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推荐度:

小学一年级字母设计美术教案

推荐度:

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学歌》教案

推荐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推荐度:

小学一年级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实用】小学一年级的教案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8,会认8个生字。

2.明白“跳礅上的歌”是什么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品质。

4.激发兴趣,导入情境,从“快乐”引申帮助理解课文,通过分析、比较进行思想教育。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领悟“跳礅上的歌”的含义。

2.体会最后一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生字,记住字形。

2.初步熟悉课文内容。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有一群农村小朋友,他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一条小河。小河上没有桥,要过这条小河只得踏着河里的条石排成的`跳礅儿。晴天过河还好说,阴雨天过河麻烦就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跳礅上的歌》,看看这些农村小朋友是怎么过河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留意课文中的生字。

2.老师范读课文,请学生们将生字标上记号,标出自然段序号。

3.用自已的话说说读完课文后懂得了什么。

三、读准字词,记忆字形

1.自由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该怎么分辨?

2.“朝”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zhāo”不读“cháo”。“涨”也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zhǎng”。“映”和“更”不要误读为前鼻韵母“yìn”和“gèn”。“深”是前鼻韵母,不要弄错读成了“shēng”。

3.我们一起把这些易读错的字音读一读。

4.识记字形,交流各自记住字形的方法。左右结构:朝、映、踏、深、渡、船。左中右结构:涨。独体字:更。

四、认读生字,巩固识字

1.出示卡片。

dūnjiàncónghúnzhuóxuánwō

礅键淙浑浊旋涡

2.用上面的拼音辨析它们的读音。

3.小组读、男女生竞赛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五、自由读课文,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跳礅上的歌”是什么意思。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品质。

一、检查生字,复习巩固

1.指名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其他同学在下面写。

2.请学生分别说出“朝”“深”的不同读音。

3.学生互助纠错,老师重点指导易错字。

二、导入新课,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揭题导入:“跳礅”是什么?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

过跳礅的时候,大哥哥、大姐姐(或老师)会有什么表现?他们会说些什么?趟过小溪后,我们是什么心情?会怎样表示感谢……

4.自学最后两个自然段,再与第2自然段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虽然时间、天气不同,过跳礅的方式不同,但师生之间团结互助的情谊始终不变。

5.读第4自然段中“唱着一支赞美的歌”,体会蕴含的感情。

三、朗读指导

1.让学生反复读,自读自悟。

2.老师导读,重点答疑。

3.小组竞读,整体提高。课文第2至4自然段在情感上步步推进,朗读时要读出讴歌、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过跳礅的时候,大哥哥、大姐姐(或老师)会有什么表现?他们会说些什么?趟过小溪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会怎样表示感谢……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和运用词语。

2.字、词、句子的训练。

一、识字加油站。

例:云+力=()()日+()=()()纟+()=()()

阝+()=()()亻+()=()()礻+()=()()

二、选字填空。

深升

1.太阳慢慢()起来了。

2.小河的水真()啊!

在再

1.你现()还好吗?

2.()见了,朋友们。

三、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朝{涨{

四、照样子填空。

例:一()小溪一()跳礅一()黑色的琴键

一()渡船一()赞美的歌一()有趣的故事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8和9的组成P55 P60 3、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准备:

星星,课件

一、引入

课件出示:蔚蓝的天空上星星在闪,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摆成两份,如果是你会怎样分呢?

学生看课件,背景乐《小星星》

二、新授

1、请你拿出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你能分几种?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汇报,说一说你分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每一种分法吗?

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

如果是9颗星星,又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出示课件演示9的分成,学生填书上的空。

2、读一读

学生互相读8、9的分组成

3、做游戏

4、猜数

5、拍巴掌

6、小猴跳

三、练习

1、P55做一做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

2、P60 3 4 5 6

3、小黑板出示

4、成找朋友的游戏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45~46页及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背诵6、7的组成及分解

二、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大家会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6和7减几的减法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2.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图片,左边4个梨,右边两个梨

师:同学们,老师把一些梨的图贴到了黑板上,你们看看,老师是怎样摆这些梨的?

生:左边摆四个,右边摆两个。

师:那么一共有几个梨呢?怎样列式?

生:一共有六个,4+2=6

师: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

生:4表示左边4个梨,2表示右边2个梨,6表示一共有6个梨。

师:4+2表示用左边的梨加上右边的梨,也就是从左边加到右边,我们得出了算式4+2=6,那么如果我们从右边加到左边呢?该怎么列式?

生:2+4=6

比较:看的是同一副图,为什么却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先让学生自由讨论)

总结:虽然看的是同一副图,但是由于看的方向不一样,梨的排列顺序不一样,从左往右看,梨的排列是4和2,从右往左看,排列顺序是2和4,现在请同学齐读两个算式。

师:这两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生:等号后面的数都一样。不同的地方是,2和4的位置调换了。

总结:从这副图,我们知道了,一副图可以列两个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师:为什么4+2=6,你能从组成里想想吗?

生:因为4和2组成6,所以4+2=6

师:你能从6的其他组成里,列出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吗?得数是7的呢?

(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7的组成,自己列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培养了孩子自主探究的能力)

2、根据一副图列两道减法算式

出示6个苹果,左边1个,右边5个,中间画一条虚线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这副图和刚才那副图有什么区别?

生:中间多了一条虚线。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看看,这条虚线把苹果分成了哪两部分?

生:左边一个,右边5个。

师:(用手遮住左边的1个)现在老师遮住左边的一个苹果,也就是要去掉一个,去掉,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减法?

师:回答正确,同学们记住,做减法时,一定要拿总数去减。这里的总数是6,所以要用6去减,去掉几个就是减几。现在我去掉左边的一个,怎么列式?

生:6-1=5

(板书:6-1=5)

师:刚才老师是去掉左边的一个苹果,如果我现在去掉右边的五个苹果呢?怎样列式?

生:6-5=1

师:回答得真棒。同学们,我们计算6-5和6-1时,怎么想比较快?

生:6可以分成5和1,6-5=1,6-1=5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能根据6的其他分解,列出其他的减法吗?根据7的分解呢?你能列出吗?

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左边画3颗星星,右边画四颗星星,先请学生根据图意列两道加法算式,再在中间画一条虚线,请学生列两道减法算式。之后小组交流,请小组派代表起来说结果。

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6和7的加减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根据一副图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今天,我们又掌握了新知识。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小作者的家乡在——(生接读),那里有——(生接读)的石榴园。什么叫“驰名中外”?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块去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看一看!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师出示开满了花的石榴树。请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读好“火红的石榴花”)

让我们再走得近一点去看!(师出示一朵石榴花。)你瞧它长得特别象什么?你把它说得真是太可爱了,谁能读好这句话?师出示:“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2、这么可爱的花儿可不是一天两天就长成的,它们可是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才从石榴树上长出来的,请你赶紧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春天的时候石榴树发生了什么变化,到了夏天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3、同学们,你们瞧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生接读),长出了——(生接读)。这叶儿长得怎么样?老师送给小朋友一个词语“郁郁葱葱”。(读好词语。

4、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师多媒体演示)同学们,开了这么多够了吗?再开一些,够了吗?还不够?为什么?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5、这么多的`花,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教学”热闹”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秋天到了,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的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这些小石榴是怎样长大的呢?谁能为我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找找答案!(教学“石榴一天天成熟,一天天长大。”)

2、A老师说是“石榴一天天成熟,一天天长大”?可以这样说吗?为什么?

你们说得真好,真爱动脑筋。

B那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呢?

相机出示“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C你能给这些石榴娃娃从小到大排排队吗?师出示石榴标签

排得对吗?对极了!你能看着这些石榴娃娃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它们成熟的过程吗?石榴娃娃都在为你喝彩呢!

D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话,你看:“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黄中带红,青中带黄,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你能发现什么不同吗?

这样写是不是也可以呢?

你们说得对极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用词如此准确,这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让我们再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4、最后石榴娃娃都熟透了,你们想看看熟透的石榴娃娃吗?

师出示图片。瞧,你觉得他们像什么?这么可爱的石榴娃娃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呀!这么惹人喜爱的石榴娃娃,我们看了,心里怎能不喜欢?你能读出自己的喜欢来吗?

5、我还知道这些熟透了的石榴娃娃迫不及待的想见人们呢!你知道老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吗?“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怎样叫“急切的扒开”“向外张望”?谁可以来学一学?能读好这两个词了吗?假如你就是这些石榴娃娃,会说些什么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学到这,你想对石榴娃娃说些什么呢?让我们一块儿来美美的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吧!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么可爱的石榴娃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剥开它的外衣去瞧一瞧吧!瞧——————师出示实物。

2、你能说说你看到的石榴籽吗?它们是怎么样的?相机教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紧偎”

能读好这句话吗?

3、想尝尝吗?我知道同学们肯定都早已尝过石榴了,但是今天你尝的石榴很特别,是老师给你的,我只给你两粒,而且这两粒可不是白给你尝的,尝了之后你还得告诉我你感觉怎么样?4、这么好吃啊,老师的口水都快被你说得流出来了,一块来读读这句话吧!

5、好吃的石榴应该让没尝过的人也尝一尝,同学们能不能为它设计一句广告语,让所有的人听了口水都会流出来!比比谁的本事最大!

太好吃,让我们再来品尝一次石榴吧!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结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同去领略了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的风景,给你留下了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既然印象这么深,那就让我们再稍稍停留一会,再去领略一下!齐读全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教案  教案词条  年级  年级词条  小学  小学词条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中班教案

《蚕宝宝》中班教案推荐度:爱护环境中班教案推荐度:《病毒快躲开》中班教案推荐度:幼儿园中班教案推荐度:全国爱耳日中班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必备】中班教案模板集合...(展开)

教案教案

 中班教案

《蚕宝宝》中班教案推荐度:爱护环境中班教案推荐度:全国爱耳日中班教案推荐度:《病毒快躲开》中班教案推荐度:幼儿园中班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精品】中班教案锦集七篇...(展开)

教案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推荐度:大班语言教案《拜年》推荐度:《鲁班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推荐度: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做哥哥了》推荐度: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推荐度:相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