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推荐度:

与朱元思书教案

推荐度:

与朱元思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必备】与朱元思书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自学寻找资料,了解吴均的创作和写作特色。

2.通过课堂竞赛、导游、演讲把握文中的字词解释,解读作者对山水的喜悦之情。

3.体味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逸的高洁志向。

4.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根据以下论题搜集资料

1)吴均的生平

2)吴均的主要文学创作及代表作品

3)吴均文学创作的独特性

2、根据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选择两个论题写成200字的小论文。

3、教师评改论文,指出优劣。

4、学生修改小论文。

二、课堂活动

(一)新课导入

1、美景图片情景导入

2、你去过的景色最优美的地方是哪里?

3、美在人的眼中、心里,也在作家的笔下,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山水

(二)赛一赛:吴均知多少

1、以大组为单位接力介绍吴均的文学常识,每组每次一人,每人只说一句话,选出说得最多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2、学生接力竞赛时教师择要在黑板上板书

3、学生在接力比赛后笔记加横线的内容:

吴均,字叔痒,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还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三)说一说:小导游说富春美景

1、齐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2)边读边感悟文句之美

3)初步感知文章的大体内容

2、小导游说富春美景

1)学生根据工具书或资料口头翻译课文一遍,同桌之间相互指正。

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假想:如果你作为导游带人游览富春山水,你将怎样来有重点地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呢?

3)15分钟时间写出导游词。

要求:A、紧扣课文大意,然后大胆加入想象

B、尽量学习课文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又要适宜口语叙述。

C、选择山景或水景之一,不需面面俱到,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内。

4)导游技能比赛

学生自愿举手参加导游技能比赛,教师作为评委从反映原文精髓、想象奇特合理、口语表达流畅三个方面给小导游打分,评出最五星级导游一名、三星级导游两名,给予象征性的物质奖励。

3、教师小结,点评导游词,学生明确这些句子的大意: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显现着共同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随着江流往东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树木凭着山势,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这样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也与黄昏无异。

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有时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三)想一想;我对课文最理解

1、教师出示思考题

2、学生根据对课文的解读独立完成思考题

3、班级讨论校对,看看哪一位同学对课文最理解,表扬优秀作业

4、提示:允许多元理解,鼓励新的、合理的创见。

思考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 ,例如“ ”

2、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其中以“ ”句最传神。

3、这篇文章的结构妙在 ,使文章 。

4、这篇文章的主题高在 ,从“ ”可以看出来。

明确:

1)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语言优美、细腻,多用修辞,骈散结合,例句自选

2)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水之清澈和两岸山之高峻。例句自选。

3)这篇文章的结构妙在采用总分,使文章开篇点出中心,二、三段承上分写,条理清晰。

4)这篇文章的主题高在表心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鸟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可以看出来。

三、课后活动

1、完成同步和课后练习

2、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3、参考课文从“水”“山”对富春山水的描写,仿写西湖的“雨”或“雾”。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吴均何许人也?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诗人。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飘荡(dàng)急湍(tuān)轩(xuān)邈

泠泠(líng)经纶(lún)横柯(kē)

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学生朗读课文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三、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

[教学步骤]

一、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

第二段先写“异水“部分,再写“奇山”部分。

二、简析:

(一)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二)第二段接下来应该围绕“奇山异水”来分别来写山之奇,水之异。

1、哪里语句写“异水”;哪里语句写“奇山”呢?

明确:从“水皆缥碧”到“猛浪若奔”写的是“异水”。

从“夹岸高山”到“千百成峰”写的是“奇山”。

2、先读“异水“部分。

(1)作者怎样写“异水”,写了哪几方面?

明确:写水,突出“异”。写水色、水清、水急。

(2)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

明确:没有,“千丈”是写水深,可是“千丈见底”就是写水清了。

(3)“甚箭”,“若奔”,分别是什么意思?

明确:“甚箭”,是甚于箭,比箭还快速。“若奔”,像奔马一样。

(4)“于”字在这里省了。看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夸张和比喻。

(5)大家看看以上写异水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一句是间接描写。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最后一句是动态描写。动静两两结合,直接间接描写两两结合,所以,才如此美妙。

3、分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4、再写“奇山”部分。

(1)作者怎样写“奇山”?

启发:大家知道,山是静态的,生长时也是默默的,可是,这里24个字,就写出了夹岸高山昂扬的生命力。这种写法,叫什么?

明确:化静为动。

(2)是从视觉,还是从听觉来写的?写了哪几种景物?

明确:听觉;泉水、鸟、蝉、猿,四种。

引导:通过听觉来写的。有的泠泠作响水声,有的嘤嘤成韵鸟鸣声,有的千转不穷蝉叫,有的百叫无绝猿啼。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对吧?——大家再仔细品一品。这是一种嘈杂的气氛吗?

分析:这里表面上喧闹、嘈杂,实际上,却都是自然界的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上、官场里、商场里,那种人声鼎沸。这种嘈杂,是一种天籁之声,是上天构造大自然,让所有这些动物发出的真实的声响,是非常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马之声,也不是争权夺利之声,更不是风啸啸、马悲鸣,刀枪剑戟冲撞的厮杀之声!

师:这里的声音,都是安静的,“洁净”的。所以这是以闹来写静,或者是,以表面的繁杂来写单纯。

(3)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明确: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

小结: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能理解吗?

点拨:鸢,一种凶猛的鸟。戾,到达的意思。飞得非常高的鸢,比喻为了功名利禄而极力攀高的`人,他们看到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经纶,就是筹划,治理。筹划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这是作者的感慨。

小结:具有高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扣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5)作者是南朝的著名的文学家,博学多才,对史学有研究。他也曾经做过闲散的朝官。他曾经撰写《齐春秋》,得罪了梁武帝,遭遇了焚书免官的惩处。正因为有这样的遭遇和经历,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自然产生对大自然的留恋、向往之情。可是,这里“望峰息心”、“窥谷忘反”说的不是作者自己,而是那些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那些在官司场乃至商场中人,那些如日中天的人,他们如果见到这样的美景,一定会放弃自我的事业,迷途知返,陶醉在这富春江的美妙之中。大家考虑考虑,这是写人呢,还是写山水呀?

明确:写山水之美

(6)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主要突出富春江景色的奇异、独绝。文末点题。

(7)怎样理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作者留下这两句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乘着船,在刚刚发出那番感慨后,船继续前进,江面上又出现了一种景观:两岸高大繁茂的树木,把整个江面遮住了。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3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作为本单元第一篇选文,可见其在本单元及本册的地位。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看注释后积累课下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3、诵读课文后,谈谈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4、探究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后,做口语复述练习。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教学难点是:把握课文的主旨。谈谈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怀。

二、说学情:我任教的对象是乡镇中学的学生,学生厌学,缺少学习热情,尤其是对语文科,而对于难读难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兴趣。同时,班级人数多,且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大部分学生则习惯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甚至思维“休眠”,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

三、说教法:本文教学我采用诵读法、质疑法、辩论法、复述法及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才能有所创新。对字词的疏通,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在突破教学的难点上,采用辩论法,对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引导学生开展辩论,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行拓展训练时,采用练习法,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说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法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走进范仲淹的生活,理解作者的豪情壮志和社会责任感。

五、说设计:《与朱元思书》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疏通文字,感知教材为主。第二课时以讨论理解,拓展训练为主。教学过程分六步完成。

第一步:温故知新,激趣导入。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吗?(展示三峡风景挂图,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设计的导语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第二步: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主要掌握: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我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理解、认记。让学生大声读一读、动手写一写。这是读顺、读懂、读熟文言文的必然步骤,尤其是我们乡镇中学的大多数学生。

第三步: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2、疏通文意:A、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B、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师生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C、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D、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这一步是完成学习重点,我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实现和谐的生生、师生互动。

第四步:理解内容,欣赏课文:通过以上学习,学生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着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首先让学生背诵课文,然后抛出问题:同学们喜欢这篇小品文吗?能说出你的理由吗?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说出自己的感悟。我适当引导学生从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等方面去理解课文,去欣赏课文的美。 我设计下面问题加以引导:

1、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结构美)

2、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意境美)

3、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志趣美)

4、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语言美)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五步:探究描写,口语复述:抛出问题:同学们,假如我们是富春江漂流公司的导游,我们应该怎样向游客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风物呢?提示:

1、抓住景物的特点,突出 “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5、展开联想和想象。这一环节,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化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会复述,是学会写作的一个中间环节。

第六步:拓展延伸,比较阅读:我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我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说板书 与朱元思书

本板书反映的是本文的结构内容和主旨,力求体现板书设计的简洁性、直观性原则,旨在更好的落实教学的重点、难点。 我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认认真真地读,深深入入地想(讨论),扎扎实实地练的阅读教学规律。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想(讨论)、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与朱元思书教案  教案  教案词条  与朱元思书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美术绘画教案

元宵节美术绘画教案推荐度:大班美术绘画的教案推荐度:小班美术绘画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美术绘画教案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展开)

教案教案

 小班教案

《秋天》小班教案推荐度:我的名字小班教案推荐度:《剥橘子》小班教案推荐度:红红的发卡小班教案推荐度:雪孩子小班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精选】小班教案范文合集5篇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