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消费者消费能力分析,判断中国经济是否存在消费不足,首先要看消费者和企业的决策逻辑

⭐首先提个问题,从数据来看,中国的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储蓄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有些经济学家以此为依据认为中国居民的消费与储蓄占比不健康,但这样的观点正确吗?答案是对也不对,通过接下来几篇的讨论,我们最后会得出中国居民消费确实不足的结论,但和全球平均水平做比较的论证路径是不对的,因为世界经济的状况不一定就是经济的最优解,中国经济也不应该和世界经济保持一致,如果要论证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是否健康,需要先论证怎么样算健康,而不是世界经济是怎么样的。由于最理想的市场状态应该是市场中的效用被最大化的时候,所以判断消费与储蓄水平是否健康的问题,最终将指向效用,也就是福利,接下来会从消费者与企业两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站在消费者(居民)的角度来理解消费与储蓄决策

1、消费者对所持有资本的分配:

消费者持有资本,既可以当期消费,也可以进行储蓄,或进行投资,以待未来获得投资回报,获得比当期消费更高的效用

2、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①最大化贴现效用和:既要考虑当期消费带来的效用,也要考虑未来消费的效用,由于人性不耐,所以未来的效用在与当期效用做比较的时候要被打折扣,这个折扣被成为贴现,正常情况下,消费者是基于对当期效用与贴现后未来效用的最大化进行消费决策的,每个人对未来的预期不同会导致贴现率不同,因此每个消费者在相同情况下的选择也会不同,比如同样一个苹果,甲在3天没吃饭的情况下获得一个苹果,第二天再吃的效用就比现在立刻吃的效用低很多,但如果乙现在很饱,那第二天再吃的效用就比现在立刻吃要高。

②消费者选择消费储蓄行为来最大化贴现效用和: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同一个消费行为在越远的未来进行的边际效用越小,所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倾向于在各期平滑分布,就像没有人把所有的饭留到十年后一起吃,而是每天都吃差不多份量,但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储蓄在不同时期间转移消费,以实现消费的平滑分布,增加储蓄意味着将当期消费转移到未来,减少储蓄则相反

3、最优消费/储蓄的评价标准

由于消费者追求贴现效用和的最大化,因此消费或储蓄的贴现效用过高时,消费或储蓄之一将会占据主导,最终导致失衡,因此在最优消费/储蓄状态下,消费者的跨期主观偏好与储蓄回报率之间达成平衡,此时边际上增加储蓄导致的当期消费减少与未来消费增加带来的效用相等,这一结论基于消费者跨期主观偏好,这一因素无法量化,但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会影响消费与储蓄行为,进而影响利率,因此虽然跨期主观偏好无法量化,但可以用利率作为参考,需要注意的是,利率反应的是市场整体的偏好,不能作为个体偏好的参考。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理解消费与储蓄决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消费者  消费者词条  消费  消费词条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词条  逻辑  逻辑词条  决策  决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