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草枕读后感1000字

  《草枕》是一本由[日]夏目漱石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草枕》读后感(一):《草枕》

  “非人情的天地里逍遥片刻”。更令人欣喜的是夏目漱石的中国功底。《草枕》中常常引用王维、陶渊明的诗句,晁补之的游记也信手拈来,初到温泉旅馆的描绘绝对有《聊斋》的影子……难怪20世纪的丰子恺曾与夏目漱石惺惺相惜——“在二十世纪中,这样重视个性,这样嫌恶物质文明的,恐怕没有了。有之,还有一个我,我自己也怀着和他同样的心情呢”。

  《草枕》读后感(二):《草枕》:一首清淡的俳句

  精致的封面

  《草枕》读后感(三):「夜讀」

  二十一世紀最需要安眠,也最需要行旅在外。我在想,那些被四周風光莫名吸引了去的時候,自己到底知不知道是什麼在吸引我?如果沒有往日那種忘我的喝彩興致,也沒有意識已經飽和的神情。就算是想要將橫亘在我視線的具體物象介紹給旁人,也不知道要怎麼告訴。那只有感覺可以拿捏了。畢竟人世間充滿了詩人藝術家,無論好壞輕鬆,人們憑著感覺都能抽象的入畫,哪怕錯覺也好。(最近也在嘗試性的紀錄有夢的情境,和書最後留下的十夜夢一樣,關鍵節點都不需要邏輯的合理,又能順出個整體來,真奇怪。不過又多了一個最需要安眠的理由。)

  《草枕》读后感(四):我阅读的第214本书|书很好,但我的心乱了

  1.《草枕》,既是小说,也是散文,所以被称为散文体小说。篇幅有好几万字,算是中篇。作者是夏目漱石,日本著名作家。据说,每一个喜欢日本文学的人,都会读这本书。创作时间是1906年,弹指一挥间,110多年的光阴已经悄然逝去,但从文字中分明可以感觉到文中的“我”,依旧鲜活实在,仿佛就在眼前。

  2.《梦十夜》,附在这个中篇散文体小说之后的短篇故事集,光怪陆离,好像反映了夏目漱石的各种观,爱情、艺术、战争、生命……不过很遗憾,我实在是读不懂。我承认,是我的心有点乱。甚至是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心都很乱。乱乱的心,无暇顾及各种美好。

  3.我已经集中读了200多本书,形形色色、参差不齐,天文地理、无所不包,下一步读点什么好呢?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阅读影响了生活怎么办?阅读有没有终点?阅读怎样与实际的生活发生联系?阅读和写作,该如何平衡与选择?

  4.心乱!

  《草枕》读后感(五):“厌女症”社会的女性崇拜

  《红楼梦》中贾宝玉曾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简直是中国社会千百年来对女性崇拜和赞美的顶峰,曹雪芹对女性品格的赞叹,背后是他对男权社会压制迫害物化女性的深切愤慨。日本作家夏目漱石也表达了这样的情怀,在《草枕》中就有一个光彩夺目的女性那美小姐,她的美丽优雅、率真勇敢、不与世俗同流,可称得上是“脂粉堆里英雄”。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是一个想要逃离现实世界、忘却俗世烦恼的画家,他对于长良姑娘遭际的哀叹和对那美小姐的倾慕赞美,既是一种自恋自怜,也折射出日本社会的“厌女”症候群。那美小姐跟传说中的长良姑娘一样,被家人逼迫,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那美决心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夫家败落后就回到娘家生活,受到家人冷待和众人冷眼,村里人都管她叫“疯子”。这个理想化的女性成了画家的缪斯,为他提供了无穷的灵感。可是对以“畸零人”自居的作者而言,女性仍是欣赏玩味的对象,他的所谓“非人情”审美趣味和超脱于世事的人生哲学,在率性的那美面前未免显得迂腐软弱、不堪一击,而夏目漱石文字中那种淡然悠远的感觉,才是最大的享受。

  《草枕》读后感(六):以草为枕,安然入睡

  默默翻阅完本书,阖上书本,闭眼思绪良久。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幅幅山、水、人、物的长长画卷,书中有画,书中有诗,书中有美,书中有故事,书中有桃花源,书中也有世俗的现实。

  世俗的生活,总是想逃离,那么我们是否有一个地方可供消遣,提供庇护?在夏目漱石的书中偏安一隅。草枕,以草为枕,让人安睡;书中主人公以一个第三者的角度看待自己所逃离的山中异市,形形色色的人物,实实在在的草木,庄重和谐,让人沉迷,却不会让你沉浸。叫醒我们从桃花源醒来的刺眼的“战争”二字。书中多次提及“战争”,或自述或他人,逃离的喧嚣也总不免告诉自己身处现实,这或许是作者的一个“眼”,桃花源和现实的眼。主人公走入桃花源,很美,也终于还是坐船走进了现实世界,冰冷;“火车”,本书第一个现代词汇,终于把主人公拖到现实世界,突生的各种不适和山中岁月形成对比,文明社会是否真的文明,文明社会是否有着真正的美,触碰着实实在在的战争。那美,在山里很美;那美,在文明社会露出了人情怜悯的一面,是真美。“就是那个!就是那个!”,也许让主人公为之惊艳的正是所处世事的“怜悯”之情,恻隐之心。

  我想枕着它,安然入睡。

  《草枕》读后感(七):从未出现过的风景

  “行旅在外,结草为枕。只盼能在非人情的天地逍遥片刻。“看到腰封上这样一句,觉得氛围舒适,看完想用浪漫来形容夏目漱石。在非人情的浪漫里看到生活更真实有趣的样子。

目录前面几页是浮世绘彩图,泛黄的暖色调画面,用很拙朴的人和物突出非人情的美。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一个青年画家到偏远山村写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用大段字句描写景物,再不时发出“非人情”的喟叹。对听闻中和自己所见的人物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联想,穿插其中的大量独白和美学感悟,对“非人情”的美进行了延伸。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夏目漱石的美学观概述。大段独白加上不时出现的俳句,像游记散文又似论述文的体裁,倒也足够清晰地将核心观点集中在“非人情”上。

结尾的时候,那美小姐脸上从未出现过的“怜悯”之情给青年画家心中画面添上了最生动的笔调和颜色,这未出现过的风景也在刚刚好的地方结束了这一程“非人情”的闲游,读者关于夏目漱石美学观的输入也暂时告一段落,下一步则可以开始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完成自己心中的画面。

关于后一章《梦十夜》,尚在回味。

其实这本书断断续续进不下心来认真读,终于在中午在阳光好得过分的下午,盖着围巾,在阳台的老旧转椅上结束了这一场特别的美学课。

  《草枕》读后感(八):今夜的月亮很美

  今夜的月亮很美,知道夏目簌石是从这句话开始。它是英语我爱你的日式翻译,把日本人的含蓄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把我爱你翻译成如此,断是很有爱情细胞,很懂浪漫之人,好奇的查了一下夏目簌石的介绍,好一个情种,难怪可以翻译出这么有意境的我爱你。

  夏目漱石是日本的知名作家,流传的佳作不少。选读这些外国名家,普通读者总绕不过两个问题,名家的经典里面挑那本,挑那个译本。我不想到网上翻看别人的评价作为选择的依据,读书本来是很美好、很愉悦的事,弄得复杂、目的性强,断不是我阅读的初衷。名家出版,一般都是经典,担心错失经典大可忽略,剩下就是挑选读的文学类型。这本《草枕》的封面首先吸引了我,把心目中夏目簌石的美感、意境透过封面表达了出来,这是一本经典小说集,不太厚,刚好符合了我的阅读需求。翻译是一个毕业于日本高校的专职日语翻译者,随意看了看,译本用词优美,且看《梦十夜》第一夜里第三段的第一句“我望着黑眸看似幽深得透明的光泽”,翻译得传神、形象,我想和大师原版用词媲美也不为过。读一本好书,除了欣赏文字,书里面的装帧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好马要好鞍配。书中插选的浮世绘彩图,浓浓日本江湖时代的味道。看完《梦十夜》,再看插图,十夜的梦,仿佛在图上一一浮现。

  《草枕》、《梦十夜》是夏目簌石的经典作品,网上评论诸多,不乏佳作,珠玉在前,夏目簌石的作品我非深度关注阅读,很难评论得有多深刻,用几句话来评论更是浅薄。《诗经》云,七月流火。此刻盛夏,酷热难耐,读夏目簌石的文字如获清凉,谁人有我这般觉悟?

  《草枕》读后感(九):盼人情逍遥

  草枕,结草为枕。这本书拿在手机,每一处都散发着宁静质朴的悠然韵味,摩挲者封面的纸皮,一丝一丝的粗纤维于指尖显现,眼前的灰白草绿,无一不应和着书中的优美致远。

  细细读来,慢慢的便体会到日本文学的不同,以及夏目漱石赋予其中的韵味,一位画家迂回行走于山中,早春的细雨,嘤嘤鸟鸣,孤独的茶屋。在我看来,日本文学中的小说题材,大多蕴露这一种神秘的特质,或明显或晦暗,总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似是作者想表达些什么,却又微笑着抹去了二分之一,或藏或现,倒是有着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的雅致。从此间的情景描写,便能体会一二,“宛如倒扣水桶的山峰,不知是杉树还是桧树簇拥着整座山一片漆黑……略前方一座秃山,离群独立迫在眉睫。”这强烈而具象化的描述,读来竟似荒山当真突突的在眼前冒出来,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使人叹服,却不知此中几分是作者的功夫,几分是译者的匠心了。故事中的女人,是不可获缺的角色,主人公一心找寻内心的画作,平和的故事描绘,对自然和内心活动的描写,无论是最初的茶屋老妪,还是最后怜悯神色的那美,仿佛最后都融入了画里,土里,随风飘散的尘埃里……

  本书收录的第二篇,是短小的《梦十夜》,对十梦的体会,想来不同人必然会有迥然不同的看法。第三夜中瞎了的小孩,是梦中人无法卸下的包袱,明明目不能视却清楚的知道路途的一切,每每开口亦能命中,最后一句“你就是在距今一百年前杀死我。”不得不说,令我毛骨悚然,一种被预知的恐惧,对过往罪孽的彷徨,无法摆脱宿命的绝望。日本民族大多是信仰鬼神的,他们似乎更相信其中丑恶相报的部分,从而影响着作家的文笔,思想,甚至梦境。

  人生于世,囿于世,结草为枕,最好的不过是在人情中逍遥自在了。

  《草枕》读后感(十):结草为枕,筑梦为巢

  购买夏目漱石的作品,这不是第一次,多年之前带回家的那本《我是猫》至今还安静的立在我的书架里。所以与我而言,看见“夏目漱石”这个名字,首先想到的是那部声名赫赫的讽刺小说;再者,便是在某一部日漫中关于制造假钞情节中,1000元日币上的他的头像。可那本著名的小说,我至今也没有真正的翻开,那一部日漫,我也早已经忘记了它的故事走向。正式的关于夏目漱石的阅读,始于这一本《草枕》。

  书中有两个故事,第一个《草枕》,故事平淡的开篇,了悟中收尾,作者借那个无名画家之口,谈论艺术,感悟人生,并从中看到美好。故事里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平淡的场景,或是写诗、或是品茶、或是理发、或是观湖、或是夜游……场景并不统一,内容却在山野间,齐齐指向作者想要从中获取的灵感。所以在故事的最后,画家依旧两手空空的没有一幅作品,心中却已经定格了旅途中想要寻找的最美画面。

  第二个故事《梦十夜》,十个章节,就像是十个在什么互不关联的地方抽取出来的片段,令人诧异,它们都是那样简单明了的文字,却展示了作者诡异的心思,以各自不同的姿态迷惑着读者的观感。我自认为,在阅读之后,并不能够完全获取作者传达出来的思想与信息,而对于这样的我,作者大概早在当年落下最后一笔时,就已经料到了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这些窘态,那时的他,是否会在嘴角噙着一丝高深的笑,洋洋自得。

  结草为枕,是无名画师在山野间行走与寻觅时摆出的姿态,这是旅途中需要的姿态;筑梦为巢,是作者用文字勾勒出的意境,他把自己的所思所感真切的展现出来,无名画师背后的那个作者,才是执笔织梦的那一个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草枕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1000  1000词条  
美文

 处女的情人节

黄花曾是我专用的名字写满在发黄的竹筒在墨迹芳香的幽深里 我是化了蝶的九妹 宁愿失去灵魂也要用生来时的身体 去追随童贞的梁兄 任世俗怎样的喧嚣浮浪我一直...(展开)

美文

 凌寒而立 傲气而开

 年年月月日日,朝朝暮暮。  今今年年周周,落落夕夕。  明月光临遍地,终会周转陨落,晨光丝缕在怀,必将光芒万野。既选亮,何惧暗,柳暗终会花明,拨开云雾的阳,势...(展开)

美文

 讲故事

       其实如果是平常的日子,我们家晚饭后应该是我忙着做个果盘,双胞胎在卧室看动画片,老公坐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