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清华北大(上)

  一个校园、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特色,才有不同与人的内涵,才有另人向往和回味的东西!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上高中的豪情壮志吗?还记得令无数学子竞折腰的清华北大吗?

  我想一提起北京声名大噪的学府,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闪过清华北大,毕竟是中国两个最好的高等学府。虽然没能在这里就读,但是怀着对这两所大学的仰慕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由于工作的需要,很庆幸自己住到了清华大学后边水磨社区的一个四合院里,去单位实习每天只需步行十分钟即到,由于毗邻清华北大,周末得空便去北大的校园旁听讲座、去清华的校园夜跑、去未名湖、博雅塔散心,去看清华二校门的巧夺天工……一切都那么美好!

  回忆里,初次登门拜访令我神往已久的清华大学印象很深,还记得那是2012年众说纷纭的末日前夕,和校友拖着厚重的行李箱,雪夜逛清华寻房子,我们踩着厚厚的积雪,拖着疲惫的身子,从西门进入沿着一条长长的主路走了好久,路上偶遇一位刚从教学楼出来回宿舍的老教授,经打听得知,这里的房子是不对外开放的,看来网络上的房源信息多半是虚假信息。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了清华的二校门“清华园”牌坊,这可是清华的标志性建筑,第一次还记得是上高中复习资料的封面上看到的,此时内心激动的已经顾不得雪下的有多厚,我们二人纷纷拍照留念。而后,我们果断放弃了学校找宿舍的计划,出了校门,已经接近午夜12点了,附近选了一个宾馆临时落脚歇息了。

  之后,一次吃饭的机会,发现了清华大学后边有一个叫水磨社区的地方,很快我便在这里住了下来,这一住便是两年之久。每当朋友来我这,游清华北大也成为了必去的打卡之地。

  回忆里,二刷、三刷,以至于不知道去了N多回,每次走进清华、北大校园,都会令人备感亲切、一切又那么舒服自在,联系起浮躁喧嚣的纷繁社会,何尝不是一种难能归返?水木清华,自然生长。关于清华,最打动自己的有两点。一是清华一草一木总见情性。清华校园相当空间里,草木,水系,建筑之间保持了自然协调,甚至保留了近乎原生态的生长环境,藤藤蔓蔓,杂草土堆,花香鸟语。如果没有水木清华,自然生长,或许也不会有朱自清先生清新静心的《荷塘月色》。

  二是厚德载物,道不远人。行走在百年历史的清华校园内,端坐于最高学府的课堂之上,没有半点压抑或是不安,有的只是从容放松,温馨亲切。校园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全然没有大多校园闲人免进的半封闭式管制状态。清华象牙塔中大象无形,桃李芬芳,草木无言,下自成蹊。清华人从来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堂课堂之上,庙堂社稷心上。正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道不远人,广纳精英的清华精髓,让清华人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众多领域得以先行先试,硕果累累,群星璀璨,光芒四射。

  回忆里,第一次看到清华大学西门,就被上面“清华大学”四个金色的大字所吸引,我驻足于此,仔细地端详着这座由灰色大理石构成的雄伟建筑,熠熠生辉,颇为震撼,心中竟有一种无以言表的狂欢,终于可以走进清华大学,圆梦了!

  进入清华,好似由古朴典雅的古代进入光彩夺目的现代。清华是由外国人援助建造,所以多少有些西洋风格。清华最著名的景观当数“二校门”,这座古老而气势恢宏的石板建筑,我摸着它,仿佛能听见它对我诉说着清华的往事。乳白色的石门流露出清丽庄严之美,以前是清华大学正门,现在作为“门”的功能正在减弱,而转变为清华的标志性景观。在牌坊后面,是清华礼堂前面的大草坪,那里也有一个清华的标志建筑日晷,上面刻着:行胜于言,我想这也许就是清华人的精神吧!

  清华校园非常大,如果走走停停、细细观看,一天都参观不完。还好我离着近,随时可以抽空尽情饱览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岂不乐哉!说到这里的教学楼、实验楼都很现代,远处望去,物理、化学、数学教学楼都已被那长长的、密密的、绿绿的爬山虎覆盖了,郁郁葱葱、一片生机。走过教学楼,来到近春园荷塘,这里曾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散文《荷塘月色》,赶上荷花飘香的好时节,朵朵荷花,红的,白的,粉的,娇羞的、怒放的……一片美景尽收眼底,优哉游哉!

  清华大学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不仅是全国优秀的学府,还是国家的科技中心。著名的清华大学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更是激励着无数的学子们积极进取、奋斗终身,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导弹之父”钱学森、“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两弹元勋”邓稼先等等,都是清华的一员,他们为祖国的强大做出了突出贡献。说到这里,心中敬意油然而生,不愧是国家栋梁的摇篮!

  电影《无问西东》里,有一位寥寥数句就让吴岭澜醍醐灌顶的梅老师,正是后来任清华校长的梅贻琦先生。关于大学,他有一名句:“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受用!

  能够住到水磨社区,时而走进清华北大,心里很是满足。其实,我一直都在艺术院校的环境里熏陶,但是,对北大和清华,一直有憧憬和向往之情,感恩相遇,了却我一桩遗憾……

  待续……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清华北大(下——北大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清华  清华词条  北大  北大词条  那些  那些词条  一起  一起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  
散文

 常常想起那份情 那份愛

 时常有领导和朋友谈起我的家庭状况和骨肉亲人时感慨地说:“你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是啊,尽管我抱着一大摞“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六佳警官”荣誉圆满证...(展开)

散文

 一分钱的风波

 那是一个劳动力一天只能挣八分钱的年代,当时的人们在日常开销中“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来用”。当时有首风靡全国的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马上交到警察叔叔...(展开)

散文经典

 寻找快乐

 有时不知道怎么了,会莫名的不开心。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时间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些多余的的部分。需要干些什么,来打发这些无聊的时间那。有时我觉得能够专心的做一件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