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河洛古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河洛古国》是一本由齐岸青著作,大象出版社出版的295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河洛古国》读后感(一):考古见证:黄帝时代的中华文明

  

这本书真的是太美了。作者的文笔真的是太好了,感觉自己好久没有看到这样“高质量”的文字了。有一种“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感觉,再搭配上文中特别高清的图片,微观和全景图片,真的是让人心醉啊。而且装帧的方式是线装的,读起来太舒服了。

说实话,相信不了解考古的人,关于文物还停留在《我在故宫修文物》里,对于遗址的概念,脱口而出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如果再多说一些的话,可能会滔滔不绝的讲起盗墓笔记吧。

双槐树和河南的博物馆,相信很多人不知道。

牙雕蚕

双槐树遗址实证了河洛地区在距今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资料的空白。是研究黄帝时代的中原地区的文明化程度非常重要的材料。至此,我们也开始知道“河洛古城”名字的由来,“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名字是以考古实证材料结合地域名称而来的。

这本书真的是给了很多惊喜,虽然是用“故事性”的叙述,有些人名字是虚构的,但是完全是锦上添花的,不仅故事的流畅性特别强,而且还有一定的情节起伏,能够看到太多为了“双槐树遗址”努力的考古人和祖祖辈辈在这里生长的农民的心路历程和奋斗过往。而且,作者对大自然母亲的赞美也是非常的深入人心。无论是黄河的咆哮还是洛河的温柔,还是嵩山的深沉,他们都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见证者,他们是中华儿女的哺育者。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夏商周文化,还有丝绸之路的繁荣起点。嵩山地区一直是夏商周三代的建都之地和立国中心。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从不同角度出发的,有基本的年代框架,当时的人员和条件都非常有限,但是大家都因为对考古的热爱,一头扎进去,有很多专家(安金槐、俞伟超、邹衡)甚至都不在了。

想起我自己上大学报志愿的时候,真的是没有人会去报考古学,甚至是有的同学报考了这个专业,大家也会对她议论纷纷,就像是去年高考考入考古学的孩子被关注一样,其实这是一种“物质的世俗的偏见”,因为我们觉得“赚钱多”的专业才是好专业。其实不然。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考古工作”和“考古学家”令人尊敬的一面。

考古算是百科之学,形而下方面要懂陶陶罐罐、百姓生活;形而中方面要研究聚落、组织、社会关系和人的行为、制度、贸易、战争;形而上方面要学习哲学、艺术、美学等。此外还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考古人必备课程——田野考古。

我想这本书除了要给爱好和喜欢文物的小伙伴推荐下,尤其是给喜欢打卡各省博物馆的同学,还可以给高中生们普及一下这个专业,至少,可以把上文的这段话转给他们。

  《河洛古国》读后感(二):寻找中国最初的模样

在《史记》等典籍中,有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但介乎神话与现实之间。由于缺乏考古文物证明,即使夏朝都已无法可考,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其存在,因此不被认为是“信史”。上世纪90年代,国家组织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夏王朝起于公元前2070年,止于公元前1600年,但相关结论随即遭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质疑。而比夏朝更久远的中华文明发轫之初的年代,就更加属于传说了。然而近年,在伊洛汇合之初的黄河南岸高台地上,双槐树遗址发掘出一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一处都邑遗址,被认为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的空白。因为这里位于河洛中心区域,又被称为“河洛古国”。这一消息发布后,迅速引发了媒体关注,网络上的热搜点击量达到11亿次。这不啻证明了当代国人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好奇。《河洛古国》一书以纪实文学的方式讲述了双槐树遗址的发掘过程,并穿插了与该考古发现密切相关的几名考古学家的人生故事,进而展现了这里的重要发现和相关考古成果,把人们的目光带向了更遥远的过去。

历经8年发掘,在双槐树发掘出了一座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780米,残存面积近117万平方米的城邑遗址,这里由三重壕沟环绕,考古人员因此判断这座城具有高等级性质。此外这里还发现了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建筑群基址,1700余座大型墓地,3处夯土祭坛遗址等,足见这座城邑的完备。其中一座位于整个大型中心居址中心的房子,内部还有用九个陶罐摆放而成的图案遗迹,与前些年青台遗址发现的“北斗九星”文化遗迹相似,在象征北极星的位置附近还有一具完整的麋鹿骨架,这里似乎是王的居所。“北斗九星”、三层祭天环壕、遗址周边的伏羲台,以及发源于此的“河图洛书”,表明此处的先民已经有了一定的天文知识,产生了对天的崇拜等原始宗教和哲学思想,并具有天、地、人合一的文化观念,反映了较高的文明程度。在考古学家李学谦看来,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主根脉有望追溯至此。

书中还较为详实地记录了诸多考古工作者的考古经历,如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院周旸寻找丝绸未果,工作人员却在双槐树遗址发现了牙雕蚕;再如在双槐树如何发掘出大量彩陶,考古发掘中多学科团队的合作等等,使我们对神秘的考古工作也有了一定认识,更多知道了其日常经历的琐碎和艰辛。

双槐树遗址的发掘,无疑有助于廓清我们对中国文明起源的许多疑问,丰富了我们对先民生活的认识。但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员,我对书中一些观点不敢苟同。譬如书中推测此处与黄帝有关,大致论据包括:一、当地发掘出了多处地震引发的裂缝遗迹,这与《今本竹书纪年》中关于黄帝“一百年,地裂”的记载,唐代天文学著作《开元占经》引《尚书说》中“黄帝将亡则地裂”的记载相符,印证了文献记载,因此这里可能是黄帝居所。但这可能有个逻辑错误,即便相关古籍的记载均是准确的,但发生地震的遗址却未必必然就是黄帝居所。二、北斗九星的遗迹与《开元占经》引《河图》中“黄帝治,景星见于北斗也”的记载相符,有人认为遗迹中编号为9的一颗星可能就是景星,这证明了黄帝时代的存在。用考古发现对照古书,似乎证明了古书的真实性,但这种印证证明方式依然存在问题,恐怕想象大于实证。

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急于推测和畅想,而是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并与周边遗址对比,用事实和证据说话,复原5000年前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去寻找中国最初的模样。这条路想来还很长。

  《河洛古国》读后感(三):华夏历史的第一天,是怎么到来的?

  

提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很多人会立马想起“上下五千年”这个词,上学时历史课本上也是这样讲的。

但事实上,有史可载、有迹可循的中国历史,只有三千年,所以有人说“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历史”,再往前的历史,并没有具体的文字依据流传下来,更多的是传说和神话。

那到底中华历史的第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们引以为傲的三皇五帝时代是神话还是确有其事?夏王朝是真实历史还是臆造?这是史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也是我们所有华夏儿女都想知道的问题。

河洛古国》这本书就试图回答我们。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书里面多数内容是关于考古的,我们的历史正是在考古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逐渐明朗的。

但正如书里面所说,“考古是百科之学,形而下方面要懂陶陶罐罐,百姓生活;形而中方面要研究聚落,组织,制度,贸易,战争等;形而上方面要学习哲学,艺术,美学等。”

在十项全能的考古学家们的挖掘下,一个又一个重大发现轰动了全国乃至世界。而河洛古国的发现则是考古史上的一次盛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河洛古国的学名是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河洛双槐树村。目前的研究显示,双槐树遗址曾是古国时代的都邑遗址,它证实了河洛地区在距今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它是同时期黄河流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社会分化程度最明显的遗址,也是我们研究黄帝时代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非常重要的材料。

双槐树遗址的发现成了一些上古传说存在真实性的有力证明,“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经过慎重的考证,专家们将这一遗址命名为河洛古国。它也成了目前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主根脉。

双槐树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核心。仰韶文化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目前的考古发现显示,仰韶文化是分布在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它距今约7000到5000年,持续时间2000年左右,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有统计的仰韶文化遗址共有5000多处,双槐树遗址是其中之一。

所谓河洛,是最早记载东方人宇宙观的地方。“河图”的“河”指的是银河,河图意即星图;洛书则是脉络图。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中阴阳五行之源,它同时也向我们证明了,我们的古人很早就懂得了天文学和气象学相关的知识。

伴随着双槐树遗址的发现,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书里面提到了丝绸的例子。

丝绸是东方文明的标签,更具体地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签。早在两千多年前,丝绸就已经征服了罗马古国,被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绚丽的朝霞。”然而曾经有国际组织提出,丝绸的起源并不在中国。

这一质疑在我们看来非常可笑,中华文明史的一大组成部分就是丝绸。然而要想证明丝绸源于中国,确实不太容易,由于材质原因,丝绸制品很难保存,因此就连我们自己也很难知道丝绸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

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帮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这一牙雕蚕是用野猪的獠牙做成的,我们能清晰的辨别出它是家蚕的形状,这足以证明,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就已经掌握了家蚕饲养和丝绸生产技术。只有这样,古人才能清楚蚕的生活习性,才能做出如此栩栩如生的牙雕蚕。

除了美丽的丝绸,在遥远的五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还掌握了许多其他精湛的技术。考古学家们逐渐揭开了历史神秘的面纱。以折腹杯为代表的薛家岗文化,以折肩折腹壶为代表的松泽文化,以彩陶杯为代表的大溪文化……这些不同的文化元素都曾出现在双槐树遗址中,这证明了在距今5300年前后,河洛古国处在一个文化交融的时代。

那到底那个时代文化有多繁荣?这个问题还要留给考古学家,留给时间来解答。双槐树遗址有117万平方米,目前挖掘的只有6000平方米左右。对那段遥远的历史我们所知的还远远不够。但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成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在面对那些隐藏在遗迹背后的历史时,也更有把握。

考古学家们正在揭开历史的面具,隔着时间长河,我们终将知道,华夏历史的第一天,到底是怎么到来的。

  《河洛古国》读后感(四):《河洛古国》:追溯中华文明主根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面对历史的长河我们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

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

黄帝时代真的存在吗?

为什么古代记载的北斗是“北斗九星”?

中华文明真的有5000年历史吗?

为什么庄周梦的是蝶而不是别的动物?

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良渚文化、红山文化最终都消失了,为什么只有仰韶文化发展并壮大了起来?

有幸拿到作家齐岸青的《河洛古国》,三天读完,问题被一一解答

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

《易·系辞上》: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尚书》载:“伏羲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河图洛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著名传说。相传六七千年前,龙马跃出黄河,身负河图;神龟浮出洛水,背呈洛书。伏羲根据河图洛书绘制了八卦。之后大禹治水,河伯献河图,宓妃献洛书,使得大禹终于战胜了洪水。

“河图洛书”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

这里有一个词“河洛”,河指黄河,洛指洛水,“河洛”就是黄河和洛水交汇的地方。凡是两河交汇的地方都是景色优美、土地肥沃之地,人类文明往往诞生如此。这里诞生了华夏文明的来源之一——仰韶文化,也是今后中国文明的主干。

仰韶文化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最早在1921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因而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当时发现的遗存只是仰韶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后来在河南双槐树村发现的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因而被考古学家命名“河洛古国”。

河洛地区是最早记录东方人宇宙观的地方。《吕氏春秋·慎势》中所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天下之中是哪里? 《晋书·天文志》说:“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也就是说天地之中位于北极星的下方,于是河洛古国的王根据太阳一年中在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不同的照射线对古国都邑进行了详细规划,又根据“北斗九星”布置了自己的居室。

麋鹿代表北极,这便是王的居室

从这个古国区域走出的两幅神秘图案,河图和洛书同样源自天上的星宿,蕴含着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

河洛古国》中指出:“河图”的这个“河”,其实指的是星河、银河。二十八星宿也是从银河里面出来的,“河出图”的“河图”本是星图,为地理之用,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图”,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中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是远古时代人们按照星象排布出的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万物有气即有形,有形即有质,有质即有数,有数即有象,气、形、质、数、象五要素用河洛八卦图来模拟表达,它们之间巧妙组合,融为一体,建构了个宇宙时空合一、万物生成演化的运行模式。

原来,河图出自银河,所以河图”最初的原型是一条白色旋转的龙,将银河画成白龙,围绕着中点运转,而这个中点就是北极星。这幅图在后来演变成了一黑一白两条龙,逐渐成为今人熟悉的太极阴阳图。

黄帝时代真的存在吗?怎么证实呢?

我们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司马迁在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说黄帝的母亲是看见北极光感而受孕,12月生下黄帝。黄帝时代真的存在吗?只凭司马迁几句书言和后世传说显然不能确定。

河洛古国的考古发掘中发现,河洛古国中的三重环壕、大型中心居址、大型院落具有共时性,也就是说河洛古国经历了大约300年的繁盛时期。古国的建设是经过精心规划和科学选址的,那么,为什么古国的先民为什么会离开这块世代生息的土地呢?又走向了何方呢?

考古学者在对古国环壕的解剖中意外发现了多处地震引起的裂缝遗迹。经过分析证明当时的震级在6.0级以上。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古国人民被迫离开的原因。同时这个考古发现也将 司马迁简略的文献记载丰富了起来,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黄帝时代的存在。

《今本竹书纪年》中关于黄帝有“百年,地裂,帝王之崩皆曰陟”的记载。唐代天文学著作《开元占经》引《尚书说》也记载:“黄帝将亡则地裂。”这表明,黄帝部落的迁徙有可能是因为发生了地震。民间有“九龙分黄城”的传说,即黄陵附近有九条沟渠,这似乎是黄帝时代“地裂”这一重要事件的另一种故事化的表述,新郑也有“黄帝城”是由天上九龙下凡修建的神话,尤其是青台遗址所显示出的新星爆发迹象也给了我们很多思索的空间。双槐树遗址这些遗留下来的地震遗迹,或许真的印证了文献中的记载和历史传说,从一个侧面让我们相信这里曾是轩辕黄帝的居所。

中华文明蕴藏着无数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河洛古国》是一本考古纪实类书籍,从考古学的视角为我们解答了一个又一个关于中国起源的历史、文化溯源问题还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真实的考古人的工作以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如此浩大的工程师怎么进行的。

全书语言通俗,贴近生活,每一个考古学家在作家的笔下变得有血有肉,好像是住在隔壁邻居,我们了解他们的求学故事、考古故事、科研故事甚至是爱情故事。区区三百页,可能讲不出仰韶文化,河洛古国的点点滴滴,但这些精彩的片段足以吸引着无数后辈不断探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河洛古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河洛  河洛词条  古国  古国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有感  有感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美文

 语录

 1、人走着走着散了,情念着念着淡了,唯独自己最初的梦想不曾改变。貌似很长很长的一段路,其实很短很短。做个生活中的傻子,让一切雾霭随风而去,我们只需用心绘制专属...(展开)

美文

 诗,四十五首

 作者:程颂  20110902  纵横数载名声起,  豪气干云无人比,  他朝一日被陷害,  声名狼藉心无依,  缘到相识朱情深,  听信谗言误杀妻,  心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