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黄元御:五脏六腑传病之次第,你明白吗?这...

五脏六腑,病则传其所胜,在四圣心源中,黄元御多次提及传病之法。那么,这传病之法,是不是黄元御首创的哪?有没有理论依据哪?

其实,黄元御提及的传病之法,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下面,我们来看看是内经怎么说的。

《黄帝内经》有文: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从此段文中可以看出,五脏者,心、肝、脾、肺、肾,病则传其所胜,其所胜者,即五行相克也,譬如金克木,肺金克肝木,病则肺金传病于肝木。

那么,五行相克,循环不息。人体之五脏,初次传病,是谁传谁哪?

《黄帝内经》有文: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

黄元御注曰:百病皆缘风闭皮毛,郁其里气而成,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

从上述两段文中可以看出,人之初病,大多缘于风闭皮毛,郁其里气而成,亦即所谓的伤寒,此时表邪未解,发汗即愈。若皮肤痹不仁肿痛者,可以汤熨及火灸刺而治之。肺主皮毛,不治,则表邪内传,侵伤肺脏,此为表邪侵伤五脏之始也。

《黄帝内经》有文: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弗治,肾传之心,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满十日,法当死。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法当三日死。此病之次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五脏有病,各传其所胜,在肺不治,肺即传而行之于肝,金克木也;在肝不治,则肝传于脾,木克土也;在脾不治,则脾传于肾,土克水也;在肾不治,肾传于心,水克火也,此时五脏传遍,若再传,则是心传于肺。《难经》有文一脏不再伤,七传者死,若心病复传于肺,则人当三日死,此时良医也无能为力。此五脏相传之次也。

那么五脏传病之次明白了,六腑哪?为什么不同时说说六腑传病哪?《难经悬解》有文:盖平人无病,皆传所生,腑病轻微,未至乖常失度,彼此克贼,故传其所生,与平人相同也。此段文的意思是,六腑之病轻微,传其所生,所谓的“其所生”者,即五行相生也。是以《四圣心源》中所谓的传病,多指的是五脏传病。

值得注意的是,人体五脏之传病次第,是否一定和上文中所述之次第相同的哪?也不是这样的,五脏传病,也有不按上述次第来的,按照黄元御所说,“不以次入者,五情内伤,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也。传不以次,必缘伤深,故令人有大病矣”,简单来说,就是五脏传病,若不按五行相克之次第来,必定是由于五情内伤,忧恐悲喜怒,传不以次,人必有大病。是以人体有病时,保持一颗开朗、平常、淡定的心,还是很重要的。

作者简介:本人是黄元御的粉丝,四圣心源的爱好者,专注于分享学习四圣心源的心得。喜欢的话,就关注一下我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次第  次第词条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词条  明白  明白词条  
养生

 ​奥运饮食养生法 不做大熊猫

黑眼圈形成的原因有:饮食不 正常,睡眠不规律等原因造成的。使色素沉着在眼圈周围;黑眼圈如何进行饮食调治呢?奥运月熊猫眼缠身 中医妙法舒缓眼部一、食疗去黑眼圈首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