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星座名人:双鱼座的周恩来

 

  简要内容: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他身后没有一座坟茔,没有一抔黄土,没有一块墓碑,但他永远活在中国的崇山峻岭和江河大川中,活在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的心中。

  双鱼座周恩来

  姓名:周恩来

  出生日期:1898年3月5日

  出生地: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

  原籍:浙江省绍兴县(今绍兴市)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星象资料:太阳双鱼座、月亮狮子座、水星双鱼座、金星双鱼座、火星水瓶座

  百变巫女的话: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总理童年

  周恩来于1898年3月5日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县的一个他称之为"破落官僚家庭"里。周恩来出生四个月即过继给他的叔叔。周恩来的婶婶颇有文化素养。与众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她还酷爱文艺和有关过去造反者的禁书,她把这些故事讲给周恩来听。因此,周恩来得以阅读许多激励人心的书籍,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913年,15岁的周恩来离开沈阳,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当时我国正处于政治动荡时期。辛亥革命促进了人民的新觉醒,鼓励着青年人的心灵和思想,预示着一个新文化时代的即将到来。周恩来很快卷入风起云涌的民族主义运动的潮流中。他在南开大学的第二年就成为一名学生领袖。他与三位同学发起了敬业乐群会,创办了《敬业》杂志。他虽是这个团体的领导人,但极力推荐另一位创始人担任会长,自己担任副会长。在那时就表现出谦虚大度和不图名利的优秀品质。这个团体成了一个活跃中心,同学们常来借阅进步书籍,讨论最关心的问题,唱歌或做其他事。周恩来担任《敬业》的主编,常常撰写文章,还常常在校刊《校风》上发表对时局的见解。成为学校里非常出名的进步青年。

  青年时期

  1920年12月周恩来到达法国,当时他才22岁,但已是经过"五四"运动革命洗礼的趋于成熟的青年了。周恩来到法国有两个目的:一是加紧研究马克思主义;二是寻求医治中国痼疾的良方。他为第一个目标所吸引,为第二个目标所推动。他越来越感觉到马克思主义是解决 中国问题的钥匙。这时,他成了坚定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他如饥似渴地读书。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周恩来成了欧洲第一批党员,并担任了第二届的书记,也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比他大12岁的朱德,并推荐朱德入了党。

  工作年代

  1949年初,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任务提到了党的议事日程,周恩来受党中央委托,具体领导筹备新政协的工作,同民主人士、各界代表共同商建国大计。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正式成立了。"顷刻之间,在天安门广场上30万人的海洋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接着,毛泽东启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升旗的电钮及其线路是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修建科找北京电业局一位技术人员安装的。因为这是一件有极为重要意义的事情,为了防止升旗的电钮失灵,周恩来事前亲临现场作了检查,并指示要做两手准备,万一按电钮升不起来,就用人工拉上去。许多年后,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还感慨道:"总理考虑事情比我们具体工作人员还要仔细、周到的多啊"!这一天,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被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这个任命,反映了全党同志和各民主党派人士对他的高度了解、信任和支持。许多民主人士称赞道:"周恩来真不愧为"周"总理啊!"这个"周"是周到的意思。

  夫妻情深"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验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的、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我们的爱情是深长的,是永恒的。……"--邓颖超

  邓颖超周恩来相识在1919年五四运动的急风暴雨中。热情活泼的邓颖超在话剧《木兰从军》中的优美形象,吸引了台下一名男青年的注意。他就是天津学生运动领袖周恩来。1920年11月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后,开始了与邓颖超的书信往来。从共谈理想追求到互诉爱慕之意,经过近5年的感情碰撞,1925年8月8日,周恩来邓颖超结婚了。他们新婚期间仍然为了革命事业在忙碌,聚少离多。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星座名人:双鱼座的周恩来  周恩来  周恩来词条  双鱼座  双鱼座词条  名人  名人词条  星座  星座词条  
专题

 毛泽东毕生追求的大本大源

油画《求索》。  毛泽东从小就想探讨世界的大本大源,这也是他毕生之努力。1917年8月23日,他在致黎锦熙的信中提出,“以大本大源为号召”,通过改造和普及哲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