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青年毛泽东:只爱谈大事不爱谈女人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

  1936年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也曾提到:他14岁时,家里曾强迫他与一个大他6岁的女孩子成亲,但他从未和她同居过。

  1985年,美国著名作家、记者索尔兹伯里在《长征秘闻》中也提到:

  “毛15岁时,他父亲曾强迫他与一个比他大四五岁的女子结婚。他出于礼仪参加了婚礼,但拒绝与她接触。由于这桩不圆满的婚事,这个女子的名字始终没有透露过。”

  《毛泽东自传》也提到了这一点:

  “…… 我对于女人本无兴趣。我的父母在我16岁时就给我娶了一个20岁的女人,不过我并没有和她一起住过——此后也未有过。我不以她为我的妻子,那时根本也不去想她。除了不谈女人——普通在这时期的青年的生活中极为重要——以外,我的同伴连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都不谈的。……我和朋友只谈大事,只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毛泽东自传》,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版。

  这个“20岁的女人”就是罗氏罗氏,韶山杨林乡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即公元1889年10月20日,比毛泽东大四岁零两个月。毛泽东曾对斯诺说:“我14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20岁的女子。”这可能是毛泽东罗氏的虚年龄的基础上进行了夸大。同样,他在《毛泽东自传》里说“我的父母在我16岁时就给我娶了一个20岁的女人”,也是按虚年龄计算的。

  罗氏病逝的第二年(1911年),由毛鸿宾、毛湘胜等纂修的《(湘潭)中湘韶山毛氏三修族谱》卷十三中记载了毛泽东第一次婚姻的情况:

  “泽东,字泳芝,光绪十九年(癸己、1893年)十一月十九日辰时生,配罗氏,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九月二十六日丑时生,宣统二年(1910)正月初二寅时卒。”

  1941年,由毛泽均修、毛泽启纂的《(湘潭)韶山毛氏四修族谱》卷十五中也记载:

  “ 贻昌子三,长泽东闳中肆外,国尔忘家,字泳芝,行三,清光绪十九癸己十一月十九日辰时生,原配罗氏,清光绪十五年己丑九月二十六日丑时生,宣统二年正月初二寅时没,葬南岸土地冲楠竹堕酉山卯向,子一,远智,承夫继配杨氏子为嗣;继配杨氏,随夫在外,生年候归录,子四,长远仁,次远义,三远智,与夫原配罗氏为嗣;继娶贺氏,随夫在外,生年候归录。”

  毛氏族谱把罗氏列为毛泽东的原配,把杨氏(开慧)列为“继配”,把贺氏(子珍)列为“再娶”。可见,罗氏在毛家的地位是得到认可的。

  罗氏家住湘潭县杨林乡赤卫村楼前门(现在称韶山市场林村),家境富裕,有田产,在当地也算是颇有声望的大户。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罗氏,聪明、贤淑、知情达理。她在家中排行第二却是长女,因此操持家务也是一把好手。

  而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个勤俭持家、精明能干的人。他之所以给14岁的儿子找一个“大媳妇”,是有他的如意算盘的。

  一是毛罗两家本是世交。罗氏祖母毛氏,是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的妹妹,即毛泽东的姑祖母。旧时中国习惯于表兄表妹结亲,谓之“亲上加亲”,并视为美举。

  二是因为毛顺生想要拴住毛泽东的心。当时,毛泽东虽辍学回家务农,但人大心大。毛顺生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他担心毛泽东的心要飞出山外。毛顺生坚信,女性的温情是可以消磨男人凌云壮志的,养家糊口的担子重了,毛泽东想飞也飞不动。

  三是为了亟待解决家庭的劳力问题。毛家当时有水田20多亩,毛顺生又长年在外贩猪贩米,虽然农忙时家里请了一个长工,但里里外外仍靠毛泽东母亲文氏一人。文氏既要照顾公公毛翼臣,又要照料毛家三兄弟,尤其是毛泽覃,当时才2岁,文氏要带着他下田耕作,肩上的担子实在太重了。而罗氏当时年方十八,身高体壮,是一把操持家务的好手。因此,毛顺生见到这位表侄女后,甚是喜爱,在给大儿子毛泽东讨一个大4岁的媳妇的同时,无疑也给家里添了一个上等劳动力。

  再者,罗氏性情温顺,心地善良,上孝父母,下爱弟妹,深得左邻右舍的称道。于是,毛顺生托媒人向罗家提亲,一手包办了这门婚事。

  而罗家见毛泽东年仅14岁,虽未到男子成熟的年龄,但长得一表人才,而且聪明好学,知书识理,才华出众;加之毛家的家境也好,又是亲戚,可谓门当户对。因此,罗家欣然答应与毛家结为秦晋之好。

  1907年,毛、罗两家选择了良辰吉日。两家老人“合八字”、“订庚”、“择吉”、“发轿”、“拜堂”,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完成了旧时结婚的所有仪式。毛泽东罗氏就在这看似热闹非凡的传统婚礼中,被撮合在一起。

  对这桩婚姻,不管毛泽东态度如何,毛、罗两家的双亲是满意的,尤其是毛顺生和文氏。罗氏嫁到毛家后,为毛家增添了劳力,又为文氏增了帮手。而年满18岁的新娘罗氏,当时也是幸福的,虽然自己比毛泽东大4岁,但是,她是明媒正娶来的,是毛家的长媳,得到了族人的认可。但罗氏万万没有想到,从两家大人给毛罗俩人提亲那天起,就已经开始了这场婚姻的悲剧。

  在毛泽东罗氏的婚姻中,已开始显露他的反叛特征和倔强。虽然毛泽东当时没有采取逃跑等方式来对付,但是他用既默认又不顺从的独特方式应付了这次婚姻,显示出当时毛泽东的聪明才智。

  一方面,毛罗的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产物,这对于年仅14岁、胸怀大志的毛泽东来说,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为此,毛泽东常常闷闷不乐。在乡村传统观念的压抑下,为了顾及父母及亲友的面子,毛泽东只好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

  另一方面,毛泽东以各种方法反抗着由父亲毛顺生一手包办的这桩婚事。虽然名义上成了亲,拜了天地,但毛泽东始终不承认这桩婚姻,不理罗氏,拒绝同罗氏圆房,并发誓不碰她一个指头。

  毛泽东说到做到。尽管这时的毛泽东已经辍学回家,但白天他一直在田间劳动,不到吃饭的时间不回家,即使回了家也很少与罗氏讲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谈女人  谈女人词条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大事  大事词条  青年  青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