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日本沉没》读后感100字

  《日本沉没》是一本由[日] 小松左京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5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沉没》读后感(一):「灾难和民族性」

  

即使不考虑硬科幻的水平,日本沉没对于日本民族性、日本文化的反思,以及对于日本国家的未来提出的问题,也是极为深刻的——把日本岛置于这样的情境下,会做出什么选择呢。澳洲首相面临的问题,其实多么现实,日本沉没也根本不是一个乐观问题、是实实在在发生的:那些战火纷飞的国家,根本无法居住,那人民怎么办呢?他们的处境甚至比沉没之前的日本更为糟糕。

有很多小人物的故事,灾难面前的小人物。对于疫情也是有参考价值的吧——灾难文化。

本身的科幻属性并不是很强,只是在现实背景下的设想的一个低概率情境,但正如前面所说的,这个抽象的情境其实也可以泛化为「灾难」这样一个概念,去询问人和民族在面临灾难时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个设定本身可以延展出足够多的问题。

  《日本沉没》读后感(二):日本沉没

  《日本沉没》是日本资产阶级作家小松左京写的一部科幻小说,这部小说对当今的作家产生了不错的影响,刘慈欣曾说过《三体》受了《日本沉没》巨大的影响。我就想写一本中国的《日本沉没》。 他采用科学幻想的手法,描绘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在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列岛沉没……这一天来临时,一亿一千万日本人将如何面对。小笠原群岛北部一座70米高的小岛在一夜之间沉没,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正在逼近。国内和国际产生了惶恐和不同的反应。 作者通过对不同人物、不同角度对日本文化的描写,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人性的画卷。日本人对于危机的憎恨以及在灾难中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有那些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浓烈的情感,让人不禁热泪盈眶。正如刘慈欣所说,我们也需要一个中国版的《日本沉没》,我相信我的祖国人民也一样地热爱自己的国家。

  客观理智的读过《日本沉没》后,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优秀的科幻作品,最后以一个悲惨的小岛传说结局,有一个不错的寓意。绝望中也有希望,破灭中依然有光明。

  《日本沉没》读后感(三):日本沉没——“龙之死”与“龙之生”(一)

  

作者对于“东京大地震”的描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主观认为其刻画程度比不上大刘写的太阳系降维,也非常接近了。

日本民族是一个骄傲的民族,在历史上一直如此,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民族在移民之后会产生怎样的效应。1973年的作者就指出日本应该同亚洲各国搞好关系,否则发生灭顶之灾时……然而现在岛国还是选择了给西方某国家当腿部挂件。

由于成书时间关系,文中对国际关系的分析已经过时,但是其原理依旧适用,作者把灾难发生时苏美两个超级大国难看的吃相,华夏的寻求自保和宽容以及某些国家的阴险狡诈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我并不同意作者写的一处对于华夏耍小聪明的情节,中国人是善于谋略的但同时也是光明磊落的。

书中写的摩子(摩耶子),其实可以看做是日本人民的一个缩影,灾难未发生之前辛勤工作,热爱生活,灾难发生时有一些逃避,有一些崩溃,灾难发生后又坚强起来,重新为振作民族挺身而出。作为一条苟延残喘的龙又有了可以传递下去的火种。

  《日本沉没》读后感(四):一点想法

  书名就已经剧透了全部的故事走向。前几章的铺垫因而显得冗长。就在我逐渐失去阅读兴趣的时候,作者开始着力描写“日本沉没”本身。细致程度可见一斑。 “日本沉没”便不再仅仅是我以为的一个动作,而是连续的一个过程。从科学家的观测到直觉反应、到内阁的态度、再到事件真实发生时的惨状。书中有好几章的篇幅都在描写地震发生后街上的情景,和人们面对灾难的反应:官员、警察、普通人,从社会秩序的混乱到有序安排国民撤离。涉及到商人投机、物价疯涨、灾后重建的方方面面。 除了“日本沉没”本身带有科幻意味,其余对灾难部分的描写则极具现实意味。前半部分并没有过多描写主人公,而是描写了一群科学家的担当。虽然有性格突出的人物,但并不像其他小说一样,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好像只是为情节发展服务。或者说它是以一个更高的、宏观的角度在多个时间点进行叙述。小野寺的特点在后半部分才借别人之口渐渐凸显。“在这个青年的身上,似乎全然感觉不到对“生计”的不安,以及对将来的“安定的社会地位”的执着追求。也许他是那种迄今为止幸长从未接触过的、生长于物质丰富时代的“新型”青年吧。”......“至于金钱与地位,至于是否被认可,他似乎没有任何贪婪之心……能够做到对物质及地位满不在乎,一定是因为他在“物质丰富的时代”长大的缘故……”。所谓“回报式奉献”,就很有霓虹味儿。

  《日本沉没》读后感(五):昭和时代的民族之歌

  我觉得,《日本沉没》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这部作品看似是剧情波澜起伏的科幻小说,实际上更像是披着科幻小说外衣的民族性剖析,反映的是日本这个岛国的民众们所刻在骨子里的危机意识和忧患精神。如果再考虑到原著70年代的创作背景,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个几乎和真实世界类似却发达许多的平行世界是如何被改造成了一个日本人解剖自身的手术台。小松左京所做的就是在日本一块一块崩塌的陆地之中试图拼凑起大和民族战后破碎的民族之魂,表面绝望的剧情其实并不绝望,它的背后明晃晃的藏着作者对本民族最深沉的自豪与爱,这一点即使作品被翻译成了中文我们也可以从字里行间里轻易地感受到。

  可惜的是,他在70年代的预言今天看来就像是肥皂泡沫,很多评论认为这部小说预测了311地震等这些地质灾害,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二十世纪末以来昭和精神的瓦解。小松左京最大的悲哀在于他所歌颂的文中的“日本精神”其实不过昭和时代的浮光掠影,平成乃至令和年代的日本和当初的自己有着云泥之别,一纸《广场协定》早已戳破了自己的脊梁骨,而小松暗示的日本“21世纪gdp第一”和日美亲善关系的神话则更让这部小说失去了预言今天与未来的魅力。 当然,即使不考虑这些,《日本沉没》仍然是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从很多细节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庞大的地理知识和一定的国际关系知识储备,作为小说已经有很高的完成度了,至少大家看起来也爽的一批,从大部分读者角度上来说,这就够了,毕竟想象自己国家走向末日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日本沉没》读后感(六):完全看不进去

  

一本直男癌的书,生物、化学、地理、物理、政治、……如果你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但是对女人却缺乏兴趣,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

我进了最大努力对这本书保持善意,我甚至打算为了看懂它去买一份世界地图,从刚开始十分钟可能都读不了一页到后来十几页都不想花一分钟,现在翻到100多页了,我大胆的下了一个结论:这本书不适合我这种IQ二十几分的人。

顺便说一句,这是一本没有女主角的书,这里面出现的女性不是女招待就是交际花,或者被包养的女人,要么就是为了人类的繁衍和自己的儿子交配的“伟大”女性。扑面而来的“直男癌”气息,自己感受一下吧。

Quote:“我时常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对日本日本人…人类充满爱心。但是,爱心和拯救是两码事啊。即便没有爱心,但只要是为了拯救日本同胞,我仍然会努力的拼到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p248

see?多么居高临下的自大狂直男癌晚期啊!?感受到了吗?

在300多页的地方我终于又看到了玲子,但是给我的感觉是玲子只是一个以可以和他做爱的女人的形式出现的另一个自己,一个为了让这本书的直男癌气息不那么明显而不得不安排的桥段。

总之,看看灾难的场面就好,不要期待太高。

  《日本沉没》读后感(七):日本终将会沉没

  

我一直都相信日本终将会沉没,现代科学家也对此做出了相应的预言,全球地质活动进入活跃期,日本又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多地震国家,逐渐下沉的陆地,逐渐减少的国土正在印证这一信息。

但“日本沉没”终究是人类的一次灾难,对周边国家以及全球都有着巨大的深远的影响,作者在60年代就能提出这样的“末世假说”,预见这样的“毁灭性危机”,足以可见日本这个岛国的人民对于国土正在下沉的焦虑和不安。

书中,作者依据了诸多的科学理论,例如地质学和地震学知识,使整篇文章看起来更加的严谨求实,但也给阅读者带来了许多乏味的枯燥的阅读体验,尤其故事线的混乱,冗长的铺垫更是令人不悦。我想作者是想表现出在日本沉没时个体与政府之间的共生关系,即便对于日本这个低欲望的国家,个体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异,即使“末日”到来之际,每个人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在为了生存疲于奔命;有的人却为了看富士山最后一眼而给救援人员增添麻烦;有的人最终选择了与日本一起沉没,只为了心中的那份对日本像“爱人”一样的情感;最终生存下来的人会为了延续日本这个种族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即便是违背道德和人伦;而日本政府从始至终都在为了救更多的人民,在各国政府之间卑躬屈膝委曲求全,只为让别国接收更多的日本难民。

相较于对灾难的描写,本书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对人性的剖析和政府处理灾难时的方式和态度。

  《日本沉没》读后感(八):蹲下来摸摸地面 你就摸到了一颗星星

  

如果把对人类的喜恶程度按从0到10来打分的话,那我应该是时10时0时5,内心对人类一直抱有复杂且矛盾的情感,有时候觉得人类是造物主的杰作是伟大的生灵,有时候又觉得净是些无聊庸俗的东西,丝毫不值得我关心。

通常来说,读人文主义著作时是前者,读科幻小说的时候是后者,日常大部分时间则是在这两个极端数值之间反复横跳,时而对人类常怀悲悯,时而想要脱离社会当一个很奇怪的边缘人(我已经是了hhhhh),更多的时候只想躲在镜头后面做一个绝对中立的观察者。

作者小松左京借人物之口表达人生志趣:“他了解自然,也了解海底。他的胸怀是朝着宽广的‘大自然’的——这样的男人,对什么秘密啦、阴谋啦、升官发财啦、拍马屁啦等等这些人世间乌七八糟的东西,即使知道,也是兴味索然的。”

我深以为然。

但凡我的数学能再好一点,那我应该也会像本书的主角一样学理科,然后去学习自然科学,植物也好天体也好,研究一些纯粹可爱的永恒真理(想象中很美 开普勒算死我

毕竟之于宇宙,地球只是一粒小小尘土,之于地球,日本也只是漂浮在太平洋上的小小列岛,甚至随时会因为地壳运动而沉没,国家的概念不过是人类自己制定的区域划分,而人类引以为傲的文明也不过是脆弱无助地漂浮在太空中罢了。

所以多看看科幻小说,时不时地警醒一下自己,是好事,再想想现世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阶级、内卷、人际关系、交配繁衍等等,如果放在一个宏大的背景之下有多无聊。

  《日本沉没》读后感(九):《日本沉没》:从灾难看日本

  日本即将沉没!各地发生地震,火山进入全面活跃期。海底开发株式会社潜水部的小野寺与民间地质学家田所博士乘深海潜艇下潜到八千米的日本海沟,发现了令人惊骇的异常。日本海沟像一条正在苏醒的巨龙扭曲着身体蠢蠢欲动。经过田所博士及国家气象厅、科学技术厅等的共同监测研究,认为地球可能正在迎接一个新的大地壳变动期。 紧接着东京发生关东大地震之后最大的地震,“火灾、有毒气体、燃烧的柴油和海啸遗留的物体残骸……”,“倒塌的房屋、倒下的电线杆、坠落的霓虹灯,还有横卧在地铁入口的尸体……”,海啸、台风、火山爆发接踵而至,富士山崩塌陷落。全面停电,新干线和铁路停运,食物短缺,哀鸿遍地。 经过精确计算,日本政府宣布离日本完全沉没还有十个月。外交官们与各个国家斡旋,希望能够接收日本难民。最终撤离的人口只有三分之一。日本全面覆灭。 《日本沉没》一书由日本著名科幻作家小松左京于1964年年开始执笔、历时9年完成。这部作品相当宏大,其中除了有关灾难的描写,还涉及到作者对日本地理环境的描写,对日本人性的剖析以及对日本国际政治地位的分析。以前只看过同名电影,但是两者是完全不可比拟的。建议喜欢科幻的读者还是看书比较好。 本书主角潜艇操作员小野寺被作家小松刻画得相当饱满。热爱海洋和海洋事业,勇敢又镇定,与玲子的一段激情邂逅更加赋予他血肉。田所博士是一位不合群的怪博士,他对日本和海洋有着深切的爱,最后以“殉情”的方式死在了日本的怀里。本书中的日本人民在饱受自然灾害的日本塑造出了乐观主义精神,他们在听到日本即将沉没的消息后都是一个念头——“回家”,透露出了亚洲人强烈的家庭观念。但是他们可能也因此而麻痹大意,面对灾难准备不充分,这也是小松认为日本最后走向末路的原因之一。 此外小松对于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态度进行了批评。日本把邻国视为敌人,要么进行侵略,要么盲从冷战外交,成为别国的军事基地,让自己沦为了“亚洲的孤儿”。其国民在亚洲各国面前表现得傲慢……小松从这一场灾难出发分析了日本的经济、政治、人性,是一部完整度非常高的科幻作品!

  《日本沉没》读后感(十):消极,又充满希望的沉没

  

日本沉没》从标题来说,很丧。科幻小说,就我个人而言,是一种科学幻想,这种概念是从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中产生的。凡尔纳的小说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憧憬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也奠定了科幻小说的一种基本概念(当然,这种粗浅的理解也不一定正确)。《日本沉没》显然是一种消极的幻想,考虑到二战之后的社会背景,这种题材的小说很符合当时日本社会的心理状态。

我自己读严肃文学较多,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一开始很难投入进去,它以一次深海的调查开始,以故事的推进完成了小说的第一部分。小说中的人物,则是以一种速写般地描写,融入了故事当中,而并非以小说中的人物为主,就算是小野寺这样的主要人物也不例外。

不过,单仅仅是一个故事的话,肯定不会有如此大的社会影响。在书中,我发现了这么一段,以小野寺的视角进行叙述的观察,那时,人物正在银座喝酒:

这是些年轻、靓丽的女孩——如此年轻,却又贪得无厌,永远不知道满足,整日被来自四周的欲求挑逗,对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早已经麻木,阴沉、颓废地审视人生。不仅如此,任何所谓高雅之事到了她们嘴里都变得毫无知性可言。……这,就是银座最高级的去处——是谁将这些青春、年轻的女孩打造成这般模样?政治家,文化人,还是那些只晓得占公司便宜的报销族?当然,还要加上那帮家伙大把大把抛出来的、能使人疯狂的金钱。

这是多么令人警醒的一段描述!作者在这一段叙述当中,十分尖锐地指出了日本社会的阴暗一面。再回去,从头看起,就有了令人惊奇的发现。

新闻记者绞尽脑汁地想要获取最摄人眼球的新闻;吉村部长是某位大人物的远房亲戚;地铁站当中,对建筑物巨大裂纹的漠视,在我看来,就成了对危机的漠视,对隐患的视而不见……许多细微的描写,让《日本沉没》呈现出了一种现实主义小说拥有的对当下现实的关照。这是科幻小说里不常见的,相反,倒是在一些反乌托邦的小说当中经常见到,比如《1984》,比如《使女的故事》。它们无一不描绘了令人绝望的未来。而《日本沉没》的角度却又不同,它描述的是走向绝望的过程。

而在绝望的过程当中,读者就会从中产生出希望。《日本沉没》当中的现实主义内核,使得作者小松左京在描绘末世到来的图景时,也完成了一次悲剧内核的展现。对我来说,悲剧不仅仅是在阅读或者观看过程中产生的怜悯和痛心,而是之后对美好事物泯灭的惋惜,与对现在生活的珍惜。《日本沉没》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在书的最后,人物们对日本沉没这件事作出的各种论述和感慨,都无一不呼唤着读者珍惜眼下,善待当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日本沉没》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日本  日本词条  沉没  沉没词条  100  100词条  
美文

 线上辅导之师生共成长

 线上辅导之师生共成长  在燥热的七月份中,我加入了我们学校的线上万人志愿辅导团队,同其他自愿者一起奉献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孩子们学习。  虽说对于被辅导者,...(展开)

美文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友谊

 友谊正忙,美丽而无言,我们无暇以顾,来不及等候也不能言语,幸好友谊还给了我们一本美丽的“回忆录”,让我们避开了车马喧嚣、灯红酒绿、浓妆艳抹的的粉红时代,让我们...(展开)

美文

 《马大帅Ⅱ》的影评大全

 《马大帅Ⅱ》是一部由赵本山执导,赵本山 / 宁静 / 范伟主演的一部喜剧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