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这三招,避免被说服高手带我们到沟里!

  【出处】《资治通鉴》141卷 齐纪7

  【原文】敬则举兵反,招集,配衣,二三日便发。前中书令何胤,弃官隐居若邪山,敬则欲劫以为尚书令。长史王弄璋等谏曰:“何令高蹈,必不从;不从,便应杀之。举大事先杀名贤,事必不济。”敬则乃止。

  【译文】王敬则决定举兵造反,开始召集兵力,配给袍甲兵器,二三日之内便出发了。先前的中书令何胤,弃官而隐居在若邪山之中,王敬则想挟持他出任尚书令。长史王弄璋等人劝谏王敬则说:“何大人隐居深山,必定不会依从;他如果不依从的话,就应该杀掉他。然而,做大事情先杀害名贤高士,事情一定不会成功。”于是,王敬则就停止了这一想法。

  【解析】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正反两方面的声音,有很多高手辞令了得,我们作为决策者,很容易被他们的言辞所诱导,从而失去正确的判断。我们从权谋角度来看看,王弄璋的说服术:

  1、说服的巧妙设计

  普通人说服别人放弃自己的想法的时候,通常都会说这个做法是错误的,然后一堆的论证。其实被说服人是听不进去的。因为你直接否定他的想法,他就会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接下来的论证,他就在想如何反驳你,而不是悉心接受。最好的策略就是王弄璋的说服术,他没有先树立靶子说王敬则错了,而后给证据。而是采用了,顺延式的推理得出相反的结论。你用何胤,他一定拒绝,你一定会杀了他,而一开始杀人不祥。让王敬则立即接受了王弄璋的暗黑前景说服。

  2、说服辞逻辑错误

  大家一定觉得这个说服术很完美,其实如果深入想就不是那么回事呢,因为这里面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比如何胤因为隐居是高士,必然不同意造反,这个隐居如果不是品行高洁,而是内心讨厌当朝,而隐居,这时候说不定恰好就会让他出山。比如诸葛亮隐居南阳,荆州刺史刘表是他的姨父,多次喊他,都不当官,这不是要隐居,而是待明主。何胤有这个可能。再一个为什么,他不同意就要杀了他。这个权力在你王敬则手里,可以囚禁起来,何必非要杀贤?

  3、说服背后的动机

  经过对这个说服辞背后的逻辑内部矛盾的分析,大家就会想,是啊,都有可能,为什么,你王弄璋,不去想办法,如何让何胤为王敬则所用呢?比如,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比如,抓住妻儿,逼他就范?再比如,用何胤的名义下山造反,裹挟他进来。其实想做成一个事情的方案多了。为什么王弄璋却否定呢?我们听别人的话,一定要考虑动机。其实很明显,如果何胤的到来,成为尚书令也就是二把手,王弄璋这个长史位置就下降了,相当于多了一个领导,王弄璋自然不愿意出现个领导。

  所以,经过上述的分析,王敬则成功被王弄璋的暗黑前景说服术给搞定了。其实作为一个领导,做决策如何不被干扰呢?做到如下三点就行了,首先,你为什么说,你的动机是什么?第二,你说的这段话里面有没有假象的成分。最后,如果非要做,想出办法,如何避免你说的这些问题。自己的思维千万要有独立性,顺着别人的想,不然会被带到沟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沟里  沟里词条  说服  说服词条  避免  避免词条  高手  高手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