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和毛泽东遗物展获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大奖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外景

  

  韶山毛泽东遗物馆外景

  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文物报社承办的第八届(2007-200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18日在京揭晓。全国毛泽东纪念馆联谊会会长单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选送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和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选送的“风范长存――毛泽东遗物展”等两个项目荣获本次展览3个特别奖中的2个大奖。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肖邮华和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长夏佑新在北京接受了颁奖。

  本次由全国文物界知名专家学者等组成的终评评委会,在认真审核候选项目申报材料并听取汇报介绍的基础上,参考网上投票结果,共评选出3个特别奖、10个精品奖和14个单项奖。据介绍,自1997年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精品工程以来,陈列展览的精品意识已逐渐深入到博物馆工作者心中,全国博物馆每年都涌现出一大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反响的陈列展览精品。本届评选,共有全国各地69家博物馆陈列展览报名角逐,参评项目内容和形式异彩纷呈,亮点频出,特色鲜明,不仅具有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而且展示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气息,无论从主题立意、题材选择,还是从展示手段、科技含量等方面看,均较以前的陈列展览有了显著的提升。

  风范长存――毛泽东遗物展介绍:在韶山毛泽东遗物展览馆内,《风范长存——毛泽东遗物展》共展示毛泽东遗物1008件。文物库房共收藏和保护毛主席遗物6536件,文物资料30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0件。

  摆放在一楼序厅的放大版龙钮大印重重5吨,高1.226米,寓意毛泽东生日,长、宽各1.15米,寓意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印钮由两条巨龙构成,一条为黄龙,一条为青龙,神定气清,栩栩如生。大印背景为中南海新华门照壁上的毛泽东手迹‘为人民服务’。”据悉, “毛泽东龙钮大印”原物为国家一级文物,出自著名篆刻家邓散木之手,是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一层展厅为基本陈列,展陈面积近两千平米,从“勤政为民、鞠躬尽瘁”,“反奢倡俭、清廉如水”,“博学多思、孜孜不倦”,“亲情如歌、友谊似海”,“雅情逸趣、坦荡襟怀”五个方面,生动再现了一代伟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二层的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区,辟有《毛泽东主席生活用瓷展》、《毛泽东珍藏唱片磁带展》、《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艺术品展》,展出毛泽东用过的日用瓷两百余件,唱片磁带两百余盘(张),以及多幅珍贵油画、国画、雕塑等艺术品。

  遗物馆负责人表示,该馆展陈设计运用声光电展示,强调观众的参与性、互动性。《数码互动桌》让参观者有了亲点毛主席喜欢听的戏曲音乐的机会,《虚拟翻书》将毛主席生前看过的部分书籍的部分内容第一次呈现在观众面前。

  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简介:整个革命斗争史展览分为四个部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坚持井冈山的斗争。整个革命斗争史展览就是一段载满辛酸血泪的斗争历程,一张张真实的图片、一件件历史的实物,让人们感觉时光好像逆转了,仿佛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眼前仿佛浮现出井冈山革命先烈们在炮火中英勇战斗、前赴后继的斗争画面;仿佛看到根据地军民开展土地革命、反对经济封锁,自己自足、自强自立的场面;仿佛见到了毛主席在房中点着油灯才思泉涌、奋笔疾书、忧国忧民、日夜操劳的身影;仿佛看见了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抵抗敌人进攻的场面,那一声声枪鸣、一阵阵炮响在耳边是如此的清晰。

  在井冈山斗争两年多的时间里,敌人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会剿,前两次都被我军粉碎了,最让人心痛的是第三次反“会剿”的失败,开始井冈山的军队采用以主力扼守黄洋界、八面山、朱砂冲、桐木岭、双马石等五大哨口,依托天险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的战略,守山红军在当地群众配合下,凭险据守,英勇抗击,连续打退国民党军多次进攻。但敌我力量悬殊,最终黄洋界、八面山等阵地相继失守。红军腹背受敌,弹药、给养不济,为保存军力,彭德怀等按原定应急方案率主力撤离井冈山,转往赣南。少数红军和赤卫队转入深山坚持斗争。国民党的军队在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尤其是在小井村的红军医院,他们烧毁了红军医院的房子,把来不及转移的130多名重伤员押到小河边的稻田里,对他们威逼拷打后将其集体枪杀,其中最小的只有十四岁,深感敌人的残忍。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井冈山  井冈山词条  斗争史  斗争史词条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陈列展览  陈列展览词条  遗物  遗物词条  
导闻

 铁道部也是冤大头-----我看是...

铁道部也是冤大头-----我看是资改派在后面作怪!温州7.23动车追尾惨案震惊全国,面对着数十条鲜活生命的亡灵,面对着无数个伤残者的淋漓鲜血,全国人民齐声质问铁...(展开)