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远涉天涯

  不曾意会“天涯远涉”有怎样沉重的含义,但心里总是模糊的向其靠拢着去寻找其轨迹。我宁愿相信通过“蝴蝶效应”般的积累去实做能获得,也不想以如果做砝码来小心地权衡之后把结果交给幸运之神。多的时候,我宁可相信自己的头脑也不去相信他,从什么时候开始?那就以《兰亭集序》为引子,“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感叹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生死离别和人生无常,以《赤壁赋》为提要,“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的感慨让我清楚了什么是浮萍漂荡和山水之乐。

  

  “远涉”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态度。

  

  没有了追求如同生命不复存在,即死亡,还谈什么远涉?之所以有追求那是因为我们是一根不同寻常的芦草——思想的芦草,有了追求就有了信念,有了梦想,这就是目标。我们总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奔走,试想此道笔直如线,其就会似山水画缺少色染,工笔画无了餕笔,那得多没情趣,多没意思,大概无聊这个词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人活着就得有思想、有情调、有感悟,记得爱人有次说气话言与此无关的话题,真是痛得我煞心至极。

  

  即便你有多大的追求,尴尬的局面总是伴随左右,这是一个问题,一个较为纠结的,不会摆脱的大问题,也是一个不会完全迈过去的坎儿。这里的尴尬也囊括了不敢为而放弃以及把握不够等其它诸多心态方面的不给力——不相信自己能够做成。处理问题失败之后总会觉得如此困难我小费脑汁也能解决,然而,这时候又有什么用呢?如此,我们总得想着去克服,一丝一缕也行,去想办法,只要能起到作用就好。不断的追求是走下去的前提。

  

  旁听他人言谁有怎么样的的风格,气质如何,穿着是那种,这可能就是心境的体现之所在。

  

  从内而外,以不清显有形才能说是表达,同理,由远及近,以上古说今夕才能说是传承,所以在你的身上若有此二者,以我现有的思想我会毫不犹豫的认为你就是一个文化的传承者这个体现者以及发扬者。这种人我是最爱的。从内到外都是美,何谈不爱?岂不误查乎。友人曾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境由心造。这得让历史追溯到哪一刻我才能系统地阐述对这四个字的感受。禅学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此者说的就是“境”。文章上的气散神不散可能也是如此。

  

  风格是气质的产物,不同的风格独显出不一样的魅力。生在田野,虽然你受过高等教育,也或者在国外留过学,但你永远也不能忘记你是在土地里成人的事实,鉴于此,有些人对于自己的出生地感觉到很耻辱,在这里我想严肃、认真、愤怒的告诉他,这种无知才是一种羞耻,作为一个农村里走出来的人,我不能容忍这种现象。在我的心里你就不配做一个“诚恳”的农村人。你不能够去羡慕所谓城里人的生活,若是你执意要去模仿,那么你就永远地错了,错的不可救药,也不可以挽之。当然,你就只能去伤心地痛苦,悲集到不可开交。与大自然接触最近的地道的人为什么要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成长环境,难道憨厚、朴实、清纯、热心不好吗?有那么大部分而不是极少数的人极力地去挥霍钱财去购买一些奇装异服去装扮自己,已达到在他们的思想中所认为的所谓的服装上的平等,是的,有些人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公平的,故而如此作为,我想疾心地说,你在浪费你自己的青春,你把美好年华给了违心。这就是你的风格?难道走的远就得改变此种情况?用我友人的一句表现情感极为复杂的话语来说就是欲言又止。

  

  在这里,我想再谈一谈审美的话题。我们往往忽视了最本质的问题。在审美的过程中有一个“标准”,其是什么,是怎么样形成的?审美的起步可能在坠地的那一刻就会伴随着呼吸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环境的转变,其“元素”就会越来越丰富、越深入、越成态化。这里的“成态”不是完全的,而是时刻在不断去完善和固定的,但它永远不会滞止,直到生命竭尽而不能够思想之时,也就是生命的尽头。所以,这个“标准”不能够印于纸而观之,它在我们生存的过程中只是以一个“雏形”的角色在熟化。其能熟化到什么程度?以什么为定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辨别和区分“美”的根本立足点之一。从而,我们能根据这种程度来筛选出所爱。要说的是这种筛选是极为复杂的,由于其熟化的过程较长,所以我们才能够在瞬间辨别出对物的美之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偶尔也会徘徊不定,犹豫不决,这种不能断然就是“美”的某一元素缺少而造成的。依我而言,这种“标准”是没有定论的,但每一个这样的熟化是有标准的——过程。学识、阅历、悟性……对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些元素越多,过程就会越杂化,因此这种熟化就会越有力度,再而你的审美观可能会较常人高出一层,但不能将其绝对化,只是高出一层而已,不能言之其外。一切物质皆有美态,在相互对比之下才会产生对其不同的看法。

  

  如果说风格是气质的产物,那么,气质就是前提,没有了气质也就无风格一说。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决定,我想用“唇齿相依”来表述它们之间的联系不知道是否准确。

  

  气质是指人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内涵修养以及气度。

  

  潇洒大方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豪放聪慧的气质;憨厚老实的人经常表现出一种纯朴恬静的气质;温柔贤惠的人会表现出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傲骨扬眉的人则表现出一种端庄斯文的气质;忠孝廉节的人总会表现出一种舍我其谁的气质……

  

  “出淤泥而不染”,“不为五斗米折腰”,“至死不渝”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特有的精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能此为的杳无几人。出门在外,我们不能上述如此,但也不能以物欲为目的而以丧失气质为代价去前进,没有了它,整个人的“心性”就会发生变化,之后就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自己都不认识,不知道心里想的是什么。因此这种前进绝对可以用寸步难行来形容。

  

  我们是在或多或少地改变,那要看是什么。如果是内在的独一无二的东西——美,则断断不可动之。其是与生俱来,不可转换和代替的。自然的就是最美的,它不容侵犯,不可剥夺。领土问题上也是如此。巧夺天工虽美,但和上天的杰作比起来还是有那么一大截的差距。不管怎样,心灵的净土是不能够尘染的,怎么守护好它别让杂草于花苑盛之是思考的核心问题。

  

  说到穿着这个话题不能再敏感了,我的态度是非常之强硬的,今天不得不再次表明。去年一次意料之外的事件让我彻底而又纯粹不可逆转的心沉淀了下来,第一次那么生气,六天茶饭不思,毫无斗志,说句实在的话,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到那久思不回的家中的,可以肯定的是最起码那时候没有像此刻这样的清醒。我这一生都不会原谅她。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这句话说的是不错,但要有分寸,“度”才是中心,也是边缘。穿着最先考虑的必是自身,即羞耻问题,也可以说是自重。这一点做得够好以至于达到标准范围之内才能在此种情况下移思想于外界环境,当然,这个是适当的,而不是漫无目,肆无忌惮,毫不在乎的。换句话说这种美是通过衣服和肢体的搭配美才显现出来的,将二者搁置还能有美感吗?会怎么样?衣服就会有另一个专用名词————布料,试问其如何体现美?丝绸还是涤纶,我想人们就会讨论这个。因此,其价值也将不复存在。同理,若人没有穿衣服,一丝不挂——裸体,此种情况之下的美就会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很有“特色”的叫法,即在艺术家眼中莫名其妙而生成的所谓裸体艺术。有了这种说法,“漂亮”这个词语也将蜕化,取而代之的是“性感”。我不懂什么艺术家眼里的性感一说,但清楚的知道前者更具有“美”感,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这种说法是没有必要的,诚然,在这里我并没有否定的意思。

  

  穿着打扮是日常行为所必需的一步,每天皆是如此,怎么面对和处理就是自己的问题了。若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那你就尽情的涂抹,对镜贴花,如果你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怎么会去刻意地注重“形象”?两种截然相反,全然不同的结果。不幸的是我在某个场合看到过一个男生在敷面膜,那时候我真有想去问他性别的冲动。女的也就罢了,难道洗面奶和面膜的作用很大吗?知道这方面的人肯定清楚化学试剂进入到人的身体里是没有多少益处的。古代的少女是如何打扮的?这些人应该去思索这个问题。

  

  有时候会强迫自己去理性的思考这个在我眼里认为很严峻的问题,不知道还要去判断多少次,但这个道理是亘古不变的。所以,我的立场也不会随什么而改变。于世生存之本少不了“理”,没有了它,社会会停滞不前而不能发展,将会混乱不堪。国之生存也有理,这里的“理”即法律,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属于适合本国体制的一部全面而系统的法律。小化到现实生活当中,就是不能逾“标准”而为。无论身在何处,心里也要铭记其含义。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是一种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一种心境;陶潜的心境有谁能比?“众人皆醉我独醒”也何尝不是呢?李叔同如日中天之时远离红尘难道不是一种心境?有的人说,他放弃了人们梦寐以求,用一生也换不来的东西,这到底是为什么?可是他的心思有谁能参透。用未经历是非,肤浅的我的眼光来看,在他的身上美的地方太多,但有一点我是不赞同的,那就是他的抛妻弃子,在某种程度来说,他做的太不公平,太残忍,太绝对。总的来说,他的“心境”却是唯美。

  

  安然于世,安的就是“心”。如果动摇,那还谈什么“立场”。有的人受不住金钱和名利以及其他有利于自己获利途径的诱惑,遇到这种情况,就会按捺不住,以至于最后走上错误的道路。归根结底就是想法在作祟,也就是心境发生了变化。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有淡然安好的心境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作为深陷其中的我,只能时刻保持原有的“样貌”罢了,以前,现在,今后皆是如此。对于心境的“畸形”,严重的话,人格也会发生扭曲,这是非常危险的。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应该避之而远离。

  

  心境也是一种生存方式。近几年来,有不知道多少人费心思花大价钱去山中狩猎,局外人就很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说是是他们没事情干跑去挑人和动物的生存关系,这万一惹怒了它们该如何是好?的确,他们是没事情干,然而,像打高尔夫一样,他们却全然不知有此想法的均是有家底的人。狩猎——一种最古老的生存之道,其不知道延续了几千年。在这里你也就明白了此为,其实,他们是在感受这种最原始的心境,最古老的美,目的是获得,能获得吗?当然不可以,除非你一直是以狩猎的方式生存。这也充分的说明了“心境”转变的不可能性。对于现在的我们,应该保持以不畏失去初心为基础而加以现代主流元素的心境来“涉”,而不是恪守“清规戒律”,适当的融入才是“新境”。似前面提到的穿着一样,离开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个是绝对不可以的,新和旧不可能单独地“屹立”。

  

  好的态度能够决定一切。态度是动力,能够厚积薄发;态度是精神,能够一往无前;态度是利剑,能够所向披靡。有句话说得好: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说的就是态度。积极的生活态度能够让人活跃,能够激发和挖掘潜力,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遇到的挑战。相反的,消极的生活态度能够让人呆板,不能发现自我,不能经受挫折。以至于最后在有的时候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做什么,所以我们一定要以良好的心态去处事。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所以祸和福之间能够转化。相似的,态度之间也是能够进行相互转换的。在有的时候我们要学着去转换,把消极变为积极。背水一战、化险为夷、以死求生这些就是例子,所以我们也未尝不可。

  

  通常来说,自身的态度可以影响到几个人,也可以传递到一个整体当中。在追求“中国梦”的这个时代里,有种“正能量”在传递着十多亿人的一个共同愿望。当然,这少不了个体的态度。故而,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忘乎所以。

  

  “远”家而生活,更要以一种乐观积极,奋发向上的心态去闯荡。这个世界不是太小,社会也不是太简单,人心更不是能够很容易揣测的。除过“于世独立”,然而,我们还能何为?

  

  天涯,我在路上,永远不会弃你而不顾。

  

  正值风华正茂,意气书生,一生都在为你奔走,漫漫之途,你怎么会孤单?说到这里,恰逢友人前几天去了上海,眨眼间这功夫就要离开了,此刻肯定是蟹噬之感,毒蠱撕咬之痛。白驹过隙,你在远方,电光石火,我在此地。有种“天涯之苦”莫过于“相见亦难别亦难”,与爱相拥,不是雨雪霏霏之景就是百花残力之感。就让这一别成为爱的起点,朋友,坦然的走吧!放开脚步,头也不回的迈开吧!此刻,你说的麦月之季举杯独醉,叼烟沉思的情景好像浮现在了我的眼前,多想迎着微風在绿色的草地里和你闲荡。来年,来年让我们再叙。

  

  如果可以,我真的想用尽我的一生和所“爱”的人一起以流浪世界为目的去体验生活。体力不支,但我的意识还足够清醒;破烂衣服,但我的灵魂还伏在身旁;前途不明,但我的脚步还紧凑相依……

  

  不管途中的苦辣酸甜,风吹雨打,天寒地冻以及烈日曝晒有多折磨,我想,只要携手同心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我心疼的摩挲着娘亲手给我做的鞋垫,掸去上面的尘土,爱人挽着我的臂膀踏实的出了家门,稳当地走在小曲道上。炊烟正升起,松香味在弥漫……

  

  我们,还在途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远涉天涯  远涉  远涉词条  天涯  天涯词条  远涉天涯词条  
随笔

 蝴蝶花

 在家的时候,曾经种过一片蝴蝶花。    圈出一块地,撒上种子,等待着发芽,等待着开花。每天都得去看看,像一个准妈妈一样,呵护着,期盼着。    直到某天,一片...(展开)

随笔

 别输了自己

 时间面前我们是平等的,平等的存在这岁月河流里。一样的天,却有不同的颜色,一样的社会,却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成功都需要代价,我们要过的对得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