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故事里的人生(11“一把油布伞”与“丢失了一枚价值连城的钻戒”)

  “一把油布伞”的故事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富商,为了逃避战乱,将自己多年经营的商铺卖掉,换成黄金,并特制了一把油布雨伞,把黄金藏在伞柄里。然后他打扮成一个农夫,启程回乡隐居。

  一天,他来到一个小镇上,因天气炎热又走得太急,他又累又困,就坐在街边的一个石凳上打了一个盹。不料,打盹的功夫,雨伞丢失了。

  这是他几十年的心血,他心里一阵刺痛,但多年商海打拼,历练得他从容镇定。他不露声色,看看街上来往的行人,又仔细查看了自己的随身物品,发现放在伞边的包裹完好无损。他认定,拿伞的人,不是专业盗贼,更不是发现了伞里的秘密,尾随他趁机偷走了伞,而是一个过路人,路过他身边时顺手牵羊将伞拿走,这人肯定就住在这个镇上或附近的村子里。

  正值多雨季节,用伞的频率很高,商人知道,他特制的那把伞,用不了很久就会破损。于是,他就在这个小镇住下来,租了一间屋子,买了修伞的工具,开始修伞。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他还没有等来自己的伞。但在修伞过程中,他了解到,许多伞不值一修时,人们往往把它扔掉,去重新买伞。于是,他在修伞时又增加了以旧换新业务,许多人拿着破旧的伞,很轻易就换到一把好伞。消息传开,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换伞。

  又过了几天,一个中年人拿着一把脱了顶的旧伞赶来,想换一把新雨伞。商人一看,正是他魂牵梦绕的那把伞,伞柄完好无损。他不动声色地为那人换了新伞,等那人走后,他收了工具,关了店门。

  第二天,他交清房租,推说家里捎来口信,让他快点回去,于是,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小镇。

  “丢失了一枚价值连城的钻戒”的故事说,一个阴黑的夜晚,一座大城市的国家级博物馆被盗,丢失了10件珍贵文物,有幸一枚价值连城的钻戒没有被偷走。现场勘查,是团伙作案,非一人所为。一直陪同勘察的馆长十分沉稳,他告诉警方,在侦破过程中千万不要暴露丢失的件数和每件文物的名称,十天后如果没有结果,他将通过电视台寻求帮助。警方采纳了他的建议,随后立即投入大量警力侦破,但没有发现一点线索。

  十天后,一直保持沉默的馆长给当地电视台打了一个电话,邀请电视台来博物馆就被盗事件采访他。

  采访过程中,记者问馆长:“这次被盗丢失了多少件文物?”

  “共丢失了11件。”馆长答。

  “这些文物都很珍贵吗?”记者问。

  “是的,都很珍贵,特别是那枚钻戒,价值连城。”馆长面色阴郁,心情十分沉重。

  采访作为重大新闻播出,反响强烈,一时间成了全城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成了人们交谈的中心话题。

  几天后,警方就查到了线索,顺利破了案,找回了10件丢失的文物。线索来源很简单:几个盗贼在相互火拼中被警方抓获,而他们火拼的原因是:他们要查出,究竟是谁私藏了第11件文物,即那枚价值连城的钻戒。

  作者感言:大半生打拼挣来的巨资瞬间被偷走,馆藏的珍贵文物一夜被盗去,这突如其来的天大变故,无疑是对富商和馆长的沉重一击。通常,每遭遇此类重大打击,当事人往往惊慌失措,或捶胸顿足、哭天喊地,或悲怆痛苦、懊恼悔恨,或苦闷绝望、痛不欲生;但富商和馆长却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富商不动声色的修伞、换伞和馆长大张旗鼓在电视上的故意声张,都是镇定自若中生成的智慧,这智慧让巨资和珍贵文物失而复得。

  似想,如果富商发现巨资被偷,立刻痛苦万状并匆忙追寻,或急忙报官,求得帮助,恐怕这辈子也别想找回被偷走的巨资。因为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布告天下,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偷伞人的耳朵里。当偷伞人得知自己偷到的伞里藏有巨资,他会把巨资交出来吗?肯定不会!道理很简单,他是小偷,掉到饿狼嘴里的一块肥肉,饿狼是绝不会吐出来的。正是富商象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的镇定自若,守住了伞柄藏有巨资的秘密,让贪小便宜的偷伞人又拿着藏有巨资的破伞,换走了一把新伞,巨资分文不少地回到了富商手中。

  再试想,如果馆长得知文物被盗,立刻惊慌失措、心慌意乱,被动地听凭警方公开侦破和无奈地等待上级主管部门的问责,案件侦破恐怕不会如此顺利,也许永远也无法侦破。这是因为,经过周密设计的团伙作案,很少有漏洞,一旦得手,很难找到侦破线索,时间一久,案件就会因无法侦破被悬置,到那时,盗贼就会顺利地将赃物出手。是馆长面临大事的平心静气和镇定自若,生出了从内部瓦解盗贼的锦囊妙计,一举将盗贼抓获。

  这两个失而复得的故事告诉我们,“镇定自若,每临大事有静气”很重要,镇定才能出智慧。

  为什么镇定自若、有静气才能出智慧呢?这是因为,镇定自若、有静气是一种稳定的情绪状态,而人只有在情绪稳定、心境平和的状态下,思路才能开阔畅通,考虑问题才能周到全面,智慧才能产生。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极度慌乱、恐惧、愤恨、暴怒或狂喜的那一刻,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记不起,什么也想不到,也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慌乱无智”“紧张无智”“惊慌失措”“忘乎所以”。这个时候,极端情绪处于支配地位,人的思维多处短路甚至完全停滞,大脑都不工作了,何来智慧?

  “镇定自若,每临大事有静气”,往往能帮助人化解风险,如诸葛亮的“空城计”。《三国演义》“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一回里说,魏将军司马懿,趁马谡街亭失守,急率十余万大军奔袭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县城。当时,诸葛亮手下只有1000余人,而又多是文官,无一武将,根本没有战斗力,逃跑也已经来不及了,无奈之下,诸葛亮演出了一场空城计。当司马懿来到城下时,看见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看诸葛亮那怡然自得的样子,听那纹丝不乱的悠悠琴声,司马懿竟自“暗暗生疑”,恐中埋伏,急令撤兵。司马懿当时的心路是:诸葛亮办事历来十分谨慎,从不贸然做事,面对眼前的十几万敌军,他如此泰然自若,心平气和,肯定早有准备,必有埋伏,赶快撤军。魏军一撤,诸葛亮也赶忙带人退往关中。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到底用没用过“空城计”,史书上没有记载,十有八九是小说家编造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险和重大变故时,保持沉着冷静,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就此我们可以说,镇定自若,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它会让我们懂得,一旦遭遇困难、挫折,一旦直面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恐惧、惊慌、痛苦、悲伤非但于事无补,可能还会把事情搞得更糟,而只有镇定自若,平心静气,才能保持头脑清醒,头脑清醒了,才能做深入思考和详尽分析,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化险为夷。

  镇定自若,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东方智慧,它历来为贤哲所称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就是“宁静致远”成语的源头。

  镇定自若,每临大事有静气,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个人后天修养的结果。静气是一种定力,修养静气,就是历练和涵养定力,中国儒学的心定之理、佛学的禅定之道、道学的身定之法,都是我们修养静气的重要思想资源。

  当今时代,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复杂的社会万象、强烈的物欲追求,让许多人变得浮躁不安。当此时,修养一点静气,给自己打造一片朗润的天空,十分重要。“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是北宋大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程颢告诉我们的;“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清末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曾先后担任过清同治、光绪两位皇帝老师的翁同龢告诉我们的。

  顺便说一句,中国历史上真有过一次“空城计”的优秀战例,在这里说给大家听听: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欢心。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数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弱小,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根本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时,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定会出兵相助。但难在固守,仅靠都城这点兵力,根本守不住。不过,据我了解,公子元伐郑的意图很明确,就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所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照叔詹的计策,派人飞速去齐国求救,并在城内作了安徘。郑国的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一卒;所有店铺都正常开业,顾客来来往往;城中百姓,做事的做事,走路的走路,没有一丝慌乱;城门大开,吊桥平放,完全一副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的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生怀疑,不敢妄动,只得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旌旗甲士。公子元认定其中有诈,下令按兵不动。他派人溜进城里,密探虚实。一连几日,派去的探子多数被郑国拿获,逃回来的也没探到什么实情,这让他更加生疑,不敢贸然攻城。

  他正打算派人再探,突然得到消息,齐国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悄然撤走,他命令人衔枚,马裹蹄,不得出一点声响。同时,他还令所有营寨都不得拆走,旌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旌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那是一座空营,楚军撤兵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故事里的人生  油布  油布词条  价值连城  价值连城词条  钻戒  钻戒词条  丢失  丢失词条  一把  一把词条  故事里的人生词条  
随笔

 心态决定成败

 有一个年轻人,在上海穷困潦倒,常常为一顿饭发愁。他的鞋前面裂开一个口子像鲇鱼的嘴,他既没有钱买新的鞋,也没有钱修补。    一天,他画了一只老虎,拿到街上去卖...(展开)

随笔

 两代人的境界差多远

    父母同子女,是亲密无间的两代人。然而,这两代人思想境界却决然不同,差距到底有多远,人们恐怕有所不知。  ...(展开)

随笔

 我想有个家

我想有个家每到星期六,学生们和其他老师也走了,学校的食堂也就歇业了,我也不可能在学校里一直待着,我也会到未婚妻家里帮忙干活,趁机蹭点饭吃(后面的这半句话是学校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