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雅舍谈吃读后感100字

  《雅舍谈吃》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36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雅舍谈吃》精选点评:

  ●一鼓作气看完了,留下了一桌子口水

  ●语言很平实,想来梁实秋也是个厨子级别的吃货吧,话里话外能感受到一股文人气的讲究。配照片看文,一个龟毛细腻贼讲究的文人形象就出来了。龟毛不是贬义词。比起来,鲁迅是张英勇就义的脸,而梁先生更像个翻译官。慨叹那个年代多才子佳人,徐志摩冰心都是同时代的,现在文学很难再那样兴盛了吧。

  ●高中时代睡前的故事。

  ●大师是不折不扣的吃货

  ●出版社不行。。。居然有错别字

  ●简单说来,恬淡隽永,旁征博引。我最喜欢第一辑,梁先生用一道道美味搭建起一座旧时的北京城,文字里渗透着的,都是他对故乡满满的思恋。

  ●三星半,不及汪老,既怕麻烦还要嫌人吃相

  ●同样是吃 这差距

  ●写的这么动人看都看饿了

  ●刚刚读过,还想多读几遍,在郁闷的时候没事翻一篇,慢慢读,心情就会变好。没有抵抗力,美食是可以穿越年代的! 该是去年送自己的生日礼物吧,一年多后如今看完《青春饭》还是一样喜欢,这样的自在,巴适的很!

  《雅舍谈吃》读后感(一):吃货有感!

  最近在家,没事就琢磨怎么吃。变着法吃。各种看菜谱。。各种厨具。蒸煮煎炸。附近的菜场,超市,逛了又逛,做的总是不尽如意。馋到我这种地步。。自己又做不好,只好买本书,聊以自慰。很久前其实看过梁先生的《雅舍谈吃》的部分章节。看的是口水直流,恨不得踏遍三山五岳,吃遍神州大地。。。不由得羡慕神农氏,什么都吃=,=。

  当时年幼,虽然读来津津有味,却不知怎么去做。现在自己也有一些小积蓄,自己做不来,就跑出去吃。母亲总是说外面不干净,自己有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的感觉。

  最近浏览网站的时候发现打折,再次购入完整版,闲来无事,独自读一两章,消磨时光,真是舌尖上的中国啊

  《雅舍谈吃》读后感(二):文化人的吃

  中学的时候靠着省下的早饭钱,陆续买了梁实秋散文集,好像有4本。现在还记得书中一句描述那些不讲卫生的人——耳后适合种植小麦之类的句子。当时觉得这老先生真幽默。

  这本书当年并没有注意到,那时候年纪小,或许并不能理解书中种种。我有点向往那个年代,做学问的人就踏实做学问,其他人也都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十分和谐。书中描写的各类饭馆,美食倒在其次,我总觉得那些过于繁复的做法不是我所喜,反而是那些跑堂的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他们兢兢业业,为客人服务细致周到。如果有客人敲盘子,他们甚至不惜演一出卷铺盖走人的戏码让客人舒心。老板也会在年节上送给老主顾一些特殊的食材或菜品,很有人情味。好一派和谐社会的场景。

  而说到美食,也确实增长不少见闻。比如填鸭,以前只知道是给鸭子硬灌什么东西,看了书中介绍才知道原来北京烤鸭就是用填鸭做的。这也是个技术活,不是什么人或者什么鸭都能填的。然而觉得有些残忍,不过可看出以前的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的确是殚精竭虑。书中大部分美食都脱离不了油炸、油煎,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的确很不健康(但谁也不天天上馆子吃,偶尔吃吃也无妨)。不过好吃的东西大多不健康,真正清淡养生的东西大多不好吃,非要说好吃的人我相信也不是天生的喜爱,更多是认知上的接受导致口味上的认可。

  透过这些文字似乎看到了民国时期的若干生活画卷:一个“吃”字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我看到了作者对父母、朋友的追忆,对故乡的眷恋。那些饱含感情的人和事与那些味道串在一起珍藏在记忆中,酸甜苦辣过就是一辈子。

  《雅舍谈吃》读后感(三):不止于吃货

  津津乐道于吃,向来 为某些“君子”所不耻。却难得有人,用风雅又精致的笔触去记下那些昔日美味。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读它不刻意去寻求一门学问,平淡温文的文字记录的是那些缓慢温存的岁月,字里行间却飘散出丰颐美味的人间烟火。

  在中国,吃确然是一种学问。一是因其多:食材多、烹法多、菜系多。二是因其实在讲究。如如梁实秋所言,烤羊肉必是正阳楼,汤包是玉华台最佳,铁锅蛋则是厚德福的好。关于吃的讲究不论阶级也不论贫贱,只要得法,即成一绝,实在是一门最有人情味的学问!所以才有了什刹海会贤堂的“名碗”敌不过小门店信远斋的冰梅汤这样的传奇。

  吃是一门学问,然而梁先生的散文却不止于吃。“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有些东西,明明是微小而又毫无关系的,可在某个惊鸿一暼的瞬间,它就是深深驻进了你心里。汪曾祺生母早亡,他对于生母于是无所印象,可却深深惦记着某一日进到生母院中时天井中那一丛摇曳的海棠。大概有些东西就是这样,无端地幽微又惆怅。所以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里 怀念的到底是那甜醇的核桃酪,还是滚水烫过核桃后,阖家人围坐共同剥核桃皮的清闲时刻呢?我自己类似的经历是,乡间年迈的奶奶黄昏时为我用柴火熬的一小锅粥。时隔多年我似已忘了故去的奶奶,她那时的神情模样,可却近乎偏执地怀念着那一日门外风吹瓜地影动,而屋内火苗幽微的情景。

  物情皆人情。当有些思念无从寄托时,只好托付给当时的物事来加以重温了。有些吃食更是一段铭心的记忆,一段回不去的旧光阴。梁实秋先生长居北平时,夏日最嗜信远斋冰梅汤,后来战中迁移至异乡,一度未饮。抗战胜利后还乡,他携孩子们到信远斋准许孩子们想喝几碗便喝几碗。年岁变迁,当还乡时再饮下曾经的冰梅汤时,先生究竟会想起什么?是庆幸山河犹在吗?还是仅仅沉醉于信远斋冰梅汤的浓酽呢?无论如何,故地重游,旧物重拾,心境大抵是不一样了吧。

  梁先生是北地人,因而谈吃也以北地食品为主,故文中食物虽读之诱人,真正换我吃起来 恐怕终不大滋味。唯信远斋冰梅汤心向往之。梁先生如是记载:“进门右手方有黑漆大木桶一,里面有一大白瓷碗,罐外周围全是碎冰,罐内是酸梅汤,所以名为冰镇。旧时没有冰箱,取冰全靠冰窖。南宋时最为市民称道的“冰雪”小食,取冰方法与其大似。那时盛此类饮品大都用精致罐碟。今日以冰箱存放而用纸碗装盛,仍美名曰“冰镇”,实在有失了古雅的意味。

  夏季时节,重庆的荔枝价贵肉少且不甚新鲜。故乡广西乃水果之乡,荔枝犹为盛产。小时候最为常见一种名为“妃子笑”的品种,大致取“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之意。此果十元即可购得三四斤,个头大,核却如黄豆,汁水甜且多。“日啖荔枝三百颗”真不是梦想,只恐上火罢了。近几年故乡的“中山路”常因其美食众多,海鲜瓜果腌漬备具而频频上榜于各大美食地排行榜,想来远行了的游子贡献不少。

  文里梁先生笑谈信远斋主人聪慧,向其请教密方时主人以“不劳先生亲自动手”婉言谢绝,不也是在怀念着故人的睿智博雅吗?

  以故乡的风味怀念这故乡的人情,确然是最寻常又最独特的方式了。

  朋友皆言此书夜读不易,信然。

  《雅舍谈吃》读后感(四):谈吃,不仅仅谈的是吃

  前段时间,临近年关,工作之类的没有那么繁忙了,人的身体和思想就都清闲了下来。找了好多本散文类的书,一本接一本到图书馆借来读,都是网友推荐的经典。读这本《雅舍谈吃》,也是收获很多,读起来兴致盎然。

  恰好农历春节,除夕之夜值班,被鼾声扰,睡的不太好,所以一早回办公室继续读书。巧了,在这个除了吃还是吃的假日里,读完了这本谈吃的书,所以得好好写一写,抒发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想。

  我很佩服梁实秋先生,虽然是一代文学巨匠,古人所谓的文人骚客,却对吃的十分讲究,也研究的很深、很透,可以说达到了细致的地步。而且很多文章,都详细记述了一道菜的做法,一种材料的选择等等。由此,我推断,梁实秋先生应该是一位会烹饪的内行人,而且手艺相当可以了,由书及人,应该不会差得太离谱。

  梁先生的文章,总能以吃的为开始,然后洋洋洒洒无论是烹饪还是其他,都能慢慢延伸到各处,譬如人情、世故、社会等等,真正的不简单,而且这么多文章也编辑成册,印刷成书出版,不得不让人佩服。很多道理,我也是非常的认同,很多观点也是从另外的角度重新认识人和社会。有篇文章就谈到,吃东西勉强不得,要真正体会一味美食、小吃的真正美味,还是应该去它产生、流行的地方去,在南方吃北方的面食和小吃,就不是那么回事。要找到家乡的感觉、熟悉的味道,还必须回到你最开始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就吃什么东西,勉强不得,吃美食就在当地找,想吃家乡的吃食,啥也别说,就回家乡去,别的地方空有其名,你吃不到乡味和乡情。春节之际,读到饺子一文,心生思念,过年了,吃一碗娘亲包的饺子,才是最好的过年,一是思乡,再者还是妈妈亲手做的饺子好吃,大年初一早晨,想到这个,已然口水直流。从食物和烹饪,能联想出很多事情来,在谈到中国人吃鱼的一篇文章中,梁实秋先生却由杀鱼想到人之残酷,野蛮残酷是人类原就有的习性,虽然文化不断的熏陶,但有时从很多细节上,仍然不断的暴露出来。你说厉害不厉害,还要拿美国的麦当劳和中国的小吃店比,不必味道,却看出美国之干净整洁要比中国小吃店高明许多,让人欢喜。

  读书,当然是要增长知识,引人思考叫绝的已然说过,给自己开眼界的,当然也不少。说道豆汁儿,我在北京读四年书,没吃过这东西,问起北京的同学,也没人吃或者喜欢吃,就是和听说的不一样啊。书中详细的描述了豆汁儿这个东西,酸,酸中带馊腐的怪味儿,但配上辣咸菜最让人过瘾。曾在一次饭局中,听地道的北京人说这事儿,说吃豆汁儿的都是老北京人,而且就是老北京城-西城、宣武、崇文一块的人,打小喜欢吃,别的区的北京人还真就没怎么吃过这个,可能吧,这豆汁儿还真就是老北京的东西,不是老北京的人,你也吃不了这个。另外说到便宜坊,以前只知道烤鸭有全聚德,后来带上家人朋友重游北京,又晓得便宜坊的烤鸭要比全聚德高明,如今再看梁先生的书,才晓得便宜坊不简单,不仅仅是烤鸭,各种小吃、小点心都是拿手的,凸显出我的无知啊。原来一直不晓得,萨其玛是哪里传来的小吃,一直以为这种香甜可口的东西是外国传过来的,从小就吃,一直到30多岁的今天才知道,“萨其玛”原来是满洲点心,满文的意思就是蜜甜之意,恍然大悟啊,又窥见自己见识之短。还有螃蟹,从文中推定,当年吃螃蟹也是极难得的事情,大闸蟹也没那么容易弄到,而且吃蟹,在我国也是古已有之,不像我们现在常传的那样,当年大家把大闸蟹当饭吃,只有穷苦人家才吃蟹,看来真的是误传。

  梁先生在美国待了很长时间,总要谈起西方的吃食,从我的印象中,西方除了法国,大概没什么民族还有所谓的烹饪吧,美国除了汉堡、面包,想不出什么其他的美食来。这应该果不其然,还谈起来如今在我们这大红大紫的KFC(1930)、麦当劳(1940),从文章中看的出,美国很早就诞生了这俩品牌,粗略估算都是快百年的店了,虽然没有中国那些百年老店历史悠久,但与当代年轻人拿他们当做时尚的标志,实在是难以认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雅舍谈吃读后感100字  雅舍  雅舍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100  100词条  
美文

 南京的雪

今年南京的第一场雪总觉得下的有点小了,少了以往的浓郁。似乎有点孤独,也许这就是上天为今年开的一个未知的开头,也是对去年的一个总结吧。是啊,今年到了,也变了许多,...(展开)

美文

 四季恋歌

 春天在哪里    在树梢,还是在土地?    在屋檐下逐渐消融的冰雪里,还是在你渐行渐远不经意的回头间?我在寻找,一刻不停。    爱,从枝枝杈杈间探出头,爱...(展开)

美文哲理

 请不要害怕孤独

 人,生而孤独。  人生是孤独的,思想是孤独的。不会有全知吾心的人儿出现,亦没有我全知之人到来。我们总是在有意识的人生经历中,遇见不同的人,然后,失去他们,或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