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精选科学教案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组成等有关光的知识,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光学器材: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放大镜,也知道了凸透镜的多种光学用途:放大镜、照相机、老花镜、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还进行了许多的光学制作:小孔成像仪、万花筒、潜望镜。这对本课的学习既有知识上的准备,也有制作能力上的准备。照相机的学习既是为指导学生了解光学知识的应用和研究作准备,也是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胆地正确使用照相机作准备,是研究生活中的科学的好题材。本课后半部分是把眼睛的结构与相机的结构作合理比较,也能较好的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关注人体本身的科学,较好的体现了标准提出的“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2.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

学生准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难点: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

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4.教师设疑: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注意观察,发现什么?

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

(“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什么??”一问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讲或不讲。“还想研究什么”虽是一句套话,但确实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及引导学生探究方向的"简单有效地一招。而教师的两张照[内容来于淘-教_案-网()]片,引发了本课探讨的主要内容,照片的清晰与否首先引发对相机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学生认识照相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认识,其次,也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别是近视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识与思维方法的铺垫。这是教师主导地位,实现有效帮助的重要环节。)

(二)新授:

1.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提问: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

(2)谈话: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

(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

(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

(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

(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师板书:照相机: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

机身(暗箱、快门、扳手)

胶卷

2.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讲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

(2)提问: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

(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之板书,将相机之凸透镜、暗箱、底片,与眼睛的晶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

(4)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突出教材27页的基本内容。)

(5)教师板书:眼睛: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3.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

(1)观察与探讨: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教师小结:瞳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伤害眼睛。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

(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的眼睛的特别之处?学生回答。

(4)比较:对照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瞳孔相似?

4.制作眼球模型

(1)提问:你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个眼睛模型吗?

(2)师生讨论,得出基本方法。

(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七、课后延伸:

1.观察猫眼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

2.采访照相馆与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机信息。

八、板书设计:

6.照相机和眼睛

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

照相机:机身(暗箱、快门、扳手)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不同的动物喜欢持不同的食物。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20多种,分散在四周,青草、竹子、桃子、骨头、玉米等图片。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斗喜欢去动物园,现在动物园来了新朋友。

听:旺---旺—旺谁来动物园啦?鼓励幼儿说完整的话------小狗来动物园啦。

看:(师表演动作)谁来动物园啦?鼓励幼儿说出小猴来动物园啦。

猜: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是粮食,密林中安家。

评析:通过听声音、看动作、猜谜语把小动物小狗、小羊、熊猫、小猴、鸽子、牛等动物引出来,一下子就把幼儿带到了动物世界,激起他们的兴趣。老师简单的问题谁来动物园啦,幼儿容易回答。,贴近生活的实物让幼儿很快找到了说话的感觉,为下步幼儿说更多更好的话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2.找朋友,感知发现

(1):认识食物

师:饲养员叔叔给动物准备了好多吃的。

出示:这是什么?(这是小草)这是什么样的小草?鼓励幼儿说出更多的句子。

逐一出示竹子、桃子、骨头、玉米等图片,用多种形式说出这是什么

评析:通过说这些食物,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还可以在幼儿之间做一个示范,幼儿之间互相学习。

(2)动手操作,把食物送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师: 你把什么送给谁?

另师:谢谢你把嫩嫩的小草送给我。引导幼儿说出不客气

同样的方法把食物送给其他小动物,老师可以扮作小动物说谢谢,幼儿可以扮作小动物说谢谢,也可集体说不客气。

评析:本环节设计了教师示范、幼儿师范、师幼之间的互动,多种形式让幼儿说出完整的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内容,学会交往中使用礼貌语言,对发展幼儿的语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介绍朋友,进一步感知

师:你的朋友是谁,他喜欢吃什么?让多名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并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说。

师:谁还能说得更好?

语言能力实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师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通过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幼儿即了解了动物吃什么又发展了语言。

3: 组织讨论,扩散思维

师:动物园里还有那些小动物,它们吃什么?和你最近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 指名幼儿回答。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结:了解动物吃什么可以听别人说,可以看书,可以看电视,还可以自己观察,有很多方法。

师:你想知道小蚂蚁小青蛙吃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让幼儿多说。

师:现在把你喜欢的小动物请回来,告诉大家它吃什么?

评析:通过讨论,了解熟悉的.动物吃什么,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知道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方法,从而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

4:动物分类,提升经验

师:动物园来了这么多新朋友,咱们小朋友给它们开个庆祝会,看看你的朋友应该坐几号餐桌,为什么?

出示三张餐桌图画,先让一位能力强的小朋友放 说一说为什么?然后让每位幼儿都把自己的动物放到餐桌上并说一说。

教师边总结边提问1号餐桌上的小动物吃草、蔬菜这些植物,我们叫它草食动物,2号餐桌上的小动物吃肉 我们叫它什么(肉食动物),鼓励说的好得小朋友,谁能给三号餐桌上的小动物起个名字?教师提示三号餐桌上的小动物既吃植物又吃肉(杂食动物)。

评析:给动物分类即是对原有经验的再现又是对新知识的提升,语言能力更是得到提高,因为句子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

5: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小动物吃什么,可动物非常多要想知道更多的动物吃什么,就需要小朋友想办法,咱们要看谁发现的多谁知道得多,告诉小朋友们。

评析:本活动把训练幼儿的语言贯穿始终,幼儿的语言得到扎实的训练,句子有短到长,内容有少到多,教师提问简洁明了。在培养探索动物奥秘兴趣上也给与一定方法和指导,幼儿易产生了兴趣。

科学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

1、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曾安排的观察动物的任务,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个观察情况吧

2、汇报交流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3、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4、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5、教师提示:我们已经研究了鸟、昆虫、一些哺乳动物,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其他类型的动物,你还了解哪一类动物呢?

6、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

学生交流

学生代表汇报

学生纷纷发言

课前提前安排学生观察动物,对学生学习这节课作了重要铺垫。

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

适时评价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

活动二:认识动物的特征

1、布置探究任务:观察昆虫、鸟、哺乳动物之外的其它动物

2、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动物进行观察,观察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观察后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3、布置学生讨论交流,分组探究

(鱼一个小组,两栖动物一个小组,爬行动物一个小组,共三个小组)

4、根据观察讨论的"结果,分组填写观察记录(各个小组填写各自的记录表,动物类别不同表不同)

5、组织学生汇报小组填写的记录

6、教师提问:你能按照特征给他们分类吗?

7、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类交流

活动三:

1、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这类动物的特征相似?你还了解这类动物的哪些知识?

2、组织学生交流

3、你还了解哪些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它们为什么属于这类动物呢?

学生纷纷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分组探究

小组填写观察记录(适当引导)

学生汇报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分类

学生交流

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引导)

学生重视观察的注意事项,也让学生学好科学养成良好得习惯。

在让学生记录汇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知红黄绿,体会色彩美。

2、可以在教学中找着与其相应的色彩,加强对色彩的认知。

教学要点:认知红黄绿,体会色彩美

教学难点:能找着相应色彩

教学过程:

一、导出教学幼儿教师展示3张大圆,提问是啥色彩?要点认知红黄绿三种色彩。

二、找寻对应的色彩,加强对色彩的的"认知

1、游戏“小圆孩子找母亲”。

先请孩子说一说身上小圆的色彩,接着依照幼儿教师展示的大圆色彩依照幼儿教师口令如:“红色小圆孩子学小兔子跳到母亲周围”,“蓝色孩子学小鸟飞到母亲周围”等,加强对色彩的认知。

2、游戏“大灰狼来了”

(1)、(先在地面上铺好与孩子人数相等的杂志,杂志上各自画着三种色彩的大圈圈),小圆孩子听Music在场所四周漫步,Music一停大灰狼就来啦,小圆孩子得立刻找着一個家躲起来,不然就要被大灰狼捉住啦。(孩子游戏两边)

(2)、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启发小圆孩子找对应色彩的大圆母亲。

小圆孩子等Music一停得找着与自个儿色彩一样的家躲起来,不然還是要被大灰狼捉住。(孩子游戏两边)

三、大灰狼被撵走啦,孩子听Music跳舞庆贺完结。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发现物体的特征》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起始课。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是物质存在的具体形式。小学生需要从发现物体的特征开始认识各种材料,再从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这个过程是符合他们的认知需要和年龄特点的。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描述特征来探究常见的物体,利用感官观察8种常见的物体,初步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来观察、描述并记录物体的基本特征。

教科书共3页,分为3个部分。

l.聚焦

这部分内容有两个问题,前一个问题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后一个问题既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又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观察自己周围的物体并描述它们。这些问题,即可以帮助教师在探究活动开始前调查学生对物体的原有认识,又可以为学生接下来认识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

2.探索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含一个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对8种常见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教科书首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用自己想到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这样可以了解他们已经知道的描述性词汇。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儿童的语言使之发展成为科学词汇。

接着,教科书提示了科学观察的步骤和方法——选择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进行观察、比较。教科书中的4幅图分别提示了4种比较和观察的方法:通过看,比较颜色或形状;通过闻,比较气味;通过看和摸,比较是否透明或光滑;通过掂,比较轻重等等。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能较为全面地从各个方面描述物体,并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描述加以规范和提炼,最后在记录表中呈现科学词汇。必要时,教师要对一些比较难懂的词汇进行解释。另外,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3.研讨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讨论问题。第一个问题,主要提示学生回顾自己是如何观察物体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利用感官来观察物体,即看、闻、摸、掂等,也可能会强调是通过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来观察的。此时,教师可以进步询问学生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物体的特征的。第二个问题,主要提示学生反思描述物体特征的角度,从这些角度可以更好地描述物体,比如可以从颜色、形状、轻重、是否粗糙、是否透明等方面进行描述。学生提到的描述物体的角度可能不同于教科书中所提示的,但只要是合理的,教师都可以将其汇总在班级记录表中。另外,这张班级记录表将贯穿整个单元,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科学词汇。在描述物体的特征时,要引导学生使用轻、重、粗糙、光滑等科学词汇。

【学情分析】

学生们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他们对这些物体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比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对于可以从哪些方面全面地描述物体,如何科学地运用词汇,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怎样判断物体是轻还是重,用什么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伊始,学生会产生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

经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但是在描述物体特征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将物体特征和用途混淆起来。比如描述铅笔盒,学生较多描述有装文具的长方形盒子,装文具是用途,长方形才是形状特征。所以在这节课中,首要让学生分辨特征的描述不能混入用途;其次,学生在描述物体特征时,往往只关注一两个点,在其他同学描述完以后才能去寻找未被发现的特征,所以本课还需要针对一个物体,让学生从多维度描述特征,并记录下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1.小组: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套

2.全班:《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3.个人:“轻重”两字打印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

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探索1:单个物体观察(预设10分钟)

1.认识几种常见的物体

过渡:老师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

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2.激趣: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

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讨论:万一几个人要观察同一种物体,那该怎么办?(引导:可共同观察,但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4.组长领取实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5.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

三、探索2:两个物体比较观察(预设18分钟)

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

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

闻一闻:气味

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

掂一掂:轻重

[说明:观察方法后的特征不要求全部罗列,只要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概括就可以了。活动手册最后一面没有“轻重”,老师可以提前做好打印,分发给学生

2.活动手册指导说明

翻开活动手册第1面,要求学生先写上日期,再说明“水”和“空气”这两列以后再补充,然后指导贴图,并提示可以更改物体的名称,把“木块”改成自己观察的其他物体。

3.强调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比较观察。

扶:抽2个学生进行对比观察演示,并指导粘贴或书写记录。

4.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和记录。

四、研讨(预设7分钟)

1.展示学生的活动记录,填到全班记录表上,有争议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2.机动:你有什么收获?还想研究什么?

【板书设计】

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较厚、较薄,有颜色、无色

闻:有气味、无味

摸:粗糙、光滑

掂:较重、较轻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学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观察研究水的物理性质;

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水”;

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发现探索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和材料准备: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水的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水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下一课时将作主要研究)

注意点:观察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

课前准备(每组):矿泉水、牛奶、有色饮料(芬达)、透明玻璃、一次性塑料杯、塑料吸管、黑瓶子(分辨演示:黑瓶子内装:沙子、 醋、牛奶、酱油、糖水、酒、矿泉水、食用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板书篆体的“水”

2、古代的人通过观察水,发明了“水”字,我们今天也来认真地观察水,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呢?

板书:一杯水的观察

[评析:从篆体的水字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吸引到课堂中来,学生对于这个字的观察和猜测也经历了一个简单的研究过程。把科学的理念和古代的灿烂文化有机结合,有新意。]

3、用感官观察水

1、每组桌上都有一杯水,你准备用哪些感觉器官来观察这杯水呢?

2、学生汇报;

3、按学生说的顺序板书;

4、这么多方法,可老师只给你一杯水,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顺序?

5、老师调整板书顺序;

6、马上要开始实验了,组里可以分工合作,定两个人记录。好,开始实验吧!

7、学生实验,老师巡视;

8、学生汇报;

9、到现在为止,你认为水是一种怎样的东西?

师选择性板书: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

[评析: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是这个学期重点要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先自由地发表想法,说说准备用什么感官来观察一杯水,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观察是要按一定顺序的。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课堂上有所提高和收获。]

再用感官,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教学过渡:

教师:(出示玻璃)这个东西也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呀,它也是水吧?

学生:不是。是玻璃。

1、那玻璃跟水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我们可以继续用感觉器官,把玻璃和水进行比较,这样就能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比较

2、接下来我们就用比较的方法继续观察和研究水;

老师这里有几组东西,小黑板出示:

实验一:玻璃和水比较;

实验二:牛奶、芬达和水比较;

实验三: 两个瓶子里的东西比较(有一瓶是水)

3、各组可以自由选择做哪一组实验,要求运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发现水和这些物体在哪些方面有不同点?其中实验三不能打开瓶子。如果觉得实验有困难,可以参考老师的实验提示卡。各组组长上来领实验器材、和提示卡;

4、学生做比较实验。老师巡视;

5、各组交流;

(1)实验二请一个小组整个小组汇报。(组内成员互相补充,其他组有什么新发现也可以补充。)

(2)实验一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交流。

(3)实验三,老师请其他组的一位代表采访做实验三的同学,看他们是如何不打开瓶子就知道是水的;

6、老师:大家真聪明!很会做实验,很会研究,真像一个个小科学家呀!

谁来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你认为水是一种什么东西?

[评析:三个对比实验的设计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进行自主地选择,也使学生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而不是浮于表面的观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得到最大的收获,所以我让学生从三个实验中任选一个实验。后面的交流使学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三个实验,可通过其他组的不同形式的汇报和相互交流也能从中收益。在一个个对比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水的.认识也逐步完善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的概念是在实际的实验中逐步生成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增强了知识的实践性。另外,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提示卡给实验有困难的同学提供了帮助,真正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巩固加深认识,课堂延伸

1、今天同学们运用感觉器官研究了水,发现了水的不少秘密。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这些瓶子中间只有一瓶是矿泉水,谁能把它找出来?

2、出示瓶子,请一位同学上来。

(1)能先不打开瓶子吗?

(2)注意点: 闻:指导闻的方法。

尝: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尝的哦。

(3) 表扬奖励。

3、今天我们的研究用了身体的哪些器官?

4、人体的器官真神奇呀,帮助我们发现了很多奥秘,我们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5、水的秘密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继续研究。可以做实验(但是要注意安全哦),可以看书查资料,还可以上网。

[评析:最后的游戏性实验无疑使学生兴趣盎然,不管能否找到那瓶水,学生都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而且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说不定有的孩子课后还会找别的液体继续探究。老师最后的总结也不是终止这堂课的研究,而是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课虽然结束,新的研究也许又将开始。]

四,教后思考:

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能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本课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两种或几种液体的比较,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事物。三年级的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他们的观察往往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吸引,探究的开展随兴所至,探究过程简单、短暂且不严格,这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向更深层次研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观察,从而发现更多水的秘密。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开放性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体现《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1、 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科学课上册教材将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这个单元提出让学生学会运用感觉器官,在实验条件下进行观察,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体验从中的乐趣。

2、 体现探究活动的整体结构效益。本课试图通过良好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科学探究活动发挥结构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本课的探究活动都是以四个观察活动的形式展开的,前一个活动是寻找基本的性质,形成初步的概念,后三个活动是思维的碰撞,是运用多种感官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进行比较,体现探究活动的层次性和严密性。

3、 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通过儿童身边的一些液体进行科学的探究,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走近课堂,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 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 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 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 投影机

活动目的

1.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 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 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 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 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一、 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

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 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

1. 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 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 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 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

(发散性思维)

三、 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

1. 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

2. 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

3. 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

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 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

1. 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2. 请小朋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

3. 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秘密告诉兔妈妈和小兔。

五、 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1. 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 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 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幼儿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科学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调查、讨论,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2、难点: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时,对植物各部分的名称有所认识。

三、教学准备。

一些植物或图片、课前收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植物对人类的多方面贡献。

1、讲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生命的.物体,包括哪些?

2、提问:在动物和植物中,你认为谁和我们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3、学生回答。

4、讲述:大部分同学认为植物同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吗?

5、小组讨论。(可以结合书上插图或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二)认识植物的局部。

1、讲述:在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都谈到了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你能说说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吗?

2、根据学生发言,把植物的名称写在黑板上或贴出相应图片。

3、以橘子为例,提问:橘子是大家爱吃的水果,我们是不是把整个橘子都吃下去呢?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

(三)认识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

1、讲述:

刚才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可能被我们食用,它们含有不同的营养,而这六个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请看p17,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图,在它的生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实,其他植物一般也有这些部分。你能说出一些吗?

2、请你在活动记录上画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外调查

调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分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

预设:

1、(我们的种子都发芽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准备填实验记录)。

2、我们的种子为什么沒发芽?(找岀原因填在实验报告里)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组长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填好表后,由组长负责收集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息分类。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每组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向同学汇报,认真听取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猜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五、阅读并记录、

1: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1、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2、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称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3、是充足的氧气。

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够针对问题大胆地提出猜想。

2.能够利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滑轮的秘密。

3.能够想到利用滑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滑轮的探究兴趣。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发现动滑轮与定滑轮的不同作用。

教学准备:

师演示实验材料

课件(利用滑轮工作的生活实例)演示用滑轮实验套材。

分组实验材料(四人一组)动滑轮,定滑轮,支架,测力计,钩码,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生:喜欢。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①起重机吊重手②升旗仪式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知道起重机是怎样吊起重手的.吗?国旗又是利用什么装置升上去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滑轮兄弟的秘密。

板书课题 滑轮兄弟

二. 探究过程

师生演示实验

师:请同学们分组实验

1. 组装定滑轮

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师巡视观察,如果是个别问题,适时指导,如是普遍问题,师则演示指导。

师:先直接称钩码的质量(重力)

再用定滑轮,用弹簧秤拉钩码看数据。

观察比较,填表,思考,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

2. 组装动滑轮

师:请同学们先看一看P31插图,你会使用动滑轮吗?

生:会。

师:好。请同学们再分组实验。师巡视观察。

①生直接操作。(只秤钩码)

②提请学生不仅要秤钩码,还要秤滑轮观察比较,填表,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省一半的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3. 组装滑轮组

师:如果在实际生活中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你能做到吗?

生:能。

师:请看课本P32插图,你会做吗?

实验开始。师巡视观察。

三. 课堂总结

师:今天的实验做得很成功,谁知道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生: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师:很好,那么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呢?

生: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师:滑轮组又有什么秘密?

生: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科学教案  教案  教案词条  科学  科学词条  科学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诗优秀教案

香菱学诗优秀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诗两首优秀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展开)

教案教案

 有教无类教案

有教无类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教无类教案,...(展开)

教案教案

 中班教案

《蚕宝宝》中班教案推荐度:爱护环境中班教案推荐度:国庆假期中班教案推荐度:全国爱耳日中班教案推荐度:《病毒快躲开》中班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中班教案范文合集5篇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