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是一本由[日]黑川雅之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读后感(一):素、假、并、气、间、微、秘、破

  第一个重点,日本人对于大自然无比尊重,他们的一切审美都是从此发生的。很多作品在选材和设计的时候,偏爱将设计思维掩藏在材质之后,同时顺应自然,尽量靠近自然。 第二个重点,因为日本人敬畏自然,敬畏自然灾害,日本人的审美特别强调秩序感与和谐共生的理念。要想缔造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不仅要兼顾每个人的感受、考虑人对于环境的影响,还要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把握好度,不能太近也不能丧失亲近感。 第三个重点,日本审美表达会尽量避免去刻意引导或者刺激别人,而是给观看者一种充分想象的空间。要想做到这一点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可以避免从整体上来影响人的审美,而是从一个微小的点出发,来看待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的外延,直到宇宙万物;另一个是可以用留白驱动想象力,而不是直接表达出设计者、艺术家的思想。 最后还要记得,日本审美中强调,在你熟练掌握技术之后,用偶然的力量来打破常规,创造意外之美。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读后感(二):八风卫门

  黑川以八个关键词剖析日本传统文化,可以作为理解日本风土建筑与文艺作品的参考。我提取一些观点:

  ■“微”:从非常细微的地方来看待世界,细节包涵一切,可以锻炼我们对“气”的感知。

  ■“并”:有意识的、自发的与他人协调,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打造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

  ■“气”:由内至外释放出的一种类似于具有延展性的空间区域,或是一种扩张并影像他人的能量。

  ■“间”:曾是一个整体,被分离后一直想合归原形,彼此始终蕴含着吸引力的个体,是连续的世界被切断时所留下的余韵和残像。

  ■“秘”:不表现整体,而是通过部分的隐秘来驱动对方的想象力,而正是被隐去了,所以观者才会参与到表现方的共创之中。

  ■“素”:保持最朴实的本色之美,是不添任何杂念的纯真,是单纯造型和本色原型的审美意识。

  ■“假”:信赖自然,不去抗拒,将一切依托于更高层面的事物顺势而行。

  ■“破”:在前七个审美基础上,寻求超越,用偶然性的意外之美,在最具破坏力的时刻唤起生命活力的精彩瞬间。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读后感(三):暧昧的空间感。

  

1:

再说东西方审美。有时候可以风马牛不相及。

118页谈到一个问题说日式的开放空间,你只要摆上饭盒,它就变成了餐厅。只要铺上被褥就成了卧室,只要摆好坐垫就是一间客厅。对空间的定义是模糊的,可以轻易转变功能。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也都不去做清晰的界定,除了进房间之前必须脱鞋的那个玄关。

宋老师说,而西方完全不是这样,是一种清晰的分析思维,这里是sitting room,那里是dining room,还有canteen, toilet。如果单纯从营造学角度来说,在现代设计和制造建筑中,它构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不同的人群,对于那种空间的界定大相径庭。对于这本书来说,我们首先能发现东西方的差异。

但是东方美学中也有差异,日本人很特殊,中国的四合院建筑也好,还是多院落的祠堂内外,男女的区隔非常明显,必须符合礼制。在祭祀当中就非常明显,男性的宗族空间占据了最主要的部分,而女性是不允许进入这个神圣的空间的,他们只能在阁楼或者是像故宫当中在后半院落中。 2

日本空间的功能是可以被赋值的,就好像是虚位以待的内阁,等着首相来任命。

本质上通透性非常好,很空。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读后感(四):日本设计的审美意识

  我读的第二本黑川雅之先生的书,因为之前读《设计与死》已经查过他的生平,对作者多少有些了解,不过有些遗憾的是,依然对这位设计大师的文字喜欢不起来。不过,看到作者对日本八个审美意识之“秘中写到:请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我的作品吧,不禁会心一笑。

  我不是对黑川先生的总结和思考有什么意见,更加不是主观地对他的设计不感冒,而是,我不喜欢他作为设计师那种对于作品精益求精要求严格的气质在他文章中的体现,或许,这就是我的理解吧。在我看来,设计师多少和文学有些不搭界的。一个设计师不用费尽心机地解释自己的作品,就像他所言日本审美气质中的”间“。可是在文字中,有些矫枉过正的解释,好伤脑筋,很多时候,你喜欢或者不喜欢,也只是一种感觉。

  我已经不记得我对日本开始萌发浓厚兴趣的具体时间了,但是毫无疑问,最后选择的”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方向和对日本影视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让我对这个国家兴趣更加浓厚。毕业许久,当初为了做论文的研究也已中断许久,但是兴趣依然在,依然对日本民族性的研究意兴盎然。我是认同黑川先生的归纳总结的,但是多少,在我看来还是有些浅薄,因为,就像我之前所阐述的,不管他的理解还是行文气质,总是出发点在设计师,而设计师的气质,和我向往的文字是不协调的。我期待的是,更有质感的关于日本民族性的阐释。或者说,作为设计师的作者,太过于有距离感了,以至于文字缺少了可以接近的温度。不管怎么说,这只是我主观上的一家之言。

  还是可以看看,建议从设计的角度来理解黑川先生阐述的八个审美意识,关于日本人的耻感文化、照叶林文化和物哀怜集体无意识在审美中的影响,阐述还不够深入,但是黑川先生对设计的理解和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将对设计的审美意识放置日本文化中,还未可做定论。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读后感(五):东西方美学的分析~《日本的八个美学意识》

  东西方有着文化差异以及很好的融合。以前读过一本反映京都之美的书籍,关于京都的环境,建筑,人文都有介绍,随着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逐渐引入了西方的文化,在衣着,建筑,音乐等方面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八个美学意识》是一本讲述日本美学方面的书籍,它是有黑川雅之所写,中信出版社出版。

  黑川雅之是世界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师,被誉为开创日本建筑和工业设计新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他成功地将东西方审美理念融为一体,形成优雅的艺术风格。 著名的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他的作品列为重要馆藏物。他设计的作品主要有灯具、照相机、饰品、手表、工业产品等。

  虽然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于东方的文化底蕴,作者从东方美学价值观,以“微、并、气、间、秘、素、假、破”八个汉字为切入点,从建筑、设计、能乐、绘画、器物、服饰、文学、社会文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挖掘受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影响的日本审美意识。

  关于建筑作者提到了有当地特点的建筑风格,民宿的建筑选址,建筑时考量的建筑方式,在气这一章节内有着详细的介绍。

  其他的几个方面也比较简练的介绍了关于日本美学潜移默化的影响。设计中需要有人文气息,而这种特质也是一点点积累,在无形中体现出来的,可能当时我们都不能太透彻的发觉,那不妨来翻开这本书仔细的看一看。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读后感(六):了解日本审美意识才能真正了解日本

  在黑川雅之的另一本书《设计与死》中说到日本物哀的审美意识,在这本《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中更是将这一审美意识解释得淋漓尽致,在文化艺术等方面,日本似乎一直以来就是很懂得海纳百川,然后又将其融会贯通的国家,他们总能将别处的精华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国人感动惭愧之处,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我们更加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我没有去过日本这个国家,但是朋友们的印象里,他们总是很有秩序,特别是在外行走上,走左边就不会有人走到右边去,一切都井然有序,我想这跟黑川雅之所说的:日本人抱有“对不起”周围人的感觉“”羞耻意识“等特别顾及他人感受的心态有关。

  对于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我并不太理解是否是我所理解的这样,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日本人的共性,因为这种性格的人,在我的理解里应该是称之为“老好人”,而这类型的人通常会太眷顾别人的感受,而忽略自身的需要,最后会变得异常的压抑,日本的高自杀率也不知是否又跟这种性格有关,又或许是与其“物哀”的美学有关,既惜生又崇死,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民族还是要亲自去岛国走过一遭后才能真切地去感知作者所说的吧。

  在这本书里虽然篇目很少,花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阅读完了,但是内容丰富,行文流畅舒心,在大多数讲述文化上的书籍里,很多大师会通过引经据典去阐述一个民族的共性以及其所特有的的特征等,对于不了解历史的人,总免不了要卡壳,但是作者黑川雅这本书中结合部分图形的理解,文字内容读来既有趣又不乏味,对于还未去过日本的人来说,我觉得这是一本不错的了解日本的书籍,有的时候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的时候,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功课的话,去哪里其实都很难发掘到其真正的内涵,但是如果你看完这本书,你可能会更加留意他们的餐桌文化,他们的建筑和色彩的使用等是否与书中所说的那般。你会更加得明白为什么你看的日本是怎么形成这个样子的,其中又是否有啥讲究,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想必会比空着脑袋过去更加的充实和收获满满吧。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读后感(七):日本较之于西方的独特审美意识

  本书主要讲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通篇读完,意犹未尽。八个审美意识分别是:微、并、气、间、秘、素、假、破。这八个关键概念,并非是主从关系,而是处于并列又互补关系,这类似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

  在微、并中提及宗教,西方的宗教是绝对化的,而日本则是相对化的。日本有多种宗教同时存在,包括基督教、佛教在内,日本人对其创始人似乎也只是理解为千千万万个神当中的一部分。所以,日本人生下来时家长会抱着孩子去参拜神社,结婚的时候会在基督教堂举行婚礼,而死后又以佛教的仪式进行葬礼。对于这样的一个过程,日本人认为挺正常的,挺自然的。祈祷时,也是一派“神呀、佛呀、耶稣基督呀”的,好像随便哪尊神都可以,能听到保佑自己就好。凡是职责这种对宗教不够严肃的人,反而会被大家认为是收到了西方价值观的毒害。这种将万神并列的特性,我认为就是日本的秩序感、审美意识和日式思维的体现。(摘自原文p22-23)这个现象是有趣的。因为连宗教,日本都是采用并列意识。

  宗教里,唯一神论的世界,对信仰上帝的人而言,世界只有黑白,事物只有正与邪之分,价值观也是一种绝对化存在。西方的神是在自身之外,东方则是佛在我心中。偷别人东西,西方会认为“上帝在看着,你不可以这样子”,日本的观念则是“被偷的人多可怜啊,不可以这样的”,或者“这违背了和谐精神,是不可以的”。两者相互比较,也体现了一个绝对与相对的反差。而这不仅仅只是表现在宗教方面,在设计绘画生活方面亦是如此。

  设计生活方面——吃西餐,成人与儿童适用的是同一尺寸的餐具;在日本,餐具会因使用对象是男是女、是成人还是儿童而有所差别。

  绘画方面——西方的传统绘画主题主要是以宗教和民族纷争为主;在日本,基本都是以风花雪月为主题的大自然景象。

  甚至在文字方面——西方主要使用一种单一的文字;日本则是把汉字与片假名、平假名并列使用。

  这仅仅是只是其中两个意识中一小部分的差别,而在其余六个气、间、秘、素、假、破审美意识中,也将完全打开你的好奇心,让你想尾随书本的白纸黑字而去追寻它的至高魅力。这八个审美意识并列起来,真的让人拆开一堵思维固有的墙,给你呈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日本审美意识天空。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读后感(八):通过审美重新审视自己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宫崎骏这位日本导演所创作的日本动画片。这老头最大的魅力就是能够将日本的传统文化内容巧妙的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虽然动画片中所设定的时代背景几乎都是在现代,但是老头却能够让你在他的作品中看到那些他所想要展现的日本传统文化内容,却又丝毫没有突兀之感。这位带着黑框眼镜的老爷爷就是这么有本事。

  由于历史原因,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是怎么也爱不起来的,但是我却很佩服这个国家的一些精神,严谨细致的态度的确是值得在当下这个时代心浮气躁的我们去学习的。

  印象中日本的事物总给人一种简洁且实用的感觉,在简单中透露着细致。这与一个国家与民族内在的精神与审美意识是不可分的。想要充分的了解一个国家,就要从多角度出发去认识它。审美观也是一个国家精神的一部分。这本由黑川雅之所著的《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将带领我们去了解一下有关于日本审美观。

  书本的设计就如同是日本这个国家给人的感觉一般。小而不厚的一本册子。书中一上来就抛出日本是西方世界观奴隶的观点。由此看来黑川雅之也是一位十分信奉民族传统文化的人物。紧接着作者由提出了有关于日本审美意识中既并列又互补的八个关键概念,认为只有对于自我意识有更多的了解与把握,世界才会有未来,而因为交流融合的缘故,这个世界确实是能够让人感受到求同存异。

  作者在他的书中将日本审美意识分为“微、并、气、间、秘、素、假、破”八个方面来阐述。八种审美意识既是单独存在的,又是相互所有关联彼此互相显现的。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大到一座城市、一所建筑,小到一朵花、一张折纸都能够透露出来一个国家的审美意识流。

  读完此书,感觉作者所要表达的并非单单只是有关于审美的意识,更想要表现的,是一种有关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精神上的意识差别。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建立的事物与精神,毕竟是会有所差别的。黑川雅之之所以写这本书,并非只是想要将日本审美观表现出来,他更希望的是人们能够通过对于审美的了解认识,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重新去认识东方的传统文化。

  不得不承认,许多日本人的精神与态度是很值得当下的我们去学习的。一衣带水的日本学者都早已意识到本民族传统意识的重要性,那么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我们在当下,是否也应该有所顿悟呢?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读后感(九):日本审美意识与生活哲学观

  “对日本审美意识的解释,就是对日本生活秩序的一种阐述。”有“东京达•芬奇”之称的黑川雅之在《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一书序言中如是说。微、并、气、间、秘、素、假、破这八个审美概念是并列而互补的关系。

  一本很有意思的书,颇有收获,了解日本的城市与建筑风格,也了解日本人的生活态度,是对自身文化的挖掘、关照以及反思。

  日本人还是很在意细节的,细节体现整体,用原始的身体感觉,从此时、此地和自我开始,去观察、理解世界。谈论“微”时,黑川将日本与西方的城市、建筑进行对比,前者是从微观的建筑房屋出发,道路依附于建筑,西方则相反。而基于日本人自身的“羞耻意识”,对建筑也会考虑周围因素以求空间等方面的和谐。考虑他人感受,这种意识是深入骨髓的。

  “并”体现了兼容包并的和谐,因为有“微”的细致与“并”的包容,所以可以产生“气”与“间”。就建筑与物品而言,也体现出人的在意、关照与感应。

  关于“秘”,其实是想通过隐藏这种方式来调动、激发对方的思考与想象。这种逐步引导而融合的沟通很有趣,很快乐。“隐秘是花”,暧昧与朦胧中产生共鸣与互动,因不确定而生多种可能。

  “素”一章节中,黑川明确指出,所谓素,是自然的,其变化也是自然的,比如木材、青竹、泥土等。日本所谓简洁的背后,实际上是素材本质的只求,不刻意设计,人为技术要无痕地表现出来。三宅一生的“一块布”系列、黑川雅之的“风”主题的照明设备、“TRIPOD”家具等,让大家看到了,日本 “素”的传统审美意识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假”说明了日本房屋空间的灵活与功能转变,是顺势而借之道理,家具物品,有着流转的生命气息。

  所谓“破而后立”,大概与黑川所讲的“破”类似,打破、反抗束缚,意外与偶然中诞生的美与气息,是为新境界。

  日本人尊重个体,在意他人,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也是其生活哲学观,是从内生发的自我意识,并不是通过法律、宗教等从外形成的束缚。从文化角度分析,日本审美意识与中国古代审美有不少相通之处,毕竟有许多也是借中国而发展的来的。

  多元文化的如今世界,要求同存异,但起码要对自己的文化和意识有更多更深的了解。黑川的这本书并不厚,但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发展问题上,有不少值得思考的地方。一本有趣、有意义的书。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读后感(十):暇不小,但还算玉,可以看

  首先装帧,不知道怎么形容,翻开来看中缝似乎像是线装但实际还是胶装,打开时间久了要掉页。另一点遗憾是其实配了不少用以说明的图,但因为开本太小,图也就很小,同时是黑白的,并不清晰,有时明明给了专门一页用来放图,图却也并不放大些——这样不好叫审美上的留白,叫故弄玄虚比较贴切。

  其次翻译,对读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讲到气,日语中“解读空气”的“空气”(实际是气氛、氛围的意思),和中文普通说的空气,意思差的远了。比如讲到间,会日语的人知道在说ma,一般人大概只能反应出jian,运气好是“間がいい”(时机很好),弄错了是“間違い”,非要说“间隔很好”,不过是让中国人日本人都不懂罢了。再比如讲到假,实际是想用假借的“借”之意,中文假确实有这意思是不错,但毕竟不是常用意,通篇用假字,每一次都需要读者反应一下,我认为不是个体贴的选择,不如直接译成“借”。本来就是本介绍不同文化的书,作为意思传达中介而存在的译者,是不是应该再勤奋一些,多加些解释,又不是专写给会双语的人看的是吧。

  至于内容,有的地方并不太赞同,比如谈到日本画里的間,显得是日本独有的似的,那不就是中国水墨画里的留白么。比如说到并这种审美意识,说是关注的是并列的,没有上下级关系的多个局部聚合起来形成的和谐关系,绝非某个领导者带领着下属及下属的下属这种垂直组织关系,怎么讲呢,说等级意识那么强烈的日本具有这样的审美意识?几乎所有日本企业,包括杰尼斯、爱梦性,都要笑了。

  但总体来说还是有所启发的,比如对微、素、秘的分析,比如说到日本人与其说受到绝对价值的约束,不如说受到耻感的约束、不给他人添麻烦这一点人情约束更重,比如说不追求永恒,只追求当下这一点的审美根源,比如说到秩序与秩序的突然破裂之间巨大的反差,这些方面都很有触动,还是值得一读的。

  中日两国的文化,有相似,有共融,有些地方甚至说不清谁影响了谁,但归根到底是不同的。说来也是挺有意思,我国也佛、道、基督并存,但毕竟信佛的不会信道,信道了不信基督,总归选一个,但日本就能结婚进教堂,平时拜神社,死后埋寺庙,混搭。比如中国追求永恒永远,钻石也因为恒久远才贵嘛,但日本是觉得因为会凋零、会碎、会死才美。比如日本也觉得不应该婚外恋,但主要倒不是因为违背了啥原则,而是因为给家族、给伴侣丢脸了,但要是恋得特别深情特别美,那又不算了,那就能拍电影写小说讴歌了,尺度十分微妙。再比如日本人会为了美而死,为了耻感而死,做坏事,道歉,自杀,一条龙操作,你想想我国有过几个做了坏事以后道歉再自杀的?嘿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日本  日本词条  有感  有感词条  审美  审美词条  意识  意识词条  
美文

 《秦香莲》经典影评有感

 《秦香莲》是一部由胡储玺执导,袁姗姗 / 陈浩民 / 刘雪华主演的一部剧情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展开)

美文

 老者面孔的苦与乐

    今年春节期间著名画家范曾在北京的荣宝斋拍卖他的绘画和书法作品,我和家人前去观赏,由于近距离地接触到范曾的绘画才感到了中国绘...(展开)

美文

 加油!亲爱的自己

  我是个很随性的人,我是个很简单的人,简单的什么都不会想的人……这是我对20岁的自己的总结,大学生活过去了四分之一,我就靠着自己时而心血来潮的学习仅仅科科都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