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恃宠而骄读后感摘抄

  《恃宠而骄》是一本由[美] 杰西·艾森伯格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恃宠而骄》读后感(一):在剧作中找寻我们曾经的青春岁月

  谁没有过青春岁月,谁没有过情绪叛逆期,谁没有过整过无法收拾的憋憋事,谁没有在某一个夕阳西下的日子回忆过过往的青葱岁月?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又是苦闷的。在美国剧作家杰西・艾森伯格的话剧《恃宠而骄》中,就描写了卡扬、瑞诗玛、本、泰德莎拉等五个青年人的生活,其中本的性格特征最为明显,当我看到本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自己的曾经过往,发出会心一笑,内心却是酸酸涩涩的痛。

  这是一部情绪化的戏剧,这是一部充满了青年人之间爱的戏剧,这是一部语言幽默的戏剧,这是一部让人读(看)完心中有种说不出感觉的戏剧。作者杰西・艾森伯格是一位天才的剧作家,十六岁就开始创作剧本;同时又是一位演员,在创作时就注重剧本的舞台演出视觉效果,因此,剧作人物形象饱满,性格鲜明。

  戏剧从一个PPT开始。本的室友尼泊尔留学生卡扬正在和其印度裔女朋友瑞诗玛在讨论橄榄球,本抱着食品杂物和相机走进来,成为一位可恶的搅局者,搅散了卡扬和瑞诗玛的好事。当本知道自己的初恋女友莎拉即将和泰德结婚时候,彻底爆发。不顾职业道德,利用一切机会与莎拉接触,向莎拉求爱,被拒绝后益发颓废,最终成为一个人人讨厌的家伙。

  在这部剧中,本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语言恶毒、无所事事,吊儿郎当的角色,是一个想干大事又干不了,小事又瞧不上的主。按说,他学的是导演专业,应该到哪里都会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正由于他的好高骛远,正由于他被现实无情吊打,于是成为一名毒舌男、愤青、啃老族。他陷入无法名状的自卑中,虽然举动夸张,嘴上不饶人,但是他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虚张声势,都是在制造虚假的繁华。他使劲作践自己、破坏别人的好事, 仿佛这样心里会好受些,但是这是在自欺欺人,这是伤人又害己,最终导致自己的生活一团糟。

  本这个人物形象非常可悲,但又令人同情;本这个人物所作所为令人鄙夷,但是在人性的深处我们可以窥见他内心的可爱,可见,他本质不坏,只是被残酷生活吊打太深。因此作者所塑造的本这个人物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中人,他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或许是我们的曾经,或许是某一位朋友的儿子,或者是路边的毛头小子、劣迹青年。同时在作品中,作者还通过本体现了流行于美国的种族问题、霸凌问题、就业问题、感情问题,以小见大,从而成为窥探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或者万花筒。本在剧中是无助的,同样他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也是无助的。而卡扬、瑞诗玛、泰德莎拉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令本既羡慕又嫉妒。同时剧作还注重细节的描写,注重时空交错的描写,这些都能在本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出来,所以这是一本值得咀嚼的剧本,在咀嚼中回望我们的生活,回望我们的曾经岁月。

  《恃宠而骄》读后感(二):《恃宠而骄》:青年纽约客的自我认知偏差

  当人物复杂的心理仅仅依靠文字(台词)表达的时候,戏剧作品便产生了。美国演员、剧作家和幽默小说家杰西·艾森伯格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耐人寻味的手法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纽约客充满矛盾的精神状态和愤怒、敏感、无奈又渴望关爱的心理状态,似乎每个人都能在这些情绪的扭转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感觉。

  这一段祝酒词是书中最具代表和争议性的本说出来的,可以说他在一定程度上是蛰居在都市的当代青年人的代表:看似追求高深的艺术及一切新潮事物,却迟迟徘徊在高雅殿堂的门外;自命不凡又自我否定,一张毒辣的嘴巴永远走在行动力的前沿;想要爱人又得不到爱,号称追求真正的爱情,爱人之前却总是以自我保护为主;不满意这个世界,更不满意自身,思想的小火苗永远在battle,人生就像是一场独孤的战役,战胜不了什么,仅仅见证时光的流逝。

  在故事的开场,本在纽约拥有父亲赠送的一套公寓,不咸不淡的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偶尔还能在言语上攻击租住但是几个月未付房租的尼泊尔留学生卡杨,他一直处于一个温室的环境中,和卡杨相比,他没有生存的困惑,也没有为了梦想拼搏的动力。直到某一天,在街头偶遇自己的儿时玩伴泰德,相同的出生背景,让本失去了卡杨的阶级和种族优越感,再得知泰德即将和自己的初恋女神沙拉结婚之后,这种优越感的丧失更是将他华丽的虱袍烧成灰烬,他内心的波澜随着他荒谬的梦境和乖戾的行为渐渐铺展在读者的眼前。

  本是典型的“两面派”青年,一面想要用自己的人生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要为自己的电影捕捉真实而扣人心弦的场景,一面为了在沙拉面前表现自己,将自己见过和脑部的画面拼凑演绎成自己的电影内容,鄙视泰德是个傻蛋银行家;一面渴望爱情,一面又亵渎爱而不得的爱情。他似乎都没有搞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却又大大咧咧的嘲笑别人按部就班的人生。

  当莎拉帮助本回忆他在十岁的时候,在操场上脱个精光扑向班级一个被同学集体孤立的小女生,让所有人知道和她接触是安全的暖心事件时,我们知道,曾几何时,本也是个用行动表达自己善良一面的小小少年,只是,随着年岁渐长,丢失了纯真的一面,只用自己误认为时是完美的一面去面对甚至是去批评周围的人和一切。

  最后,贫穷的卡杨将房租洒在本的身上,带女友拉开本的公寓。父辈留给本的安居,终将不会成为他高人一等的铠甲,盲目自大和自欺欺人,总是会丢掉曾经真诚的自己和包容一切的好友。

  希望本能成为他自己。

  《恃宠而骄》读后感(三):污秽之中的纯真与伟大

  杰西.艾森伯格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好莱坞演员,他所塑造的角色都是那种有点贱贱的、但内心又有点善良的天才、准天才或废材人物,在社交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最著名的当属在电影《社交网络》中塑造的脸书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许天才和废材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吧!

  之前从没有想到,杰西.艾森伯格除了是一个出色的演员外,还是一个优秀的剧作家。从十六岁开始到现在,他已经创造了五部剧作。《恃宠而骄》是他2015年创作的一本剧作。而艾西本人,也在由该作品改编的舞台剧中,扮演了里面的主角“本”。这个“本”与他以往塑造的电影角色类似,也是某种介乎天才和废材之间的人物。

  读这部剧作,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很好玩,但不知道它想表达什么。一如剧作中对电影《失足》的评价: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切,又像什么都没有讲。

  剧作中有五个人,本、本的室友卡扬、卡扬的女友瑞诗玛、本的暗恋对象莎拉莎拉的未婚夫泰德。场景都是在本的公寓中。五个人从关系上说可以分为三组人物,本、卡扬及其女友、泰德及其女友。如果从气质和兴趣分,也可以分成三组,本、莎拉算比较接近的有艺术细胞的一类人,而泰德、瑞诗玛算比较一板一眼的一类人,卡扬介乎之间,虽然是学工商管理的,与泰德一样,并希望进入华尔街泰德的公司工作,但他又希望有了工作经验之后,能够回到祖国尼泊尔去报效祖国。当然,还可以再划分,本和其他四个人从本质上都不是一类人。本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他的幽默或者说毒舌,是他与这个社会的联系方式。不同的划分方式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铁板一块,也并非那么简单。因为职业、兴趣等因素的不同,可以重新组合不同的朋友圈。本是连接不同朋友圈的枢纽点,表面看是中心,似乎足以“恃宠而骄”,实际上,他融不进任何一个圈子。

  本是一个有天赋的人,他有讲故事的才能,有幽默的才能,但他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屑于把它当成谋生工具:他不愿去当单口演员。作为一名电影学院学生,他对艺术有着过分的执念,如他把能在院线上映的电影全部斥为垃圾。

  嘴上不饶人的本,是一个内心善良纯真的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是极度孤独的,“水至清则无鱼”。因为他也期待社会中也有这样的人,他希望拥有这样的爱。但显然社会不是这样的。社会中的爱,不是基于单纯的孩子式的喜欢,基于不掺杂功利的对艺术的欣赏,而是一种可以赚钱的、可以回报的成人式的爱。我们常说,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成熟。书中,被“本”赋予美好想象的“莎拉”尽管也很善良,但显然多了一份社交成熟,这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社交能力的本所缺乏的。

  于是,本开始以一种幽默、毒舌、调侃的方式对抗这个社会,这里面有金钱、种族、职业等等划定的种种鸿沟。在那些光鲜亮丽的社会人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罪恶。而本污秽不堪的言行举止背后,却隐藏着最深的对他人的关心乃至牺牲。

  对于读者来说,也许,先不要去管这部剧作想批判什么,赞同什么,而要先进入它的对话世界,里面充满了机智和灵光,属于那种没有废话的、暗藏机锋的剧本。人物之间也许三观不同,但智商在线,话不用说透、说满,就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在此基础上互相开黑,体现出一种高水平的对话效果。正是这种智商在线,使得最后尽管闹出了很大的不愉快,但依然能把“本”内心的最伟大之处挖掘出来。这一闪光点,既是本的,也是剧本的。本曾经这样说过:“人不能快快乐乐、人见人爱地度过一生。好吗?人不能就活得这么……无忧无虑,然后对自己之外的世界不闻不问。”作为一个成年人,本没有学会和世界妥协,没有学会和世界学会同流合污。他不合时宜地关心着那些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于是他的言谈举行显得那么得怪异。

  剧本的最后一段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反转。全程嘴贱的本,却突然沉默。一直以幽默见长的本突然哽咽,从笑而转为哭。因为他内心的秘密被人窥透,那个“我本善良”的本,那是嘴上特别污、内心却无比干净的本。

  这个秘密是莎拉透露出来的,本故意将其遗忘。这是那个值得骄傲的本。本想忘记原来的本,成为一个废材,但实际上他摆脱不了内心的善良。莎拉知道本的为人,但还是不接受本,因为本只有善良,而不够成熟。本一直暗恋莎拉。当莎拉对本说“我觉得你可能不配听到这些我要对你说的话”时,我们知道,是谁配不上谁?

  本有一个梦,一个关于莎拉的梦,不是春梦,但充满污秽,甚至让人恶心。为什么杰西.艾森伯格要把本最纯真的爱,隐藏在一个最污秽的场景中呢?在本的秘密中,藏着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同样是一次善良而伟大的举动,却隐藏在一个表面上有点猥琐下流的动作中。剧作在这一系列悖论中展现出了污秽与纯真、猥琐与伟大之间的戏剧张力。

  《恃宠而骄》读后感(四):他的世界没人能懂,包括他自己

  如果说美国国籍值得骄傲、犹太人身份值得自豪的话,本确实有理由“恃宠而骄”。他有自己的公寓,享受着高等教育,优越的环境应该让他感到心满意足。

  然而,社会开放自由的气息同样感染了他,让他在矛盾的思考中承受着思想自由带来的痛苦。虽然看起来他对这种“痛苦”毫不为意,但事实上他在被这种矛盾牵着鼻子,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行动,甚至人生的选择。

  来自美国的80后演员、剧作家和幽默小说家杰西·艾森伯格创作了一部作品《恃宠而骄》。在这个剧本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来自新泽西州的本土男孩——本。他敏感又自尊,犀利又幽默,对生活充满热爱,但却对自己的学业、感情、生活手足无措。

  他对来自尼泊尔的室友卡扬很友好,但对他的国家却嗤之以鼻,直言不讳这是“一个穷得要死的国家”;他对犹太人的商业成就冷嘲热讽,认为自己作为一名犹太人从事商业“毫无新意”,但对犹太人拍电影却情有独钟,并有一套理论支撑自己的“双重标准”:自己不会成为潜规则别人的影视高层,而且艺术和电影可以反映生活、挑战界限,况且自己拿的是电影理论的学位,以后也赚不了什么钱。所以他“欣然接受这个情况”。

  话虽如此,实践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他口口声声说是“艺术和电影可以反映生活、挑战界限”,但当室友提及一个流浪汉与一条狗同吃垃圾桶里的食物这样“扣人心弦”的场景时,他却认为“拍个可怜的流浪汉吃垃圾有点老掉牙了”。

  似乎空有一套拍摄电影的理论,一旦付诸实施,却找不到可以真实反映自己思想的突破口。但是,当自己的暗恋对象莎拉的未婚夫泰德提到本拍摄了一个流浪汉和狗一起在垃圾堆里捡东西吃,而莎拉对此给予充分肯定,“感觉这组镜头好厉害啊。这就是电影的全部意义”时,他又费尽心机地找人、找道具补拍了这组镜头。

  所以,他究竟是对电影拍摄感兴趣,还只是以此来展示自己的“离经叛道”,或者只是讨心爱女孩的欢心?恐怕连本自己都搞不清楚。而且,当这组补拍的镜头被莎拉识破之后,本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弄巧成拙之余,他趁着一股羞愤的劲儿向莎拉表白了对她的爱。

  当然,等待他的只能是一种无言的结局。

  但是,作者并没有以一种看客的嘲笑心态勾勒本的人生。在爱情失意的时刻,作者让莎拉帮他回忆起儿时一段温暖的记忆。那时的本充满爱心,甚至可以用“奋不顾身”来形容他帮助那个被谣言孤立的女孩时的“壮举”。

  莎拉在一所专收犯过事的年轻人的学校教数学。在她看来,“我在工作中遇到的都是这座城市里最坚强的一群孩子,每天都能目睹一些看起来无足轻重的英雄主义行为。但这些行为不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对十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事使你铭记终生。”这句话对现在的本同样适用。

  16岁就开始创作剧本、并参演多部影视创作的杰西·艾森伯格集“天才作家”与“天才演员”于一身,他对本这个角色的塑造很是下了一番心思。本看起来似乎很单纯,这种单纯在嬉笑怒骂中又折射出对社会与生活的思考。有的思考只是一时的愤世嫉俗,有的则充满了哲理的味道。比如在本与室友喝酒提议干杯时,他说:“纯粹是享乐主义!也许,我们与其像赢得了这杯酒似的大呼‘干杯’,不如向世界道个歉。因为当人家都在辛勤劳动时,我们却坐在这里喝酒。”

  一边亨受着啤酒的微醺,一边思考着生活的世界,这种思考仿佛浸润了一丝啤酒淡淡的苦味。“这个世界危机四伏,我们都不过是在等死罢了。”在这种近乎悲观绝望的情绪中,他又不甘心就这样终老一生,所以他又说:“人不能快快乐乐、人见人爱地度过一生。人不能就活得这么无忧无虑,然后对自己之外的世界不闻不问!”虽然他认为这个“世界本来就乱七八糟!”也许这只是补拍电影被莎拉识破时不经大脑的愤激之语吧!

  杰西·艾森伯格对本的形象刻画十分生动,对语言风格的驾驭游刃有余。别名“烤芬”的译者王凯帆将这种生动形象十分传神地意译过来,诸如“傻缺”“信息量很大”等耳熟能详的话语让我们在熟悉的话语表达方式中充分领略了这部小小剧本的亲切幽默,也让我们认识了故事中的三男两女,以及他们交流交锋中折射出年青一代的思想。

  这些思想前卫、犀利,深刻而充满爱意。似乎有颓废,更有对纯真的向往;有失望,也有对未来美好的渴望,虽然这种渴望有时会陷进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就好像世界想把我们饿死,但又一直扔面包屑给我们,让我们活得够长,足以体会饥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恃宠而骄读后感摘抄  摘抄  摘抄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美文

 瑞雪落纷华

 许是儿时在麻花辫上停滞的那一颗雪粒化进了心里,往后的冬季内心常驻着一个飘雪的故乡。  时隔七八年,记忆深处的旧瓦屋与蔚蓝的天空在到达故乡的那一刻被轻易唤醒,似...(展开)

美文

 积蓄

 我们一生都有许多宝贵的回忆,懂事事不将他记录下来,一定会成为你忘记的遗憾!   题记  1995年,是一个欢庆的年岁。1995年香港回归了,脱离母亲几百年的香...(展开)

美文

 大雨中的杂想

大雨中的杂想隆冬刚刚过去,雷声便敲响了春天,急急忙忙的便润湿了山头。孟春之季,这样的雨是必不可少的,常常伴随着气温的急剧变化。一阵阵飓风扶摇着大树,一道道闪电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