,对于游戏策略的关注超越了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有偏离目标的倾向;活动中,如何将教师引导幼儿反省逐步转化为幼儿有意识的质疑与反省等等,值得我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反省与积累。

《野蜂飞舞》音乐活动评析:

此活动是中班的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在此活动设计与组织中,我们看到教师主动将《纲要》中的理念,积极转化为教育行为,并落实在教学策略的把握中,充分发挥支持者,引导者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关注活动目标的全面性,整体性

此活动教师从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提出全面、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并围绕第一条核心目标,将欣赏的形式手段及有利儿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具体表述在第2、3条中,使得重点明确,难点突出,为教学过程中有层次的实现目标,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2、 关注教学策略的体验性、整合性。

教师将对音乐性质的欣赏贯穿始终,通过设置开放性的提问,创设游戏的情景,设计易于儿童迁移已有经验的、表达对音乐感受的方式,使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下,将对音乐的感受,欣赏中的体验,积极主动,富有创造的表现出来。同时教师还注意引导儿童在音乐欣赏中对所运用策略、方法的理解与感知,体现了教师善于利用、整合过程中的有效资源,促进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7

这次是“雁翔工作室”的一次展示活动。我的课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赶花会》。知道要上课的时候,心里就紧张起来了。毕竟音乐欣赏平时接触的也不是非常多,而且音乐欣赏是需要老师对这段音乐足够的熟悉,对每一个乐句、节奏都要吃透的。

刚听音乐的时候,我是一头雾水,几个月段,几个乐句,每一句乐句里有几拍,都是模模糊糊的。经过师傅的指导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回家以后我就开始抱着录音机反反复复的"听,随着听音乐的遍数逐渐的增多,我对这段音乐的乐句、节奏也渐渐熟悉起来。再给孩子们试上的时候也就心中有数了。经过谢老师、师傅和园长帮助我多次修改了教案后各个环节也清晰了。我这几天,天天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一点了。但我想,在我一次次的试教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我的问题所做出的反馈都是不一样的,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尽量考虑到孩子们可能出现的问题,提早进行问题的预设。

怀着忐忑的心情上完了整个活动,我觉得我在整个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的东西还是太单一,《赶花会》中间的一段作为重点,我只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去学一学花会上各种花朵的样子,其实让孩子们感受赶花会的人在看花卉的样子也是一个要点,我没有让孩子们也去学一学。但有一个比较成功的点就是这个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欢快,有一个情绪上的体验,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也很强。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音乐欣赏活动有了更多的感想和想法,这是我的一次宝贵的经验。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8

一、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通过律动游戏感应乐曲ABABA的曲式。

2、大胆创编洗澡动作,并按音乐四拍节奏变换动作表现。

3、体验洗澡游戏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乐曲《洗澡歌》、《呼噜呼噜清洁歌》,小花猫洗澡图片5张。

2、道具:铃鼓、砂蛋,水袖(用篮子装着、人手一份)。

三、活动重点:感应乐曲ABABA的曲式结构,根据不同乐段大胆创编洗澡动作。

四、活动难点:按四拍节奏变换部位做洗澡动作。

五、活动过程:

1、入场律动。《洗澡歌》做律动入场。

2、故事引入,出示小花猫图片。

故事讲述:这是一只既贪玩又懒惰的小猫,整天在草地上踢足球、打滚、捉蝴蝶。回到家还懒得洗澡,看看它现在的样子,小动物都不喜欢,它走在大街上大伙都捂着鼻子离得远远的。它去找大白鹅踢球,大白鹅见了说:“你身上臭烘烘的,我不要和你玩”。它又去找小白兔捉蝴蝶,小兔子说:“你身上脏兮兮的,我不要和你玩”。这下子小猫着急了,赶紧跑回家洗澡。洗澡后的小猫镇漂亮,走在大街大家都赞美它。

3、用肢体感应曲式。

(1)完整欣赏乐曲。(做拍手、洗澡等动作引导幼儿感应)师:听了这首《呼噜呼噜清洁歌》你有什么感觉?(2)创编洗澡动作。

师:小猫刚才是怎样洗澡的?(观察图片中的小花猫洗澡的动作,引导幼儿模仿并创编洗澡动作)(3)随着音乐做洗澡律动。

A段:带领幼儿用肢体各部位做各种各样的洗澡动作。(一个四拍换一个部位动作)

B段:肢体不同部位抖动,做冲水动作。

4、乐器感应曲式。

师:洗澡的时候我们需要什么工具,先洗哪里,再洗哪里?(引导幼儿说出洗澡的工具和顺序,并且自主选择乐器,想象代替工具进行律动游戏。)

(1)铃鼓(脸盆)

A段舀水:拍子的感应,铃鼓当脸盘舀水,可有前、旁、后各个方位。

B段抖动:颤音感应,身体抖动做冲水动作。

(2)砂蛋(香皂)

A段香皂轻搓:四拍的感应,砂蛋当香皂,轻敲身体洗澡。 B段抖动:颤音感应,砂蛋当痱子水撒痱子水的动作。(3)水袖(毛巾)

A段:拍子的感应,用水袖当毛巾在身上大面积洗刷,每四拍换一个部位。

B段:颤音感应,抓住水袖两端,搓洗背部。

5、洗澡律动

(1)梳理洗澡顺序。

(2)全体幼儿站成圆圈队形,完整伴随音乐表演。(注意引导幼儿听辨音乐,根据四拍节奏变换洗澡的动作,并注意按洗澡的顺序表演)

6、合作表演洗澡

(1)请两位幼儿示范表演双人洗澡。

(2)自主选择伙伴,尝试练习双人合作洗澡。

(3)随音乐双人合作表演洗澡的律动。(重点引导幼儿在A段做互相擦香皂,擦身等合作洗澡的`动作,并随音乐协调表演)

7、小结评价

提问:勤洗澡,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

小结:洗澡有利于身体健康,小朋友们要做勤洗澡、讲卫生的好孩子。

六、活动延伸

在其余的活动时间播放其他的ABABA曲式的音乐,让幼儿自己创编各种小游戏,并及时的知道与评价。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9

内容提要:音乐欣赏教学包括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的聆听,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地讲解、提示,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20xx年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读》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由此可见要上好一节欣赏课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学校提供设备支持,更离不开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音乐欣赏要注重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尊重学生独立的见解和感受;要根据学生地域水平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欣赏,恰当的选择电教手段进行辅助。只有如此才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音乐欣赏;简析;理解;分层;电化教学

20xx年以前,我国的音乐课教学包括四方面内容:唱歌、欣赏、乐器和识谱。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把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领域,丰富了音乐欣赏的内容。音乐欣赏教学成了音乐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纯地听,它的基本任务在听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作品的内容。通过音乐欣赏,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且能在欣赏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但欣赏教学又无法而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多次听课的感受,也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教师的教材简析要详略得当,不要不讲或多讲

音乐教师在备课时,在理解欣赏教材透彻的基础上已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通过教师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等内容表达出来,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进入兴高采烈或伤感深重等情感状态。这样,便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欣赏活动。教师要注意通过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和愿望,激起情感共鸣,而教材简述是学习课文内容的开端,学生一般是通过听教师口述看教师表演,听音乐旋律来感受感化的。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有必要对学生作以介绍,但这种纯知识型或理论性的介绍尽量删繁就简。要抓住乐(歌)曲的重点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点到为止,绝对不可以过多地讲解。我以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总以为应该把乐曲所涵盖的内容要讲深讲透,唯恐学生不理解,结果讲得多听的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后来,通过阅读音乐欣赏教参,方晓得自己教学中的弊端。但同样也存在着另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不讲或者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学生,尤其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毕竟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文学艺术修养还不够深厚,对音乐的理解只能是处在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教师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提示,欣赏教学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了。

那么教师在简短的介绍中应向学生讲些什么呢?

最首要的两点: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因素。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如是声乐曲,那么它是那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如: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混声四部合唱等;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是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这些内容一般在音乐欣赏教材中都会提到。但是对于演唱、演奏者和词作者及作曲家的介绍,教材中有的介绍,有的则需要靠教师去查资料了。另外,声乐曲的演唱特点和风格,以及器乐曲各种器乐知识性的介绍和演奏方法、乐队的配器等知识,就要看每位教师自身对这些技术性知识了解和掌握多少了。背景因素,即围绕乐(歌)曲的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一般来讲,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在当时社会中产生过激昂振奋的社会涟漪,它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们对某种事物和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另外,这些作品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如伴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而产生的《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我们在了解了香港和澳门及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之后,再来听听唱唱这些感人的歌曲,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音乐欣赏教学要从感受音乐的要素入手。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这样,学生们就渐渐学会了如何去欣赏音乐。教师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之耳,对于不懂音乐的人再美的音乐对他都没意义。在欣赏音乐教学中切忌过多的作曲式理论分析,学生最讨厌听这些。教师对作品的和各种体裁用简单的A、B、C提示即可,不可过于专业化。尤其是中国古典的音乐作品,句、段、章法并不那么规整,无法用我们在学校所学的作曲理论去生搬硬套,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中国的音乐作品大都是表现的一种精神,注重音乐的意境和精神意味,讲究的景外之景、韵外之致,思与景谐,就如同印度音乐的拉格精神。音乐不象文学,它没有具体形象的描写,大都为抽象的理念(旋律美)。因此,我们不能误导学生现在音乐是在讲(描写)什么。音乐的可感形象就每位欣赏者而言是不尽相同的,这也是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种类的最主要特征。

二、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教师不要框架学生

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正确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而不是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于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外国著名音乐家的作品,特别是一些近现代作品,决不能苟同于一些音乐作品的介绍文字。就如同毕加索的现代化,有的人竭力推崇,但也有的人就是不喜欢。教师不能用行政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学生,诸如这是某某大师的杰作、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多好听呀!等等语言威慑诱导学生,这样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头的引子,长笛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吹奏出恬淡而美妙的旋律,有的`学生讲描绘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描述的是夏天的原野上,鲜花盛开,小桥流水,蝴蝶飞舞的美丽景色。他们认为春天蝴蝶还没生出来呢。这些理解无可厚非谁对谁错,只要认为描写的是一种景色就可以了。

在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一些器乐体裁的内容、风格、演奏形式和作曲技法时,教师只可作简短介绍。要让学生根据这些介绍自己去认识音乐和理解音乐。在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时,可选一些较为简单明了的小型作品让学生分析,逐渐提高对音乐句、段、章的认识。初中音乐教材和思考与练习音响资料中有简短介绍。要复听音乐作品,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如我在介绍音乐的主题、副题、呈示、展开、重复、对比;和中国的作曲技法,如:合头、合尾、鱼咬尾、句句双等时,我们可将乐谱抄于黑板或投影仪展示来进行简短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复调音乐作品。就主调与复调而言,复调音乐是高于主调音乐一个层次的。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大师级的作曲家的作品中,都会有一些复调因素在里面。就是创作或改编的小品也会用复调的技法去修饰一下。复调音乐更能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楼台相会中,小提琴与大提琴如泣如诉哀怨缠绵的对比式复调,掐死倒好处地表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情感。

至于复调的技法,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如对比式复调:⌒⌒模仿式复调:~~支生性复调:-声部进行,可用同向进行:-↗↗;平行进行:;反向进行:;斜向进行:;声部交叉:;简单的图示,一目了然,使学生理解了复调高深的理论。

三、要根据不同学生欣赏不同音乐,不要用高深音乐难为学生

音乐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曲,人有高雅与粗俗之分(但这种粗俗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我国广大城乡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平存在着许多差异,客观上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和教学水平,基于这一现实,音乐欣赏课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就拿※※市来讲吧,※※市与周围各县不一样,每个县的中心区与五郊四邻又不一样,中心各校区也不一样,音乐班与普通班不一样。要根据学生具有的音乐素质的层次进行教学。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本照顾到的是中层次学校的学生,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则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材,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而且必须了解和懂得中外音乐文化知识。但针对各地学校的情况,教学要有所不同,对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音乐班学生,要进行深层次的教学,而对于一般的中学生,则要有选择的教学和简单地介绍了。我曾经到过几个学校听课,课余时间做了一次调查,问学生:你们是喜欢中外古典音乐还是更喜欢现代流行音乐呢?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更喜欢流行音乐;问现代的流行音乐包括哪些内容时,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则认为就是流行歌曲呗。可见现代的流行歌曲对音乐教育的冲击和在青少年的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的大呀!同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中学生认识和欣赏音乐的水平。

就流行音乐而言,早在《学校审美教育全书》中有这样的解释:流行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的种类很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概念,在20世纪中,常有人把通俗易懂、轻快流畅、比较接近古典音乐的顺乐或音乐喜剧(例如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等)称为轻音乐,把时尚流行的歌舞,特别是通俗易懂的歌曲称之为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现代流行音乐包括各种形式、各种体裁的声乐曲和器乐曲(例如: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一些歌舞音乐、电视配乐以及世界流行的地方性音乐)。就流行音乐的特征:通常短小精练,器乐曲常作机械的反复和简单的变奏,而且多即兴演奏。并且认为流行音乐多为此时此地的创作音乐,多数未得到公认的经典之作,因而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欣赏者具备较高的欣赏水平去正确认识它。但就目前中学生认识水平而言是达不到这个层次的。我不赞成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当前一些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教学一些大陆的、港澳台的以及国外的一些流行歌曲。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引起我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在音乐课上,应该开发学生的审美与能动能力。音乐教师更不能听之任之,学生说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教师就教学社会上流行的歌曲。我们不能说流行歌曲都不好,但是现今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流行歌曲,格调低下,歌词不伦不类,对学生起不到激发向上,积极进取,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但我也不反对对流行歌曲加以疏导和介绍地去欣赏,因为他们毕竟是在社会上和青少年心目中影响面太大了,一定要改变学生认为的流行音乐只有流行歌曲的不正确认识。对不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音乐教育。对整体素质教育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题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征,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的联系。这时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但对于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则只能是一般知识性的讲解,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能掌握就足够了,而且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样要求的。

四、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但不要盲目随意

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鉴赏力和感受力。一段乐曲或歌曲光听教师的弹奏或演唱远远达不到欣赏的效果。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运用直观形象手段,通过放录音、幻灯片、影像资料等手段,能够将作品更准确形象的表现出来,同时较易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内涵的能力,并陶冶情操。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先放一段录像,动静并置、远近呼应的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理解。一群牧羊迈进朝霞,山村姑娘提着篮子走向村野--提示乐曲内容清晨放牧的情景,碧草青青,溪水潺潺;一群顽童们正在忘情地追逐嬉戏--暗示乐曲欢快的情绪和节奏;星星点点的茅屋农舍,家家户户的缕缕炊烟;小姑娘头上清新秀丽的野花,还有牛背上悠然吹笛的牧童--展示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衬托着乐曲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再配上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曲调,这样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去理解作品、深情投入地欣赏乐曲。

但是电教手段的运用也要慎重选择,切勿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在媒体选择及运用上要注重实效,从音乐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比如,欣赏音乐《天鹅湖》片断,虽然教材上写明了教学内容是了解什么是舞剧音乐,重点也是欣赏音乐,但在媒体运用上电视及DV就要比录音机的效果好。它能够把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通过舞蹈演员的形体动作帮助自己来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思想,同时,也明白了舞剧音乐与其他音乐的不同。

运用电教手段,省时高效,声、形、图、文并茂,可以创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激活音乐课堂使学生大道乐的境界,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提高唱歌及欣赏水平。但是电化教学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相信经过教师们不断去努力求知、探索,音乐电化教学的前景将更为为壮观,电化教学之路也将越走越实。总之,要组织好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辛苦和智慧,需要教师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展示出自己的才艺、发挥出自己的综合知识能力;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才会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xx)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懿颖(20xx)《谈音乐教材中的有关问题》中国音乐教育

[3]杨兆新(20xx)《音乐教育在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0

三年级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那么就需要音乐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枯燥的音乐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师应帮助他们处理好听觉与联想的关系,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

本课课前我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因此,课堂上师生兴致盎然,气氛活跃,学生始终以愉快、饱满的情绪进行学习,取得较好效果。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听看结合,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入门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而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光靠老师的讲解、介绍,学生就会缺乏兴趣,厌倦音乐欣赏课。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尽量地运用图片、多媒体、视频等手段进行教学,通过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其积极的思维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本课在欣赏《赛马》时,我采用自制,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大屏幕上时而出现骑手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赛马热烈场面,时而又出现人们在草原上唱歌跳舞、休闲娱乐的场面。由于欣赏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强了对作品的理解。

二、听唱结合,加深理解

欣赏一首音乐作品,一定要熟悉该作品的音乐主题,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音乐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而唱音乐主题,是让学生熟悉主题,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方法。通过哼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音乐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在欣赏《赛马》乐曲时,我让学生跟随乐曲哼唱第二主题旋律,并运用图形谱来辅助学生学唱,通过学唱,学生不仅分辨出音乐主题的重复和变化,还能体会出音乐的风格和情绪变化,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三、听动结合,体验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以情感打动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欣赏教学应通过音乐作品的鲜明艺术形象来诱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而体验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音乐实践,通过律动、演奏、舞蹈等,使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深化对音乐感情的体验,提高学生审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欣赏《赛马》乐曲时,我让学生以双响筒、自制沙锤、手鼓、串铃等打击乐器表演模拟马蹄声、马铃声、马鞭声、欢呼声,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打击乐器环节中,该加入一些不同速度、力度设计,让学生能够很好的表现马的“行进”、“慢跑”、“奔腾”的声音,来更好的体验感受跃马奔腾驰骋草原之时的欢快、自豪情感。

通过这节音乐欣赏课,我体会到,教师只有开放学生的多个感知通道,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才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之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1

音乐欣赏活动,是敏锐感受音乐活动和理性认识音乐意义的心理历程。而音乐欣赏教学,则是为实现这一历程而提供适宜的环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聆听和体悟音乐的过程。

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明确小学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吸引学生了解音乐,熟悉音乐,进而演绎音乐,创造音乐。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种教学方式:

一、故事形式教学,拉近与音乐的距离。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

以《抗敌歌》为例,在欣赏歌曲前先放一段抗日战争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再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作曲家黄自的生平,使学生理解他的创作目的。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再如欣赏民乐合奏《三个和尚》,借助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形式,让学生“看”、“听”、“想”结合,在脑海里形成故事的梗概,再由他们用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游戏形式教学,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底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但是,音乐欣赏教学毕竟不是唱游课,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好尺度,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教学时,还要注意将学生的活动面铺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

三、表演形式教学,演绎音乐作品。

音乐表演是将作曲家的创作真正成为音乐,是将音乐作品从音乐符号变为音乐的过程,学生将在二度创作中提高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器乐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在《动物狂欢节》的欣赏教学中,先由学生聆听音乐,对作品较为熟悉后,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扮演各种动物,如“狮王”、“大象”、“公鸡”、“母鸡”等等,或歌或舞,尽情发挥。学生在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后,进而学会演绎音乐

四、图谱结合教学,进行音乐的再创作。

曲式结构对音乐作品而言,就像是人身上的骨架一样,了解了曲式结构就知道了音乐作品的构成。小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往往是一理半解,借助图像可以将音乐理论浅显化、直观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掌握了曲式结构以后,再根据曲式结构进行音乐创作就会容易多了。

《春天来了》是很简单带反复的三段体,ABA结构。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看歌谱,他们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歌曲的曲式结构来,教师可以将曲式结构用图形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种曲式结构进行旋律的再创作。学生从单纯的音乐欣赏中走了出来,提升到了音乐创作上来了。

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种形式,只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儿童理解音乐,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不是音乐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静心聆听,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让思维在时空中自由驰骋,超越自我,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尺度,音乐需要的是聆听和想象,尤其在完整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注意,不应在欣赏时干扰音乐,破坏了音乐美,不要只重视形式而忽略了音乐本身。

在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会大大地激发学生审美主体的兴趣,提高欣赏趣味性,发展想象力,让音乐听觉触动灵魂!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2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肢体动作、道具来感应乐曲曲式,感应颤音的特点。

2、鼓励幼儿创编各种洗澡动作,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cd碟

2、道具:铃鼓、沙球、圆舞板、水袖、呼拉圈(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室。

音乐《小白兔与大野狼》跟音乐做游戏进入场地坐定(用软垫,席地而坐)

二、故事引入,出示图片,讲述故事师:咦!这是谁呀?(出示小花猫)有一天,小花猫很不高兴,妈妈问它为什么?原来啊,小猫身上痒痒非常难受,于是妈妈带小猫来到河马医生的诊所,河马医生拿出了他的秘密武器把小猫身上的跳蚤全都杀光光了,河马医生还送给小花猫一瓶神奇的沐浴乳,他还告诉小花猫每天都要用它来洗澡,这样跳蚤才不会在它身上安家,现在爱洗澡的小花猫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而且也变得爱清洁讲卫生啦!身上啊香香的!连蝴蝶和蜜蜂都围着小猫亲亲呢!提问:听了完小猫的故事以后我想请小朋友今天来当一回小猫,老师来当猫妈妈,你们愿意吗?提问:(幼儿讨论回答)

1、小猫是怎么洗澡的?他都洗了哪些地方?

2、小猫洗澡都用了哪些工具呢?

3、小猫是怎样把身上的跳蚤洗掉的呢?(强调抖动这个动作)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学学小猫洗澡吧!

三、热身操:音乐第一遍a段:幼儿跟随音乐自由模仿小猫洗澡的动作b段:抖水甩落跳蚤

四、洗澡时间孩子们,我现在变成了你们的猫妈妈,我要来检查一下你们有没有把自己洗干净噢!妈妈发现有几只小猫身上还有几只洗澡跳蚤没洗掉噢!妈妈觉得你们应该用上洗澡工具才能把身上洗干净。今天啊妈妈把你们洗澡要用的工具全都带来了,我一样一样把它们变出来噢!依次讨论乐器(洗澡用品)的合理使用

1、现在妈妈要把第一件工具变出来了,你们看这件工具在洗澡的时候是做什么用的?(出示铃鼓幼儿讨论回答)

2、音乐第二遍a段洗澡:拍的感应(水袖合着节奏在身体各部位擦洗)b段抖水:颤音感应现在妈妈要把第二件工具变出来了噢!,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水袖)它在洗澡时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幼儿讨论回答)音乐第三遍a段舀水:拍的`感应(铃鼓当脸盆舀水,不同方位)b段洒水:颤音感应(铃鼓举高摇晃洒水)现在妈妈要把第三件工具变出来了,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沙球、圆舞板)咦!这第三件工具可是有两个噢!它们在我们洗澡时分别有什么用呢?(幼儿讨论回答)音乐第四遍a段剪指甲:拍的感应(圆舞板合着节奏敲动)b段洒香水:颤音感应(沙球作为香水瓶合着音乐在全身上下喷洒)现在妈妈要过来亲亲我的小猫们!(作亲吻状走一圈感觉小猫们身上的香味)夸奖小猫!今天啊妈妈还要奖励我的宝宝们到温泉浴场去泡温泉,在温泉浴场里啊有好多的温泉,它们都有不同的效用,我们可以一个一个感受,现在我们就出发吧!音乐第五遍泡温泉a段时幼儿随老师沿着呼拉圈走动。师:(哈我现在找到一个牛奶温泉啦!)b段颤音幼儿跟随老师自由选择温泉跳入作洗澡状a段时幼儿跳出温泉随老师沿着呼拉圈再次走动。师:(孩子们我们现在换个温泉吧!)b段幼儿自由选择再次跳入温泉(哈我现在又找到一个红酒温泉!)a段跳出温泉教师提醒幼儿要回家了!(我们回家啦)

六、结束:今天我的宝贝们都洗得香香得啦!现在妈妈带你们到户外去让蝴蝶、蜜蜂们也来亲亲你们好吗?出活动室。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3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我对近几年的音乐欣赏的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 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4

一首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慢板乐章,许多人觉得很难受,感觉听不懂,但同样的这首作品,改编成排箫演奏主旋律的轻音乐,听众就觉得很好听。其实整个改动很小棗仅仅把主旋律由小提琴演奏改成了用排箫演奏。在我看来,实质性的改动不在音乐上,而在名称上:“严肃音乐”棗“轻音乐”。前者令人感觉“听不懂”,而后者就让人觉得“好听”,其原因在于,在听众被灌输的概念中,前者是“严肃音乐”、“古典音乐”、“高雅音乐”,所以是有“深刻思想内容的”,需要“听懂”,没有那么深刻,因而可以轻轻松松地听就行了。

这个例子表明,“听懂”音乐的概念,就好象是一座大山挡在听众的耳朵与音乐之间。这座大山就是人们要力图在音乐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来、讲得明白的文学性、美术性的内容。不打破这种审美观念,就难以真正走入音乐艺术的世界。

古典音乐被贯以“高雅”、“严肃”的帽子。而“高雅”、“严肃”的音乐是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这种音乐必须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才能理解。这些要领构成了音乐欣赏中的一个巨大的误区。在这一误区下中,音乐艺术成为神秘、高深莫测、拒人千里之外、高高在上的艺术。在这一认识的误区中,一部分人,对古典音乐敬而远之没有成为音乐爱好者;另一部分人虽然喜欢音乐,但也常常不自信地说:“我很喜欢音乐、但我不懂”。由于这个误区的存在,使得古典音乐难以为更多的人提供艺术享受,使许多听众远离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音乐艺术,无疑是人生的一大缺憾。而这个障碍仅仅是一个概念棗就象听轻音乐一样用我们的耳朵去接受音乐。迈出这一步,后面的一切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先用“形象鲜明”、“通俗易懂”的音乐来引导听众,渐渐的听众就可以深入理解音乐了。其实,这种“引导”的实际结果是:从个人来看,很多听众长年只欣赏几首被成功的解说了内容的作品;从全国来看,整个曲目局限在有乐曲解说的部分浪漫主义时代的`作品上。音乐曲目范围严重狭小就是这种“引导”的必然结果。

只有打破这个音乐审美的误区,让我们的耳朵而不是思想首先面对音乐,让我们放下一切对音乐的成见,自由地倾听,充分地感受,我们才能领略音乐时,你就会发现古典音乐之所以成为经典,应在于它们那种无法言传的音乐自身的美,它们是如此的亲切、感人至深,它们是如此的丰富,如此的令人无限回味。这时你一定会同意,如果仅仅按某种唯一正确的解说来理解音乐,甚至如果我们终生不能欣赏这种音乐,那么我们失去的就太多了。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5

一、教材分析 :《红星歌》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它是首老歌,也很经典,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上可能有点难。不过这首歌曲,非常有特点,ABA三段体也很明显。活动的重点为初步感受乐曲,区分乐曲中雄壮有力与缓慢抒情的不同音乐性质;其难点为初步认识三段体ABA段式音乐结构,并大胆运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据此,我采用的对策:难点置前消化,适度丰富经验。

1.在活动前,利用日常生活给幼儿看看视频电影《闪闪的红星》,欣赏《红星歌》舞蹈,让孩子通过视频,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聪明、勇敢、坚强的精神,从而体验歌曲的特性。

2.在平时的生活中让幼儿对比欣赏雄壮有力的歌曲与舒缓的摇篮曲,感受两者的区别。

二、教学反思

活动进行得有趣,孩子们快乐,老师感觉有劲,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分析其成功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的巧妙引导。在倾听乐曲后,教师提问:听了乐曲后,谁来说说你的感觉?龙卢皓小朋友举手回答:我听到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感觉像是解放军叔叔在走路,很精神的,第二段感觉很温柔。一下子把乐曲的性质说了出来。看他说得这么准确,而其它幼儿还有点似懂未懂的样子,我让幼儿再来听一听,看看你的感觉是不是和龙卢皓一样,在听的时候,你也可以把你的感受做出来。这样,在播放第二遍音乐时,孩子们的热情就一下子激发出来了,他们听出了三段音乐的不同,并且能够大胆地用动作来表现。

二是图形卡的巧妙运用。两张图形卡的运用,既帮助幼儿明确区别了ABA结构,知道第一段有六个乐句,第二段有四个乐句。而且还为进行节奏谱的练习打下了基础。在我出示节奏谱的"时候,我问孩子们:你们看得懂吗?孩子们说看不懂。这时,我将第一张图形卡放到了A段的节奏上面,用手比划了一下,然后再问:你们看懂了吗?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图形卡与节奏谱表现的是一样的句子。我接着引:是的,只不过我们要用身体动作把节奏拍出来。于是,孩子们在图形卡的帮助下,很快拍出了A段和B段的乐句,并且能够跟着乐曲连续地拍下来,表现非常棒。

三是课前经验适度丰富。我利用日常生活中对比欣赏雄壮有力的歌曲与舒缓乐曲的播放,引起了他们对先前经验的回忆。再加上午饭、午点后让孩子们通过视频欣赏电影《闪闪的红星》和舞蹈《红星歌》,他们对此歌曲既不陌生,又不完全理解,只是从中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聪明、勇敢、坚强的精神,体验了歌曲的特性,这为理解乐曲、听乐曲创编动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我的感悟

1.以了解为前提。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情绪体验应建立在两个“了解”的基础之上。一是了解幼儿。大班则重点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通过语言、动作来表达和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二是了解作品。音乐欣赏以优秀的音乐作品为载体,幼儿的情绪体验也是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

2.以对过程的关注为要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更应该重视幼儿健康丰富的情感的培养。一要关注幼儿动作表现的过程。动作表现是对音乐逐步熟悉和理解的过程。二要关注幼儿想像表达的过程。教师应该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拓展幼儿的思维和想像空间,引发幼儿想像的迸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教学  教学词条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词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推荐度: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推荐度: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推荐度: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推荐度: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集合15...(展开)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教学反思推荐度:梅花魂教学反思推荐度:《梅花魂》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梅花魂》教学反思(合集1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