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七十年代的农村,家里有四个孩子,一共七口人,生活穷困。那时候,每家每户分得的粮食都是按工分计算,每个成人去田里干一天活能得十分。因为孩子还小,所以只有他的爸爸和妈妈能去田里干活。因此,他家里分得的粮食总是最少的,常常不够吃。
由于缺少粮食,他全家每天的早餐和晚餐都只能喝稀粥,把勺子放在粥里轻轻搅动,便能看见稀稀拉拉的米粒在水花中翻腾,中午能多吃一个煮番薯,饥饿每时每刻都困扰着他们。
每天凌晨四点,天才蒙蒙亮,四周一片寂静。他的爸爸妈妈就提着工具,去田里干活了。割稻、锄草、施肥、松土……汗水混着泥水,流淌在他们黝黑的皮肤上。夏日的正午,在炙热的阳光的烘烤下,衣裳不断被汗水浸透,结出了一层白白的盐。晚上八点,一轮月亮高挂在空中,这才疲惫不堪地回家吃晚餐。
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年少的他常常背着一个大筐上山割草,以此来兑换工分。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再加上经常吃不饱饭,瘦弱的他力气就更小了,半天下来只能割一小筐草。到了傍晚时分,他只能沮丧地背着草走下山,瘦小的身影在夕阳照耀下更显单薄。
有一次,他在山脚下遇到了同是割草回来
的邻居家的小哥哥。小哥哥望了望一脸失落的他,从自己筐里取出半筐草放入他的竹筐,笑着说:“我力气大,动作快,很快就割满一筐了,这些送给你,你早点儿回家吧!”说完,不等他说一声感谢就快速地离开了。他呆呆地望着他的背影,眼眶湿润了。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节日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以前的除夕都能吃上一点肉,今年却连米饭都没有。他看了一眼空空的米缸,叹了口气,转身来到家门前的大河边,望着远处枯黄的芦苇出神。渐渐地,泪水盈满了眼眶,眼前模糊一片。
就在他的爸爸一筹莫展的时候,邻居大伯左手提着一个袋子,右手拿着一小块肉来到家里,他的爸爸赶紧迎出来,请他进屋。他摆摆手说:“我们家劳动力多,粮食有余,这里有一些米和一小块肉,你们家孩子正在长身体,这些给他们吃,好好过个年。”他的爸爸握紧了邻居大伯的手,千恩万谢。邻居大伯的雪中送炭,给他一家送来了快乐的新年。至今,每当回忆起往事,他总是万分激动,眉宇间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他,是我的爸爸。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那一筐草、一块肉、一袋米,给人带来希望,让人感到温暖,珍贵地埋藏于心,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