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快速成长必备:归零能力,你知道了吗

  “给自己不断归零,

  是为了“反弹”的更高“。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过的感同身受:

  身边有一些这样的朋友,我们在和他聊天的时候,他总能把自己曾经的辉煌,或者业绩,时不时的进行展示和炫耀。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相同,认为自己有了“业绩”或者“某个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突出贡献,便会陷入荣耀中,无法自拔。

  这样对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的可怕的,因为会让我们随时陷入自嗨的环境中,遇到某个困难,或者某个重要事情,就会想到我以前怎么怎么样,我现在要怎么样。

  俗不知,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环境也在随时发生变化,个人也在不断的调整,要让自己掌握“随时清零”的能力,是发展中必不可少分割的一部分。

  01

  超过你,只需要3年。

  3年前做公众号的M先生:

  3年前我认识了一个公众号的作者,他一直影响着我,他的故事,工作了6年之后,选择了辞职去做自己的公众号和短视频自媒体。

  慢慢的我们成了好朋友,后来听到他的辞职的消息后,他说周围的人一面佩服他的勇气,一面又为他担忧:“你这样辞职,如果一两年后工作不顺利,再想回来会很困难的”。

  你的职业生涯不但有了一个断层期,而且几年后自己熟悉的工作也早就发生了变化,适应起来会很苦难的。

  当时的处境我想,其实这样的顾虑早就在他的脑海中翻滚了很多遍,而他也早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了。

  他说:

  “6年前,我刚毕业的时候,我没有积蓄,没有人脉,没有爱人,但通过努力,在过去的11年里,我获得了上面的一切。

  辞职以后,如果没有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再重新返回,那也比6年前的情况要好很多。

  6年前一无所有时候我都不拍现在有怎么会害怕呢?大不了就像6年前那样,重头开始,再用6年的时间去好好工作,重头来过。

  现在回忆起来,有3年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默默的打开了他的公众号,看了头像下面的现实,1024篇原创文章,昨天推送的内容阅读量是7.8万。

  我突然觉得,就像3年前他说的那样,6年前,他一无所有,在坏,环境能差到哪里去呢?

  到现在他有了自己的MCN公司,一切成就都来自于敢于勇敢的“归零”和“不自我设限的挑战”。

  邓亚萍退役后,进入清华大学读书的故事:

  网络上记载,邓亚萍退役后,进入清华大学去选择了读书,刚开始的时候,她连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全,但是最终她成功的拿到了学士学位,其英语口语的流畅度甚至让很多人都刮目相看。

  而之所以有勇气转型,

  据她所说,是因为和一位老者的对话所引发:

  老者问邓亚萍,你的奖牌和奖杯都放在什么地方?邓亚萍说:“我父母把家里的一间屋子专门设为荣誉室,把我所有得到过的奖杯,奖牌,奖状全部放在了那里。

  老者说:你应该把他们收起来,因为这些已经统统成为了过去,正是因为这个“统统成为了过去”,深深地触动了邓亚萍,让她有勇气把所有的荣誉和骄傲都抛在了身后。

  后来好多人曾经问过她:“面对转型,你害怕过吗?”邓亚萍总是淡然的回答到,“有什么好怕的”,我们生下来就什么都不会,不都是通过一点点学习的吗?

  想必你也能看的出来,上面两个主人公每一个曾经都面临过迷茫未知的明天,但是他们又有一种“从头开始的勇气”。

  02

  一瓶子不满,半瓶晃荡。

  不得不说,民间老话藏着大智慧,这句话是我小时候上学时听父母讲的,也是影响我最深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一瓶子,半瓶子分别指什么?

  顾名思义,从字面上理解,把一个瓶子装满了水,无论你怎么摇晃,瓶子里面的水是不会发出太大的声响的。

  如果瓶子里面的水只盛放了一半,稍微摇晃一下,就会发出哐哐当当的声音。

  不过,一瓶子在这里指的是那些学识和内涵,真正有底蕴实力的人,表面上常常不动声色,非常低调,拥有沉默的力量。

  不说则罢,一说必语出惊人,富有高见,而平时咋咋呼呼,总爱显摆炫耀的人,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一知半解甚至内心的贫乏。

  工作场景中,多半是形容人在做事,懂的越多的人,反之说的越少,而那些懂的越少的人,越喜欢在某个时段进行炫耀,发出哐哐当当的声音,引人注意,俗不知却没有什么硬实力。

  楚王三年不惊,一鸣惊人的故事:

  春秋时期的楚庄王,上台之后,不问朝政的事情,还不允许任何一个人多嘴,否则就拉出去咔嚓,就这样3年过去了,这天楚国的“右司马”,跑到楚王面前说了一句谜语,“有只鸟儿在南方的大土山上,不飞不鸣,这是啥鸟”?

  楚庄王明白了就是说自己,就说:

  “这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退下吧,我知道错了。

  半年后,楚庄王一改前貌,戒掉了歌舞,亲自听朝政,举贤能,楚国得到了大治,最终楚庄王问鼎中原,成就霸业。

  这个故事显现出楚庄王的“知错能改”的气度和胸襟,也有浪子回头能成伟业的励志味道。

  但可惜的是,这个故事是“古人编的段子,历史不可发生,因为历史资料记载根本没有给楚庄王浑浑噩噩玩三年的时间。

  也像我们现在的人一样,当有了一些成绩后,就陷入满满自得状态中,却不知这样容易让自己荒废很多宝贵青春。

  

  人都有这个阶段:

  曾经在我的记忆中,我面试过一个用户运营,然后从他个人履历和简历的简介中,看到是非常“能力强的一个人”。

  过程中,我问他,如果现在有300万的用户,让你做好用户的分层,你会怎么做?

  他给我说的头头是道,其一,首先是通过后台数据,看出周,月,消费频次去划分,其二,按照消费的平均客单价,分成高中低3个档位去划分,其三,按照周,月登录APP活跃次数去划分。

  我看他整体思路还不错,就把他录取了,可是录取之后,通过一个月的时间,在实际的行动中,并没有给业务带来本质的提升,也没有做好用户层面和运营SOP模型。

  我们有的时候,通过外界信息自媒体获取的内容多了,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在没有意识的形态中,无形的增加了很多“理论性”东西,却自己没有实操,无法落地。

  我从他身上,当时恍然的看到了自己“影子”,最怕的是“懂的太多,做的太少”,当时的阶段,我并没有指责他,找他谈话后,帮助他进行了业务梳理,一步一步督促做了执行。

  那一刻我明白了,说都是最简单的,做才是最困难的,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从那以后,我每说的一句话,都会反复的斟酌自己会不会把它落地。

  千万不要“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并且还“自我感觉良好”,最终会被自己的自欺欺人所骗。

  时刻让自己拥有归零的心态,任何的事物,唯有自己亲自实践了,才懂得真正的技巧和方法论,看别人的笔记,好比吃别人嚼碎的东西,而不是自己的。

  03

  “归零”等于“空杯”。

  在工作当中那些半斤八两,上不上下不下的人,本质都是思维在做怪,眼高手低,心比天高,大事做不成,小事不愿意做,命比纸薄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一个人最怕的是“不会反思自问”。我们只会讨厌别人,说你看那个事情值得反思,他那个事情做的不对,我们整天挑别人的毛病,但是我们有没有停下来反思自己呢?

  我们要每天经常停下来反思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初心还在吗?”,我是不是在做自己之前想做的那个事情。

  我有没有变成一个自己都讨厌的人,我今天有没有成长,有没有做错事情,有没有浪费不必要的时间等,这些是对于成长非常重要的。

  每天学会给自己归零,本质是一个让自己放下所有,学会包容与接纳和学习的过程。

  所谓的归零能力,归零思维,借用作家刘震云的说法就是,把自己的心灵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经拥有的剥除,一切对于零的思维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牛人都是归零者的实践者。

  比如万科的创始人王石去哈佛学习的时候,自己已经60多岁了,但是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放下中国知名企业家和上市公司老总的身份,心甘情愿的去当一名学生。

  《奇葩说》的主持人马东老师说过:

  人生要有归零的精神,空的杯子才能装下水,我已经40多岁了,基本上每隔几年就要让自己全面的归零,我觉得这么活着才有意义。

  可见,有的时候,学会适合地让自己“归零”,本质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接受,人生才有更多的可能。

  抓猴子的故事:

  流传有一个著名的语言,说在一个地方有一种猴子非常的珍贵,也很聪明,当地村里的人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去捕获都没有成功。

  后来有个人发现了这些猴子有个不同的性格,就是一旦拥有了自己喜爱的东西就舍不得放下。

  于是当地村里的人就想到一个办法,放一个巨大的玻璃瓶子在它们出没的地方,瓶口大小就是猴子手刚能伸进去,里面放了一个它们最爱吃的坚果。

  结果就用这个办法抓到了,因为猴子伸手到瓶子里面拿着坚果的时候,手就无法抽出来,它舍不得放下,结果把自己都失去了。

  一味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势必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在得到的时候,及时告诫自己,这不是最好的成绩,也不是最后的成绩,未来可期。

  《武林外传》当中的吕秀才:

  曾经在武林外传爆红,剧中演员一个个炙手可热,当时的姚晨成了微博女王,闫妮参演了张艺谋的作品。

  但是饰演吕秀才的喻恩泰却在这个档口,消失了。

  当时媒体朋友采访他,他说:“戏可以演一辈子,但是读书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了”。

  喻恩泰说,那时候找他演得戏很多,但他留给那些找上门的剧本这样一句话,挥一挥衣袖,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博士,继续攻读。

  而后来他参加了《声临其境》,全英文配音莎士比亚选段,震撼全场,喻恩泰已经不是当年怀才不遇的吕秀才了,经过这些年的沉淀,他的才华有目共睹。

  一个人在享受成功的时候,还能依然保持清醒,坚持地沿着自己的既定方向,直达目的地,很难得。

  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我们若要不想被社会淘汰,就要时刻的保持学习的能力,吃老本,只会把自己的路堵死。

  归零能力本质也叫做空杯心态,就是忘记昨天,特别是忘记成功,是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永不满足,不断追求卓越。

  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说过:“任何停止学习的人都已经进入老年,无论他在20岁还是80岁,坚持学习的人则永葆青春。”

  若要想长成一颗参天大树,就要及时砍掉杂七杂八的旁枝末节。人生的路很长,职场也是,不停的做减法,目标才会更清晰,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得不到。

  04

  不断归零“知识和经验”。

  如果你是一个参加工作多年的人,一定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们对任何事情都劲头十足,充满好奇,就像是海绵吸水一样,总是能够快速地吸取到新的东西。

  但是工作了3-5年以后,手上的事情熟悉了,身边的人也了解了,很多人就渐渐忘记了要继续努力。

  可是,我们又都知道,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残酷,在我们熟悉的业务之外,还有比我们更优秀,努力的人还在拼命的努力,如果我们停步不前,早晚就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持学习的热情,让自己不断的吸取新的东西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归零”每一天,把自己当做新人去努力。

  智远大致总结了几个方面:

  1.虚心若愚,多向别人学习。

  随着年龄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知识和技能都会不断增加,对世界的理解,对行业的判断,对人的洞察也会更加深了,这就是时间给予我们的财富。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一步发展,这些经验和知识并不是总是有效的,它们会慢慢的被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所迭代。

  比如在2017年的时候,做社群运营热别的火热,每一个互联网公司都招募社群运营去管理用户,结果到2018年,就有科技类公司开始做机器的社群运营,这就是趋势所迫。

  所以,我们就需要学会“归零”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抱着开放的心态重新学起其他额外让自己增值的技能。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向年轻人学习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式,因为今天的年轻一代天然拥有互联网基因,能敏捷的捕捉信息,技术和潮流,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接受和学习力。

  具体学习什么,可以尝试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揣摩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会用他们所用的APP。

  

  2.保持饥饿感,不断探索未知。

  其实有的时候,自己能得到多少灵感,获得多大的成就,不在于读了多少本书,内化了多少的知识,而在于自己的内心能否一直保持饥饿感,好奇心。

  互联网的今天变化特别快,当我们面对未来的事物,总是想要靠近,却又害怕触碰,而在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中,往往会错失掉很多的美好。

  然而,若对任何事情都保持好奇的人,就能获得很多探索前行的勇气,那么怎么保持这种好奇呢?

  首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故步自封,多问为什么,以及学会质疑,在别人讲话或者说观点的时候,尽量不要去否决别人,而是学会接纳,思考他什么要这么说。

  05

  归零大脑的“思考”。

  根据网络记载,据说在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里面,都喜欢在自己门口前搞一个草坪,还要花很多时间去做维护。

  但是一个草坪对一个家庭来说有什么意义?

  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智远认为美观度都不如中国或者日本的院子里面的设计。可是美国就喜欢弄个草坪在门口,因为他们的思想观念里面,每个中产阶级的家门口都有一个草坪,而不是其他。

  这个观念的本质是历史所导致的,在以前,拥有草坪就是贵族的象征,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价值,有钱人都会弄。

  到了现在,虽然早已经没有这种象征意义了,但是受到思维方式的影响,大家还是会这样做。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做事思考法则,但是随着这套法则和思维方式越来越久,我们就会容易陷入到惯性思维中。

  虽然有些惯性的思维能帮助我们节省很多的时间,但是它们同样也会让我们的思维陷入危险的境地。

  一旦形成了某些习惯,我们就会很难走出来,那么怎么才能摆脱这种惯性思维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具体有两种方式:

  1.学会反思

  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需要解决的时候,在开始行动之前,尽可能让自己冷静下来,下意识的去思考几分钟,确认自己是否跳出固有的路径当中。

  怎么确认呢?不妨可以问自己简单的几个问题,比如这件事情真的必须这么做吗?这件事情的解决方式是不是最佳的,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方法?

  如果换成我的领导,换成别人,会怎么做呢?等想好之后,再去行动。

  2.不要我以为,要用事实说话。

  学会反思更适合用于情况紧急的时候,让自己充分的在采取行动前给自己来一个急刹车,但如果时间相对充足,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通过分析问题,用事实和数据来代替我们的大脑做决策。

  比如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采集信息,包括做这件事情,原来有没有数据的参考,或者相关的影响因素。

  采集的时候需要注意,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和综合多个信息的验证,以及保持平时注意收集和留存。

  其次分析问题,主要分析各数据和影响结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万物以相世人,本质皆隐于相后。

  其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有些问题是从过去衍变过来的,不要只分析当下。

  

  3.学会不断清空。

  其实我就算是那种不具备随时“清空的人”,总觉得什么都要留下来,有一次我的电脑出了问题,去实体店维修,因为电脑太卡,花了很长时间长才打开。

  师傅看了我的文档,说的我的文档,存的东西太多了,要学者随时清零,将那些重复的文件,图片,过期的软件删掉,才能加快电脑的CPU运行。

  和电脑一样,我每次在家大扫除,都能清理出来一些毫无用途的东西,瓶瓶罐罐,破铜烂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留下的。

  家里的冰箱,储藏间总是被塞满,以前总是埋怨空间小,其实都是自己不会随时清零。

  我们生活里的大部分物件根本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但依然在那个空间占据着,阻碍着我们放进去一些重要的东西。

  写在最后:

  当我们保留的东西越少的时候,越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在乎的,把过去的不愉快清零,才会明白重要的是现在,把获得的成就清零,才能避免停滞不前。

  生活的边边角角太多,太多废旧的经历,过期的怨恨,偏见还残留在我们心里,背负这些只会更疲惫。

  老子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生活是需要做减法的,丢得更多,得到的反之更多,一直拖拽前程往事,反而步履维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必备  必备词条  能力  能力词条  快速  快速词条  成长  成长词条  知道  知道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