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中国的文字从何而来?

  最近,悟空问答出了一个题目:“中国的文字从何而来?”看到许多研究历史和文字的朋友纷纷解答,不禁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一显身手,供关注我的朋友们再吃惊一次!

  作者(这里指署名为“無風即風”的历史作家)对中国文字文化的考证和研究,造诣很深。毫无疑问,从事这项工作非常辛苦,几千年来,数十代人的探索和追求,仍然都不能得到令人信服和满意的答案。

  偶然的机会,让我对姓氏发生了兴趣,看到一部姓氏词典,几乎所有文字都是姓氏,令我非常惊讶,究竟是先有文字还是先有姓氏?如果是先有文字,为什么有人选择毒、恶、孬、蹦、逃、公、母这些奇怪的姓?如果是先有姓氏,又如何解释呢?

  于是,我抛开这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去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最终得出两点结论:

  一、原始人对火的掌握和使用,区别于所有动物,促使人类跨进文明的门槛;

  二、远古时期人群数量很少,本族群的血亲近亲婚育的后代,体质素质差,成活率也低。当人类发现两个以上族群通婚的后代明显优秀时,他们给自己的部族记号,警示后代选择性通婚,这些记号表明各自的血缘关系。这些原始的部族记号,又称血缘字。

  血缘记号需要呼读,以便部族间通婚交流,这就促使人类产生“文明语言”。所谓“文”,就是部族记号,所谓“明”,就是记号表达的血缘关系。文明语言,区别于之前的原始发音,因为人类的原始语言的含义只能靠猜测,就像你去猜测哑巴说话。

  通婚需要语言交流,而这种交流的依据都是部族记号,也就是现在说的姓氏。当然,最初的原始记号都非常简单,中国人祖先用一、丨、丿、丶等,欧洲人祖先用a、b、c、d等。

  后来有人认为,族人第二代以下已经是两个部族婚育的后代,记号应该不同,血缘记号造字法就出现了辈分字和婚合字。

  辈分字是相同符号的叠加,如一部族二代为“二”,三代为“三”。今天我们见到的双、叒、叕,多,哥,从,北,門,鑫,磊都是辈分字。辈分字在不能叠加的情况下,部族采用“族谱”方式表示后代记号

  婚合字是两个不同符号的互加,如一部族和亅部族通婚,后代记号为丁;丁部族再和口部族通婚,后代记号为可;丁部族和戊部族通婚,后代记号为成;口部族和丨部族通婚,后代记号为中。婚合字造字法,最能体现部族间的平等关系。婚合字在不能互加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复姓、多字姓。

  由于实行异族通婚,人口数量和质量都得到很大提升,各部族都在壮大,族内分工也成为首要问题。当然,分工是随着社会科学进步而逐步增多和完善的,最初的水正负责管理饮水、河流、采集水产;木正负责识别树果、采伐;火正负责保存和制造火种;土正负责利用粘土制造陶器,金正负责冶炼。后来纺织业出现,族内又设置丝官、衣官。社会分工,促成了部族中使用官名符号造字,由此诞生了职能字。部族再分族后,以官名命名新部族名,由此产生新姓氏。

  职能字是体系庞大的文字,它是血缘记号+职能符号的合体。以工部族为例说明:

  工(部族):江(水正)、杠(木正)、灴(火正)、玒(土正)、扛(首领)、釭(金正)、妅(女官)、红(丝官)、魟(鱼官)、疘(医官)、肛(宰官)、虹(虫官)、讧(教官)、矼(石工)、屸(山林官,也叫虞官)……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祖先并没有专门造出职能符号,而是借用一些相关的部族记号,这就表明,相关的部族记号含义发生变化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文化”。

  用血缘字、辈分字、婚合字、职能字四字法,可以解释一切文字文化现象,祖先的血缘记号不会像现在这样规范,有的画成图形也是理所当然。

  经过这条探索路径,我否定了象形、指事、形声等造字学说,也否定了简繁体字的区分,而古汉语中的通假字,也是借用不同姓字而已。

  为什么说汉字本来是没有简繁体的?比如“洁”、“潔”,一般认为前者是简体,后者是繁体,可是照四字法分析,“洁”是吉部族水正,“潔”是絜部族水正。再如“饥”、“饑”,一般认为前者是简体,后者是繁体,按照四字法分析,“饥”是几部族食官(负责制作食品的官职),“饑”是幾部族食官。又如“园”、“園”,一般认为前者是简体,后者是繁体,按四字法分析,“园”是元部族城邑(也称邑宰,管理城市的人),“園”是袁部族城邑。后世语言用字都是借用姓字表达,既然是借用,我们为什么不能借用笔画少的姓字呢?等到大家都认同汉字四字法,汉字统一的方向就明确了。

  2018年3月1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的文字从何而来?  中国  中国词条  文字  文字词条  
散文

 记住那些背影

 ---写在母亲节来临之际。    你也许会记得一个人的脸庞,但不一定能记住他或她的背影。记住背影,不仅要用眼睛凝视,更需要整个心灵触摸。    我们只管往前走...(展开)

散文

 江南的雪柔柔软软

 1  大雪节气的当天,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七日上午,一场雪飘落江南,细细碎碎,犹如粉粒;轻轻悠悠,好似鹅毛。天与地柔柔软软,黄山,上海,都在新安派的笔端,三千年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