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代诗歌鉴赏1

一、教学目的

明确古代诗歌鉴赏的考试内容: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方法:分层探究法

三、教学程序:导——练——矫——结

教程:

导语:高考诗歌鉴赏一般考查对关键词语意义的理解、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语言技巧的赏析,近几年的高考古诗鉴赏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诗眼”的理解、形象的赏析、意境的领悟和艺术手法的评价,其复习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方法提示一:抓诗眼——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全诗意境展开的总纲,是情感的脉络。因此,抓住诗眼,就能扣住主旨答题,把握了诗歌的灵魂。

典题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歌一、三句写景,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及答案:“冷”和 “凉”用得最好。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景,很好地衬托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二)雪晴晚望 贾岛

倚仗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闻打暮天钟”是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及答案:是全诗的诗眼。因为,这句用在篇末起着点活全诗的作用。前七句都是写静景,是望景。“闻打暮天钟”写一声清脆的钟声,由视觉转到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了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局面。在这充满山野情趣的诗境中,似乎隐隐吐露出诗人“归卧故山”的思想。

方法提示二:析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反映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寄寓着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融入历史文化内涵形成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或者情景交融拓展为具有深刻内涵的意境。阅读答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析诗人描绘的生活图景,领悟蕴含在其中的情趣和理趣。

典题练习:阅读下面几首诗歌,然后按要求答题。

(一)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诗人用近乎绘画的手法,抓住了几个典型的画面,这些画面的特点是 。

解析: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答案:色彩鲜丽、情调清和。

(2)通过这幅图画,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你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

解析:夏日午时,烈日当空,树阴匝地;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亭台楼阁由于微风的拂动也随之晃动,让人感觉到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使人精神为之一爽;至于晴空骄阳下,绿树浓阴间那悠长的蝉声,只有留待大家去玩味了。透过这幅清幽美丽的图画,我们仿佛看到那个充满情趣的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答案:这是一幅描写夏日风光的图画,通过这幅图画让我们体会到诗人热爱山林的情趣,以及对闲适自在生活的追求。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①二十三年:指刘禹锡于永贞元年被贬出京,到宝历二年回京这段时间。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全诗的情感主旨所在,诗句的含义是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沉舟侧畔,有千帆竟发;病树前头,正万木逢春。表达诗人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

(2)第三联是广为传诵的名句,但已赋予新的哲理,你认为今天它主要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陈代谢是不可逆转的规律。

方法提示三:赏技巧——在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风格流派、意境创造等。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见的表现手法为:烘托、用典、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修辞方式为: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等。风格流派有清新飘逸、沉郁顿挫、平和冲淡、委婉含蓄、清新质朴、简洁明快、豪放、婉约等。了解了这些,有助于我们准确的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图,体会诗人的感情、气质、艺术素养以及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

典题练习:阅读下面几首诗歌,然后按要求答题。

(一)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解析: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这句词点示了全词的内涵。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

答案: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

(二)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阁,苦竹丛深日向西。

注:①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②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

因此诗,诗人被冠以“郑鹧鸪”的称号。简要分析诗人写鹧鸪有什么高妙之处。

解析及答案:全诗紧扣鹧鸪来写,不但写出了鹧鸪的形状、习性,而且将鹧鸪的叫声与帝舜二妃及屈原的悲愁故事相结合、与游子佳人的伤感情事相结合,放到一个荒江野庙、雨昏花落的环境中来描写,自然形成了一种凄迷悠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样就深刻地传达了鹧鸪这一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独特的悲剧意蕴,感人至深。

(三)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港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有人评这首诗写菊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这是一首咏菊诗。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未离开菊花,开篇写菊花的貌不惊人(“比蓬蒿”、“近鬓毛”),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质,点出咏菊的主旨。

(四)碧瓦 范成大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注】范成大,南宋著名诗人,曾作为南宋使者被派往金国。在金主面前“词气慷慨”,“全节而归”,为朝野称道。

简答: 这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吗?为什么以“碧瓦”为题?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析及答案:这是一首写景小诗,但又不全是。诗以《碧瓦》为题而不是以《暮春即景》为题,暗示由碧瓦想到雕梁画栋的豪宅。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在绣幕遮挡的碧瓦楼前,偏安江南的王侯显贵们醉生梦死,耽于享乐。末句“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人无计留春住,南宋王朝衰败的局面又是可以挽回的吗?诗人以景写情,含而不露,构思精巧。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比较鉴赏题的解答

方法提示:如果题材相同或艺术技巧相同,那么关键在于找出思想情感不同的地方,或找出艺术风格不同的地方,反之即使思想情感相异或风格也迥异,则可找出艺术技巧相同的地方。总之,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是基本方法。

典题练习

(一)比较鉴赏下面的唐诗和元曲,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①辽西:即辽河以西,今辽宁省西部。

〖中思·喜春来春思 胡祗適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1)比较《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和《春思》中“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写黄莺的目的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春思》一句写黄莺是为了展现黄莺欢唱中的美好春景,表现了一种闲适、喜悦的心情。(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角度答亦可)

《春怨》一句写黄莺是为了表现少妇不愿意让黄莺来惊扰她的美梦,抒发了她对征戌亲人的思念之情。(从“怨恨战争”方面答也可)

(2)《春怨》和《秋思》在语言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案:活泼生动,口语化。(意思相同即可)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红叶 唐·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 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

(1)韩氏诗运用了 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 与韩愈诗中“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的写法相近;元稹诗则采用了 手法写宫女命运,和陆游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写法相似。

(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请简要说明。

答案(1):托物言情(寄情于物) 委婉、含蓄 乐景写哀(反衬)

答案(2):不完全相同。两首诗都表现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无可奈何、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 王维

荊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道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王诗中的“湿衣”和张诗中的“沾衣”含义相同吗?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王诗中的“湿衣”是幻觉、错觉,湿人衣的是山中的翠色,作者抒发了那浓翠的山色给人带来的浸染、滋润、细雨湿衣似的凉意美感。张诗的“沾衣”却为实写,是说大山云深之处,即使天晴无雨,也会因为湿气沉沉而打湿游者的衣服,它展示了云深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

(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农家望晴 壅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①早晚回:何时回。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这两首诗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答案不超过20个字)

答案:表现百姓生活的痛苦,表达诗人深切的同情。

(2)范诗多处运用对比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作具体说明。

答案:“江上”和 “舟中”两种环境,“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吃鱼人和捕鱼人两种生活的强烈对比,“一叶舟”和“风波里”的巨大反差,饱含了诗人对渔民的关切和同情之心。

(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那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④。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⑤梗犹泛⑥,故园芜已平。烦君再相警,我亦举家清。

①西陆:指秋天。

②南冠:代指囚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③玄鬓:古代妇女发式“蝉鬓”,又黑又光润,缥缈如蝉,故称。玄,黑色。这里代指蝉。

④白头吟:乐府曲名。鲍照等曾以此曲作诗,自伤清直却遭诬谤。

⑤薄宦:官职卑微。

⑥梗犹泛:《战国策·齐策》载土偶与桃梗对话,土偶曰:“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火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此处喻指四处漂泊。

(1)两首诗中蝉的形象与诗人各自的身世有哪些相似之处?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骆诗借秋蝉因露重风高而难飞难鸣,喻指自己忠直高洁而横遭诬陷,身陷囹圄。李诗以蝉的高栖难饱,悲鸣欲绝而无人同情,自喻高洁和因高洁而清贫的困境,暗示环境的冷酷无情。(解答时注意“在狱”“白头吟”“薄宦”等词语的含义和提示作用。)

骆诗尾联写自己高洁而不能取信于人,抒发了强烈的悲愤和不平。李诗尾联以蝉自励,表明要坚持高洁的操守。

(2)两首诗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艺术技巧?

答案:以蝉起兴,以蝉自喻,直抒胸臆。

古代诗歌鉴赏2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总结】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解析(7)”一文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间好好复习,为高考做准备,大家加油。

古代诗歌鉴赏3

(一)

谷中应响似吾声,

呼友贤民华顶行。

是日惠风吹不断,

登山也得趁春晴。

(二)

项圈制作也奢华,

宇室周围采野花。

红萼杜鹃开得好,

岂能舍子用其他。

(三)

余春也有卉妖娇,

跃跃层林亮火苗。

华顶这时霞簇起,

向天又见杜鹃烧。

(四)

吹醒桃林花好开,

东风朝夕不停来。

华章俊杰岂轻出,

为了红颜拼尽才。

(五)

吴咏声中见彩霞,

海棠花里隐君家。

斌斌客至未忙进,

悄立门前听呕呀。

(六)

不登曾岭看花来,

再好标容错过哉。

心动营飞群鸟处,

已迷华顶杜鹃开。

(七)

胡蝶没飞墙里来,

建兰家下怎知开。

新生岂是无香物,

忽略鲜妍实不该。

(八)

叶黄杨柳嫩天台,

竹绿春山又长开。

诗客芳林该记得,

层峰曾到踏青来。

(九)

张展层枝向远临,

世尘都要被遮阴。

栓皮栎也缺疼爱,

却在人间还尽心。

(十)

杜鹃光范若明霞,

风里翩仙似浣纱。

不是采芝华顶到,

哪知天上也开花。

古代诗歌鉴赏4

一、从重点字词处设置

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理解字词,才能准确鉴赏诗歌。因此,重点字词成为题点设置的一个内容。

阅读唐代严维的诗《丹阳送韦参军》,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的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传达出思念之神态。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寂寞、空虚、孤独的感觉,“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想。

D、作者将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题导引]这首诗,写作者送别韦参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参军之间的真挚情谊。对诗中“秋”的理解,关系到整首诗的把握和鉴赏。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因此,如果认为“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那就错了。答案应为A。

二、从关键语句处设置

读懂诗句是阅读鉴赏诗歌的基础,试题多在关键语句处设置题点。

阅读辛弃疾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选出对这首词的文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醉里”二句写了一个梦境,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

B、“八百里”二句,生动的描写了将士们在军旗下分烤熟的牛肉的宴饮场面,“五十弦”指合奏的各种乐器,“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C、“了却”二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道出了词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D、末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收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

[解题导引]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由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整句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梦回吹角连营”,是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也不是写梦境。而且,这两句也并没有写到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情形。答案是A。

三、从意象上设置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把握意象。

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从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恋忘返的情景。

C、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义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解题导引]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一谈到菊花,就想到它的高洁气质。但本诗作者之所以喜爱菊花,是因为菊花在百花之中最后凋谢,“此花开尽更无花”,与菊花高洁的气质无关。因此,如果对菊花这一意象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导致误选。答案是C。

四、从感情的角度设置

感情之于诗,如血液之于人体,如水分之于花草,它是诗歌的生命。鉴赏诗歌就应当从诗歌的意象出发,仔细体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

对[甲][乙]两首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甲]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乙]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来看,甲词所写的一是一位思妇——秦娥;乙词中没有人物姓名,没有人物活动,是一首写景词。

B、从时令上看,两词均描绘了秋季景物。

C、两词均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借对夕阳下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

D、两词结尾均具博大苍凉之气,但前者略显伤感,后者则透露出昂扬豪迈的英雄气概。

[解题导引][甲]词作者传为李白,从诗中意象看,体现了博大的盛唐气象,同时也给人一种苍凉之感,但仔细体味那幽怨的箫声、秦楼的冷月及西风残照的汉家陵阙,又无不给人一种惆怅空寂的伤怀之痛。[乙]词作者是伟人毛泽东,从凛冽的西风、雁叫的长空、如铁的雄关、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中,分明感到词中所抒发的是红军战士那种昂扬、悲壮、豪迈之情。答案为D。另外,[甲]词是一首叙事词,写的是冬景;[乙]词没有抒发豪迈之情。据此排除前三项。

古代诗歌鉴赏5

一、推敲字词

晴景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

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

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髻鉴中心。(雍陶《题君山》)

整个诗句写君山之美,作者先以青髻的量词“螺”为喻体,说明水仙刚刚梳洗罢的乌黑发髻高高蓬起,就像螺壳那样的形状,真是美丽至极。作者又想象洞庭湖是水仙的一面镜子,仿佛水仙正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青髻,娟秀挺拔的君山恰似镜中的螺形发髻高耸的样子。这种联想绝妙奇特,后面的联想完全是在前面“螺”这个量词比喻的基础上形成的,可见“螺”的美化作用的分量。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问题:试分析“剩”字的表达效果

“剩”字有残存、残余的意思。一个“剩”让人感觉眼前出现的不仅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给人今不如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之感。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二、语言风格

清新绚丽平淡(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

1、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质朴、自然):

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悲慨:

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象九个烟点,大海小得象杯中之水。

7、奔放:直率有气势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8、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品味语言风格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6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① 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3.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4. 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①②两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②。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④。

[注释] ①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这里代指京城。②翻:通“反”。③风枝:风吹动树枝。④羁旅:客游他乡。晓钟:报晓的钟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故人相逢的环境的。

(2)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情?如何表现的?

6.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赏心亭① 王硅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1)“城压沧波到海门”中的“压”字非常有表现力,请赏析。

(2) 从全诗看,作者为什么“怅然”?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作用是什么?

8.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本曲抒写秋夜雨中思乡,其结构、层次分明,试作简要分析。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1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 夏 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1)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假托一个女子的身份、口气,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别绪,清代词学理论家张廷焯评比此词:“语不深而情深,千古离别之词,以此为景。”请问词的上阕表现了女子怎样复杂的心情。

(2)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出语不凡,感人至深,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2答案示例: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3答案示例: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4答案示例:(1)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5答案示例:(1)①通过景物描写表现环境,故人相逢在秋天的满月之夜,京城的夜已经很深了。②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环境。秋风惊动枝头栖息的鸟鹊,露草里躲着唧唧鸣叫的寒虫。(2)①这首诗描写了和同乡偶然聚会的情景,表现了乱世相逢悲喜交集的复杂心理。②颔联以“还作”、“翻疑”作流水对,叙江乡故人偶集,真是难得,反而怀疑是不是在做梦;③颈联景中含情。④尾联写欢聚对饮,长夜叙谈,并以“畏晓钟”写害怕分离时间到来作结,深刻表达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友情的深厚。全诗心理描写真切而传神。

6答案示例:(1) ①“压”字形象地写出了城之高、城之固,突出了城的险峻。②也写出了水势的波涛汹涌。(2) ①前四句是写作者登高远眺,感慨江山依旧,物是人非。后四句是说如今的统治者不能吸取前朝教训,使作者忧虑而“怅然”。

7答案示例:(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愁绪。第一、二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本当团圆,却要远行,无奈的诗人只能在梦中与家人团聚,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2)“一夜西窗雨不闻”化用了李商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巧妙地表达了思念家人,渴盼归家的思想情感,既亲切自然,又增加了诗的内涵。

8答案示例:(1)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蕊余烬及散乱的棋局,勾画出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景,从而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时的孤独与百无聊赖的情怀。(2)此曲抒写秋夜雨中乡愁,以归梦为中线,先写梦之前所听到的萧瑟的秋声,后写梦过时所见的灯花残棋,最后写梦后难眠的种种心事,层次分明。

9答案示例:(1)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2)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储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

10答案示例:(1)离别之前,女子郁闷难过,整天无心描眉梳妆,见到丈夫打点行装,她更是无精打采(愁上心头。表现了女子对爱人强烈的不舍之情。然而,女子在饯行时唯恐丈夫伤心,却是竭力控制情绪,强忍泪水,表现了女子细心和对丈夫的关心。(2)最后两句构思奇特,作者运用了曲笔的手法,故作旷达。曲折含蓄地道出了女主人心情深挚哀婉的痛苦别情和不舍的依恋之情。分别是撕心烈肺的痛苦,而爱人又不能不起,在无奈的现实面前,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的情形或许好受些。这两句,把主人公的内心痛苦抒写得感人肺腑。

古代诗歌鉴赏7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 。(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

答: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

答: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答案】

(1)桃花流水鳜鱼肥 (1分)

(2)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3分)

(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4分)

【解析】

(1)考查识记:桃花流水鳜鱼肥。

(2)考查炼字:结构、内容、主旨三点要答到位。

(3)考查情感:主要是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搞清了两个环境,再联想起张志和的《渔歌子》注意题目“钓船归”的暗示,“回归与隐居之乐”不用探究也可以回答出来。

古代诗歌鉴赏8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基本知识及《考试大纲》对该考点的要求。

2、掌握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方式、设题方式。

3、 培养解答该考点试题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重点:①识记、理解基础知识②掌握设题方式、术语

三、教学难点:解题能力的培养。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教师版)

【导】概念: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大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思】一、知识解说

(一)分类:表达技巧一般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特点。

1、表达方式:

抒情、议论、描写、记叙、说明,其中抒情和描写在古诗中最常见,至于议论、说明和记叙,古诗中很少见,

在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会专门提及,在这里指出只是让同学们知道,如果设问为表达方式就只能答

这五种,不能答其它手法。当然,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抒情、议论、记叙、说明,把

描写归入记叙当中,但在古诗中,描写尤为重要。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又分为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借物抒情(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表现手法中的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修辞手法中的用典)

描写:在古诗中,主要是针对写景而言,前面已学过。

2、表现手法:常见的有白描、象征、衬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①白描: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②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③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古典诗歌中的动静、虚实、乐景写哀及哀景写乐等,都可以落实到衬托的层面。

④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烘托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也可以以人烘托物,如白居易《夜雪》“以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柳宗元《江雪》。

⑤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⑥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⑦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⑧褒贬:[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 [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⑨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⑩正侧结合: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⑾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

⑿主客移位: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也称“对写”。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⒀借古讽(喻)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或劝喻。

⒁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3:修辞手法 [几种必须掌握的主要修辞格]

①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形象生动地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②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③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形象生动地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以上三类一般用形象生动作答。

④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⑤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的一生不幸遭遇。

⑥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⑦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设问做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⑧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使用反问句式,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抱负。

[几种需要了解的修辞格]

①双关: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义双关良种形式。诗人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②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主人下马客在船”的意思是“主人客人一起下马,主人客人又一起上船”)

③重叠: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有些叠音词能使诗歌更生动形象。如: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九组名词组合,但见一片萧疏景象。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六组名词,宏伟楼船,飞雪之夜,瓜洲古渡;如铁骏马,瑟瑟秋风,大散关——概括征战的辛苦,语言凝练,意境开阔。

⑤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

⑥用典:典故是文化积累深厚的表现,宋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句无出处。所以,了解一些常用典故对鉴赏诗歌十分必要。 [常见典故]

折腰:源自陶渊明,原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

化碧:源自《庄子》。后来形容刚直的人为正义事业而牺牲,血化碧玉。

鸿雁:源自《汉书苏武传》。后用“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青鸾:源自《山海经》。后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双鲤;源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后用作书信的代称。

五柳:源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后来成了隐者的代称。

东篱:源自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三径:源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阳关:源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渭城曲”“阳关”。

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黍离:源自《诗经黍离》,东周大夫经过故都,看到昔日宫殿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源自《淮南子》。后比喻垂老之年。

杜康:古代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高粱酒。后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鸡黍:源自《论语》。后用“鸡黍”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4:结构特点

A:诗句整体结构提问的术语:先景后情、先情后景、对比、照应、以小见大、抑扬、点明题旨

B: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

比兴、统领全诗、伏笔铺垫、重章叠句、对比、抑扬、照应、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C: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伏笔铺垫、承上启下

D: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抑扬、照应。

(二):答题步骤

1、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类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作具体阐释。③用此手法有什么效果(意境上、情感上)。

例题:20xx年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步骤一)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步骤二)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步骤三)(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如20xx年高考山东卷: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马前桃花马后雪”诗句巧妙地以“马”勾连“桃花”与“雪”二个事物,采用借代手法,(步骤一)以桃花代家乡温馨美好的生活,以“雪”代塞外严寒的生活,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二)描写生动,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读之令人心酸(三)。

2、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①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例题20xx年四川卷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①)——写了两个层次。(步骤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步骤③)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步骤②)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步骤③)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步骤③)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思】【议】【展】【评】

二、合作演练 20xx(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检】三、课堂检测20xx(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四、课后练习

1、(20xx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

【参考答案】重章叠句【解析】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参考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解析】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0xx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参考答案】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3、20xx江西卷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参考答案】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古代诗歌鉴赏9

欣赏古代诗歌,怎样才能做到心领神会呢?《考试说明》有明确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就提示我们读诗时须弄清诗中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以及怎样写,我们阅读古诗时不妨从三方面入手:咀嚼语言、读懂原诗;感受形象、领悟意境;琢磨方法、体味艺术。

(一).咀嚼语言、读懂原诗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起来似乎浅近,但确是最基本的。古人十分注重炼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古诗的语言常常是凝练含蓄、耐人寻味的,读诗就得认真地咀嚼把握诗中的关键字眼,比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它们的妙处早已为人们所称道。再比如唐代王维《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寂幽静的景象,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森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此外诗歌中的细节描写也不容忽视,赵师秀的《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的细节,一个敲字传神地表达出客人久久不至时焦躁不安的情绪。元稹的《行宫》中白头宫女们闲坐说玄宗的细节,蕴涵丰富,这些宫女们由红颜到白发,在冷宫中痛苦煎熬了一生,可谓心中怨悔无重数,她们闲谈玄宗昔时的繁华,聊以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往事的欢乐越发衬托出此时的宫女们万念俱毁、心如死水。

另外对诗中所用到的修辞,也应细细体会其中的妙处。如李清照《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人采用了设问和借代的手法,表达出对春光的惜别和留恋。再看秦观《春日》诗中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两句,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一夜雷雨过后芍药和蔷薇仿佛多情的少女泪光晶莹、娇弱慵懒的神情、形态。别具情味,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二).感受形象、领悟意境

常言道诗言志词言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形象大致可分为景物形象、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常借助于景物形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我们通过分析形象,便可感知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请看杜甫的《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月近人、风灯夜照、沙头宿鹭、船尾跳鱼的恬静优美的画面,创设了安谧、和平的意境,透露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人生理想,诗中所描绘的既是景物形象,更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就是一个孤高寂寞、备受嫉妒打击,即使零落成泥也节操不改的爱国志士的形象。于谦《石灰吟》中的石灰是一位不惧怕各种打击,不怕粉身碎骨,要留情白在人间的清官形象。

所谓生活场景就是诗人通过艺术概括和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读到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句,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江边送别图,诗人久久不愿离去,目送孤帆远影渐去渐远,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处,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再看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诗人选取了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三幅生活场景,表现了少年的欢乐、中年的失意和晚年的无奈。抒发出诗人独特的人生感悟。

古诗里不少篇章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神态、心理活动等,进而突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请看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深听到屋外的风雨声,仿佛自己指挥着千军万马奔赴冰天雪地的北方,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搏斗,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塑造了一位年迈孤独、身体衰弱、穷且益坚、壮心不已的勇士形象,表达了杀敌报国的急切而壮烈的情怀。

(三).琢磨方法、体味艺术。

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同样是枫叶,在送别人崔莺莺的眼中,被理解为由离人的血泪染成;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它又成了胜过充满生机的火红的二月花。这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有以下八种:

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比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家家雨、处处蛙就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再比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渲染出深秋江边的萧条、冷落的气氛,与诗人悲凉、伤感的人生感慨相吻合。

②烘托。 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中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诗人侧面写了帆、鸟、海、树,烘托出暮雨的细密和诗人浓浓的离愁别恨。

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如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中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人借新妇向夫君探询化妆是否入时,巧妙地向张藉询问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主考官的心意。

④用典。 借用典故可使诗的内涵更丰富,意蕴更深远。

雍陶《题君山》中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诗人巧用典故,把倒映湖中的君山比作舜的妃子梳洗时青黛色的螺髻,形象生动而又贴切。

⑤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 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比如,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气节,红豆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秋扇象征弃妇,子规象征悲愁。

⑥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比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⑦抑扬。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人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上翠搂,后面才写她忽见柳色而悔恨不已,形象地刻画出少妇情绪的微妙变化,表现出她的感伤和哀怨。

⑧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偏语、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需要解释一下,偏语是指有意偏离实际,看似乖谬,实则情感至真至纯,给人以美感。

比如唐代李益的《江南曲》中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人。闺中少妇故意说偏激的话,从侧面曲折地表露出她那焦急等待而无人相告的苦情。

婉曲就是婉转曲折,用暗示、烘托的方法来表达意思。唐代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叙述了诗人被贬岭南逃回故乡时,担心家人受到连累,生怕打听到坏消息时的不安心理,但又不便明说这层意思,只好婉转曲折地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他那又喜又惧的矛盾感情以及对亲人的无限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感人。

要想全面透彻地了解诗意,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文修养,了解词类活用、特殊的句式等等;需要关注作者生平,做到知人论事;还要重视标题和注释,这对理解诗歌主旨有一定的帮助;对每首诗,应尽量做到熟读深思。

古代诗歌鉴赏10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风格的分析。考生须对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有所了解。杜甫后期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中,形成了以沉郁顿挫为主的诗歌艺术风格。例如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借江边萧瑟苍凉的秋景,写出了诗人晚年的不幸遭遇和深沉悲愤的心情。掌握了这些,再参看注释,当不难作出正确回答。

答案:这首诗的风格特征是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诗人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试赏析这首诗“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解析: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诗的前两句是说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轻风,用“细草摇头”来衬托自己的心情,在移情于景时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鲜活生动,富有情趣。后两句写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满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的炎热,化静为动。

答案:本诗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得到凉爽,恰遇“细草摇头”,运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后两句写天气炎热得连荷花也躲在叶底不愿露面,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基调活泼有趣,语言清新明快,写的是热,透露出的却是无限“清爽”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小重山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有人用“一种壮怀能蕴藉”来评论《小重山》的艺术风格,请你作简要分析。

解析:“一种壮怀能蕴藉”其实已经点明了本词的艺术风格:“壮怀”主要是指悲壮的情怀,而“蕴藉”则是“含蓄”的意思。回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点明作者的感情是如何含蓄地表达出来的。

答案:看惯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壮怀激烈,脍炙人口,再看这首《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所谓“一种壮怀能蕴藉”指的是岳飞的《小重山》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表达抗金报国的心志,却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的风格。

课案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注】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

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任意一联进行赏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特别是炼字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分析时可从词语的选择、词性及表达效果等角度展开。

答案: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又可暗示分工明确。

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

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最妙的是尾联,写出了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让赶紧照看好那些鸭鹅,把送饭的也拉上差了。

(选以上任意一联解说即可)

作者以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  鉴赏词条  诗歌  诗歌词条  古代  古代词条  古代诗歌鉴赏词条  
综合范文签名

 伤感个性句子85条

qq伤感个性签名推荐度:简洁的qq伤感个性签名推荐度:伤感跨年文案句子推荐度:物是人非的伤感句子推荐度:伤感心情的句子推荐度:相关推荐【精华】伤感个性句子合集8...(展开)

综合范文

 调研总结

调研总结范文调研总结范文上学期的工作主要围绕思政在线调研展开,前期的资料收集主要由凯利负责,后期的调研报告主要由我负责,调研时间从十月份持续到一月份,持续了三个...(展开)

综合范文签名

 伤感个性句子50条

伤感跨年文案句子推荐度:父亲离世伤感的句子推荐度:再见你好句子伤感推荐度:伤感爱情名言推荐度:爱情伤感语录推荐度:相关推荐2021年有关伤感个性句子汇总50条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