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艺术的追寻:李安谈胡金铨》的观后感大全

  《艺术的追寻:李安谈胡金铨》是一部由李安执导,纪录片 / 短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艺术的追寻:李安谈胡金铨》观后感(一):到底

  吞吞吐吐呀呀呀呀呀呀的观点给他打个电话很多很多很好的回答很好有时候这种或者是保护和呵护我不好玩不变速背水一战公司必须优先顺序和数字表示不是这部书殊不知人家加速殊不知这种变化针砭时吞吞吐吐呀呀呀呀呀呀的观点给他打个电话很多很多很好的回答很好有时候这种或者是保护和呵护我不好玩不变速背水一战公司必须优先顺序和数字表示不是这部书殊不知人家加速殊不知这种变化针砭时弊弊

  《艺术的追寻:李安谈胡金铨》观后感(二):李安谈话摘录

  李安特别认真,对启发过他的电影大师,如胡金铨、伯格曼念念不忘,而且不是那种泛泛之谈,讲的特别细致。

  究竟胡金铨好在哪里?大空间中的微小人物在行走,很像中国画,而在小空间内的“折腾”,他拍摄的角度也非常独特。对空间的诠释其实是非常哲学的,胡金铨做的好。

  还有中国电影不像西方重视情节,而是注重气韵(mood), 这个在技术条件非常有限的条件下,胡金铨也做到了。(难怪王家卫那么受西方推崇,因为他很东方。而且这其实也是男导演跟女导演的一个比较大的区别。)

  1. 空间处理上,不同于西方,那里人是突出的,我在这个空间里如何如何,我是空间的主宰。东方人把自己放置在这个自然空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融入进去,而不是突出自己。而空间留白是我们的美学重要部分。这个时候宏大背景的山脚下,两个蚂蚁一样的人在移动。这个在侯孝贤的《聂隐娘》中有个特别类似的镜头。而那部戏里,好几处这样的场景,让观者感到是渺小的人物在时间长河中用足迹留了痕。历史感以及人生短暂、渺小感都呈现了出来。

  2. 胡金铨对明史很有研究,博览群书,服装是有考据过的,细节都对,即便今天,估计也没有导演这样做,也做不对。胡导演拍的是“艺术”而不仅仅是娱乐观众,想起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国文化停滞了至少二三十年。

  3. 李安自己的《卧虎藏龙》借鉴了很多竹林的戏,有一些行走的段落让我想到了黑泽明的《罗生门》,大师们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呈现出某种对时空惊人一直的看法,并用相同的镜头表达方式呈现出来。

  4. 玉娇龙代表了一种性别压抑,在《喜宴》中发出了“ 五千年的性压抑”后,李安对中国女性的关注在《卧虎藏龙》中体现,当然很多男性是特别不喜欢玉娇龙这个角色的,当时是以不喜欢章子怡这个很aggressive的女演员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虽然外形上章子怡符合中国审美,娇小、精致,但这玉娇龙这个角色是不羁的,不愿意受制于传统社会对女人的各种要求、限制。我当时也无脑,觉得女性不应该那么咄咄逼人。后来前几年重看此片,结尾处玉娇龙不管不顾,纵身一跃,实在是太潇洒了。跳到了另外一个时空,不跟你们玩儿了。而且李安绝对是女权代言人。另外一个我喜欢的女性角色还有《聂隐娘》,不过比起玉娇龙,隐娘还是会顾及周围人感受的。这个可能也是李安和侯孝贤的不同,李安看起来非常儒雅,但骨子里特别叛逆,而且一直叛逆着。他每一部电影都在挑战社会,挑战传统。挑战五千年性压抑,同性恋、美国的爱国主义、宗教纷争、中国社会对女性全方位的压制,这些构成了李安电影的主题。

  《艺术的追寻:李安谈胡金铨》观后感(三):古月下的江湖

  只剩下一轮古月,像龙门客栈的灯笼,高挂在明代的风里,朗朗照着众侠客,为救护忠良的遗骨,一夜辛苦,奔走在江湖。——余光中 《别金铨》

  李安谈到一段非常抽象的话,与现代人太过注重自我不同,胡金铨电影里表达的东方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神是,你并不重要,你必须臣服于自然,臣服于代表真实与未知的“虚空”。我在想,这种理念是怎样被电影语言所表现出来的。

  胡金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诗意画面的唯美是广为公认的,但其实这种唯美却需要相当技巧技术的创新与扎实考究的功底才能展现。与其写意缥缈的大场景展现相比,胡金铨电影的动作武打部分却相当写实。虽然是依据京剧武戏的舞蹈动作而来,但一招一式的功夫更接近于实战的状态。用传统配乐的节奏与鼓点配合人物的出场,你来我往一板一眼地过招,双方腾挪辗转只为找到合适的契机发出致命一击。这一连串的动作可谓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让人不由感叹,啊,真是拼尽全力,那一定很痛吧。

  也有人不喜欢看这种“笨功夫”,因为我们对武侠电影的印象总是高手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已经横扫大片而毫发无损依旧风流潇洒,气定神闲的样子。但胡金铨的武侠里从来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反派势力总是占压倒性优势,各路英雄们狭路相逢,依靠集体的智勇才能勉强获胜。正义的一方总处于弱势,但为了共同目的而奋起抗争,甚至为顾全大局牺牲自我,这样的侠义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每一次险中求胜的来之不易都令人动容。单凭一人的孤勇不可能扭转乾坤,胡金铨还原了那些被传说神化了的侠客们,他们看起来或许就是一个普通人,是侠的精神与意志驱动着他们将自身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再说回场景。胡金铨擅长丹青,也把中国古画的构图、意境带入了电影。大量的电影画面都是自然山水、建筑背景的展示。而人物远远地行走其中,融于天地之间,流转于四季更迭,对比于自然的宏伟,人显得那么渺小而不重要。人生是行走的艺术,在这行走之间,各种际遇赋予了故事无限的可能与无穷的张力。在胡金铨的电影里,故事是简单的,也是次要的。情节、人物对白都较为简单,却类似于白描一般别具况味与深意。故事的发展,人物的活动像是流动的线索,引领人们的视线进入各种器物铺陈的情境,四时自然风光的美妙,建筑错落有致的格调,仿佛这才是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重点所在。这种感觉就很中国画,并不着力于人物与故事本身,而有更深的诗意与禅境的表达,令人沉醉、引人想象。这就是胡金铨所说的,在电影中,表现的形式远比主题重要。用电影语言展现美的具体意象,这是电影不同于文本阐释的特色。

  我注意到几部电影的结尾处,特定的场景将故事带入高潮。最著名的是《侠女》竹林的打斗部分,《龙门客栈》群山险峰中的云海,《空山灵雨》的河流石滩。甚至为了意境的表达,电影可以不受故事逻辑的限制。《山中传奇》的最后,有一个镜头是何云青立于惊涛拍岸的海边,而故事的地理位置是宁夏内陆,绝不可能出现海,显然,电影在此处表现的是人物澎湃的心境。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戈壁险滩的长河落日,在这样的背景映衬之下,老住持乘一叶扁舟而来,劝施主迷途知返。法师带着弟子站在山巅之上,背后是象征佛光的圆日。这种氛围仿佛意味着人物代表天道而来的宣判,邪终不能胜正,因果循环,善恶有报,这就是电影语言表达的东方哲学与禅意。“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而盗取《大乘起信论》的文安最终不肯回头而摔下断崖,女飞贼白狐则倦于无休止的利益纷争而皈依佛门。慧圆法师为保护忠良之后最后杀身成仁的涅槃。亦真亦幻之间,何青云行色匆匆地赶路,他身后的番僧总是如影随形。一幕幕的场景在脑海中浮现,透着对人生、佛理、哲思的无限况味。

  胡金铨以创新开拓的理念来还原传统文化,以细致稳健的功夫来考究历史细节,他对电影有一种执着的热爱与痴念。回顾那样的创作年代,同样有艺术家与资本的博弈,政治背景与客观条件的限制,但那仍是一个电影以文化人的精神为主导的时代。我们看到的是一代电影人的坚持,坚持创作的原则与标准,坚守对艺术的忠诚。虽不乏瑕疵与遗憾,但所有的“暗功夫”都不会被辜负,通过电影语言传递的美感终会使后来人“心有戚戚焉”。“你和他说拳脚无眼,他和你说风花雪月”。如果对胡金铨的电影没有深入的了解与思考,你根本不知道他几句轻描淡写的闲谈背后到底意味着怎样的艰辛与磨炼。他在实处下足了功夫,但最钟情的却还是于无意间偶然流露的诗意。灵感从不会毫无缘故的降临,它只青睐于那些倾尽全力去追寻的人。

  后来的武侠片对胡金铨有过诸多的致敬,但都或多或少的融入了现代人的理念与思考,这是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我最欣赏的还是胡金铨电影中一派古意昂然的灵动,只有他最忠于传统,最接近于历史真实的美感。或许我的这一执念就根植于对历史近乎神圣的仰慕,他让我看到了那片古月之下,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江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李安  李安词条  观后感  观后感词条  追寻  追寻词条  艺术  艺术词条  大全  大全词条  
美文

 《老师早上好》经典观后感集

 《老师早上好》是一部由徐遇安执导,黎明 / 李绮虹 / 简佩筠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师早...(展开)

美文

 男人与酒

 1 啤酒    2 白酒    3 香摈    4 红葡萄酒    5 白葡萄酒    6 威士忌加冰    7 不喝酒    喝啤酒的人,与任何人都很谈得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