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翠鸟》教学反思

翠鸟教学反思

推荐度:

翠鸟教学反思

推荐度:

翠鸟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热门)《翠鸟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翠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翠鸟教学反思1

在《翠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堂中,随着情节的开展。我提出“如果你是一只翠鸟,你觉得你什么样?”一个“你”字的发问,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对形象的猜测。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你”字的发问,引导学生进入了作品的情境。产生了换位移情的功效。随着对文字的"感悟,丰富了教材的内涵。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元解读。

语文科学的独立之处在于它不象教学,有一个标准答案。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丰富的,对每个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的深度、广度是不同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所以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学完《翠鸟》一课后,学生可以有多种体会,如认为翠鸟可爱,要爱护翠鸟,自己要努力学习,快长本领,去研究翠鸟……在课尾我设计了一个富有艺术性的环节:“此时,你对想捉翠鸟的想法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是翠鸟,你想对那些想捉你的人说些什么?再次换位思考,使学生的情感由感性(对翠鸟的喜爱)到理性(爱护益鸟,保护大自然的升华,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翠鸟教学反思2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板书课题翠鸟。)

2师: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教师: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二、朗读课文,识字读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边读边画出含生字的"词语,对照注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3积累词语

(1)字形辨析。

“衬衫”均为衣字旁;“漾”字是左右结构。

(2)生字扩词,丰富词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自学提示学文,先独自思考,再与小组讨论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开火车”读课文,并分别说出各段段意。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学生汇报自学的收获。

(3)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3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

(提示: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动作敏捷。)

翠鸟教学反思3

翠鸟》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文中作者对翠鸟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美丽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是本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作者在描写翠鸟的外形时,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翠鸟的“漂亮”;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疾飞”,“刹那间”等词句的描写,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本课又很好地做到了“文道统一”:告诉孩子要热爱动物,就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我在教学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时,及时补充课件,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翠鸟外形的美丽和行动的敏捷。然后再充分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只有这样,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朗读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便一样,朗读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与句子品味语言美,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再把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利用教师的板书,引导学生背诵描写翠鸟的外形的段落,然后让学生仿说自己喜欢的鸟,学生在说的时候及时指导叙述的顺序,帮学生理清思路,最后再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感受读与写关系与魅力。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能读出翠鸟的机灵、敏捷”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小组内评读,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蹬”、“叼”、“刹那间”应该如何变化读。再进行男女生、师生赛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读好书,感受阅读的快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鸟类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会自觉地爱上这些小生灵,并知道爱鸟不捉鸟,时时处处保护他们,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让人和动物能友好、和谐地生活在美丽的地球村里。

翠鸟教学反思4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四、重、难点解析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五、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翠鸟和芦苇的标本、挂图或幻灯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的录像片或课件。学生收集有关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方面的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句、每一段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特别要注意,发言、讨论不可脱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直观性的教具可以结合使用。

3、指导朗读、背诵。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指导朗读,采取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背诵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弄清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可以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4、关于“思考·练习”。

第二题是为了帮助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培养想象力和表达力。第一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一个“疾”字,第二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像箭一样”,都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知道多读和摘抄好词佳句是积累语言的常用的方法。选做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作画,可以把画得好的画办一期墙报,作为“我喜欢的鸟”语文活动课的一项内容。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齐答:鸟的叫声。

师: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生1:我喜欢鹦鹉,因为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我家就养了一只,早晨,我总是对妈妈说:"我上学去了"。它就学着我的样子,说:"我上学去了。"真好玩,妈妈说,这叫"鹦鹉学舌"。

生2:我喜欢鸿雁,因为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生3:我喜欢黄鹂,因为它的歌声清脆悦耳。我希望我的歌声能像它一样好听。

生4:我喜欢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

师: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再亲切一点。瞧,这就是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生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生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生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你们专注的目光里,老师感觉到你一定很喜欢翠鸟。你还想更多的了解翠鸟吗?那么就拿出那篇介绍翠鸟的文章读一读吧。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推动人们去探求知识。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1:我读懂了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它长得小巧玲珑。

生2:我知道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生3: 翠鸟很会捉鱼,眼很尖,小鱼是逃不过它的眼睛的。

生4: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生1:喜欢它漂亮的羽毛,还有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2:我喜欢它捉小鱼很机灵。

「以上通过谈了解,多数同学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一句"同学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_"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将学生推向"深入研究"的学习热情之中」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这里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喜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生评:头部羽毛是橄榄色,还应该有花纹,课文中讲"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嘴画得可以,又尖又长。

师:还有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画,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

「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同时,具体述说了翠鸟的外形。其它学生评价作品的同时,也须依书*本地落实到每句每词,这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习)

师:请到前面操作并给大家介绍一下翠鸟的外形?

(一生介绍)

「此处课件的展示,是分解了写作顺序。学生越是兴致盎然,越是聚精会神,越是与作者的观察顺序写作同步,很好地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看着提示,介绍翠鸟的样子,练习说一说"正是让学生脱离课本的背诵,这比干巴巴地要求学生放下课本看谁能背诵下来巧妙得多」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

(学生热情高涨,师生互读。)

师:我们比赛完了,各位小评委,评一评吧。

生1:我觉得xx 同学把"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读得快一些,很到位,说明了翠鸟捉鱼的速度很迅速。

生2:我觉得xx 同学应把"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读得再慢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翠鸟捉鱼的速度快。

生3:老师,我觉得您读得比较好,因为你把"悄悄地"读得又慢又轻,表现了小鱼游到水面上来很警惕的情景。

生4:老师,我觉得你有一些地方读得还不如我好,我读一遍好吗?

……

师:是呀。同学们的朗读水平真是太高了,我觉得一些同学的朗读已经超过老师了。我会向你们学习的。这么可爱的翠鸟,你们不想把它的形象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那就试着背背吧!

(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名背诵。)

「以师生竟争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翠鸟这么可爱,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

师:是呀,老师也有这种想法。可是能捉吗?

生齐答:不能。

师:为什么?

生1: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

生2: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

生3: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

生4: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

……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这一环节的设计,文道结合,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生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生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生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生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

师:是呀,"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

自留作业,自行设计,使学生既有自主思考的权力,又激励着他们不断创新的精神,进而超越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翠鸟教学反思5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对于我们三(5)班的孩子来说背书是他们和家长都很头疼的事情,但是要学好语文,积累背诵一定篇目的文章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经常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就能背诵重点段落,怎样的教学才能成为点燃孩子们的火种呢?我想就从朗读开始,如果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享受朗读,在朗读成诵的基础上再要孩子们背诵,那就易如反掌。

翠鸟》一文内容简单明了,语言活泼优美,加上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成为一篇进行朗读训练极佳的好文章。因此,教《翠鸟》这篇课文时,我决定让学生把这篇文章读个彻底!读个淋漓尽致,让孩子们好好享受朗读的快乐。如何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朗读时间?又如何能让孩子们整节课乐此不疲呢?我采用读评结合,以表扬鼓励为主,问题指出为辅,再加以学生互评、师生互评、耐心倾听为重点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完之后我表扬:读得非常好!你把翠鸟的特点读出来了,可以看出你非常喜欢翠鸟。 还有比他读得更好的吗?我又喊了一位孩子朗读。这位学生大方地站起来朗读:“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这位学生读得很认真,也读得很有感情,我马上评价她,听你读第一句,就把我惊呆了,让我感受到你多喜欢翠鸟的.红色的小爪子呀。你对翠鸟的感情多丰富啊!几句“褒奖”加“激励”,就给学生积极读书注入了活力。在让孩子们感受翠鸟捕鱼速度之快这一特点时,刚开始学生们还不能通过自己地朗读来表达翠鸟的机灵和动作的敏捷,于是我指导学生们朗读这一句“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并提示孩子们,这时湖面上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读好了这句后再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学生自由练习之后我再让孩子们来展示自己的朗读,读完之后要同学当评委学习他人的优点,也可以指出不足。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读出了文本的味,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轻松的完成了回家的背诵作业。

课堂上,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积累语言,让背诵不再是孩子们的负担,让课堂教学富有实效将是我不懈的追求。

翠鸟教学反思6

翠鸟》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体态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教学本课时,我从兴趣入手,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只鸟为什么叫“翠鸟”?如此不仅让学生体会翠鸟外形的美丽,喜欢翠鸟,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迫切希望对这种小动物有更多的了解。于是,我放手学生自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翠鸟动作的敏捷。最后,小组讨论“翠鸟的捕鱼速度和它的外形有没有关系?”进一步理解翠鸟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整节课轻松愉快,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翠鸟教学反思7

片段:

师:老师对翠鸟的翠很感兴趣,不知道这个翠什么意思?小朋友查。(生)

生:翠的意思是绿色。

师:那翠鸟是不是只有一种颜色绿色呢?大家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生读课文找答案)

[从疑点翠入手,层层解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生:我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知道翠鸟的颜色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是很鲜艳的。

(生读第二自然段)板书:鲜艳

师:鲜艳是怎样的?

生1:鲜艳就是有很多种颜色,不是只有一种。

生2:鲜艳就是颜色很显眼,很艳丽。

生3:鲜艳就是别人一看就喜欢的,很吸引别人的颜色。

[营造课堂探讨气氛,让学生动嘴、动脑,主动思考。鲜艳一词引领整段,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

师:对呀,那么,翠鸟身上到底有哪些颜色那么鲜艳呢?把描写颜色的词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生做记号)

讨论后师板书: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师:翠鸟身上有那么多颜色,为什么人们要叫它翠鸟呢?(生陷入思考)

生1:我知道了,因为翠鸟只有头上有一点橄榄色,腹部有点赤褐色,其他的都是翠绿色和浅绿色,所以叫它翠鸟

生2:因为翠绿色和浅绿色都是绿色,翠鸟身上绿色最多,所以叫它翠鸟

师:对呀,翠鸟身上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还有橄榄色和赤褐色,漂亮吗?喜欢它吗?那么把你喜欢翠鸟的语气读出来,试试看。

(生自由读课文后指名朗读、齐读)

[研究翠鸟的颜色主要为激发学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的感情朗读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师:我们来研究一下作者的写法,读一读学习提示。(生自学)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二自然段是用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写的。板书:先总起后分述

师:请你读一读总起句。(生读)

师:你认为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1:非常

生2:不是非常,应该是鲜艳。

师:为什么?

生2:因为后面的几句话都是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的。

师:后面的几句话都属于哪个部分?

生:分述部分。

师:请三位小朋友把分述部分的三句话读一读。(三生读)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三句话是写翠鸟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头上、背上和腹部。板书:头上、背上、腹部

生2:我发现作者把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写具体了。

[认识总起与分述是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处理这个关键点时看似无意实为匠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地领悟与思考]

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几句话,想想你还发现了什么?(生读)

生1:我发现锈满这个词用得很好。可以看出翠鸟头上翠绿色的花纹有很多,所以用锈满这个词。

生2:我发现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这几个词用的好,说明翠鸟身上的颜色很漂亮。

生3:我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

师:真了不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3:这里把翠鸟头上的羽毛比作橄榄色的头巾,把背上的羽毛比作浅绿色的外衣,把腹部的羽毛比作赤褐色的衬衫。

生4:我发现作者把翠鸟当成人来写了,只有人才有头巾、外衣和衬衫。

师: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1:我从这里知道了作者很喜欢翠鸟,才把它当作人来写了。

生2:我感觉作者把翠鸟当成了朋友,他对翠鸟有很深的感情。

师:作者很喜欢翠鸟,你喜欢翠鸟吗?(生齐:喜欢)你把你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生自由读后读给同桌听再男女生比赛读)

[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里,学生会有很多的发现,这些发现从学生口里说出来比教师说出来更有价值.]

师:(过渡)翠鸟除了颜色很可爱外,还有什么也很可爱呢?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觉得翠鸟还有什么也很可爱?

生1:我觉得它小巧玲珑的身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细长的嘴很可爱。

生2:我觉得它红色的小爪很可爱。

生3:我觉得紧紧地这个词用的好,因为它怕掉下来,在为捉鱼做准备。

师:它为什么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呢?

生:因为它要捕鱼。

师: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翠鸟小巧玲珑的身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细长的嘴都对捉鱼有好处。

师:所以它有一个外号叫钓鱼郎,又叫鱼狗。

师:看图,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一下翠鸟吗?(生自由准备后指名说,然后说给同桌听,最后请几生上台作介绍员)

[做介绍员为学生搭起了一个表演和说话的.舞台,学生在这样的舞台上能提高对语文的理解、表达和应用的能力]

反思:

(1)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研究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匠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理解、表达、应用语言的时机。在上文的片段教学中,让学生从疑点翠入手,理解鲜艳,理解总分段式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教师为学生陈设了较好的理解和练习语言的机会。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作一些点拨引导。如你怎么看出来的?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你有没有新的发现?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让学生动脑思考,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3)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翠鸟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它的喜爱,如何让学生也能体会到和作者一样的感情,就需要老师去激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如翠鸟身上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还有橄榄色和赤褐色,漂亮吗?喜欢它吗?那么把你喜欢翠鸟的语气读出来,试试看。

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有一种怎样的感情?生1:我从这里知道了作者很喜欢翠鸟,才把它当作人来写了。生2:我感觉作者把翠鸟当成了朋友,他对翠鸟有很深的感情。师:作者很喜欢翠鸟,你喜欢翠鸟吗?你把你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

翠鸟教学反思8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课堂上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尊重有过错的学生,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并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时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翠鸟》是新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特点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当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讲翠鸟外形)时,有两个男生在下面讲起话来,接着一个在“叽叽”叫,另一个吹起了泡泡。我立即停止了讲课,生气地走到那两个同学的座位旁,正准备大声训斥时,所有同学都紧张起来,那两个同学的目光和我对视了两秒,迅速挺直腰,双手平放桌面坐得端端正正的,静静等着我的“处罚”。此时,我的心一下软了。课堂上便出现了下面的一幕:

师:你们俩刚才在做什么?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早也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低下头,不敢作声。

师:你是不是在模仿翠鸟的叫声呢?你是不是在模仿小鱼吹泡泡呢?这一部分讲翠鸟的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然后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而小鱼呢,悄悄地把头露出来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学生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

师:原来你们已经学到前面去了。老师正准备让你们表演一下小鱼吹泡泡呢!你们能不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大家用掌声来鼓励!

这两位同学高兴地站起来,一个学起了翠鸟叫,另一个开始吹泡泡。

师:小鱼是怎样吹泡泡的?请大家都认真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再看这位同学表演,好吗?

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看起了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这时,刚才那位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重表演了。

师:请问他这次表演与第一次有何不同?

生:动作轻了,是悄悄的。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表演?

生:小鱼很机灵,生怕被翠鸟发现。

师:这次你读书很用心,真会发现。希望我们每个同学读书时都像他们俩这样:眼到、心到。(示意这两位同学坐下。)

师:如此机灵的`小鱼,翠鸟却发现并把它捉到了。你们想知道翠鸟是怎样捉住鱼的吗?请继续阅读本段,可以抓住一些重点词语来体会。

同学们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不一会儿,有的同学在勾画翠鸟捉鱼的动作的词,有的同学正手舞足蹈地表演呢!

这个片断中,我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话”,采取的方法既不是简单的提醒、暗示或批评,也不是视而不见的“冷处理”,而是利用这个偶发现象,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二次、第三次设计,去推进课堂教学,并运用策略,使学生从讲话的自责到“模仿”的自信,既让全班学生、对翠鸟的活动特点有了更形象的认识,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课堂教学的艺术和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甚至一个意想不到的“黑点”,去急中生智、巧妙地调控学情,进行课堂教学再设计。试想,如果我当时急中不生“智”,而只生“气”,那这节课对于师生都将是痛苦的惩罚,所以,我感悟到:教学中遇到麻烦时,我们教师往往一急就只有生气,其实,教师可以在急中生“智”,想法如何化解,引导,变不利为有利,千万不要只是生“气”。

翠鸟教学反思9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十五课《翠鸟》,是一篇写小作者喜爱小鸟的文章,文章描写了翠鸟的美丽,更写出了小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在教学本课时,我应用合作式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对翠鸟不同角度的喜爱,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汇报交流自己的收获,展现翠鸟的外形美与机灵。

一、细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我在学生合作之前,细读课文,我以学生的角度,来读课文,然后,我就细化分工,在教学时,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明确自己的任务、目标,这样教学效果很好。以下是我上翠鸟一课时的做法:信心十足的来读课文。

(1)我能读,读出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我能说,说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我能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我会品,能品出小作者的真情实感。

这样定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小组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适时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

小组学习要取得满意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把握恰当的学习时机。1、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似是而非时;

2、当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

3、当受到知识的制约时;

这时,就得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讨论、请教、查找资料……

三、合理、公正、有实效的评价

小组合作评价是小组内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等。

总之,我想我会从实践中慢慢摸索,适应学生接受的,有实效的、可行的、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教学。

翠鸟教学反思10

师:老师对“翠鸟”的“翠”很感兴趣,不知道这个“翠”什么意思?小朋友查。(生)

生:“翠”的意思是“绿色”。

师:那翠鸟是不是只有一种颜色──绿色呢?大家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生读课文找答案)

从疑点“翠”入手,层层解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生:我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知道翠鸟的颜色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是很鲜艳的。

(生读第二自然段)板书:鲜艳

师:“鲜艳”是怎样的?

生1:鲜艳就是有很多种颜色,不是只有一种。

生2:鲜艳就是颜色很显眼,很艳丽。

生3:鲜艳就是别人一看就喜欢的,很吸引别人的颜色。

营造课堂探讨气氛,让学生“动嘴、动脑”,主动思考。“鲜艳”一词引领整段,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

师:对呀,那么,翠鸟身上到底有哪些颜色那么鲜艳呢?把描写颜色的词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生做记号)

讨论后师板书: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师:翠鸟身上有那么多颜色,为什么人们要叫它翠鸟呢?(生陷入思考)

生1:我知道了,因为翠鸟只有头上有一点橄榄色,腹部有点赤褐色,其他的都是翠绿色和浅绿色,所以叫它翠鸟

生2:因为翠绿色和浅绿色都是绿色,翠鸟身上绿色最多,所以叫它翠鸟

师:对呀,翠鸟身上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还有橄榄色和赤褐色,漂亮吗?喜欢它吗?那么把你喜欢翠鸟的语气读出来,试试看。

生自由读课文后指名朗读、齐读。

研究翠鸟的颜色主要为激发学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的感情朗读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师:我们来研究一下作者的写法,读一读“学习提示”。(生自学)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二自然段是用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写的。板书:先

总起

分述

师:请你读一读总起句。(生读)

师:你认为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1:非常。

生2:不是“非常”,应该是“鲜艳”。

师:为什么?

生2:因为后面的几句话都是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的。

师:后面的几句话都属于哪个部分?

生:分述部分。

师:请三位小朋友把分述部分的三句话读一读。(三生读)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三句话是写翠鸟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头上、背上和腹部。

板书:头上、背上、腹部

生2:我发现作者把“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写具体了。

认识总起与分述是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处理这个关键点时“看似无意实为匠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地领悟与思考。

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几句话,想想你还发现了什么?(生读)

生1:我发现“锈满”这个词用得很好。可以看出翠鸟头上翠绿色的花纹有很多,所以用“锈满”这个词。

生2:我发现“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这几个词用的好,说明翠鸟身上的颜色很漂亮。

生3:我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

师:真了不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3:这里把翠鸟“头上的羽毛”比作“橄榄色的头巾”,把“背上的羽毛”比作“浅绿色的外衣”,把“腹部的羽毛”比作“赤褐色的衬衫”。

生4:我发现作者把翠鸟当成人来写了,只有人才有“头巾”、“外衣”和“衬衫”。

师: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1:我从这里知道了作者很喜欢翠鸟,才把它当作人来写了。

生2:我感觉作者把翠鸟当成了朋友,他对翠鸟有很深的感情。

师:作者很喜欢翠鸟,你喜欢翠鸟吗?(生齐:喜欢)你把你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生自由读后读给同桌听再男女生比赛读)

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里,学生会有很多的“发现”,这些发现从学生口里说出来比教师说出来更有价值。

师:(过渡)翠鸟除了颜色很可爱外,还有什么也很可爱呢?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觉得翠鸟还有什么也很可爱?

生1:我觉得它“小巧玲珑的身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细长的嘴”很可爱。

生2:我觉得它“红色的小爪”很可爱。

生3:我觉得“紧紧地”这个词用的好,因为它怕掉下来,在为捉鱼做准备。

师:它为什么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呢?

生:因为它要捕鱼。

师: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翠鸟“小巧玲珑的身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细长的嘴”都对捉鱼有好处。

师:所以它有一个外号叫──钓鱼郎,又叫──鱼狗。

师:看图,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一下翠鸟吗?(生自由准备后指名说,然后说给同桌听,最后请几生上台作“介绍员”)

“做介绍员”为学生搭起了一个表演和说话的舞台,学生在这样的舞台上能提高对语文的理解、表达和应用的能力。

【反思】

1、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研究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匠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理解、表达、应用语言的时机。在上文的片段教学中,让学生从疑点“翠”入手,理解“鲜艳”,理解总分段式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教师为学生陈设了较好的理解和练习语言的机会。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作一些点拨引导。如“你怎么看出来的?”“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你有没有新的发现?”“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让学生动脑思考,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3、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翠鸟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它的喜爱,如何让学生也能体会到和作者一样的感情,就需要老师去激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如“翠鸟身上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还有橄榄色和赤褐色,漂亮吗?喜欢它吗?那么把你喜欢翠鸟的语气读出来,试试看。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1:我从这里知道了作者很喜欢翠鸟,才把它当作人来写了。

生2:我感觉作者把翠鸟当成了朋友,他对翠鸟有很深的感情。

师:作者很喜欢翠鸟,你喜欢翠鸟吗?你把你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

翠鸟教学反思11

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与方法去自主识记生字,以便课文的理解。本人在教学上着力设计了朗读的训练与课文同步的写作练习的实践,本课在教学时间上不受限制。

在教学思路上: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自主阅读课文,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让学生逐段有序地学习课文。紧扣文题展开教学,明确课文写翠鸟的样子,动作、生活习性等特点,从中感悟作者对翠鸟的喜爱。在这其中本人是将本文段与学生熟悉的动物“一一对号”训练,说一说,写一写。比如,第一自然段也是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可以说是学生最好的下水文段。引导学生抓住翠鸟“爪子、羽毛、眼睛”反复练习句式,填读句式。学生几乎是熟读成诵了,我立马让学生掏出本儿也像本文作者一样,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园,用上文本中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对所写动物的可爱之处。15分钟左右大部分学生完成了,感觉乐呵呵的。

下面是一女孩儿田青苗写的一段话:在我家有一只大公鸡和大母鸡。是过年的时候,妈妈在舅舅家买来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大公鸡。大公鸡的头上的羽毛像红色的头巾,绣满了黄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橙黄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淡黄色的对襟,公鸡的尾巴像一把五彩的扇子。它高大雄壮,黄黄的脚掌站在地上直跺的,走起路来咚咚直响;小豆子似的眼珠骨碌碌直转,一张尖尖的嘴神气又可爱。学生这段话不但写出了公鸡的来历,还能从中取舍,写出了公鸡的外形特点,是符合文本写作特色的。

以下的两个部分,鼓励学生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先熟读,理解关键字词的作用,学着这些方法自已去接着上段仿写的动物,抓住所写动物在某项活动中的动作特点,注意动词运用的准确性。学生完成情况比第一部分还好,几乎都能抓住自己所写对象在某项活动中动作描写。特别是写猫的学生,写得更好。(学生习作片段略)。再把学生从实践中拉回文本,不用老师去提示,大多数学生能勾画句中的关键字,并能说出自己的感悟与体会,还能仿说这样的句子。比如“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叨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叨、贴”写出了翠鸟的动作之迅速。有的学生写的是猫,捉老鼠,有的写的是公鸡捉虫,有的写的是青蛙捉虫……真不错。

最后部分我牵着走了。因为爱……所以写……说明动物与人类要和谐相处,这是一种教育意义。抓住文中结尾“希望”一词,多么想……可又不能……。还是一种爱。就这样“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对一对”“练一练”不但完成了教学,写作也跟上来了,而且很务实。学完本课,本人感到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回到家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一、引导学生妙悟写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文本中作者在介绍翠鸟时,虽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但表现方法不是简单地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法。比如、“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中的“喜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中的"“等待”无不反映了作者赋予翠鸟的人格化的色彩。

二、引导写法运用。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首先要根据事物的特点仔细观察,初步确定从哪些方面体现事物的特点。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具体描写。其次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物写法。比如说,写“家乡的美”就可以通过对家乡的花草树木,家乡的建筑,家乡的街道等进行描写,从而突出“家乡的美”这一主题。在引导的过程中特别提示学生,世间万物,多姿多彩,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种东西,由于设计,制造的不同也会各有独特的地方。本文对翠鸟的介绍作者就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将翠鸟的美丽,敏捷,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还得回返文本,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呢?第一要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在写作文之前,要对所写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细致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抓住它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各部分的特点。第二,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物写“活”。如写“小闹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抓住形状及各部分特点来写的,特别是对闹钟正面的图案展开想象,把画面描绘得形象逼真。

三、引导学生在写某物外形及某物具体功能的联系。比如,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的本领之间有何联系,作者为什么这么样安排文路?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具有体态小巧玲珑,眼睛灵活,嘴尖而长的特点,加上它独特的身体构造。翠鸟的羽毛里隐藏着许多气袋,尾部有分泌防水油的腺体,借此可在水中迅速潜游而不致弄湿羽毛。翠鸟在插入水中的瞬间,能够精确到调节因光线的折射而造成的视差。进水后仍能保持极佳视力。(查资料知)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敏捷迅速,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四、落实练习。朗读、背诵、讨论、交流句意。

五、综合性学习。紧密联系本单元专题“环境保护”展开。可以实地调查小河的污染,空气的污染等都可以作为综合学习主题。以习作练笔为辅,可以写童话。如“小河为什么哭泣”“还我清澈的小河”等。

总之,“教材的点,实践的面”不会过失的。语文能力的体现是语言的交流与写作的运用,能否怎样说,怎样写,这就是本人心目中的语文教学。

翠鸟教学反思12

创新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正向我们涌来,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教师主导地位的重建,使不少的教师感到教育教学工作上的茫然无措。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明显,一则,仍然存在教师“预设框框”,让学生往里“钻”的现象;再则,出现教师过于忽视“导”,一味强调学生主体,结果学生连基本的学习目标都没达到的现象;其三,出现教师将以往讲授的地方或要提的问题写在投影片、课件中,变换形式的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以上种种现象都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章。学生当然是阅读的主体,整个阅读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就否认教师的指导作用,正所谓“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正确看待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读自悟”尤为重要。何为“导”?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解释:“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导”的课堂运作在于“引”,“引而不发,跃入也”,既不是单一的由教师提供信息,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自读自悟,主动探求,从“学会”到“会学”。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教师的“导”指引学生自读自悟的一点尝试。

一、引设式的利“导”为学生“自读自悟”指明思考方向

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诸如此类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学校中教学时间的有限,各层次学生能力的不同,一味的让学生自读,不可能马上有所悟。因此,教师应用引设式的利“导”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方向,使学生读有目的,思有方向,不至于走许多弯路。当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时,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

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其教学重点是体会翠鸟高超的捉鱼本领。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问:“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翠鸟捉鱼动作的可爱?”将此问作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翠鸟的动作迅速、敏捷,眼睛灵活、锐利,小鱼的机灵以及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等等不同角度体会翠鸟捉鱼本领的高超,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开课时,教师请同学们读课题后,找一找课题中哪一个是重点词?同学们都找了“富饶”这个词,在同学们读全文之前,教师又请大家带着“富饶”这个词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收获?这时,教师引设式的利“导”,给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了方向,学生读完后,收获不少:有的明白了“富饶”一词的意思;有的找出了表现西沙群岛“富饶”的词、句;还有的能体会出这篇课文是围绕西沙群岛物产丰富来写的",所以题目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的“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向明确,使学生的思维直奔主题,课堂效率高。

二、迂回式的诱“导”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产生两种情况:其一形成思维定势;其二广开思路。是让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还是使学生广开思路,其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狭窄的胡同中时,教师以“还有不同的理解吗?”“谁的意见和她不同?”“还可以怎么想?”“从XX方面想一想?”等等言语来引导、激发学生拓开思路、多角度想问题。如:在《翠鸟》的教学中,学生体会“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由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一句时,开始,学生都只体会到翠鸟飞得快这一点,就别无他解了,教师此时引导学生“再读读此句,还有不同的体会吗?”一句及简单的“导”,使学生的思路大大拓开,纷纷体会到“翠鸟鸣叫的声音很好听”、“翠鸟的动作不仅快,而且很轻”、“翠鸟唱歌一定很好听”、“翠鸟动作轻是怕把小鱼吓跑了”“翠鸟飞的速度十分快,我们眨眼得要一秒钟,眼还没眨完,它就飞到苇秆上了,还不到一秒钟”。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开阔起来。

三、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体验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趋向成熟,而教师则是将学生的思维由表象思维引向深入的引路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解几个词的意思,一句话的意思上。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这种表象思维上时,教师应利用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以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翠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此句的写作用意和盘托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写翠鸟捉鱼的动作时,为何要将苇秆和水波也写进来?”使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理解文字内容向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上深入。

四、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想像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潜在空间,也是理解感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在教学《翠鸟》一课中,当学生读到有关翠鸟及小鱼动作的语句时,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翠鸟这时会想些什么?”“小鱼为什么悄悄地露出头,它在想什么呢?”。丰富的想像为学生理解翠鸟及小鱼的动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教师问了这么一句:“青蛙跳出井口了吗?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顿时沸腾起来,想象出了许多不同的,甚至离奇的小故事。这种启迪式的暗“导”如同一石击起千层浪,将学生想象思维的闸门一下打开。可见教师“导”的妙处所在。

五、点拨式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得更牢,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呢?教师点拨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思考方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去探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通过研读的过程,逐步学会如何读书和思考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导”中逐渐习得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曼谷的小象》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对小象的动作、阿玲的笑及晨雾颜色变化的描写,使学生边读边领悟到文章中人物与景物描写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会一边读一边思考。

教学《翠鸟》一文中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时,教师不是告诉学生其特点,而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发现和归纳出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在这样一个“导”“研”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读书,如何思考。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导”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但如果没用第一个“教”,也无从谈“不教”。巧妙的“导”的设计是指引学生自读自悟地最佳途径,正确、科学的使用教师的“导”,不仅不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力。教师“导”的艺术,将是我们要致力研究的问题,愿每一位教育同仁能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艺术与学习方式。

翠鸟教学反思13

翠鸟》是人教版第6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中,作者对翠鸟细致、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外形的美丽和捉鱼时动作的灵敏、神速。“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是本篇课文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描写翠鸟的外形时,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翠鸟的“漂亮”;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疾飞”,“刹那间”等词句的描写,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给人亲眼所见之感。本课的文字优美,是培养学生语感和指导写作的好范文。同时,本课又很好地做到了“文道统一”:告诉学生喜欢一种动物,就要爱护它。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一、以画促悟,激发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三年级学生更是如此,但是学生并没亲眼见过这种鸟。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

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

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二、以趣促读,读出情趣

教学中,尤其是讲读课文中,我认为适时地引入课件,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读书时的情感投入,确实起到积极作用。

为此,我在教学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时,及时出示课件,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翠鸟外形的美丽和行动的`敏捷,再充分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读的过程中体会翠鸟的“美丽和机灵”,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其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如第二自然段:“尽管小鱼是那样机灵,只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来吹了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目光。有时,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让学生体会情景朗读,教师给予提示:“悄悄地”读轻声,“吹了个小泡泡”也读轻声,表现出小鱼的“机灵”。“尽管”是个转折词,读得重一些。动词:蹬、叼、贴、飞需读得重,整个捉鱼的这一句都要快读。最后一句:只有芦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就应该读得舒缓了,以表示余波未尽……可以请学生示范读,或比较读。从而体会小鱼的机灵,翠鸟捉鱼速度的快。

三、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外形、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三方面来介绍翠鸟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翠鸟的什么,以此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学习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独自或自选合作伙伴,进一步探究有关翠鸟的知识。如:第一自然段,写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那为什么不直接写翠鸟头上,背上和腹部羽毛的颜色呢?学生们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到比喻句的形象生动,进一步感受到生动灵活的语言才能抓住读者的心。

在第二自然段里,描写的是翠鸟活动的特点。可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来合作探讨、理解:动起来的翠鸟和停在芦苇秆上安静的翠鸟。“动”起来的速度快是为了什么,“一动不动”又是为了什么?因此让学生理解翠鸟“动”和“不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捕捉小鱼。也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学习中学生应该什么时候动起来,什么时候该安静?

四、展示交流,加深理解

让画翠鸟的学生展示介绍自己作品的同时,按顺序具体述说翠鸟的外形。其它学生评价作品的同时,也须依靠书本落实到每句每词,这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翠鸟教学反思14

翠鸟》是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在教学中,我紧抓三步:

1、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以外,段的训练是阅读训练的重点。在段的教学中,我抓住一至三自然段为重点,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前,引导学生回忆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时,作者的.写作顺序,而后放手学生自读,带着问题,往往比“空读”要有实效。以读导悟,只有学生读准了,读会了,才会去思考,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理清写作的顺序,抓住各部分的特点,最后达到感悟升华。

2、抓住学生思维成长规律,促表象思维为理性思维,读写结合。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但生活阅历比较浅,所学知识有限,思维特征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课第一自然段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翠鸟,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翠鸟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鲜活起来。至于习作训练,学生虽有尝试的兴趣,但因刚开始接触,缺少方法与经验,写作前往往不会观察,写作时抓不住主要特点。

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翠鸟形象,突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针对教材特点,教学这一段时,教师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

3、积累很重要。学生每学完一篇文章,我总会强调他们的词语积累,比书写,比正确率,比谁找的和老师找到的最多。以此促进学生词量的积累。

翠鸟教学反思15

备课中考虑到对于翠鸟这种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小鸟,学生们知之甚少。针对本课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我决定采用课件,结合挂图和若干鸟类头饰,并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资料。课前,我更是准备好了课堂教学导航,让孩子课前进行预习和资料搜集。充分发挥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热情,更锻炼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和资料搜集能力。

课堂中,感到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然后分组交流的完成为学生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适宜的空间,汇报交流中指导学生注意语言准确与生动,培养了想象力与表达力,如出示两组句子,每句较之前一句都多一个“形容词”,这样写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读中比较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抓翠鸟外形美、捉鱼本领高这两部分时,我适时播放了色彩艳丽、富有动感的画面,借助了画面由爪子→头部→背部→腹部,颜色不断叠加,呈现了五彩斑斓的羽毛变换,同时配以小鸟清脆的鸣声,朴棱着翅膀箭一样捉鱼疾飞的身影,鱼儿机灵吐水泡的声音,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理解上的难点,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感受到了翠鸟外形的艳丽之美,而且极好地体会了翠鸟“钓鱼郎”的美称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孩子们饶有兴趣之时,我的一句:“你们喜欢翠鸟吗?原意背下来翠鸟的美丽和它捉鱼本领高的描写吗?”学生们齐声“愿意”继而兴趣盎然地背起来,全然没有了畏难情绪和被动状态,而此时我依然用课件演示外形分环节画面,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这种分层指导课后效果得到检验,绝大多数学生均能背诵下来。

之后的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将收集的鸟类知识随堂介绍展示,感觉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并让孩子们拓展至你喜爱的小动物,以《翠鸟》为例,对小动物的外形及其特点进行描写,激发和提高了孩子的写作兴趣。

当然,这次课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让孩子学习描写小动物的外形时,略显枯燥。若是能让孩子更大限度地参与进来,如个别孩子在进行描述的时候,让其余的孩子猜一猜,他讲的是哪一种小动物,效果势必更好,课堂气氛势必更为活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翠鸟》教学反思  翠鸟  翠鸟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教学  教学词条  《翠鸟》教学反思词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推荐度: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小学体育教学反思【精品1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展开)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推荐度: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推荐度: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集锦1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