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大多数的“我认为对的”“我认为好的”,不过站在自我的角度上强行论断。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写过一句话: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那就是,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年少轻狂时,爱打诳语:谁再说某某烂电影好,就拉黑他。你怎么会看那么肤浅的书、听那种烂大街的音乐? 

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若即若离就好,甚至老死不相往来也好。非要挂在嘴边,就相当于把能力分出三六九等,言下之意是“你不配和我论长短”。 

——你只知道斥责别人的不同,但你不知道他经历过了什么。而所谓的三观,很多时候,没有对不对,只有合不合。 

有些人,喜欢嘴上说着接纳,背后却暗暗戳人脊梁骨,遇到事情恨不得用这个标签把对方彻底撇干净,和伪君子无异。 

曾经接触过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子,从小到大她都要在家长信息那一栏写两个人的名字,身边的人也从来不知道她成长于单亲的家庭。 

问及原因,她说母亲告诉她,别人嘴上说着同情你,甚至为此给了你很多好处,如果你是他们的结婚对象,他们就马上犹豫了。 

本来只是一桩平凡事,却在人言中成了缺陷。 

一个好的世界,是给你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一个好的自我,就是当你听见别人和自己不同的意见的时候,能不愠不恼,不必强装接受,而视作理所当然。小到对于一部电影、一首歌的评价,大到他人性取向、价值观,都能侧耳倾听别人的观点而不去论断错误。 

这世上只能用正反、黑白分清的事实在太少,大多都介乎于可左可右的中间线上。而大多数的“我认为对的”“我认为好的”,不过站在自我的角度上强行论断。

 

2:

我特别怀念我第一次从小城市到了北京的感觉。 

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来北京参加一个书画展览,看到一个佝偻的女人,身高只到我的肩膀。她是个普通的看展人,穿着一身大红,颈上挂着那时候看起来很昂贵的相机,云淡风轻地从我面前走过。 

没有任何人向她投去奇怪的目光——没有人嘲笑她弓着背的样子,也没有人刻意夸奖她的身残志坚。谁都不知道她是谁,也不好奇她是谁。所有人都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表情:不过是一个拿着相机的普通人啊! 

那时候还不太清楚“修养”的含义,但我觉得那一刻,在所有看展人脸上写着的就是“修养”。 

真正的修养,是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人。无论是外在容貌,还是内在观念。而这种修养再说得具体,就是不用这种不同点作为划分人群的标志。 

每个站在我面前的人,他首先应该是个普通人。其次,他是一个有自我观点的普通人,这就足够了。 

至于观点是什么,实在是不用计较。若能遥相呼应自然极好,若有所分歧,衷心说一句:真感谢你,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认为  认为词条  论断  论断词条  强行  强行词条  大多数  大多数词条  角度  角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