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说课稿

《背影》说课稿

推荐度:

《秋天》说课稿

推荐度:

《海燕》说课稿

推荐度:

说课稿

推荐度:

美术说课稿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合8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教材:美术湘版第7册第4课《时间告诉我》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4课《时间告诉我》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时间告诉我》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思想目标: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钟表,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钟表的制作。

教学难点是:钟面设计的合理性和协调性。(将钟面巧妙的设计在造型中)。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 欣赏钟表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钟表”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学生们都喜爱的迪斯尼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钟表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钟表,为后面设计钟表做好铺垫,并提问:“我们生活能离开钟表吗?”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引出本课课题——《时间告诉我》。

(二)引导启发 了解钟表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钟表”一环节。先出示一组钟表图片,通过“看看我们的钟表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钟表的基本特征。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钟表,让学生观察分析:“谁发现了,这些钟表设计的哪里有问题?”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钟表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 折制钟表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接着出示一张正方形白纸和折好的纸手表,问学生:“谁想知道这张白纸是怎样变成这个漂亮的纸手表的?”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12页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大胆创作 制作钟表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钟表”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示欣赏 评价钟表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钟表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钟表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说课稿 篇2

第4课、汽车运输忙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编写的,由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精短有趣,易读易懂,引人入胜。

教学分析:

本课已经达到本册课文的重心部份。所以,教好本课课文,对学生学习本课课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通过加强操作,直观演示来把抽像的事物具体化。通过游戏来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情分析:

本课围绕教师的“导、扶、放”,学生的“探、思”来进行,细心地处理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具体地展示出事物的本质,为学生研究发现规律提供了依据,这样能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学会使用矩形工具和圆角矩形工具的基本技能;

2、让学生学会铺设墙纸;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

教辅手段:

电脑、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我们家园上种的瓜果、蔬菜现在已经到了丰收的时候了。你们上学的路上有没有看到车来车往在公路上运输我们父母的劳动成果呢?能说出它们的样子来吗?

(兴高采烈的回答,说出他们所见所闻。)

教师:那你能在电脑上画出你看到的汽车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电脑画画。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出示任务、明确目标、师生互动

出示(小黑板)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步骤,见板书)。

二、授课过程;

1、出示汽车图形形状,哪些与画气球相同。教师操作、演示:

(1)矩形工具;

(2)圆角工具;

(3)多边形工具;

2、读文、看图。

按图说说汽车图形形状,(构图)哪些与气球画画相同

教师操作演示:使用矩形工具,圆角工具,多边形工具。

3、口头说说画汽车操作所使用的工具和操作的步骤。

A、画车头用什么工具?

B、画车厢和车上的货物用什么工具?

C、画车轮用什么工具?

D、画公路用什么工具?

E、选择什么样的背景颜色?

红绿灯使用矩形工具、圆角工具;

汽车头使用矩形工具、多边形工具;

汽车箱使用矩形工具;

汽车轮使用圆角工具;

汽车上的货物使用圆角工具;

两条路使用矩形工具。

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思考题:有没有别的画法?)

4、说一说操作要领:

(1)如果觉得线细可按住+键可使线变粗。

(2)如果最后一点没有封闭好,出现了“扯不断”的线条,按"撤消"重新画就可以了。

(3)为画车轮正圆形,画的时候要按住Shift键再拖动鼠标。

指导学生上台操作示范。

5、小结:师生共同。

三、上机操作,探究新知;

学生边阅读教材边上机操作,自主-合作探究新知识,老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1、设计背景色为蓝色。

2、画两条公路。

3、使用多边形工具画车头部分。

4、使用矩形和多边形工具画车身的其余部分。

5、画红绿灯。

6、保存文件。

7、将保存好的图画铺到桌面上。

四、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学生完成新课任务后,自主创新练习与新课相关的内容,巩固新知识。

五、作品展示,体验成果;

优差作品展示,生生交流。

六、反思体验,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使用 学生:矩形、圆角矩形、多边形等绘图工具画汽车,还学会了将保存好的图画铺到桌面上。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在这个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我的教学分为几个层次:

(1)先用直观演示法演示出怎样画马路图片和矩形工具和圆角矩形工具的画法。

(2)通过启发教育,让学生掌握多边形工具的画法。

(3)学生自由上机,通过学生的自由操作,使学生从动作思维提升到抽象思维。并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到那种成就感,并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动手

能力、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小数乘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为后面学习小数乘小数、小数除法等知识作铺垫。

我根据教材的知识建构和学生思维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合适的解释。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二、 说教法

1、 情境教学法

2、 启发质疑法

3、 学练结合法

三、 说学法

1、 自主探究法

2、 联系实际法

(怎么教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实现上述目标呢?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 “启发质疑法”、“ 学练结合法”“物质化的和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多媒体体课件整合各种音相资源、自制卡片、小磁铁、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肢体动作等)以期望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实际,自主探究,正确迁移类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四、 说教学设计

依据教参,紧扣教本,我充分利用语言的亲和力、电脑课件和自制卡片等物质化和非物质化手段,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安排我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课堂伊始,怎样才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学习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创设明明一家准备进行户外放飞风筝前的采购活动,用声情并茂的话语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学生熟知的购买食品入手,(意在复习整数乘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提出明明家准备购买三个喜鹊风筝,要学生帮助算要多少钱,还要学生谈想法,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老师要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能写几种就写几种。

教师巡视,走近学生,倾听心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当学生和老师的亲近感进一步增强时,他们自然会踊跃发言,急于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分享、与同学们分享。并主动参与购买风筝的行列中。这时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与学生一起快乐分享他们的智慧,凸显计算策略多样化,并引导分析比较得出将小数化为整数的这种方法是比较简便的,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买?买几个?共需多少钱?”更是把此次购买活动推向了高潮。学练结合及结合情景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二)自主探究 发现规律

1、自主探索

2、汇报交流

3、总结方法

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心之际,老师引导提出“刚才我们解决的都是有关钱数的问题,如果不是钱数,如0.72×5,那该怎样计算呢?你能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再次被调动起来。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为了在师生面前展现最好的自己,积极主动投入到有效的思考中,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而后再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并相互补充,碰撞思维的火花。最后引导得出0.72×5=3.6,并深刻理解了其算理。也就是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老师起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作用。在次基础上,教师再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难点突破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实际运用 开拓创新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根本目的。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并有所拓展,每题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比如第一题,侧重比较每组里的两个算式,从而得出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同时理解它们间的相互联系。第3题是运用老师自制卡片题,列举了学生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第4题是第2题所发现规律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小题,答案不唯一,具有拓展性和一定的开放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

在总结中谈收获,便于老师和学生进一步沟通,更好地梳理所学知识。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的《春》,接下来,我会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反映自然世界为主题,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但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还是有待于引导的`。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将我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酝酿、婉转、黄晕”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其优美的语言,揣摩精彩句段;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行文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妙词佳句,有感情的朗读品味文章绘物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把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学法。配合创设情境法、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会采用诗歌导入、感知“盼春”、品读“绘春”、深悟“赞春”、积累手法五个环节来设计本课。)

环节一、诗歌导入,激发求知欲

上课伊始,我会让学生自主发言,说说自己以前所学的有关春天的诗歌。然后进行分类,描写春天的诗歌在情感基调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机勃勃,充满希望,一种是因春短易逝而感时伤怀。进而引发学生对本篇文章《春》的情感基调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我会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同时边读边解决多媒体出示的几个问题:

1、熟悉朱自清的生平及其简介。

2、重点注意课下注释标注的词语,要求会读会写会理解。同时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进行重点强调,比如“酝酿”的酿,日晕的“晕”的读音。

3、概括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全篇文章紧扣春这个主题展开描写,从盼望春天,到描绘春天,再到赞颂春天,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同时在描绘春天中,按照先后顺序分别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主要内容已经涵盖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当这个问题解决后,已经帮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为接下来的再读文章奠定基础。

环节三、研读课文,细节体会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逐层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提炼观点的方法来寻求答案,简单的问题一带而过为逐层分析奠定基础,较难的问题则是由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学生互评,最终由教师明确重点,加深印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盼春

这里我会让学生思考,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最终明确反复、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并结合删字法让学生感受反复修辞的好处,最后让学生带着期待和欣喜之情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其次,绘春——重点

这部分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部分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共同合作中养成互相学习,互助讨论的良好习惯。

春草图

学生有能力自行找出春草富有生命力、嫩、绿、多、柔软的特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会采用换字法,让学生思考我们能否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冒出来或是长出来”,深入体会作者字斟句酌的妙处。

春花图

这部分修辞手法较多,学生可以自行汇报所发现的修辞手法。我会针对拟人、夸张、联想、比喻、排比的修辞进行重点讲解,同时让学生顺势创作相同修辞的句子,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在造句中真正领会修辞的好处。

春风图

这部分我会并着重分析”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这里的“卖弄”是贬义褒用的手法,让学生带着喜爱之情进行朗读。同时让学生学习作者将触觉、嗅觉、视觉、听觉联用的手法。

春雨图

春雨的特点是本部分分析的重点,学生可以从原文中找到句子,但这还是不够的,我会锻炼学生在原文中提炼信息的能力。最终,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中得出其“细、密、亮、柔和”的特点,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具,顺势播放与之情境符合的春雨视频,加深学生对朱自清笔下春雨的认识。

迎春图

这部分我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在放风筝时孩子们都会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大人们在散步的时候也会是怎样的心情和表情,这里可以顺势让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小练笔,去描绘你心中的迎春图。

三、赞春

这里对于比喻和排比的修辞,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任何难度的,我会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分别歌颂了春天的“新”、“美”、“力”,同时让学生想想,春天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值得歌颂的地方呢?

环节四、品读课文,品情学法

这部分我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完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回顾的方式,去思考:

这篇文章清新自然、贮满诗意,主要是得益于什么?学生可以从情感上去进行品读,也可以从手法上去进行赏析,充分做到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环节五、归纳小结,联系实际

学生进行总结,可以是内容上的收获,也可以是情感上的领悟,同时教师加以及时的引导和补充,也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口头创作,即兴创作,描绘你眼中的春天,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环节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去搜集有关春天的优美图片或者标本,制作成一本春天的画册。同时办一期以春天为主题的板报。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

2、本课属于新课标教材中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运算范畴。本节课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为第二学段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法法的计算方法时,借助直观的图形演示,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数形结合”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3、目标分析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整数是从一个一个数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个经验。分数是建立在等分某个单位开始的,并且是不可分的,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法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有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教法: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学法: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辩论。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析

1、遇困求知、导出分数

(1)把4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3)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

(1)(2)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创造,探究分数

(1)这半块饼怎样表示?请大家想一个办法。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创造)(指名学生汇报所想符号,并说出意思)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原来学的数不能表示这“半个”,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数—分数。(出示课题)

(3)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情况?

(4)你准备怎样学习?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题和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重点筛选以下三个问题作为本课目标:

1、分数表示什么?

2、怎样读?

3、怎样写?

(5)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于学具和课本自主探索。 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折叠、涂色、不仅自己学会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于讨论、交流,还能把分数的意义向完整的整体均分推进,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教学。

①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要表示这样的一份,在横线下面写“1”,写作。读作二分之一。(出示课件)

②指名学生说出的意义。

③举例说明的具体含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④有了分数,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这只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这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适当总结,让学生形成的初步概念。再通过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又回到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经厉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学前班语言活动《买水果》,我将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以及活动预测和反思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 说设计意图

学前班的幼儿思维已经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了。猜谜语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智力游戏,猜谜可以开发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买水果》这个活动通过买水果这一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利用猜谜语的方式,让幼儿在趣味活动中学习到知识。

二. 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感受活动,因此,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设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认知上:知道生活中常见水果的特征,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

2. 能力上:善于观察周围事物,会创编简单的谜语。

3. 情感上:喜欢开动脑筋,愿意参加猜谜语活动。

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引导幼儿创编谜语设为教学重点,根据学前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幼儿充分发挥联想力和创造力创编谜语设为难点。

三. 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买水果》, 小象、小猴、小猪的头饰,一些常见的水果(实物),幼儿人手一份水果卡片,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和情境当中,

2.知识的准备

培训参加情景表演的幼儿: 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象,小猴和小猪,教他们大声的说出各自的谜语和简单的"台词"。

四.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语言表述谜语的传统模式,而是联系现实生活中买水果的情景,为幼儿创设故事情境,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当中,激发了幼儿对谜语的兴趣。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语言表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直观教学法:活动的过程中,我试图采用水果实物进行教学,这样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地说出水果的主要特征。

3、互动游戏法: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在活动中,我让幼儿扮演小熊,根据小象,小猴,小猪的谜语,出示相应的水果卡片,这样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4、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买水果》,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和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5、提问法:在教学中,我采取多样性、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如:"你觉得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水果呢?为什么?苹果他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颜色?味道怎么样?它像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想象的空间。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

1. 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 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增强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五. 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2-3分钟)

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阶段,因此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生动形象,还能让幼儿尽快的进入活动情境,多媒体课件显示一张水果店的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售货员小熊 。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水果啊?

幼儿说出这些水果的名字,并告知幼儿。小熊就是这家水果店的售货员。让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小熊,等着客人来买水果。

二.观看情景表演猜谜语 (10分钟)

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份水果卡片,参加表演的三个幼儿分别带上头饰,提着小篮出场,自我介绍后同时告诉大家:"我们是来买水果的。"小象对小熊说:"我们三个要买不同的水果,但是我们不会说出那种水果的名字,要你先猜一种水果的谜语,猜对了,我们就买你的水果。"接着大象大声说出自己的谜语,请小朋友在卡片中找出对应的水果并出示,当大家出示卡片后,引导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一句句进行核对。小猴、小猪依次说后面两个谜语,指导方法和前面一样。活动中,不断启发幼儿进行推理,引导幼儿理解谜面的含义,使幼儿有兴趣,有信心自己猜出谜语。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尽快的融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三、幼儿创编谜语(10分钟)

小朋友自己来编一个谜语回家考考爸爸妈妈。

出示水果,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它的形状、颜色、味道、功用。让幼儿摸摸它的表皮,尝尝它的味道,启发幼儿想象它像什么。在讨论每个特点的时候,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对编得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选出编的最好的句子作为谜语的一部分记录下来,再编其他的,编完以后,教大家念这个谜语。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充分发挥联想能力和创造力创编谜语这个难点。

四.分享水果,结束活动。(2-3分钟)

五、说活动预测和反思

我觉得本次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特点,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环境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我遵循了《纲要》中"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的精神,让孩子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和情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常见事物。喜欢开动脑筋,积极参与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师幼之间是平等的,氛围是宽松的,学习是快乐的。当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孩子不知道用语言表达自己意思的状况,需要我发挥教学机智,及时引导。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分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节内容的第1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通过集合图来体现分类的不重复和不遗漏原则;按边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操作,会按角与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与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会给三角形分类。难点:会按角与边的特征分

四、学情分析:三角形学生早已接触,已经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以及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丰富感知。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景、积极引导、主动参与、激励评价

学法:观察分析、探索思考、分组交流、独立反思。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一说?有三位老朋友已经恭候我们多时了,看看它们是谁?课件出示三个角,指名回答。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是锐角、直角、钝角吗?学生一一作答。我想知道这个角是不是锐角该怎么办?(用量角器或三角板)

导入课题,课件出示由三角形拼成的小船,(每组一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看看它像什么?它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这些三角形的形状都一样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给三角形分分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角形有角和边,我们学过角的分类,那三角形又可以按照什么来分呢?(按角分、边分)教师板书:角、边

(一)按角分1、学生尝试分类,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

把三个角都是锐角的分一起板书:三个锐角

把都有一个直角的分一起板书:一个直角

把都有一个钝角的分一起板书:一个钝角

分别起名字,指名回答。(板书:锐、直、钝角、三角形)

仔细观察这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异同?(同:至少都有2个锐角。异:另外一个角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

每类三角形中最大的角跟它的名称有什么关系?引导发现(最大角是什么角,它就是什么三角形)

2、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把三角形比作一个大家庭,按角分,这个大家庭里有几个小家庭?是哪几个?指名回答,教师用课件出示集合图。

3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三角形(要看最大角不能单凭一个锐角)

(二)按边分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三条边都不相等(板书:三边不等)有两条边相等(板书:两边相等)三条边都相等(板书:三边相等)

试着起名字,教师点拨并适时板书:不等边、等腰、等边三角形。

2、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提问: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确:只有有两边相等就是等腰三角形。(板书:特殊)

3、用集合图表示

4、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除了边的特点外,看看它们的角有什么特点?想办法验证一下。(量角器或对折)

3、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腰、底角、顶角。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度三、巩固练习、反馈提升

1、判断、在钉子板上为三角形、完成做一做蚂蚁进洞

2、小组合作猜猜我是谁?只露一个角,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检测效果。

说课稿 篇8

教材简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设计策略: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活思维

1、关于我(教师)

①同学们认识我吗?(认识)

②都知道我什么?(交流)

2、关于“我”(萨沙)

①大家认识这个“我”(萨沙)吗?

②想知道些什么?(讨论)

3、学生分组交流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揭题:今天来学习一篇写萨沙的文章,题目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

[阅读应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对学生以后的朗读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2、想想问问

初读课题,有哪些疑问?(如:还有比我更弱小的吗?谁以为我是最弱小的?什么是最弱小的?)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3、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学伊始,巧妙结合课题,以“我”入手,由表及里。这样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课堂距离,又自然引入语文教学的主题;既注重课堂说话的训练,又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既是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与通道,又是实现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构建。在揭示教学课题后,学生紧紧围绕课题质疑、讨论,这同样也是语文课堂自主性的很好体现。如此,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变得积极探究、勤于思考、勇于表现。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这是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6、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语文课需要学生静心体会,这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合作、开展交流的基础。]

7、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8、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萨沙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设计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堂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借助读读、议议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一方面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新理念,一方面主张通过阅读使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萨沙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3、评点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4、齐读课题,并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所有的积淀在此倾吐,将所有的体会予以表达,将课本知识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

[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中不但要重视文章中萨沙的情感世界、精神风貌,还要着重学习者(学生)通过学习内化的情感、精神。这里主要借助于说话、写作的方法实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说话是为了积淀文本中流淌的情感因素,而习作则是倾吐学生心中积蓄的情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说课稿  说课稿词条  
说课稿说课稿

 小学说课稿

【必备】小学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展开)

说课稿

 《一分钟》说课稿

《一分钟》说课稿精选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展开)

说课稿

 消防员说课稿

说课稿推荐度:美术说课稿推荐度:《秋天》说课稿推荐度:《背影》说课稿推荐度:《海燕》说课稿推荐度:相关推荐消防员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