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推荐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推荐度: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推荐度: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并会应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2、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提高计算正确率。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把估算与笔算结合起来,提高计算正确率,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要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

教学难点:0与一个数相乘都得0。

教学对策:创设有趣的情境,教师将任何数加0、任何数减0和任何数乘0结合在一起,为学习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作铺垫。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

1、出示小猫钓鱼图,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蓝猫钓到了3条,黄猫钓到了2条,红猫钓到了4条,它们一共钓到了多少条?

学生列加法算式计算:3+2+4

3、第二天它们又去钓鱼了,每人钓到了2条,它们一共钓到了多少条?

学生列式计算: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2×3。

说说2×3表示什么意思。

4、第三天它们又去钓鱼了,蓝猫钓到了3条,黄猫钓到了0条,红猫钓到了4条。

问1:它们一共钓了几条?

问2:蓝猫和黄猫一共钓了几条?(学生列式,教师板书:3+0=3)

问3:红猫比黄猫多钓了几条?(学生列式,教师板书:4-0=4)

5、第四天它们又去了,这一天它们一边钓鱼一边捉蝴蝶,所以每人都只钓到0条鱼,谁能说说它们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1)一条也没有。

(2)0+0+0=0

(3)你能把它变成乘法算式吗?学生跟同桌交流一下。

(4)0×3=0或3×0=0

(5)谁能说说为什么0与3相乘会等于0?学生交流一下。

二、0与一个数相乘得0。

1、除了0与3相乘得0外,你还知道谁与谁相乘等于0吗?

(1)学生交流一下,列出一些算式。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说说一些0与一个数相乘等于0的算式,如0×7为什么等于0。

(3)你发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发表意见,师板书:0与一个数相乘得0。

3、你能说出这样的几个算式吗?这些算式有何共同特点?

4、练习:0×4 9×0 16×0 234×0 839×3×0

(1)为什么你那么快就知道839×3×0的结果是0呢?

(2)789×4×3×0×7它的结果也是( )?

(3)指出:不管这个数有多大,只要它是乘以0的,结果总是0。

5、观察三个板书:你能发现什么吗?(任何数加0都得任何,任何数减0等于任何数,任何数乘0都得0)

三、应用: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1、学校体育馆有4个同样的看台,其中一个是这样的:师出示图画

6排,每排17个

(1)谁能估计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如果要求你计算,你打算先计算什么?可以先计算: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

(3)17×6=102,你再估计一下。

(4)用竖式计算:102×4

1 0 2

× 4

4 0 8

(5)积的十位上写几?为什么?学生讨论一下。

四、练习

1、想想做做第1、2题,学生完成在书本上。集体核对。

2、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找一找,错在哪里,再在书本上改正。

3、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你能估计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本书吗?能说说你的方法吗?

全班汇总计算的方法?

4、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说说已知条件,并提出问题。

五、课堂作业

p77 想想做做第4、6题。

板书设计: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3 +0=3

4-0=4 102×4=408

0×3=0或3×0=0 1 0 2

× 4

4 0 8

0与一个数相乘得0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教学成熟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教学成熟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第二段教学成熟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由于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乘法计算中相对特殊的情况,所以安排在三位数乘一位数基本笔算方法的教学之后。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小猫钓鱼的童话事情导入教学,学生感兴趣,他们在这种兴趣下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课一开始的时候我担心学生不能一下子说出0×3(三个0相加),所以我特地设计了三个2相加用2×3表示,并且顺势将题目转化成所要新学的知识,很自然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这样学生有了前面的启示,就能很容易的说出3×0并且知道得数是0。然后以此类推,学生能说出100×0也是0,逐步得出结论:0乘一个数都得0。在这一新课上,学生能很轻松地得出这个结论,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也就毫不费力。当然,0与任何数(任何数与0)相加都等于任何数,或任何数减0都等于任何数这两个知识点也进行了复习,特别是0与任何数相加都等于任何数,在笔算中需要用到。经过了几次简单的笔算后,总结了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不同类型,主要是个位有进位时,进上来的数就是积的十位,可以直接写在积的`十位,如果没有能力的同学,应该一步一步乘。通过几次笔算,有一部分学生能直接口算出得数,其熟练程度可想而知。但在练习中,有一小部分学生出现0乘任何数等于任何数这一情况,经讲解后,有改善。

课后反思:

课前部分学生已经知道0不管乘以哪个数都等于0。课堂上,出示场景图后,学生思考写出乘法算式3×0或0×3,并确认积是0。接着“想一想”中0×7和8×0这两道题,学生都可以口答各题的得数。学生能通过比较上述各题的共同特点,并归纳出:0与一个数相乘仍得0。第二道例题,我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一个看台座位的数量,有的学生说先数一数几排,再数一数每排有几个座位,然后相乘。也有很多学生说只要看第一个座位“1排1号”和最后一个座位“6排17号”,可以知道这个看台一共有6排,每排17号,所以只要用6×17就可以知道这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在作业中发现学生有0×4等于4的现象。

课后反思:

本课第一部分内容的知识,部分学生已经有所了解了。通过三只小猫钓鱼的情景图帮助学生理解0×3=0的具体含义,由0×7=0,8×0=0使学生发现0的特殊特征:0与一个数相乘得0。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与乘数中间没有0的乘法之间的不同,并抓住“积的十位上写几?为什么?”使学生认识到当个位上数相乘,三位数的十位是0的情况下,个位的进位可以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但是从作业的批改中发现有极个别学生积的十位上没有写进位而是直接写了0。

课后反思:

小猫钓鱼的故事袁老师之前跟学生讲过,所以当我出示小猫钓鱼的情境图时,学生非常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提了很多问题,引出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结论,接着出示839×3×0×7 让学生说说结果是多少,改变题目后变为839×3×0+7让学生再说说结果是多少,学生都能异口同声的回答我,最后帮他们总结为三条:第一不管多大的数与0相乘,结果还是0;第二任何数与0(0与任何数)相加结果等于任何数;第三任何数减0结果等于任何数 。教学第二部分内容时,是让学生根据图中给出的座位号能获得哪些信息,看图说信息学生已不止一次遇到过,所以很快告诉我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开始教学今天的重点,笔算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先让学生根据算出一个看台的座位数估算同样的4个站台的座位数是多少,为学生接下来探索并理解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提供了支持。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

2、 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规律。

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和以前一样,系统的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先在小组内把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

通过再次引导整理加法表时,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如:学生会发现:

第一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1。

师: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2。往下写8+4、7+5……

师:你还有那些发现?

师:你明白同学们说的意思了吗?请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学的发现开始整理,完成课本P87的表格吧!(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学生的合作。 )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再次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我们再来仔细看看从中我们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秘密,请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快乐。

板书设计 做个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作业设计 做个加法表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算理,学会求两个数的饿最大公约数的饿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和互质数,举出一组互质数

2、写出36的约数,60的约数,36和60的公约数,36和60的最大公约数

二、教学新课

1、提出问题: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用上面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很不方便,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2、教学例3

我们可以这样想:把36和60分别分解质因数,把他们的最大公约数12也分解质因数,观察以下,他们有什么联系?

观察、比较、议论:

(1)36和60的公有约数是几,全部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的.积是多少?

(2)36和60的公有质因数与他们最大公约数12的质因数相比,有什么发现?

(3)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议论。

3、巩固练习

4、试一试求下面两题的最大公约数。

5、教学例4

(1)求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2)引导学生探求观察思考

观察上面三组数和他们各自的最大公约数,发现什?

6、教学例5

(1)求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2)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这些数的最大公约数

(3)教师学生共同

(4)练一练

(5)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三、布置作业

反思:我认为这几点我做的不好:

1、没有让学生真正懂得为什么两个数全部共有质因数连乘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所以在下面的练习中学生知识照搬照抄。缺乏灵活性。

2、对于有特点的两组数:互质数和约数关系时的教学缺乏举例,与学生的自我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结合具体事物或者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周长。

2、能够计算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与其它多边图形的周长。

3、结合情境,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

建立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玩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快要举行了,蚂蚁王国正在紧锣密鼓的选拔爬行运动员,快乐和幸福两只小蚂蚁作为优胜者做最后的比赛,胜利的一个将代表蚂蚁王国参赛。它们两个分别沿着两片树叶的边线,看谁先爬完一圈谁胜利。让我们来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队胜利了。

生:不公平,幸福的树叶小,它爬一周的距离就短,所以它虽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

师:对,那么幸福和快乐沿树叶边线爬一周就是树叶的周长,那么到底哪个长呢?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认识物体的周长。

二、 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

卡片:银杏叶 枫叶

教师介绍银杏叶和枫叶的价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和审美意识。

鼓励学生动手摸一摸树叶的边线,两位同学合作将树叶沿边缘描在黑板上,介绍树叶的周长。

三、运用生活素材,拓宽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1)出示素材:各种图片、硬币、课本、汽车等

学生自由选择物品,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介绍物品的周长。如果学生选择的是实物,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所介绍的只是其中某个面的周长,而不是整个物体的周长。

(2)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物体的着手,用摸一摸、描一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给大家介绍物体的周长,可以独立活动,也可以小组协作。

4、通过比较,初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学生介绍过的图形的周长与实物相比较,如:比较车的图片和玩具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周长一般是针对平面图形或者立体图形的某个面而言的。

五、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出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六、拓展练习。

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大小。

七、解决情境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我们今天认识了周长,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的棒,那么咱们再来看一看蚂蚁王国的爬行比赛。哎呀,蚂蚁王国因为刚才同学们的一句话,现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看来还得咱们同学们出马解决才行。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生:给他们找两片周长一样的叶子。

师:你们怎么确定两片周长的叶子一样呢?我们有什么办法测量出树叶的周长呢?

生:先用绳子沿边线量,然后用尺子量出长度。

生:我只用绳子就行了,先拿一段绳子量出一片的周长,作上记号,再拿这根绳子量另外一片树叶,找到一个和它一样的树叶就行了。

生:我用软尺量。

师:同学们的办法太好了,蚂蚁王国的小蚂蚁终于在同学们的建议下进行了一次公平的比赛。你们听它们在表扬你们呢!(小朋友们,谢谢你们给我们出的好点子,你们真的太棒了。)

八、小结。

咱们今天学习了什么是周长,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都有周长,我们去量一量常见物体的周长,看哪个同学的方法最好,量的最准确。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54-56页,P57页课堂活动第1、2、3题,P59页练习十二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直尺、纸杯、小棍(1cm)、吸管。

教学重点:

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会以cm作单位掌握用直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设疑激趣

谈话: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光明木器厂准备送给我们双槐树小学一批新的课桌,课桌的宽度就跟你们现在用的课桌一样宽,你能想办法告诉木器厂的厂长课桌应做多宽吗? 你准备选用你身边的什么东西来量课桌的长度?

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文具盒量、有的用铅笔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有的用直尺量、有的用作业本量

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

学生自由量后汇报:课桌大约有2枝铅笔长,大约有3拃长,大约比2个笔盒长,大约有2个作业本那么长,大约38厘米长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奇怪,教室里的课桌都是按一样的尺寸做的,可你们量出的结果却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因为我们测量的工具不同,所以测出的结果不同。

2、导入揭题

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直尺来量物体的长度。

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请仔细观察这些商品上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火柴盒长4厘米,墨水盒长7厘米,冰箱高165厘米,牙膏盒长22厘米)。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商品常常用什么做单位来度量长度,引出并板书课题。(板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1、探究一:认识直尺

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

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尺子上有刻度,有很多数(随学生的汇报,课件显示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 (课件闪烁0刻度) 。有表示厘米的字母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板:单位: 厘米 cm)

2、探究二:建立1厘米的概念

师: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学生自己用手比出1cm的长度)

刚才有的同学比1厘米这样长,有的比的这样长(师边说边比),1厘米到底有多长? 请小朋友们从纸杯里拿出1cm长的小棍感受。

课件演示1厘米的长度。(板书:1厘米)

在自己尺子上找到这一段。 写厘米时,直接用字母cm 表示。(板书:1cm)

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厘米长,从2到3也是1厘米长。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如果学生问到1小格,教师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再学习。)小手指一节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拉链头长大约是1厘米。牙齿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手机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之后汇报,投影反馈) 。

3、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里面分别有几个1厘米? 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8厘米长?

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100厘米等大约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大致长度,与同桌的同学比一比、看一看、估一估看谁准确点。

三、实践体验,掌握方法

1、估一估

(出示吸管)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长?

2、量吸管的长度 刚才大家估的只是一个大概数,要知道吸管的准确长度究竟是几厘米长,应怎么办?学生试着用尺子测量吸管的长度,量好了可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课件演示例2:如何量铅笔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零刻度对准要量的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对的是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3、量课桌的宽

现在我们要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宽,你有办法了吗?量一量吧。学生同桌测量,量后交流,注意对误差的说明。师生共同确定把哪一个数据告诉木器厂的厂长。

四、巩固练习,实践运用(课件出示)

1、填空出示教科书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让学生填一填。

2、判断下面量法是否正确。

3、断头尺量橡皮的长度 出示没有零刻度的直尺,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用这块断尺子量出橡皮的长度。

五、总结

师:孩子们,我们这节课量的吸管的长度,以及你们铅笔的长度,橡皮的长度,这些物体长还是短?(短)。

师:对了,我们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什么做工具?(直尺)。用什么作单位?(厘米)。但如果要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以及我们操场的长该用什么工具去测量,又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这个等孩子们以后学了更多的测量长度的知识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六、板书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单位: 厘米 cm

1厘米 1cm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2、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思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揭题展标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这节课我们复习有关乘法的知识。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梳理、沟通

1、沟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1)出示苹果图,求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6+6+6+6=24

(2)用乘法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板书:4×6=246×4=244个6相加

(3)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4)意义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意义

2、读法:谁会读这两道算式?板书:读法:4乘6等于244乘6等于24

3、回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4、6叫什么,得数24叫什么?

板书:名称因数因数积

5、复习乘法口诀

(1)4×6等于24用那句口诀?板书: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2)补充乘法口诀表:

在乘法表中“四六二十四”这一横行还缺少哪一句口诀?

竖着看“四六二十四”这一列还缺少着哪句口诀?表格中缺少哪些口诀?

(3)全班拐弯背乘法口诀。

(4)对口令

二四()()十二xxx()()二十四

三九()()九六十三七八()六七()

(5)说说哪几句口诀最容易几错,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6)选两句口诀写出相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是不是所有的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不是)请按照顺序把它们说出来。

三、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乘法的意义、读法、各部分名称和口诀表,下面我们重点复习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

四、练习

1、摘苹果先说口诀,在说算式及得数。

7×98×67×63×57×56×7

3×78×59×69×82×94×4

2、填空

(1)、2×7=()读作(),表示()。

(2)、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算式()。

(3)、7×5+7=()×()。

(4)、()里最大能填几?

()×6<4331>5×()9×()<52()×8<65

3、选择题

(1)2个5相乘的算式是()

①5+2②2×5③5×5

(2)2×8可以表示()①2个8相加②8个2相加

(3)积是63的算式是()

①60+3②4×9③9×7

4、判断

1、2×5和2×5的意义不同。()

2、7×9读作:七乘九。()

3、6和8相加是48。()

五、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内容,例1教学认识图形的平移、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例2认识图形的旋转;例3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旋转90°;例4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例5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以及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这是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及其对称轴,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经历从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角度欣赏和设计图案的过程,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初步感受图形运动的结构美,体验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中,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增强对图形变化的兴趣。

四、教学关键:

1.教学图形的平移时,要将着力点放在确定平移的距离上。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充分感知图形旋转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图形旋转的概念,为进一步探索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重点:

1.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2.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六、教学难点:

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七、教学方法与措施:

1.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合理设置认知起点。

2.紧扣图形运动的最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3.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

八、课时安排:

1.平移 1课时

2.旋转 1课时

3.轴对称 1课时

4.练习 1课时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 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单位:时、分、秒和长度单位千米、毫米的认识和理解,会运用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利用所学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计量单位)想一想,本学期的计量单位包括了哪些内容?(出示全册知识结构图),在这些知识中你还有什么疑惑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二、整理与复习时、分、秒

(1)出示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看能联想起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想法,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内容包括:

①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

②1时、1分、1秒在钟表上怎样规定的;

③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做练习,出示课本132页第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汇报时,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

(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并板书:

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2)做练习,出示第132页第4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形,说说每个图形各呈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课本给出的信息,找出合适的长度单位。窗户宽120(),三峡大坝高185(),飞机每分飞行13(),小朋友每时步行3()。学生独立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后,在班内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做练习第104页的第13题。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四、解决问题

我们前面整理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下面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呈现课本第105页第15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思考,梅花鹿、长颈鹿的高各是多少?

C班内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和答案,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D学生解决第15题的第(2)小题,并全班交流。

五、全课小结

回忆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能有意识的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组织活动的能力。

2、进行有关的`思想教育,如教育学生要有礼貌,注意安全,爱护果树等物品。

二、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已把表格发给了每一位学生学生已对果园产生了兴趣,通过已经分好组的计划,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有关的信息,例如:学校到果园实践购物及费用方面,有了解大家爱吃什么,卖多少,每种物品的价钱及一共要多少元等等,这些都要学生通过自己小组的讨论而定。

X月X日:全班师生乘车来到柳埠X果园进行参观,路上,大家兴致勃勃,纷纷询问各自所带的物品及自己小组的活动计划。

以下为教学片断的梗概:

师: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美丽的果园,进了果园之后,要讲礼貌,注意安全,要爱护果树,保护好果园的环境。(在农民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也要记录有关的数据这样自然的融入到班级中去。)(电脑设计果园,教师在其中)

小A:农民伯伯,您好,我们的果园这么大,它到底大鸡长有多少米,宽有多少米呢?

农民:果园可大了,长由174米,宽有126米。

教师:那它到底占地多少公顷?(及时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沉默片刻)

小B:大约有22100平方米,我是用174第六以126得出的。

教师:大家同意吗?

小C:不对,老师问的是多少公顷,而不是多少平方米,应该是2.21公顷。

教师:这次大家同意吗?

全班:同意。

小D:果园这么大,能栽多少棵树呢?

农民:我们这里有1278棵果树。

小E:这么多,那一棵苹果树能产多少千克苹果呢?

农民:大约一棵树能产50千克。

教师: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丰硕的果实,一千无苹果按市场价能卖多少元?(教师融入其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谁能帮农民伯伯计算一下他一年能挣多少钱?

学生争先恐后的想在农民伯伯这里展示一十自己,有的议论,有的笔算,有的干脆用上了计算器)。

小F:我们知道了,现在市场价每千克苹果1.60元,照这样计算,农民伯伯一年的收入大约是102240元。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一、复习利息、成数等概念

1.做整理和复习第1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另请两名学生加以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提问:同学们准备用自己的存款做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及时表扬那些准备用自己存款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学生,适时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2.做整理和复习第2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的.意义是什么?

利息是怎样计算的?

让几名学生回答.然后将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用幻灯显示,请学生齐读一遍。板书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做整理和复习第4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另请两名学生分别对两个问题加以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3、4题。

把全体学生分或两组.一组做第3题,另一组做第4题,答案直接写在课堂练习

本上: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中间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二、复习有关利息、成数的应用题

1.做整理和复习第3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要求利息,必须知道哪些数据?(引导学生在题中找出本金、利率、时间 各是多少。)

计算利息的公式是什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公式。)。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及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的第1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教师无需用任何提示,直接让学生计算利息。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小结:我们国家还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儿童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许多小朋友都像小英一样把零用钱节省下来存入银行,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又可以把利息捐献给希望工程。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平时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为贫困地区的儿童献一份爱心。

3.做练习三的第2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教师说明:购买建设债券是支援国家建设的另一种方式,和储蓄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债券的利率一般高于定期储蓄。

抽取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巡视,等全体学生做完以后,集体订正。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到期时一共能取出多少元?所以在求出利息以后,不要忘记把本金加上。

4.做整理和复习第5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一成五是多少?

这道题里单位1是谁?

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哪种方法更简便?(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

分别请两名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分别用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进行解答,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5.做练习三的第5题。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学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词条  小学  小学词条  小学数学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推荐度:《乡下人家》教案推荐度:《乡下人家》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乡下人家》教案锦集六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展开)

教案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

《小枕头》小班音乐教案推荐度: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推荐度: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粉刷匠推荐度: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推荐度:《妈妈我要亲亲你》小班音乐活动教案推荐度:相关...(展开)

教案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框》

幼儿园小班教案推荐度:幼儿园小班礼仪教案推荐度:幼儿园小班教案反思推荐度: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推荐度: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幼儿园小班教案《相框》作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